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童年(名家朗读版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心阅读文丛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冰心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冰心以童心写童趣,用自然美与人性爱讲述生命的真谛。

冰心散文是一个“真善美”同一的艺术世界,她赞美自然,讴歌自然,爱慕贤良,探索真理。她所有的散文著作,正是她真的人格、美的灵性、善的箴言的结合体,是自我“真善美”人格的写照,同时也寄托了她最高的“真善美”理想。

冰心著,眉睫主编,西早绘的《我的童年(名家朗读版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心阅读文丛》收录了冰心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经典散文,散文清丽雅致,温柔细腻,充满爱心。阅读冰心,可以感悟到生命的丰盛与美好。

内容推荐

冰心著,眉睫主编,西早绘的《我的童年(名家朗读版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心阅读文丛》收录了《南归》《我的母亲》《我的童年》《丢不掉的珍宝》等冰心回忆自己成长点滴的经典散文。冰心用温婉清丽的语言述说童年往事,赞颂童心之纯真、母爱之伟大、自然之瑰丽,感悟生命的美好。

目录

一只小鸟

文学家的造就

图画

往事(一)

到青龙桥去

往事(二)

山中杂记

南归

我的文学生活

新年试笔

闲情

二老财

胰皂泡

记萨镇冰先生

一日的春光

默庐试笔

我的母亲

我的教师

我的奶娘

我的同班

我的童年

写作的练习

我的同学

我的学生

写作经验

力构小窗随笔

从去年到今年的圣诞节

无家乐

丢不掉的珍宝

请客

日本的风景

日本的房屋

纯白的婚礼

给日本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试读章节

虽然是说穷愁之词易工,然而主观的穷愁,易陷于抑郁牢骚,不能得性情之正。虽可以博得读者的眼泪和同情,究竟不是促进文学的一种工具。所以最适宜于产生文学家的家庭.就是中流社会的家庭。既然不必顾虑到衣食谋求到生计,一面他自己可以受完全的教育。他的著作,是“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的,自然就比较的浓厚活泼了。

此外家庭里的空气,也很有关系。文学家生在清静和美的家庭,他的脑筋永远是温美平淡的,不至于受什么重大的刺激扰乱,使他的心思有所偏倚。自然在他的艺术上,要添上多少的“真’’和“美”。

(四)文学家要多读古今中外属于文学的作品。这就是造成文学家的第一步了,他既有了偏于文学的嗜好,也必须多读属于文学的作品。读的愈多,机局愈精熟,材料愈方便,思想愈活泼。久而久之,必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以蚕蛾作比喻,在它成蚕的时候,整天里“沙沙”的只顾食叶。时候到了,身体透明了,便将几十天内所食的叶子,牵成有条不紊的长丝,也将他自己隐在里面,好比雏形的文学家,读破万卷,心中光明透彻,将百家之说融化成有系统的思想,也将他自己濡浸在里面,然而他是不能永久拘囚在里面的;也要和蚕蛾一般,白衣如雪,咬破茧丝,飞了出去。我们可以看假如蚕儿当初不肯食叶,不但以后不能抽丝,不能作茧,不能成蛾,而且要立刻僵死的。所以即或是个人有偏于文学的嗜好,若不肯多研究属于文学的书籍,他的思想终究是要破产,终究不能勉强造成一个文学家。

(五)文学家要常和自然界接近。自然的美,是普遍的,是永久的,在文学的材料上,要占极重要的位置的。文学家要迎合它,联络它,利用它,请它临格在自己的思想中,融化在自己的文字里。若只花花绿绿地堆字叠句,便变成呆板笨滞,无神采,无生气的文字。这种和自然界隔绝的文字,我们决不能承认它是文学。因此文学家要常和自然静对,也常以乐器画具等等怡情养性的物品做他的伴侣。这样,他的作品里,便满含着可爱的天籁人籁。

(六)文学家要多研究哲学社会学。我们现在承认文学是可以立身的,然而此外至少要专攻一两种的学问,做他文学的辅助。——按理说,文学家要会描写各种人的生活,他自己也是要“三教九流,无所不通”的,然而这不过是“通”,若认真地去研究各种学问,然后取来应用于文学,事实上是绝对做不到的。——文学是要取材于人生的,要描写人生,就必须深知人的生活,也必须研究人的生活的意义,做他著作的标准。照此看去,哲学和社会学便是文学家在文学以外,所应攻读的功课。

