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烽火工作室著的《战争事典(MOOK31)》以史书正面形象淮南王司马允为主线,剖析“八王之乱”背后的党争及利益诉求。
回顾明末土司掀起的奢安之乱,再现惨烈而又绝望的贵阳围城战!详述留里克王朝与罗曼诺夫王朝更迭之际,围绕沙皇宝座展开的激烈角逐。
| 书名 | 战争事典(MOOK31)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 作者 | 指文烽火工作室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指文烽火工作室著的《战争事典(MOOK31)》以史书正面形象淮南王司马允为主线,剖析“八王之乱”背后的党争及利益诉求。 回顾明末土司掀起的奢安之乱,再现惨烈而又绝望的贵阳围城战!详述留里克王朝与罗曼诺夫王朝更迭之际,围绕沙皇宝座展开的激烈角逐。 内容推荐 围城三百余日,十万户人家只余千人!贵阳一役惨绝人寰,“奢安之乱”创伤难愈! 留里克王朝与罗曼诺夫王朝更迭之际,俄国内外多方势力展开激烈角逐,暴动、阴谋、厮杀、反抗,你方唱罢我登场! “八王”之外,有多少宗王和利益集团卷入“八王之乱”?其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诉求和朋党关系?以淮南王司马允为线索,梳理其中关键! 指文烽火工作室著的《战争事典(MOOK31)》详述攻城拔寨的远程利器——中国杠杆式抛石机的出现、发展,以及向世界各地扩散、传播的千年历程。 目录 前言 贵阳围城始末——明末奢安之乱中最惨烈的一役 1612动乱年代——沙俄内乱与罗曼诺夫王朝的崛起 “八王之乱”,何止八王!——西晋淮南王司马允集团的野心与盲动 攻者利器,皆莫如砲——中国杠杆式抛石机的发展历程析 试读章节 西南动荡 尽管明朝试图以“恩威并济”和“以夷制夷”的方法来稳定西南局势,但大大小小的土司叛乱经常发生,西南动荡终明一朝始终无法平定。 在奢安之乱前,已有四川播州土司杨应龙造反未成,被朝廷大军剿灭的前例。播州之役也被视作“万历三大征”之一。时间再往前推,万历初年四川都掌蛮僭越作乱,嘉靖年间有湖贵地区苗人起事,甚至从洪武年间平定西南以来,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就始终有战乱发生。因此明朝西南地区的动荡程度并不亚于北方边境,经常存在大规模的社会冲突,有时害尤甚之,说“五年一小反,十年一大反”并不夸张。 在明朝,总督这一官职的产生与西南地区不断爆发的民族冲突息息相关。据有关学者统计,整个明朝276年间,贵州发生战乱的年份多达145年。当地土司时常扰乱贵州周边地区,虏杀朝廷官兵,导致整个明代朝廷对西南土司的用兵次数达到百次,平均下来每三年就会用兵一次,频率之高也是罕见。贵州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得该地区的民族矛盾格外激烈,且一旦有变往往祸及周边数省。 明朝中期以来,地方上原有的三司制逐渐显现出弊端——过于分权导致办事效率低下。这对朝廷来说,增大了处置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员大将统合全省乃至数省之力平定叛乱,稳定局势,因此明廷专设督抚统兵安民,弥补这个缺陷。 川湖贵总督的设置正是明朝总督之设的开端,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川湖贵总督,节制范围有时还会包括云南、广西两省,明廷一般省称其为“贵州总督”,本文继续沿袭这样的说法。正统年间,明朝西南麓川土司叛乱,朝廷先后三次发兵征讨,前后动员了数十万大军,史称“三征麓川”。清龚文彬《明会要》云:“正统六年正月,征麓川,以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此设总督之始。”同时,王骥建议新设贵州巡抚,该巡抚主要是监察性质,主巡察各卫所官员,但由于贵州民族冲突严重,该巡抚也往往督理当地军务,有权调集卫所官兵平叛。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兵部定诸臣职守时,明确规定总督主征集官兵、指授方略;巡抚主督理军政、措置粮饷。 王骥任总督率兵平叛之时,统率南直隶(南京)及云、湖、川、贵等省军队。他的继任者侯琎也总督川、湖军队。此总督与后来定设不革的两广总督等不同,两广总督在明后期逐渐从差遣性质转变为实质性的地方流官,而这西南总督仍然偏向临时差遣性质。