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陈毅的政治工作
陈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对人民军队的缔造可追溯于南昌起义时期。他投身革命的时间比较早,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从赶上南昌起义军及在“赣南四整”中辅佐朱德搞好党务工作,到井冈山斗争时期协助毛泽东搞好政治工作,再到古田会议中重新确立毛泽东在红四军的领导地位,最后在异常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通过自己的顽强意志与艰辛努力,做好干部战士的政治思想工作,最终带领队伍摆脱困境,渡过难关,一直坚持到抗战全面爆发,随即又着手组建新四军的工作,等等。可以说,陈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奠定了自己“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的地位。同时,陈毅的政治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得以发酵和提升,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为其革命生涯及中国革命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从赶上南昌起义军到“赣南四整”的政治工作
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于四川省乐至县。1922年秋,经蔡和森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1月,经过中共北方区委的考察,由颜昌颐、肖振声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开始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926年初的陈毅在国民党北京市党部工作,主要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工作。发生段祺瑞政府血腥镇压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时,陈毅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所幸没有负伤,但也经历了一次反动武装的血的洗礼。此后,白色恐怖立即笼罩了整个北京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也为了派遣干部去支援南方正在蓬勃展开的大革命,党组织决定调陈毅去四川从事军事运动,其任务是动员当时四川军阀部队倒戈策应北伐。于是陈毅南下,开始投入军事斗争。
1927年初,陈毅在驻四川省合川县的川军第二十八军第三师从事兵运工作,与此同时,也积极推动学运、工运、农运,秘密发展共产党组织。陈毅频繁的活动,导致他的身份暴露,加上四川军阀在重庆制造了三三一惨案,大肆捕杀共产党人。这样,4月初,陈毅在陈梦云、范英士的护送下离开合川县。5日,抵达重庆,又在郭勋祺的帮助下登上赴武汉的轮船。5月10日,到达武汉。
刚到武汉的陈毅急于找到党组织投入斗争,但是他既无介绍信,又无介绍人,到处碰壁。终于,他见到了自己留法勤工俭学的同学、入党介绍人颜昌颐,颜正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工作。这样,陈毅不久被中共中央军委分配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陈毅到任后,同恽代英、施存统组成中共校党委,陈毅任书记。为了隐蔽,陈毅公开的职务是校政治部的准尉文书。
军校共产党的组织是不公开的,但是比较健全,每个大队和队都有党、团的支部和小组。作为专职的党委书记,陈毅到任后,即到各大队、各支部了解情况,秘密开展工作。当时的政局动荡,先是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在湖南发动了马日事变,不久夏斗寅在蒋介石的策动下通电反共,武汉吃紧,军校也奉命改编为中央独立第一师开赴前线与叶挺的部队一起平定了叛乱。在平叛过程中,陈毅一直跟随部队,他在党内作了有力的动员,保障了作战部队的高昂士气,还布置了对一些考验合格的发展对象进行火线入党。
P1-2
后记
我与陈毅的研究结缘于2010年12月,当时在江西省信丰县参加全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理论研讨会,并提交了一篇论文《试析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后期的贡献》,不仅被评为优秀论文,会后还与陈毅的儿子陈小鲁合影。此后,我就开始专注陈毅的革命生涯,思如泉涌,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不想2012年5月参加了在井冈山召开的“纪念朱毛红军会师85周年大会”,又有幸拜访了陈毅的长子陈昊苏,他没有架子、很随和,思路敏捷、视野开阔、非常健谈。陈昊苏后来为我所编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毅史料选编》作序,我几乎淘尽了所能找到的相关史料,煞费苦心,共70万字,由解放军出版社于2013年12月出版。该书也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引文出处顺手拈来,也因此加快了写作速度。
其实,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写一部《陈毅在江西》,有幸的是,这个题目被所在单位列为重点课题进行资助。经过研究发现,由于当年革命的需要,特别是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陈毅的革命活动很多时候会跳出江西.比如到了湘南、闽西、粤北等。这让我纠结了许久,出了江西我写还是不写,当然是要写了,不好糊弄过去。几经考虑,我最后决定采用现在的书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陈毅》,从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自圆其说。同时,为了增加本书的可读性,在前面又加上最能体现陈毅此阶段风雨历程的一句诗——创业艰难百战多。开始构思的时候,准备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下来,因为在征求不少专家后,他们也给我提出了同样的建议。到后来经过查阅其他领袖的类似书籍,发现这样写已经成了一种套路,似乎约定俗成,看上去脉络清晰,也比较好把控。为了加大难度,决定摆脱时空线索的束缚,以专题的形式,偏重于逻辑的重构,对陈毅这十年革命生涯进行系统、严谨的学术再研究和总结。另外,在每章的最后部分还特意写了一段小结,以对本部分进行一个史实上的概述和理论上的提升,有助于进一步归纳每章的精髓所在。当然,为了避免连带出现另一个问题——内容重复,所以写起来还是比较费“功力”的,正是应了那一句成语——瞻前顾后。
