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所著的《横刀枣宜线(1940枣宜会战影像全纪录)》讲述了1940年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5战区部队发动的枣宜会战的全过程。
大进大退后的拉锯战,中国军队和日军在进行着一场意志的较量,一期期整训,一波波攻势,在机械化战争的年代,除了武器装备的杀伤力,人的精神力似乎是更为关键的因素。武汉失守后,九省通衢地门户大开,但侵略者的铁蹄并没能长驱直入,中国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信阳、随县、枣阳、襄阳、宜昌,1940年5-6月,日军发动了武汉会战以来对正面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第5战区的将士们果敢迎战,以死相搏。总司令张自忠、师长钟毅血染疆场,三万多忠魂归故土。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的国家之一。滔滔长江水作证,中国是打不垮的。
张慧所著的《横刀枣宜线(1940枣宜会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40年,日本军队第11军对中国第5战区部队发动的枣宜会战的全过程。此役,中国军队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第一手的珍贵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一、面对窘境,日军几易计划
占领武汉之后,“君之代”的日本国歌在中国上空响了几天,东京也确实热闹了几天,从天皇到每一个参加这场战争的日本军人,满以为已经完全征服了支那,可不久,他们就发现,目前所取得的军事上的胜利离他们所期望的胜利结束战争的结果还有很远,相反,战争的全局却呈现出与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初衷完全背离的状况。
裕仁天皇的面前摆着一份战报,开篇就是一大段华丽辞藻堆砌起来的辉煌战果,什么支那军队丢盔弃甲望风而逃,什么缴获了野炮多少门、弹药多少箱,可翻过几页之后,天皇把各个部队歼灭中国军队的数量简单相加,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和徐州会战一样,他一直垂涎欲滴的几十万中国军主力并没有消失,冈村宁次和东久迩宫稔彦王争着立头功,最终得到的竟是一座空城!
事实如此,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仍有近百万大军陈兵于武汉周围。在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广东一线约4000公里的正面,日军面对着200多个师的中国军队,在相当于日本本土近3倍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战线后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广泛展开,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遍布各地。日本已在中国战场上投入了近百万的庞大兵力,付出了40多万人伤亡的代价,换来的是一种骑虎难下的窘境。尽管日军已由战前的17个师扩大为34个9币,并将其中绝大部分投入中国战场,但同时应付前后两个战场仍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在武汉会战后,日本陆军的整建计划又做了修改,从最初版本的战时40个师团到1938年初的55个师团,到1938年底,则是目标1942年之前完成战时65个师团与陆军航空队164个中队的整备工作。天哪,大日本帝国还要在中国战场这个深不见底的坑里投进多少皇军的精锐啊?天皇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随后,财政大臣的一份奏报让天皇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1937年初,日本才刚通过了一个以美、俄为假想敌的海、陆军整建计划,总额达24亿日元,可才开始执行,中日战争爆发,战费消耗庞大,同时扩军仍得进行,因此,日本央行的黄金准备急速消耗,至1938年底,日本央行手上的黄金库存(价值仅13.5亿日元)已消耗三分之二以上,即使如此,当年度为了进行武汉会战,日本陆军仍必须延缓整建计划的执行,才能挪出足够的预算应付战费。1937年7月至1938年3月,短短8个月时间,日本就连续4次追加临时军费,累计总额高达74亿日元。这是日本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九·一八”事变四次对外战争战费总和的163%,是1936年日本预算总岁出(22.82亿日元)的3倍多!这笔巨额战费不仅造成日本的财政拮据,而且给日本经济带来严重后果。由于战争影响,1938年度上半期,日本的进、出口分别比上一年度减少了32.9%和19.6%。为了弥补贸易萎缩造成的物资短缺,日本只好动用国内的黄金外汇储备。战争爆发后,日本原有的388吨黄金仅剩下25吨,其余的都作为贸易决算而输往美国等国家。为了生产并储备足够的装备、弹药,整建计划所需的经费自是节节高升,仅1939年的扩军预算便需18亿日元,日本的财政已经到了临界点……报告最后的建议是:应尽早结束战争,实现和平,不能和平之际,依靠缩小战争规模来全力充实国力,改善国际收支。
1939年,日本国内发生罕见旱灾,粮食普遍歉收。为此,他已经下令实行限量购买粮食政策,另外又从国际市场购回几十万吨面米,以补充物资紧缺的日本国内。为扩大军工生产,不少的民用工厂被转为军用,重要资源被统一控制,限制了近百种商品的购买。电力不足,金融不稳定,通货膨胀加剧,引起了很多国民对战争的不满。在对外关系上,日本在1939年也很不顺利,先是与苏联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后又与英美发生摩擦,美国单方面宣布废除“日美通商条约”,日本又更加孤立了,再这样下去,裕仁快扛不住了。
是啊,该收手了。
“报告天皇,首相求见。”侍卫长进来通报。
“好,让他进来,”天皇答道,“正要找他呢。”
首相近卫文磨是个具有典型文官气质的人,尽管形势不容乐观,他依旧保持着温良平和的姿态。他知道天皇正在关注的是什么,他自己比天皇更加关注。但是,他此刻已经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的私人智囊团昭和研究会已经替他分析了时局,想好了对策,甚至在大日本帝国长期对华政策的基础上已经有了新的思路。
他将自己的想法向天皇进行了简单的汇报,裕仁忐忑地点了点头,问道:“其他内阁大臣的意见如何?”近卫答道:“请天皇放心,我已经召集了五相会议,达成了一致意见,集中国力解决中国事变,大概以本年内达到战争的目的为前提,使对内对外各种措施一切适应于此。”
P2-4
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成功抵御外来侵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例,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外辱、屡战屡败之后取得的唯一一次伟大胜利。然而,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也都为此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记住这段历史,颂扬抗战英雄,并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下去,对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乃至对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大陆尚没有一套系统、全面介绍抗日战争,特别是包括国民党军队在抗日前线正面战场的全景丛书。在海峡两岸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今天,编辑这样一套丛书在大陆出版,已经到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时候。
由长城出版社组织、策划、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丛书》,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丛书作者均是当今军史、战史、军事文学及军事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文学大家,参与创作及编辑。该套丛书通过不同渠道征集了反映中国抗战的万余幅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那场铭刻于史的战争,直观、真实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本套丛书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并且得到了台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及国民党党史馆等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这套丛书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正面战场
涵盖了长城抗战影像全纪录、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全纪录、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太原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南京保卫战影像全纪录、徐州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武汉大会战影像全纪录、长沙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桂南会战影像全纪录、枣宜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原抗战影像全纪录、中条山会战影像全纪录、滇缅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滇西反攻战影像全纪录、缅北反攻战影像全纪录、浙赣会战影像全纪录、常德保卫战影像全纪录、衡阳保卫战影像全纪录、桂柳会战影像全纪录、湘西会战影像全纪录、上高会战影像全纪录、南昌会战影像全纪录、随枣会战影像全纪录、美国援华空军抗日影像全纪录、东北义勇军抗日影像全纪录、绥远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空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苏军出兵东北抗日影像全纪录、侵华日军投降影像全纪录、审判日本战犯影像全纪录,计31册。
第二部分:敌后战场
涵盖了平型关抗战影像全纪录、百团大战影像全纪录、东北抗联抗日影像全纪录、八路军抗战影像全纪录、新四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计5册。
全书共36册,单册15-20万字左右,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 此套丛书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丛书,以报告文学形式全景式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图书尚属首次。这是一项具有传承和警示意义的浩大工程。它将昭示后人:中华民族是不能分裂的,中华民族是有能力抵御任何外来侵略的,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比什么都重要!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