(七)文学家要少和社会有纷繁的交际。文学家的生活,无妨稍偏于静,不必常常征逐于热闹场中,纷扰他的脑筋——若考察社会的情形,不是交际,自然又当别论——务要置身于第三者的位置,然后以冷静的脑筋,精确的眼力,去观察它,描写它,批评它。对于各方面既都是客观的态度和根据,便好似明镜一般,表里莹澈,照进去和反映出来的,都是明鉴毫发。否则太接近了,自己也有分,“当局者浑”,脑筋不免昏乱,眼光不免蒙蔽,心思不免偏倚,便不能尽情地描写批评,也不敢尽情地描写批评了。(P6-7)

序言

冰心: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

1922年,叶圣陶创作的、后被悉数收入《稻草人》一书的童话,在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杂志陆续发表。此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这一年还发生了另两件事:一是赵元任翻译出版了卡洛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并写了译序;二是周作人随后写了一篇同名书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提出了“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文学观。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儿童文学的另一走向。

其实在叶圣陶之前,已有不少中国作家创作了儿童文学作品。胡适的《尝试集》里就包含有“童诗”,陈衡哲的《小雨点》也已在《新青年》发表了。更不该忘记的是冰心,她1919年就给《晨报》投稿,最早引起文坛关注的那批“问题小说”如《庄鸿的姊姊》《是谁断送了你》等,所写的主人公都是儿童,稍后的《离家的一年》更是儿童生活的实写。她文笔清丽淡雅,很适合儿童阅读。冰心的两本最早的诗集《繁星》和《春水》,也深受当时少年学子的喜爱。这些作品的面世都不比《稻草人》晚。然而,不管是胡适、陈衡哲还是冰心,他们所写的还不是“自觉的儿童文学”,即不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据冰心自述,她一开始的写作,“多半是问题小说…-一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集自序》)可见,她之所以以儿童为主角,只缘于思考和生活范围都与儿童或家庭有关。而叶圣陶写《稻草人》和郑振铎编《儿童世界》,是自觉把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区分开的,叶圣陶的童话是“专为”儿童所写的——在自古至今的中国文学发展上,这当然是不同凡响的事。

可是,我们仍把冰心视为中国儿童文学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除上面提到的作品之外,更因为她的《寄小读者》。

这里有必要谈谈《寄小读者》与周作人儿童文学思想的关系。那时的周作人在中国文坛有巨大影响。“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两大口号——“白话文学”和“人的文学”,就是胡适和他分别提出的,他声望之高也仅次于胡适;而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所在的文学研究会中,他又是首屈一指的理论家,《文学研究会宣言》起草者就是他;同时还是北大和燕京大学的名教授,学生中出了好几位重要的新文学家。虽然他借《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所鼓吹的那种充满童话想象的“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创作,在早年的中国儿童文学界没能形成气候,但他的另一创作思想,却因冰心的《寄小读者》而发扬光大了,那就是他一贯强调的“文学是个人的”,是作家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写《(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篇书评的前两周(1922年2月26日),他发表在《晨报副镌》上的《诗的效用》中,就有这样的话:“我始终承认文学是个人的,但因‘他能叫出人人所要说而苦于说不出的话’,所以我又说即是人类的。然而在他说的时候,只是主观地叫出他自己所要说的话,并不是客观地去体察了大众的心情,有意识地替他们做通事,这也是真确的事实。”这里的“通事”,也就是译员,即今之所谓翻译。亦即文学不是代人传话,而是作家说自己想说的话,但这又是大家需要而又未曾说出的。这一观点,在他“五四”时振聋发聩的代表作《平民的文学》中也有过表达。用这样的文学观去对照叶圣陶同一时期的童话创作,尤其是那最末一篇《稻草人》,是一眼就能看出不同的。

