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祖先的生活(文学是怎么来的)
分类
作者 李海霞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卫宣公很淫荡,太子却很持重守正,操守清高,这位太子名叫——假。

仅16岁时,卫宣公为他娶亲,新妇为齐国国君之女,名宣姜。此前,卫宣公没听说过宣姜,但在聘娶时,他偶然得知,宣姜有绝世之美,顿时起了邪念。他开始琢磨,怎么能把儿媳妇变成自己的媳妇。

他很快有了主意,让人在黄河边筑了个新台,然后把仅派到宋国去。就在儿子前往宋国时,卫宣公自己跑去新台,充当新郎。宣姜不知怎么回事儿,大吃一惊。她原以为自己是要嫁给一个白净公子,不料,却来了一个皱巴老头。

《诗经·邶风·新台》写道:“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意思是,别人捕鱼,能得个鸿雁;自己找夫君,却得了个蛤蟆!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0多首诗,为古人集体创作。它的第一首诗,与最后一首诗,中间跨度为500年。

《诗经》的体裁,分三部分:风、雅、颂。

风,为民歌;雅,为朝廷正乐;颂,为宗庙之歌。

诗歌的句式,多为四言。四言诗唱起来,调子平稳,但很平淡,汉朝以后,走向没落。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正式起点。它以伟大的文学成就,彪炳史册,也以真切的描述,反映历史面貌。

《诗经》大胆地把卫宣公比成了癞蛤蟆,反映了时人对宣姜的惋惜。但是,宣姜独在异国,不敢违拗,只得顺从。

消息传回齐国,国君震怒,想要出兵教训卫宣公。但转念一想,女儿一夜间成了王后,地位上升,更有利于齐国。于是,便又释然,不再理会这件事。

至于仅,他从宋国回来后,眼见生米煮成了熟饭,只好放弃。

三年后,宣姜先后生下二子,一个叫寿,一个叫朔。

当大儿子15岁时,宣姜依旧受宠不衰。不过,宣姜并不快乐。她想,卫宣公实在太老,仅身为太子,势力很大,一旦即位,怎会忘却当年之事!到那时,自己和儿子命运堪忧。

宣姜很不安,决意拉拢仅。她开始挑逗仅。但仅不接受,远远避开。

她心急如焚,便时常进馋,想让卫宣公废掉假的太子之位。卫宣公不置可否。

一天,假过生日,摆酒设宴。席间,仅和寿说笑,朔没插上嘴,自觉冷落,生了恨意,托病告辞。朔找到母亲宣姜,委屈落泪,谎称仅叫他“儿子”!

宣姜一听,脸色大变,暗想,这一定是仅仍未释怀,借酒撒气!

宣姜急忙去见卫宣公,哭哭啼啼地说:“太子想玷污我,还说,我本是他妻,国君只是借用,将来,会连江山一同还他!”

卫宣公气得呼呼直喘粗气,马上让人去找寿。寿一进来,卫宣公就问他是否有此话。寿虽为宣姜所生,但心地淳厚,立刻回答,并无此话。

卫宣公半信半疑,不知如何是好,便去责备假的生母,说她没教好孩子。仅的生母,满腔悲愤,实在气不过,愤然自尽了。仅悲痛万分,却不敢说什么,只能偷偷地落泪。

宣姜仍未罢休,还在搬弄是非,怂恿卫宣公策划了一起暗杀:派假出使齐国,途中进行刺杀。

就在他们策划时,恰好被寿听到。寿大吃一惊,连忙去找假,让仅逃走。仅婉拒了,叹道:“这是命运的安排!”

促收拾行装,前往齐国。寿不忍心,到船上去送别。二人都很伤感,一边饮酒,一边落泪。仅内心含悲,很快醉倒,迷糊地睡去。

寿决心代替仅,前往齐国。他偷偷地拿走仅的白旄,快速启程。

刺客埋伏在半路,见路上有人来,举着白旄,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当即冲杀过来,砍倒了寿。

仅酒醒后不见寿,分外着急,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赶到时寿已没了气息。仅痛苦万分,质问苍天:“该死的是我,寿有什么罪!”

他慨然告诉刺客,自己才是仅。刺客一听,毫不犹豫,立刻把他也杀了。

噩耗传到宣姜的耳中,如霹雳一般,她当即昏死过去。她非常悔恨,此后,常思念两个死者。《诗经》中有一首“二子乘舟”,便描述了宣姜对他们的想念。

此诗的大意是,一想起他们乘船的情景,她就忍不住悲愁,忍不住幻想——若没发生祸殃多好。

卫宣公也受了刺激,不久,一命呜呼。朔得偿所愿,当了国君,颇为得意。

宣姜也安顿下来。只是,她并不安分,又与顽私通,生下五个孩子。

顽是仅的弟弟,也是卫宣公的儿子。宣姜与他私通,是一种乱伦行为。P11-13

目录

第一章 —先秦的远声

 第一首诗,仅四个字

 淹死之后

 流浪的国家

 《诗经》里的癞蛤蟆

 一个字,一粒种子

 无名氏的贡献

 复活的故人

 闲聊也醉人

 偏心蚂蚁

 发明“赋”的人

 伟大到无法形容

第二章 —秦汉的寂寥回响

 一场惊人的劫难

 人与鸟的对话

 风雅的活儿

 悲苦的绝唱

 要命的手稿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清旷之风

 逝去的慷慨悲凉

 流落大漠的女子

 一日不说一句话

 十年成一文

 离奇的死而复活

 就着菊花下酒

 穿着木屐去看山

 凄风苦雨里的贡献

 漫画的影子

 美的风骨

 树树皆秋色

第四章 —隋唐壮美,五代艳情

 空字的“空”

