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难忘故乡那一片油菜花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迎九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迎九著的散文集《难忘故乡那一片油菜花》重点回忆和叙述故乡的人、故乡的景和故乡的事,追忆了父亲的正直、踏实和公私分明的品德,回顾了母亲的善良、仁慈和苦奋斗的往事,重温了儿时的家贫、温暖和同甘共苦的家风,也回忆了故乡的河流和故乡的美味。本书从儿时的经历和所见所闻中再现了那个年代的物资缺乏、生活清贫,从儿时的自然景物、儿时的玩伴及相互玩耍的平铺直叙中体现了那个年代的纯真、简单的满足与朴素的幸福感。

内容推荐

《难忘故乡那一片油菜花》系作者李迎九离乡近三十年间怀念故乡人、事、物的散文随笔合集,共分“故乡的模样”、“故乡的年味”、“故乡的记忆”、“妈妈的感动”、“回忆我的父亲”五个部分,记录了村头的油菜花、屋后的池塘、门前的小河、童年挖螃蟹、夏天的洪灾等记忆深刻的事与物,重点回顾了母亲为子女着想、为家庭奋力打拼的感人往事,追忆了父亲刻苦、坚强、正直、和善的人格魅力。全书文字质朴,既表达了与故乡远隔的淡淡酸楚,又道出了回忆故乡的浓浓喜悦,感情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目录

第一辑 故乡的模样

 故乡是什么样子

 故乡是个永远的话题

 故乡的亲切感

 回忆我的故乡

 故乡的春天

 想起故乡

 故乡的小镇

 不见了村头那棵柏松

 故乡门前那条河

 老家屋后的池塘

 故乡的田野

第二辑 故乡的年昧

 故乡年味的理解

 守岁

 老家的拜年

 故乡的年鱼

 过年做新衣

 回答侄媳的疑问

第三辑 故乡的记忆

 读《进城走了十八年》有感

 穷的记忆

 儿时的夜场电影

 童年挖螃蟹

 故乡,记忆中的油菜花

 小时候,我就不畏强势

 小学的一次不诚实评语

 那年第一次去合肥

 高中的第一次回家

 记得那年故乡的洪灾

 故乡青菜的记忆

 那一晚出现的机场呐喊

 那一晚,我们在黑暗中骑行

 可爱的三姐

第四辑 妈妈的感动

 读彭学明的《娘》有感

 难忘那次“徒步”中与母亲相遇

 妈妈的麻鸭

 让母亲生气

 儿啊,吃得好吗

 老娘的牵挂

 故乡的秋葵在东北的早春盛开

 母亲的忍耐力

 母亲的身影

第五辑 回忆我的父亲

 父亲

 给父亲打临时工

 因大方曾被开除党籍的父亲

 父亲的道理

 那一夜,我泪流满面

 又想起父亲的话

 故乡的茶叶

后记

附记

试读章节

回忆我的故乡

这两年,偶尔就会写写关于故乡的回忆文章,尤其是最近在练习写小毛笔字的过程中,突发奇想般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而且几乎每天都要写一些,形成习惯,似乎不写点呢,感觉这一天缺少点什么。其实,人过四十,有时不自觉地就会想到儿时的故乡以及故乡的景、故乡的事和故乡的人,这或许也是人之常情,人至不惑之年自然就开始念旧吧。

生我养我的故乡以及我儿时的那个年代,贫穷是全部的描述,物资缺乏,吃不饱和穿不暖是那个年代给我明显而深刻的记忆。但庆幸的是,我们兄姊四人生活在一个穷困但温暖的家庭。父亲只身在离家五百多里的山区为着家庭努力打拼。记得母亲说过这么一件事,当时为了节省那不到五元的长途汽车票,父亲孤身骑着单位那辆破旧的老二八自行车,百里走单骑啊!就这么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整整骑了一周时间才疲惫到家。母亲说,那次父亲骑了五百多里,在臀部留下了好几个大包,连坐椅子都困难。母亲呢,一个女人家带着我们兄姊四人在家务农,既要照顾我们,又要去队里出工挣工分,吃的往往是我们剩下的饭菜。母亲有时聊起那时的事情,说那时她吃饭的速度可快了,每每下午上工的哨子响起时,她才刚端起我们吃饱后放下的饭碗,就是那么听着哨声、站在门后、三下五除二,就那么迅速地吃完了午饭。现在,母亲吃饭的速度还是很快,但不是那么有人催促的着急了!母亲说,那年洪水过后,为了尽快恢复家中倒塌的房墙,没办法,她就用绳子将我拴住,另一头系在旁边的树上,就这样,她在努力地搓泥垒墙,我在旁边独自玩着。小时候在家乡,村里人总拿这个场景开我的玩笑,因为,母亲的这个方法没有别人用过,真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母亲听到这个,每每只是轻轻一笑,说句“那时也真没办法”。乡亲们的玩笑是善意的,既是对往日苦涩的回忆,也是对那个年代的无奈。前几年返乡,有时老人们还会提起那个时候我家的困难和母亲的艰难!

