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著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并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双璧,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谋略奇书,也是世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三十六计》全书共分为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敌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皆包含六计。前三套是己方处于优势情况下所用之计,后三套己方处于劣势情况下所用之计。
本书忠于原著,再现经典,并结合《周易》进行精确注释,同时对其出处尽可能地追根溯源,最后再针对各计挑选历史名战、经典商战、文学典例等进行例证。
| 书名 | 三十六计/三大智慧奇书 |
| 分类 | |
| 作者 | 佚名 |
| 出版社 | 知识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佚名著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并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双璧,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谋略奇书,也是世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三十六计》全书共分为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敌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皆包含六计。前三套是己方处于优势情况下所用之计,后三套己方处于劣势情况下所用之计。 本书忠于原著,再现经典,并结合《周易》进行精确注释,同时对其出处尽可能地追根溯源,最后再针对各计挑选历史名战、经典商战、文学典例等进行例证。 内容推荐 “三大智慧奇书”是一套关于中国军事、谋略等方面的理论著作,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包括《孙子兵法》、《鬼谷子》和《三十六计》。 佚名著的《三十六计》被喻为“天下第一谋略书”,其智慧远超普通军事理论,历来为古今中外政治、军事、商界精英所推崇运用,是一部适合各行业人士学习借鉴的实用谋略手册。 目录 总说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问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跋 试读章节 第十计 笑里藏刀 原文 信而安之①,阴②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③也。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④,皆杀机之外露也。 宋曹玮⑤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⑥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奕棋,会有叛卒数千,亡奔夏境。堠骑⑦报至,诸侯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竟使其久而安之矣⑧。 注解 ①信而安之:使人相信,不生疑心。信,使……相信。安,使……安然,此指不生疑心。 ②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和,实质刚硬尖利。语出《周易·兑》卦:“兑,说也。刚中而柔外。”兑,喜悦的意思。 ④巧言令色:花言巧语。 ⑤曹玮:宋朝名将曹彬第三子。善于用兵,年仅19岁便做了渭州同知。 ⑥西夏:在今宁夏银川一带,后被成吉思汗所灭。 ⑦堠骑:骑马报敌情的侦察员。 ④若勾践之事夫差,则竟使其久而安之矣:春秋末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囚于会稽。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并进献大量美女与珍宝给夫差,以麻痹夫差,最后勾践复仇灭吴,迫使夫差自杀。 原文译文 表面上要做到使敌人相信我方而丧失警惕,麻痹大意,暗地里我方则秘密策划消灭敌人的办法;准备充分以后再伺机而动,不要使敌人有所察觉而产生变动。这就是表面柔和而内中刚毅的谋略。 按语译文 《孙子兵法》上说:“敌人言语十分谦卑,实际上却在暗中加紧备战,这是敌人要向我方发起进攻的征兆……没有前约而请求媾和的,一定是另有阴谋。”所以,凡是敌人花言巧语,都是暗藏杀机的表现。 宋朝的曹玮做渭州同知时,纪律严明,西夏人都很害怕他。有一天,曹玮正在与客人下棋,突然有几千名士兵叛变,逃奔到西夏去了。当边防的侦察员骑马来报告时,曹玮下面的将领都大惊失色,而曹玮却依然谈笑自如,不慌不忙地对侦察员说:“这是我命令他们这样做的,你们千万不要声张。”西夏人听说这件事后,以为这些叛军是来袭击自己的,于是把他们全都杀掉了。这就是对随机应变计谋的运用。就像越王勾践忍辱侍奉吴王夫差,竟然能使夫差长期安逸而失去戒备。 计名探源 此计出自《旧唐书·卷八二·李义府列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经典实例 实例一:晋灵公之死 战国时期,赵穿为保全赵盾的性命,决定黜杀荒淫无道的晋灵公,要黜杀一国国君并非易事,但赵穿想出了一条计谋。 首先,赵穿在晋灵公面前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主动要求晋灵公治赵家的罪,以博取晋灵公的信任。然后,赵穿投晋灵公所好,向晋灵公进献大批美女。一天,赵穿向晋灵公献计说:“大王身边的侍卫武艺都不强,这怎能保证大王的安全?不如让微臣为大王精选一批强悍的甲兵,这样,大王就不担心了。”晋灵公不知是计,连连称妙。 赵穿挑选了200名忠于自己的甲兵,经过一番精心的部署之后,请晋灵公亲自检阅。当天,晋灵公一边检阅,一边饮酒助兴。酒至半酣时,只见赵穿一声令下,200名甲兵同时手持刀枪朝晋灵公而来,片刻之后,荒淫无道的晋灵公就变成了一堆肉泥。 实例二:犹大之吻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耶稣的12个门徒之一犹大,表面上对耶稣十分顺从,背地里却想出卖耶稣。 