该书的写作花了三年多时间,前期的资料收集花了一年多,真正撰写用了大半年时间,最后修改和补充又是一年多。我在写作的后期做了两件事情,值得津津乐道一番。一是为了获取写作的灵感,特意于2015年1月赴陈毅的出生地——四川省乐至县,及陈毅的母校——成都工业学院进行采风,与当地党史办和校史馆的有关专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集到一些陈毅早年的生活片段,聆听了一些陈毅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而顿悟其对陈毅后来革命生涯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遗憾的是陈毅故居正在整修,只是匆匆拍了几张照片,我想有机会还会再去的。另一件事,就是希望把陈毅在江西期间的所有旧居旧址情况整理好,为了求全不遗漏,这项工作拖了一段时间,正好可以冷静地重新审视书稿。
本书在后面还附录了部分珍贵的相关“历史文献”,需特别指出的是,已在所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毅史料选编》中出现的,为避免重复,这里将不收录。
全书行将结束的时候虽有一种解脱之感,但隐约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自己,对,那就是陈毅的人格魅力。这个课题我肯定还要不断完善下去,持续关注陈毅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勉励自己不断推陈出新。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专家的指点与帮助,比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余伯流教授、匡胜教授、程吉生教授、陈胜华教授、黄仲芳教授、魏清源教授、肖居孝教授、丁仁祥研究员、耿艳鹏研究员、熊轶欣副研究馆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石仲泉研究员、姚金果研究员、李颖研究员、李树泉副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黄少群教授、李东朗教授、刘晶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黄道炫研究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纪委王纪一副书记,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松教授,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杨会清教授,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政研一处左家法处长、《党史文苑》张荣辉主编,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保管科戴和杰副主任,兴国县政协文史委胡玉春主任等,他们都对本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或对书稿提出了独到的修改意见。
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会师纪念馆、成都工业学院校史馆、中共乐至县委党史办等提供的帮助。
还要感谢合作导师张静如教授对学生的培养。可以说,每次读先生的书就是一种养心,每次聆听先生的耳提面命更是一种享受。先生83岁高龄,仍辛勤耕耘、笔不停辍、思维敏锐,在《党史研究与教学》开辟专栏;由个人出资在全国设立“张静如党史党建优秀论文奖”,发起和推动“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位点会议”,助推了中共历史学科的繁荣与发展等,这些都让吾辈学生敬佩不已。在先生身边总是感觉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两年一晃而过,我总觉得没学够,我想大声喊一句,“先生,我不想出站”,毕竟没有出站的我还可以“厚着脸皮”让先生多管一下。当然,由于没有脱产,单位的事又太多,总是不能经常到北京来,作为先生的关门弟子之一,十八般武艺可能只学到一些皮毛,更多的还是要日后自己慢慢领悟与揣摩。先生对学生出站报告的修改意见虽然不多,但每一点都浸透着丰富的学养。如果非要具化在站期间收获的话,那就是“勤奋”“精神”“方法论”,不知道学生这样总结,先生是否认可。我和大多数同门的心态一样,希望今后能经常看到先生睿智的作品,同时也希望先生能颐养天年,桃李满天下。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拙著拨冗作序,是对吾辈学生今后学术道路的最大激励。
还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朝峰老师和任万玉老师对我在站期间的大力帮助,同门刘洪森、王峰、蔡娇等对我学业上的帮助,感谢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对我的培养。最后要感谢妻子王柳芳博士对我的工作和科研一如既往的鼓励和支持,鞭策懒惰的我不断前行。
本课题的完成参考了公开发表的论著和公布的相关史料,特别是汲取了党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向各位前辈的辛勤劳动致以诚挚的谢意。当然,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如果行文中有什么不足或不妥之处,也敬请国内外党史、军史专家批评指正。
作者于井冈山茨坪
2015年3月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陈毅的政治工作
一、从赶上南昌起义军到“赣南四整”的政治工作
(一)只要拿武装我就干
(二)要做失败时的英雄
(三)做林彪的思想工作
二、湘南暴动时期的政治工作
(一)瓦解敌军及优待俘虏
(二)抵制“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率部成功实现战略转移
三、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政治工作
(一)开展政治宣传
(二)增进内部团结
(三)实行官兵平等
(四)改造投诚部队
(五)严格执行纪律
(六)为“八月失败”勇于承担错误
四、中央苏区时期的政治工作
(一)红四军七大,调解朱毛纷争
(二)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
(三)红四军九大,恢复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四)抵制“左”倾错误路线,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五、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政治工作
(一)巩固内部堡垒,鼓励战士坚持战斗
(二)动员游击队下山接受改编
(三)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
第二章 陈毅的军事工作