我们兄姊四人在父母这样的打拼下、坚持下,慢慢地长大成人。除了三姐是小学辍学外,大哥、二哥都是相继读完初中后开始打工,帮助父母为家的兴旺而打拼。我呢,读完高中在未考取大学的情况下,全家一致支持我复读,并由此完成大学学业,成为我们村里自解放以来所走出来的第一位本科大学生(这是我们家门口的、民国时期正规院校毕业的、在村里学校教书的堂伯在我那天离乡上大学时当着村里人的面说的)。在我上大学的那年,提前退休的父亲拿出家中所有的,也是仅有的那点积蓄,带着二哥,与别人合办了一个小型的大米加工厂。父亲是几十年的粮食保管员,对粮食质量一眼就能看穿,对什么出米率、含水率等技术参数了如指掌。二哥在粮库的大米加工厂做临时工,凭着聪明与勤奋,从早期的搬运工做到机械操作和维修师,熟练掌握了加工机械的操作和各种毛病的维修技术。听二哥后来说,加工厂开业早期,他们很辛苦、很累,收购来的水稻多得就只能堆在外面,机器是24小时运转也供应不上,人累了就躺在谷堆上眯一会,真正是以天际为帘、以谷堆为床,醒了再接着干活。就这么慢慢地,家庭开始富裕起来。我上学的费用也来得勤了、来得多了,从大一时的晚问干噎一个或两个馒头,咸菜有时也舍不得吃的温饱不足的生活,发展到可以吃饱了。我曾经还在防止凌晨饿醒方面总结出了规律或经验,并付诸实践,效果不错:那就是晚饭少吃一个馒头,这样,饿的时候正是上半夜睡意最浓、睡得正香时,饿醒的概率就很小了。否则,下半夜身体各器官休息差不多了,此时若出现饿意而致各器官相互传染而无法再入眠,只能在忍饿难熬中祈求天色早明。

后来,父亲和二哥的米厂愈来愈红火,凭着父亲的努力,凭着二哥对机械性能的有效掌控,不管是卖稻谷的,还是买大米的,都愿来这里交易。而此时,母亲和三姐在家也把分产到户的五亩地调理得年年丰收。终于,在我大学毕业的那年,父母他们推倒了那三间完全由他俩亲手垒起来的土墙草屋,原地拔起了一座三间、两层半的小楼,成为我们村首批、屯里第一户建楼者,真正开始过上了好日子。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回忆不是忆苦思甜,也不是用老办法来教育后代。回忆是回头看,看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苦、磨砺的难、流出的汗水和得到的甘甜;回忆是历史的回味和思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其连续书写的历史,而一个家庭的发展史就是通过老人们给后人以口口相传的话语,告诉你有关家族的古往今来。我想,其主要的用意无非是告诉后人,珍惜现在并继往开来,为家庭、为家族、为国家,甚至为人类的发展多做贡献。

2016年12月11日

P10-12

序言

1990年我离开家去父亲工作的山区读高中,1992年离开安徽去黑龙江省安达市的大庆石油学院上大学,然后毕业后留在吉林油田工作,一晃离乡近三十年。这期间,故乡的草木、儿时的记忆一直都在记忆的脑海中保留、涌现,也曾回去走走、访访,景物仍在,但变化很大,时过了境虽未迁,然变换持续,幼年的玩伴也是远隔他乡。淡淡的酸楚和浓浓的喜悦交织相溶,冲泡出一杯别样的故乡情茶,道一声:故乡,我又回来了!