然而,作家是成人,说自己的话,又怎么“为儿童”呢?周作人在“为儿童”这一点上是很强调儿童文学的特殊性的。在《儿童的书》一文中,他说:“艺术是人人的需要……但我相信有一个例外,便是‘为儿童的’。儿童同成人一样地需要文艺,而自己不能造作,不得不要求成人的供给。”成人如何才能既发出自己的声音,又供给儿童以好的文学呢?他的结论是:作家本人应仍拥有“赤子之心”,这也就使“说自己的话”和“为儿童”二者有了交集。也许,这正是解决儿童文学复杂的理论问题的唯一出路吧。

在写于1923年6月25日的《儿童的书》的结尾处,周作人进而呼吁道:“凡对于儿童有爱与理解的人都可以着手去做,但在特别富于这种性质而且少有个人的野心之女子们,我觉得最为适宜。本于温柔的母性,加上学理的知识与艺术的修养,便能比男子更为胜任。”——他这是有所指的吗?

当时编辑《晨报副镌》的孙伏园是周作人的学生,作家冰心则是周作人在燕京任教时最赏识的学生。曾有日本作家问他:“文坛上露头角的得意门生很多罢?”他答:“不多,只二三个,现任清华教授的俞平伯,用废名这笔名的冯文炳以及冰心。”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即赴美留学,时在1923年8月初;此前的7月24日,晨报的副刊上开辟了“儿童世界”专栏,于是,从7月25日起,她开始写《寄小读者》。可以说,这是周氏两位得意门生按着他的文学观念联手进行的一次优美的文学尝试。而她动笔的这一天,离周作人发表《儿童的书》才只十天——她是听到了老师的召唤吗?

“本于温柔的母性,加上学理的知识与艺术的修养”的冰心,这一年刚刚23岁,可谓童心未泯。她在《寄小读者》的“通讯一”里写道:

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我是你们天真队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时为止,我恳切地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

请看冰心对自己的定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并正努力地“要保守这一点天真”,以成为孩子们“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这不正是乃师所要求的做个有“赤子之心”的女性吗?她正是从这里出发,愉悦地投入了长达三年的创作,一直写到她留学归来,一直在发掘自己所曾有和仍有的童心,表达着对儿童的“爱与理解”。

“通讯二”也许是书中最精彩的篇章,她在这里直接告诉小朋友们“一件伤心的事情”,那使她“灵魂受了隐痛”。前一年的一个春夜,她在父母身边闲闲地看书,一只小鼠从桌子底下慢慢出来,坦然、无猜地吃饼屑,一边友好地看着她。她觉得可爱极了,就用手中的书盖着它,它也不跑,无抵抗地蜷伏着。这时小狗跳进来了,大人叫她快放开,不然要给抓住了,她神经质地拿起书,可恨它怡然不动,小狗喜悦地微吼着蹿上来,—下把它叼走了。前后不到一分钟,她心上仿佛受了一箭,惊惶地吁了一口气,过后又装着不介意地笑了笑。可是到倚着床沿,伏在枕上时,她终于流下泪来。以后看到老鼠夜里出来,她都要避开,总觉得那是它的母亲还在找它。她把这事对一个成人朋友说,遭到了漠然的取笑。她没法把这事再跟别人说了,她感到灰心绝望,现在则向小读者们坦承自己的愧悔……这是一个感人的心灵故事,当然只有保有童心的人才听得懂。作者在这里说着自己的话,同时,这又真是“为儿童”而说的。

茅盾在他的名文《冰心论》中曾说:“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是属于她自己……她把自己反映得再清楚也没有。”而中国儿童文学史上那些充满个性的创作(我想这里应该包括了凌叔华、郭风、任大霖……)就都与《寄小读者》的影响有关。这一影响与《稻草人》的影响并存(虽然远不及后者强大),使中国儿童文学史变得丰富了。而那种“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创作在中国也成为风气,则要等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距《寄小读者》问世还有长长的六七十年呢。可见,一种文学风气的形成,常常离不开一两位天才作家的杰出作品。《寄小读者》就是这样的作品。

以上可算是我对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一点补充,也借此表达儿时即已形成的对冰心先生的仰慕和敬意吧。

儿童文学评论家 刘绪源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喜欢冰心,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了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中国现代作家巴金

冰心: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

——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

妈妈教我懂得爱,用心去爱,爱人、爱动物、爱大自然、爱生命。

——冰心女儿吴青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4: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