一日,犹大遇见了当地的祭司长,对其说道:“如果我把耶稣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什么?”祭司长马上就递给了他30块银币。犹大高兴地把银币揣进口袋,然后领着一群带刀棒的打手悄悄来到耶稣家的门口。当时耶稣正和大家说话,犹大对打手们说:“待会我吻了谁,谁就是耶稣,你们就去抓他。”接着,犹大走进屋内,来到耶稣面前,说:“老师,你好!”然后就吻了耶稣。打手们见状,立刻蜂拥而上,把耶稣绑了起来。 实例三:谈判前的“鸿门宴” 一位总经理为了一桩十分重要的生意,亲自飞往日本参加商业谈判。 经过13个小时的飞行,这位总经理感到十分疲劳,于是在下飞机前对随行人员说道:“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痛痛快快地洗个澡,然后睡上一觉。所以下飞机后我们直接去旅馆。”没想到,他们刚走下飞机的舷梯,就看到了要与他们谈判的那家日本公司的欢迎队伍。其公关小姐上前一边对这位总经理躬身施礼,一边说:“欢迎您来到日本。我们总经理已经为您准备好了欢迎晚宴,现在已经恭候多时了,请您一定赏光。”总经理盛情难却,只好与随行人员一起先去赴宴。 当晚的宴会,酒菜十分丰盛,东道主也相当热情,而且来了很多部门的负责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来向这位远到而来的总经理敬酒。这位总经理喝得很痛快,直到深夜才到旅馆去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总经理还在梦乡当中时,日本公司代表便来敲门,说已恭候多时了。这位总经理连忙洗漱、穿戴,同日本公司代表来到谈判桌前。因为口本公司代表准备充分,头脑清醒,口齿伶俐,而这位总经理及其随行人员都还酒醉未醒,满脸倦意。结果,这场谈判理所当然地以日方的胜利而告终。 P44-47 序言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可以并称为中国军事史上的双璧,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谋略奇书,也是世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它囊括了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的全部精华,其中蕴含的智慧更是远超一般军事理论,历来为古今中外政治、军事、商界精英所推崇。 遗憾的是,这样一本闻名全世界的智慧奇书,在历史上却找不到它准确的成书时间和作者,有人认为它的作者是秦朝时的杨南柯,也有人认为作者是南北朝时的檀道济。最早出现“三十六计”一语的是《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可见,“三十六计”一语早在1500年前就已形成。现在市面上通行的《三十六计》最早的版本是1941年由四川成都兴华印刷厂印制的土纸翻印本,它是根据同年在陕西彬县(当时称邠州)发现的一个手抄本翻印的。这也是目前对《三十六计》这本书最早的记载了。尽管《三十六计》出处不详,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解读、学习其内容。《三十六计》全书共分为六套(胜战计、敌战计、攻敌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皆包含六计。前三套是我强敌弱,我方处于优势下所用之计,后三套是敌强我弱,我方处于劣势下所用之计。 在《三十六计》里,作者常常用《周易》中的卦辞、爻辞进行辅助说明,例如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也就是说,“借刀杀人”与《周易·损》卦密切相关。先定计,后推卦,这是它的一大特色。可见“三十六计”和《周易》中的阴阳法则息息相关。《三十六计·总说》对这一关系也做了明确说明:“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书中常运用阴阳变化之理,论证刚柔、奇正、攻防、虚实、劳逸等相反相成的关系,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虽然《三十六计》是一部兵书,内容仅局限于古代战争,但在今天它已被当作一部各行各业人士学习借鉴的实用谋略手册,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人际交往等各个领域。所以此次编者将“三十六计”定位在综合性的智谋上,力求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而赋予《三十六计》以新的价值。 本书忠于原著,再现经典,并结合《周易》进行精确注释,同时对其出处尽可能地追根溯源,最后再针对各计挑选历史名战、经典商战、文学典例等进行例证。当然有些实例中不止包含一条计谋,这是因为“三十六计”本来就需要灵活变换、综合运用。这里提前说明此点,目的就是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去分析每则实例的精华,从而灵活运用“三十六计”,做到紧急情况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真诚希望本书能给广大读者带来历史的思索和智慧的启迪。文中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抨批指正。 编者 后记 原文 夫战争之事,其道多端。强国、练兵、选将、择敌、战前、战后,一切施为,皆兵道也。惟比比者,大都有一定之规,有陈例可循。而其中变化万端、诙诡奇谲、光怪陆离、不可捉摸者,厥为对战之策。 三十六计者,对敌之策也,诚大将之要略也。闲尝论之,胜战、攻战、并战之计,优势之计也;敌战、混战、败战之计,劣势之计也。而每套之中,皆有首尾次第。六套次序,亦可演以阴……(缺) 原文译文 关于军事,它的内容是相当复杂的。加强国防、训练士兵、选拔将领、选择作战对象、战前动员和准备、战后扫尾等所有工作,都属于军事内容。这类工作尽管很多,但大多都有一定的规律,有许多的战例可以借鉴。但是其中变化多端、诡诈难测、千奇百怪、不可捉摸的情况,就属于作战策略的范畴了。 所谓“三十六计”,就是对付敌人的策略,也确实是将帅指挥作战的重要诀窍。我曾经对此做过一些探讨,认为胜战计、攻战计和并战计是处于优势情况下使用的计策;敌战计、混战计和败战计是处于劣势情况下使用的计策。而每套计谋之中,都有开头、结尾的排列顺序。至于六套次序,也可推演为隐秘的……(后文缺)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