一、湘南暴动时期的军事工作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军事工作
(一)三次会师
(二)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战斗,粉碎敌人军事进攻
(三)游击万安
三、中央苏区时期的军事工作
(一)组建地方武装以扩大红军
(二)在西线战场大力开展敌后游击战
(三)配合红军主力与国民党军作战
四、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军事工作
(一)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
(二)前期战略战术的转变
(三)后期战略战术的转变
(四)绝境下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第三章 陈毅的群众工作
一、深入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二、真心关心群众生活,体察人民疾苦
三、鼓励群众监督政府的工作
四、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
五、紧密依靠群众,使共产党和红军渡过难关
第四章 陈毅的统战工作
一、上井冈山之前与滇军范石生部合作
二、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搞“黄色村庄”
三、与江西国民党当局进行抗日合作谈判
第五章 陈毅的肃反工作
一、卷入肃反扩大化的漩涡
二、尽力保护被错误肃反的同志
三、与肃反扩大化进行斗争
第六章 陈毅的教育工作
一、从事教学工作
二、创办教育机构
三、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教育工作
结语
一、陈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学习陈毅的伟大品质
三、晚年陈毅牵挂老区,魂归井冈
四、从陈毅看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人生磨砺
附录
一、历史文献
二、大事记
三、任职情况
四、旧居、旧址等
参考文献
后记
序
张静如
研究历史人物是进行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陈毅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研究他对于深化中共历史研究具有意义。目前学术界对于陈毅的研究多集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多偏重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因而,系统全面地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陈毅便很有必要了。我的学生孙伟在研究陈毅特别是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陈毅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也出了些成果。
本书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陈毅为切入点,从专题方面进行展开,重点研究了陈毅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所进行的政治工作、军事工作、群众工作、统战工作、肃反工作和教育工作,以期通过陈毅的革命实践来总结中共及其军队早期斗争历史的坎坷历程与宝贵经验。作者在进行研究时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收集历史材料,弄准历史事实。当然,这也是研究历史人物的前提条件。如果材料不足、史实不准,那么其研究也就毫无价值。另外,在使用材料时,以一手材料为重,而对于回忆录一类的材料要慎重使用。第二,坚持科学性,实事求是。对历史人物作评论,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尽量除去宣传成分和感情色彩,还原历史原貌,不可夸大吹嘘。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笼而统之,简单处理。第三,运用多种视角进行研究。本书在坚持唯物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军事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领导学等多学科方法,进行了系统严谨的考察研究。当然,本书也有一些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个别地方二手材料的使用,语言的鲜活性、可读性上稍有欠缺。
孙伟是个勤奋的学生,为人谦虚,学术严谨。本书作为他的出站报告,不断打磨最终出版,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希望他的作品对于深化陈毅研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关注本书。
2015年12月
孙伟所著的《创业艰难百战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陈毅)》一书,研究了陈毅的一生。
土地革命战争的十年,是陈毅革命生涯的初期,他直接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亲历了红军初创时期的坎坷历程。从“赣南四整”辅佐朱德治军开始,到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参与中央苏区时期的红军建设与反“围剿”斗争,到历经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直至抗战全面爆发。这一时期,陈毅在政治、军事、群众、统战、肃反和教育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为党和红军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其后来的革命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毅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研究他对于深化中共历史研究具有意义。
孙伟所著的《创业艰难百战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陈毅)》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陈毅为切入点,从专题方面进行展开,重点研究了陈毅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所进行的政治工作、军事工作、群众工作、统战工作、肃反工作和教育工作,以期通过陈毅的革命实践来总结中共及其军队早期斗争历史的坎坷历程与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