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从长远来看,经济学家啥也没干!
经济规律:经济发展遵循其内在规律,经济学家改变不了经济运行大趋势
歪读
甲:“经济学家干了什么?”
乙:“短期看他们干了很多,长期看他们什么也没干。”
正解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学家改变不了这个规律。
秒懂
经济发展在总体上遵循这条规律,不论是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无不如此。而经济学家是一个历史的现象,他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一种外部作用,必须是在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商品经济为例,经济学家的任何作为都必须以尊重价值规律、供给规律、竞争规律为基础。事实上,经济学家正是在深刻理解和掌握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规律之后,针对现实经济中违背市场经济的现象,或者针对市场失灵的状况,给出一定的建议,试图使经济发展重回市场轨道。所以,经济学家的作为是一种适应性、应变性的外部调节,从根本上改变不了经济运行的大趋势。
送你一件礼物——免费的空气,喜欢吗?
经济品:总需求量总是稀缺的那些商品,必须通过价格来配给
歪读
一个比利时人与一个荷兰人同驾一辆小汽车郊游。中途,荷兰人突然问道:“我送你一件礼物好吗?”
比利时人一愣:荷兰人以吝啬出名,他肯破例送我东西真是不容易。便答道:“那当然好,多谢了。”
只见那荷兰人把车窗玻璃摇下来。对着比利时人用力扇了扇空气,说:“给你,很新鲜的。”
正解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比如,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虽然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但不是经过劳动所得,就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能叫做商品。
秒懂
经济学上把所有的物品分为两类:免费品和经济品。
免费品(Free Goods)常指不需要付出费用就可以得到的商品。如空气和海水,它们大量存在于全世界,无须在需求者中间进行配给。因此,这些物品的市场价格为零。人人都可以无偿享用。
经济品(Economic Goods)是就总需求量而言总是稀缺的那些商品。通常必须通过收取一个合适的价格来进行配给。除了免费品以外的物品都属于经济品。消费者需要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
吝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起源正是因为经济品的稀缺,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约束机制下,每个人都是利己的。只不过,有的人把利己行为约束在一定的程度上,做到利己不损人,有的人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损己利人的“善举”。而有的人则完全以自我满足为原则,最大限度可以做到利己不损人,但是有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损人利己”也在所不惜。造成这种人类行为的根源就在于资源的稀缺性。吝啬正是这种约束条件下的产物。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在丰裕的伊甸园里,所有的物品都实行免费,仿佛沙漠中的沙子和海滩边的海水。所有的价格也都因此变成了“零”,市场也因此而变得可有可无;于是,经济学当然也就不再是一个有用的学科。然而,任何现实社会都不是“乌托邦”,而是一个到处都充满着经济品的稀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货币是主宰。P5-7
我们总认为:生活是简单的,学问是高深的。事实上,任何一种学问都源自于生活,任何一种学问都可以还原为生活中的简单事理。
经济学更是一门这样的学科,经济学的全部原理均来自于实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学=社会生活。
我们常常会听说,某个手机号或汽车牌照卖出了天价,这正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因为这种手机号或汽车牌照的数字非常独特,而且是唯一的,不会再有第二个。物以稀为贵,这样的商品人人都想购买,当然会卖出很高的价格。鲁迅说过,北京的白菜太不值钱了,但南方的白菜拉到北京,就不叫白菜了,叫胶菜,而且价格要高很多。所以他创造了一个词语:物以稀为贵。
有一个木碗和钻石的小故事想必大多数人都听过:
有一个人家里很穷,木碗是他唯一的财富。他每天拿着木碗到处流浪。有一天,他出海遇到了大风暴,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人们非常富有,没有人用木碗吃饭,他们看见这个穷人拿的木碗很新奇,于是就用一大口袋最好的钻石换走了木碗。
一个富翁知道了穷人的奇遇后,非常羡慕。于是他装了一船的山珍海味来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上。岛上的人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后非常高兴,声称要把他们最珍贵的东西送给他。结果富人拿到手里的居然是穷人的那个木碗。