在外的几十年中,我偶尔也会给别人讲讲故乡,聊聊故乡儿时的贫穷和落后,分享今天故乡的变化和发展,也曾在工作之余提笔写写故乡。每次拿出这些文章与朋友们分享,都会诱发跟我一样的感受。有一次,一位友人给我留言:你相信我是含泪读完你的文章的吗?我相信。我也相信看过我文章的友人们给我反馈的泪似的感受。因为,我在写这些文章时,基本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进行和完成的。有几篇文章我是眼含泪水完成的,没想到这些感情传递给了他们,感染了他们!

曾经想过写写故乡,写写我渐将离去的故乡,友人们也不时建议和催促,我知道他们的好意。然而,工作的忙碌、对这类书稿的敬畏,尤其我的专业是石油地质勘查,从事的是油气田开发及地热能方面的地质综合研究,专业技术报告和论文的写作习惯会在故乡的文集中漂浮而现丝丝的地质味,这不就破坏了故乡本身所拥有的浓浓的泥土芬芳吗,7所以,一直未敢提笔!

真正触动和促使我触笔备墨来回忆故乡的是故乡变迁的消息和由此带来的伤感:故乡渐将真的离去、消失!

前两次回乡,二哥给我讲起了老家搬迁的三年规划之事。他说,三年后,这块祖祖辈辈生活的房舍将被整体推平整而消失(我管其叫:退舍还田),村民们将整体搬迁至三公里外的一块即将新建的生活区。儿时的这些记忆将再也找不到原型、原址和原景。记得有年初夏季节,我在外地参加完一个专业研讨会后,顺道在老家小住两日。那天的下午,我背着相机、骑着电动车,沿着小时候上学的路径、学习的区域和嬉戏的地点,包括田间小道,进行了一番印象性探访,回来后制成一个以“故乡的油菜花”为主题的小片。大家都说:你的故乡这么美啊!是啊,我的故乡不仅是记忆中的美,实景更美。但这种记忆中美的原型将不再见到,尤其是儿时避风遮雨、温馨祥和的屋舍将永远消失!

那次从故乡返回来,一直在思考关于回忆故乡的文集,在写完五篇回忆父亲的文章后,我坚定了这种想法。同时,自2015年开始,我从专业技术的岗位上“退役”,做起了专职党支部书记,这给了我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虽然此时开始涉足地热能方面的调研和地质综合研究,但那是个人爱好,目的是不想放弃专业技术,是拓展专业研究领域的个人业余行为,当然可以适当调整和适时退让的。于是,便有了这本文集准备的动机、动力和时间,也就有了展现故乡、记忆故乡的依托和“媒介”!

本书重点回忆和叙述故乡的人、故乡的景和故乡的事,追忆了父亲的正直、踏实和公私分明的品德,回顾了母亲的善良、仁慈和苦奋斗的往事,重温了儿时的家贫、温暖和同甘共苦的家风,也回忆了故乡的河流和故乡的美味。本书从儿时的经历和所见所闻中再现了那个年代的物资缺乏、生活清贫,从儿时的自然景物、儿时的玩伴及相互玩耍的平铺直叙中体现了那个年代的纯真、简单的满足与朴素的幸福感。

本书的多数文章是集中在2016年的下半年创作的,开始是一周一篇,然后是一日一篇,也有部分是几年前写出而略有修改的。这些文章,尤其是近两三年完成的文章,都是手写后转成电子文稿的。手写稿突出那点自认为的真诚,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完成的手稿,皆由小楷毛笔字书写而成,更突出对故乡回忆的真诚。写作中,思绪从漫漫的回忆中流出,那股情感记忆的洪流势不可挡。因此,手稿中反映的现象是字体、字迹愈往后愈流畅和狂野,真实地展现写作中的思绪变化、情感的倾泻!这就是手写稿所带来的另一种感情释放和真实而准确的体现,也是我喜欢手写的原因吧!

故乡是人生的起航点,是人生航程的起点和轴心。故乡的记忆是相伴一生的财富,故乡的回忆也始终相伴而行,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故乡不再仅仅是一张小小的邮票,也不只是一张火车票、飞机票,而是一部深藏心底的、有开演时间而无结束的、心灵深处的电影,在电影中回忆,在电影中落泪,在电影中获得精神食粮和疗伤的秘方。

故乡的回忆更是一份不忘初心、珍惜当下和继续奋斗的永恒动力!