 把山河激活

 只有他一个“幽人”

 贬到外国去

 静里有禅

 沙漠里的飞雪

 他,仗剑而来

 千古唯此人

 压缩的字

 人在“潇湘”

 搬家搬出千古名作

 一思一怆然

 曾经沧海

 驴背上的苦吟

 非要把心呕出来

 风流的种子

 一寸相思一寸灰

 休休休,莫莫莫

 考场上救人

 “三好皇帝”的悲泣

第五章 —宋辽金元,繁华如梦

 宋朝第一人

 望尽天涯路

 抢手的词

 歇脚的小亭

 生死两茫茫

 诗的“眼睛”

 一片“丽字”

 不管国家的“闲事”

 叩牙的声音

 胸中十万兵

 没有妮子样

 像雪一样静的人

 40年写一书

 情,是何物

 中国的莎士比亚

 “呸,却是你”

 断肠的思乡人

第六章 —明清的繁丽之巅

 千奇百怪的译名

 惊人的乱世情怀

 一个人,四个梦

 猴与猪的历险

 单相思不值半文钱

 第一个喜剧大师

 家中藏着一片“海”

 “两个痴虫”

 有性格的鬼狐

 不被冻僵的方法

 字字皆是血

序言

文学,是历史吐出的丝,是文明榨出的浆,是现实渗出的水。在它的血脉中,有政治的潜流,有经济的潮汐,有军事的悸动。

它,既是宗教的俯视,也是道德的仰望;既是哲学的回眸,也是艺术的定睛。它,是时代的百科全书。

它是那样的细腻微妙,感悟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如蜗牛之触角:它又是那样的恢宏、壮美,记录着几千年的沧桑巨变,有如天地之倒影。

每一种传承与嬗变,它都会有记录;每一种发展与交流,它都不会旁观;每一种喜怒与哀乐,它都不肯错过。

它是人类的参与者,是生命的伴行者,是人性的关照者。

透过它的光影,可见世间百态,可见人情种种,可见浮夸与深邃,可见辉煌与静寂,可见大美与大陋。

历史,不光是英雄豪杰的历史,也是凡夫俗子的历史;文学,不仅是巨匠大师的心血凝结,也有普通民众的贡献。

每个人,都是社会性动物。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完全遗世而独立。哪怕是隐逸的作家,也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地球,也还要在人世间行走,终究也要受到时代的影响。人的情感之丰富,感受之敏锐,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因此,人受到的每一种影响,都会或多或少渗入作品中。

最神奇的是,世界上,人种虽然不同,但同为人类,人的情思却相同!不论哪一个年代的人,不论哪一个民族的人,彼此的情思,都能理解,都能明白。

这种情思,超越人种,超越时代,使古人与今人之间,使外国人与本国人之间,都无隔膜,都能读懂彼此的作品。

尽管古希腊人离我们很远,尽管古埃及人与我们阻隔千万年,但读了他们的文学作品,我们就会“看到”他们,“看到”他们的时代。

一部文学史,就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成就。阅读这个国家的文学史,比阅读历史书更能明了他们,更能明了往昔,明了今日。

同样,文学也把我们带给了世界,带给了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认识的人。

有了文学,人的内在精神得到了不朽,人的存在得到了关注。

要想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可先了解文学。

现在,翻开本书,从先秦时期开始,我们将了解,文学是怎么~步步演变而来的!

内容推荐

重拾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继往开来的新青年。文学,对青少年来说显得比较艰深晦涩,不容易接受,而打下文学基础对青少年将来的一生又具有很大的作用。李海霞编写的《祖先的生活(文学是怎么来的)》将略显枯燥的文学五千年文学发展之路与青少年的阅读猎奇心理结合起来,选取中国文学起源与发展史上重大的阶段性的事件,并摘取中小学生喜爱的逸闻趣事,从史上第一首诗第一篇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女娇到曹雪芹,系统介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之路。在潜移默化中普及了传统,使青少年了解到我们祖先灿烂的思想文化。

编辑推荐

传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标签,是中国通行世界的个性化名片。了解我们的文化,才能了解中国,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李海霞编写的《祖先的生活(文学是怎么来的)》带青少年读者踏入这一片被遗忘许久的历史天空,再现中华民族的先祖们走过的道路,重温他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苦难与辉煌。对于中华民族先祖披荆斩棘的伟大历程,我们现代人可以选择遗忘,也可以选择牢记。但请记住:如果爱,请深爱!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