该总督辖区范围极广,到朱燮元任职总督平叛时,辖区涵盖四川、湖广、云南、贵州、广西五省,并兼理粮饷。 总之,自明太祖将贵州收入版图后,明廷在贵州的统治并不稳定。很明显,这是土司制度的弊端所致。土司制虽然比羁縻制进步了些,但本质上还是和流官制相差太多;朝廷所能管的,往往只有当地土司酋长一人而已,至于土司以下,则鞭长莫及。这些土司在其领地内,俨然成了土皇帝,生杀予夺。他们奴役着广大农奴,而农奴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又得不到任何保障,经常受到土司的严重剥削和压迫,且无法反抗。由于天高皇帝远,土司草菅人命也逐渐成为这些地区的常态,如安万钟任贵州宣慰使时,骄纵不法,喝醉后就以射人为戏。又比如,播州杨氏家族自唐朝乾符三年(876年)始祖太原人杨端攻陷播州并在播州立足以来,到万历征播后改为流官,其家族传承了725年,历29世! 在朝廷强盛的时候,这些土司或许还不敢轻举妄动,一旦朝廷威信下降,这群土皇帝岂能坐得住?所以明中期以后,随着朝廷日益腐朽,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土司叛乱之势愈演愈烈,规模也越来越大。 比如前文提到的杨应龙之乱。隆庆五年(1571年),原播州宣慰使杨烈去世,其子杨应龙承袭播州宣慰使。起初杨应龙看上去很是顺从朝廷,不敢有违,屡次发兵响应朝廷征调。万历十四年(1586年),杨应龙所进贡的大木质量不错,朝廷特赐其飞鱼服。但杨应龙生性残虐嗜杀、阴狠狡诈,其播州宣慰司所辖五司七姓的百姓不堪其扰,联合起来到贵州举报杨氏的不法事迹。之所以不向四川举报,是因为杨应龙在四川上下多有打点,实在投诉无门。播州位于川贵两省交界处,贵州百姓深受其扰。而杨应龙家族内部也不和谐,当时他的小妾田氏诬陷其正妻张氏在外有人,不明真相的杨应龙将张氏和张氏之母杀死,结果惹怒了张氏族人,张氏之舅亦向朝廷举报杨应龙谋反。 万历十八年(1590年),贵州巡抚叶梦熊上疏弹劾杨应龙不法之事,巡按御史陈效也历数杨应龙24项大罪要求严惩。只是当时四川正调用播州土兵防御松潘,时任四川巡按的李化龙认为应该暂缓调查杨应龙一事,让他戴罪立功,而贵州省则认为四川省这样做是故意包庇杨应龙。 万历十九年(1591年),叶梦熊建议将播州宣慰司改土归流,并请发兵征剿,但是明神宗并不认可这种做法。同时,杨应龙也表示只愿去四川接受朝廷质询而不愿去贵州。对簿公堂后,杨应龙坐法当斩,但他请求用2万两黄金赎罪。御史张鹤鸣本想驳回该请求,但当时明军在朝鲜和日军相斗正酣,杨应龙也提出愿出5000土兵前往支援,所以朝廷准奏并予以释放。结果杨氏援朝大军出发时,正逢明廷和日本展开谈判,于是出兵自赎一事便不了了之。此时杨应龙公然抗命违旨,拒绝四川巡抚王继光所要求的第二次提审,于是朝廷决定对杨应龙正式用兵。 P8-10 序言 天启元年(1621年),明帝国西南地区爆发了一场危及大明统治的内乱,即“奢安之乱”。在这场大动乱中,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围城战——贵阳之役。围城前,贵阳城中约有十万户人家,而围城三百余日后,城内仅剩不到千人。这就是《贵阳围城始末——明末奢安之乱中最惨烈的一役》所要描述的历史惨剧。 1598年1月17日,俄国沙皇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驾崩,留里克王朝正式终结,一个充满动荡与混乱的“大动乱”时代开始了!围绕着沙皇宝座,以俄国波耶贵族与波兰人为首的各种国内外政治势力混杂纠缠,纷乱不止。《1612动乱年代——沙俄内乱与罗曼诺夫王朝的崛起》一文试图再现“大动乱”时代那一幕幕血腥而又残酷的较量。 “八王之乱”是一场发生于西晋末期的著名皇族内乱。它连续引发了至少6场政变(含未遂)和4次大规模战争,直接导致了南北朝对立,使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动乱与分裂。《“八王之乱”,何止八王!——西晋淮南王司马允集团的野心与盲动》将以淮南王司马允集团为主线,针对“八王之乱”前期的政治、军事乱局进行具体梳理。 抛石机(或称投石机),是金属火炮成熟之前,古代最具威力的重型远程攻击武器,其中以中国人发明的杠杆式抛石机威力最强、使用时间最久。《攻者利器,皆莫如砲——中国杠杆式抛石机的发展历程》将讲述这种武器的出现与发展,以及向世界各地扩散、传播的千年历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