在一般情况下,钻石稀缺而价格珍贵,木碗常见且价格低廉,所以钻石的价格要远远高于木碗。但是这个海岛却很特殊,钻石很多,而木碗却从没有人见过。因此,在这个岛上,木碗的价值远远高于钻石。没错,经济学就是这样有趣而充满哲理。
不要认为那些经济理论或经济术语学习起来艰涩又难懂,实际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早已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现象随处可见。
你可能会说:“我累了,选择睡觉,这么简单的事情也是经济学问题?”是的。假设你干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要命,回到家,餐桌上摆着丰富的晚餐,可是你太累了,一点胃口也没有,倒头大睡。说明此时在睡觉与美食两者之间,对于你来说睡觉的效用大于吃饭。而当你睡了两小时之后,精神恢复了,感觉到饿了,这个时候如果让你继续睡觉以代替吃饭,你会很痛苦,即吃饭的效用大于睡觉了。这就是经济学上的一条重要原理:边际效用原理。
另外,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会告诉你那些被舍弃的潜在机会,沉没成本会告诉你为什么已经付出的就不必收回,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会告诉你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消费者偏好会告诉你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消费者剩余会告诉你为什么大家对打折商品如此热衷,替代效应会告诉你为什么牛羊肉涨价了就多吃猪肉,凡勃伦效应会告诉你为什么“天价”大米依然畅销,庇古效应会告诉你为什么物价下跌会刺激消费的增加,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会告诉你为什么市场上的二手车越来越少,路径依赖原理会告诉你如何才能选对池塘钓大鱼,物价上涨特别是房价的飞涨会使我们的生活成本大大提高……这些都是经济学的问题。
可见,经济学虽然高深莫测,但是也可以通俗易懂。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学问。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经济学原理是如此陌生和僵硬,以至于望而生畏。而《一本不正经的经济学》的出版把经济学还原为生活,让经济学以自然生动、平易近人的姿态呈现了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经济学的本质,并轻松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经济学知识。
在确定以“读笑话,学经济学”为形式编著的时候,是经过了很多碰撞和磨合的。之所以最终选择以笑话作为载体,是因为一直以来对笑话的热爱。笑话以其简练的语言,特殊的逻辑反映着生活的本质问题,往往是寥寥数语,令人捧腹,而又满含哲理。因此,笑话是一种智慧的高度浓缩;而且,笑话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包括生产、工作、学习、娱乐、爱情、婚姻等,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然要将经济学还原于生活,那么,还原于笑话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失为最好的选择。因此,就有了《一本不正经的经济学》。
《一本不正经的经济学》是一本雅俗共赏的经管图书。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借助一个个笑话所蕴涵的道理,轻松地理解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满足“学点儿经济学知识”的愿望;对于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读这本书则可以增加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演义”,如此“娱乐”,权当闲暇之余的休闲阅读。
以真实不欺而又温暖亲切的面容充分再现经济学的丰富内容,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希望广大读者在受益的同时,能不吝反馈,作者将十分感谢。
谁说经济学就要一本正经地搞?经济学不只是数字,它和心理、政治、历史等许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存款、投资、炒股、买房、购物、交友、娱乐、结婚生子、生老病死等。面对这些“严肃”“沉重”“正经”的话题,《一本不正经的经济学》作者斯凯恩却用幽默、搞笑的笔触向我们证明:经济学不必一本正经,而可以在读过笑过之后明白:我们做出何种选择,是与不同选择的成本和效益密切相关的。
本书不仅文字幽默,还配有大量让人爆笑的漫画和插图,使阅读起来更富有趣味!
斯凯恩著的《一本不正经的经济学》是一本雅俗共赏的经管图书。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借助一个个笑话所蕴涵的道理,轻松地理解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满足“学点儿经济学知识”的愿望;对于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读这本书则可以增加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演义”,如此“娱乐”,权当闲暇之余的休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