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维伟、陈玉屏、王允武、来仪、李克建著的这本《民族理论与政策要论》主要讨论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所创造的思想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探讨中国各民族如何建构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等现实问题时,是否思考过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些命题中起到的显著作用和影响?是否研究过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国家”有着怎样独特的内涵和深刻意义?二是如何正确认识民族现象、民族发展规律?如何正确观察、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实施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四是研究城市民族问题凸显的机理,提出治理城市民族问题的新思路。
导论
第一章 中华传统民族观和国家观
第一节 “天下”观和“大一统”思想
第二节 “仁”与“礼”是中华传统民族观的价值核心
第二章 中华传统民族观与历史上的民族认同
第一节 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基本内容及价值
第二节 中华民族认同形成的历史考察
第三章 中华传统国家观与历史上的国家认同
第一节 中华传统国家观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认同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族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的核心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路线图”及解决民族问题的设想
第三节 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与“阶级”关系论述的思考
第四节 对《共产党宣言》关于“民族”的重要论述的解析与思考
第五节 20世纪以来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复杂化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西方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第二节 建党至新中国成立前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回顾与反思
第三节 对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第四节 民族工作中“左”的倾向的急剧发展
第五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理论的发展
第六节 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考
第六章 当前应重视并着手部署的民族工作
第一节 加强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和全面总结党的民族工作
第二节 加强全党和广大民众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政策教育
第三节 努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四节 改进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方式
第五节 加大反对民族分裂行为的刚性措施
第七章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位的确认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地位的法律化
第三节 完善配套立法,进一步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八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成效及困境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成效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的困境
第九章 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的思考
第一节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节 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的路径
第十章 城市多民族构成的意义及基本特点
第一节 城市多民族格局的学理分析
第二节 多民族构成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我国城市多民族构成的基本特点
第十一章 城市民族问题现状分析
第一节 城市民族问题在时空维度上呈现阶段和地区差异
第二节 城市民族问题呈现复杂态势
第三节 城市民族问题呈现的主要特点
第十二章 城市民族政策现状分析
第一节 城市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二节 城市民族政策面对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改变
第三节 当前城市民族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十三章 完善城市民族政策的建议
第一节 民族政策理念及政策导向应与时俱进
第二节 提升城市民族政策体系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第三节 增强城市民族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第四节 加强城市民族政策效果评估环节建设
第五节 民族政策融入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