2017年1月19日

后记

当这本文集合上时,心里一阵轻松,但又有一股淡淡的忧伤。轻松的是,终于在故乡老屋拆迁前完成对故乡的部分回忆文字,既是远离故乡、长时未见故乡的一种心情的表达,也是对故土难离、旧情难忘的一种另样宣泄和保存吧!再次提起淡淡的忧伤一词,是对儿时的家境下,父母的坚强、坚守和坚韧的回忆。回忆起旧时的那境、那情和那种困难,对父母的崇敬、崇拜和感激自然流溢笔端。忧伤的是在那困难的无奈下,父母对我们的养育和培养的毫不含糊、对我们求学的不放弃和不准放弃的那种无助却又默默履行的父爱和母爱,这是一种伟大而又简单的情怀!

当全家在共同的努力与奋斗中,终于彻底摆脱了贫穷与苦涩时,父亲却在突然中离去,来不及来东北一走和来不及去他一直想去的九华山看一看,就悄悄地在子女们毫无防备的痛苦与茫然中走了,连最后一探的机会都没给我们留下!

忘不了那个春节与家人视频时,父亲流泪的眼睛。当大家互相招呼去吃饭时,父亲还迟迟不忍离去,一双流泪的眼睛仍不忍离开电脑屏幕。我问父亲为啥流眼泪,父亲说是眼里有沙子磨的,不碍事,然后用手帕擦拭眼睛,却总是抹不尽那泪,看得我心里难过。我问父亲,啥时去镇里和市里医院全面检查一下,他说,这个元宵节后,肯定去,还让我放心,没什么事的。然,就在这个元宵节后的第二天,父亲在二哥的陪伴下去了省立医院,几天后就这么突然走了,等我们赶到老家时,父亲已静静地躺在水晶棺中,像平常熟睡一样那么安详,看不到一丝的痛苦,就这么没有跟我们说一声就走了。我痛心后悔却一切都晚矣。

后来,二哥给我看了医院的诊断书和连续下达的病危通知书。就是在那样的状况下,父亲却不让二哥告诉我,有时在病床上,咬着被角流眼泪。二哥说,父亲怕耽误我工作,一直没让打电话。二哥有几次要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去,都被父亲拒绝和拦住了,直至在医院心脏病突发而离世。在抢救的时间里,二哥流着眼泪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实情,三十分钟后,省立医院的抢救未能将父亲拉回来,父亲就这么急急地走了。

从老家回来,好长一段时间里,我怎么也不相信父亲走了,不相信每周和每月都会跟我电话聊天的父亲走了,不相信在我忘记给家打电话时会马上打来电话的我的父亲走了,走得再也见不到了!好几次,我在电话中欲问起父亲,却在猛然间意识到什么而急忙停了说话,电话那头的母亲便问:怎么啦?我赶忙答:没事。却已是泪在眼、哽咽在心了!在父亲去世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不时出现在眼前的是父亲的音容笑貌。问三姐,三姐说她也如此,忘不了、无法忘,有时便是在泪眼蒙咙中醒来。我也曾在梦中隐约梦见父亲,有次梦见父亲在海边看管一片游乐沙滩,梦醒后久久不能平静,也在此时才想起,父亲似乎这辈子没去过海边,却在离世后实现了。父亲生前说过,九华山听说不错,我说等下次回家一起去那里看看,没想到父亲没等到这个时间。我想,天堂的父亲一定会像在梦中的海边一样,去过了九华山。

父亲去世后,在回忆父亲时,一些场景、一些言语那样清晰地一一展现。这几年,一直就有个想法:写写父亲、写写我的故乡、写写我印象深刻的镜头和片段吧,让父亲的精神和形象留下,让故乡的景象常在眼前,让亲情温暖人生。于是在尝试后,便着手先写了几篇回忆文章,在逐渐确定了书写形式和方式后,便将儿时的生活、故乡的变迁和感动深刻的母亲等一些瞬间和片段一并写出,形成这个以故乡为主线、儿时生活为脉络的散文集,以此回忆我的故乡,回忆我家的发展历史,回忆父母为家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在父母的培养和影响下,我们兄姊四人团结、和睦、勤劳与互爱的故事及家风,并以此记录家庭的奋斗历程吧。

2017年3月25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