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俄战争全史/指文战史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查攸吟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查攸吟的《日俄战争全史》是一本国内少有的完整论述日俄战争全景的专著,书中描述了110年前在中国土地上,两个帝国帝国主义强盗因利益关系大打出手的整个场景,详细剖析了新老帝国主义国家在势力扩张进程中走过的每一段历程。

对军事爱好者来说,本书中描述的旅顺要塞攻坚战、对马海战都是近现代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对步兵战术和海军战术的研究有极大的帮助。对历史爱好者来说,书中两国的一系列动作带来的历史进程演进也是尤为值得考究的,历史的偶然和必然在本书中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内容推荐

查攸吟的《日俄战争全史》讲述了在1904年-1905年,为争夺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权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主导权,腐朽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俄国与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发生了一系列激烈的海陆大战。这场激烈的战争对后世的军事思想、政治局势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日军的旅顺要塞攻坚战,后世军事家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要塞攻防战术。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对马海战的胜利,也标志着日本将在穷兵黩武的道路上越行越远。而在政治局势方面,在军事上失败的俄国,陷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中,国内不满的声音年开始高涨,共产主义革命开始酝酿,由此引发的欧洲格局变化也即将开始。

目录

第一章 去东方

第二章 太阳帝国的兴起

第三章 战争前夜

第四章 绪战——从旅顺口到仁川湾

第五章 沉没的希望

第六章 跨过鸭绿江

第七章 远海上的战斗

第八章 兵临城下

第九章 黄海与蔚山

第十章 辽阳与沙河

第十一章 旅顺陷落

第十二章 遥远的航程

第十三章 奉天会战

第十四章 对马海战(上)

第十五章 对马海战(下)

第十六章 终战

参考书目

跋:历史是一场充满偶然和必然的连锁反应

试读章节

边缘帝国

1703年5月末,沙皇彼得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登上了位于涅瓦河口的兔子岛。

三年前打响的“大北方战争”,此时已为这盘亘在欧洲东面的古老帝国带来了首批战利品——波罗的海东部的出海口。而这场战争将终结瑞典的全盛时代,使俄罗斯登上历史的舞台。

在海边的烂泥滩上,彼得亲手将侍从铲下来的两大块草皮摆成了一个x,为此后的彼得堡标示出了建筑的基准点。俄国打开了一扇通向欧洲文明世界的窗户。

沙皇彼得以他卓有成效的改革运动缩短了俄国与当时欧洲国家的差距,并迅速加强了俄罗斯帝国原本那庞大但落后的军事机器。继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一个半世纪之后,这个一贯被欧洲人视为沉睡在东方地平线下的庞然大物终于攀上了近代历史舞台。

在彼得一世的意志中,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并夺取这片内海上的霸权,只不过是整个计划的第一步。波罗的海虽然辐射整个北欧地区与北德意志,但它通向广阔大洋的路上却横亘着日德兰半岛与不列颠岛这两大障碍。涅瓦河口虽然水面开阔,是天然的深水良港,但纬度劣势使其难以避免地有一个冰封期。所以夺取一个位于纬度较低地区温暖海域内全年不冻的出海口,成为了彼得一世后半生最大的心愿。

在1710年至1711年的第三次俄土战争中,彼得一世曾率军亲征,却在黑海西岸的普鲁特河地区陷入奥斯曼与鞑靼军队的重围,最终被迫向奥斯曼求和。作为城下之盟的代价,俄罗斯帝国在《普鲁特和约》中被迫放弃了先前通过第二次俄土战争签署的《君士坦丁堡和约》所获得的亚速海地区领土。1711年7月之后,亚速海的控制权重归奥斯曼所有。

使俄罗斯帝国登上历史舞台的,是罗曼诺夫皇朝的开创者彼得一世。但是在欧洲,俄国的形象却一直和“野蛮”有着某种关系。撇开欧洲人自诩文明、进步的傲漫不谈,其实这种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当西欧与普鲁士的工厂内的技工们在各自的工坊内醉心于设计各种能取代人力的机械,当西欧的学者和教授们沉迷于将天体之间的作用力、热量传导过程中的各种规律公式化的时候,那些生活在欧洲边缘的,曾长期被蒙古人野蛮统治的斯拉夫人,似乎还热衷于把下层人民以奴隶的形势束缚在土地上,然后用鞭子和棍子强迫他们日复一日地干着农活。

彼得一世曾竭力推进俄罗斯的近代化运动。这位在俄国历史上开疆拓土功勋赫赫的著名君主,不但亲手剪掉了俄罗斯权贵们的胡子和袍子,甚至在晚年将“沙皇”这一尊号改成了西欧式的“皇帝”。但农奴制度作为俄罗斯帝国统治的基石,却并未遭到动摇,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彼得一世曾经下诏严惩窝藏逃亡农奴的行为,对涉事者处以死刑并没收财产。为了追捕逃亡农  然而,农奴制度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人本能地抵触各种对其直接的人身限制,进而会采取各种手段加以反抗。就和古代的奴隶制度~样,采用农奴进行劳作是低效的。挣脱枷锁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在整个罗曼诺夫皇朝时代,各类农奴暴动层出不穷,甚至皇朝鼎盛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普加乔夫大起义曾像野火一样在俄罗斯大地上四处蔓延。所以进入19世纪后,欧洲各国都开始逐步改用“骗”和“哄”的方式,同时借助各种契约、法律手段来代替直接的人身控制,这就使俄国这种赤裸裸的奴役方式显得愈加野蛮了。但无论这种制度有多可怕,毕竟帝国就是建立在此制度的基石之上的。也正是依靠这种可怕的制度,俄罗斯帝国曾迈入过其辉煌的时代。

彼得一世于1725年2月8日去世,被后世俄国人尊为“彼得大帝”。彼得一世政绩卓著,但其夺取温水不冻港的夙愿却至死也未能得偿。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才由其最卓越的继承者叶卡捷琳娜二世实现。

女皇(自彼得一世改革以后,1721年开始俄国君主已放弃了“沙皇”称号,改为欧洲习惯的“皇帝”,但在中文里一直习惯把俄罗斯皇帝都称为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其统治期间两度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占据了黑海北岸的广大土地。1774年7月,根据俄土《库楚克一凯纳尔吉和约》,俄国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以及刻赤海峡,掌握了通向黑海的出海……

P3-4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