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最受欢迎的代表作,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儿童小说之一,点燃每一个男孩心中英雄之梦的“历险名篇”。作品已成为世界少年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脍炙人口的幽默与讽刺,使其“顽童”的文学形象一百多年来享誉世界。
《汤姆·索亚历险记(名家精读版)》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它处处透露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光辉,标志着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创作有了进一步发展。这部小说既是一部小说,又是一部成功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简洁明快,在细节处理上也非常简洁。心理描写和场景描写的自然结合也是这部小说的动人之处,幽默的元素也时常显现在其中。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于19世纪70年代创作的重要作品。它描写了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美国普通小镇的生活图景,也是当时美国生活的缩影。
汤姆·索亚是一个聪明、勇敢、活泼而富于冒险精神的小男孩,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调皮捣蛋、不喜约束、经常闯祸、让人非常头疼的男孩。他有疼爱自己的家人——波丽姨妈、玛丽、西德;他有好朋友——乔·哈珀、流浪儿哈克·芬恩;他有要好的姑娘——贝琪·撒切尔。作者以汤姆·索亚的冒险经历为线索,描写了一个又一个生动又惊险的故事。
汤姆·索亚常常逃课闯祸,波丽姨妈罚他刷栅栏,他却聪明地说服本是来嘲笑他的伙伴们帮他完成任务;汤姆·索亚不顾大人们的告诫,与流浪儿哈克·芬恩玩在一起,甚至他们俩还与乔·哈珀一起离家出走,扮成“海盗”,大人们以为三个孩子遇难了,正在举行葬礼的时候,三个小男孩却出现在他们自己的葬礼上,让大人们又笑又气;因为一次意外,汤姆与哈克目睹了一起谋杀案,印第安人乔杀了人,却嫁祸给同伙波特,两个孩子又惧又怕,决定保守秘密,最终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在法庭审问波特的当口,汤姆出庭作证指认了印第安人乔;在一次野游中,汤姆与喜欢的姑娘贝琪被困山洞,两个孩子在山洞中度过了绝望的几天几夜,最终汤姆凭借聪明才智以及不放弃的精神,带着贝琪成功脱险,并且意外地发现了印第安人乔藏起来的宝藏,成为了小“富翁”……
本书是一部写给孩子们的成长之书,充满了童真、欢乐、勇气以及冒险精神,潜移默化地指引着孩子们的人生方向。同时,这也是一部给成人们的“礼物”,阅读它能够让大人们回忆起曾经的年少时代,以及在那段逝去的岁月里纯真的自己。
第二章 初遇那女孩
不过汤姆的这股干劲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那些不用干活的孩子很快就会经过这里,去做各种各样好玩的游戏,还会笑话不得不干活的他。一想到这里,汤姆的心就像被火烧了一样难受。就在这绝望透顶的时候,他忽然灵机一动[形容灵敏机智,一下子想出办法,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重新拿起刷子刷墙,摆出一副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的样子。很快,本恩·罗杰斯来了。他咬着苹果,一蹦一跳地朝汤姆走来,同时模仿着蒸汽船航行的声音。本恩正在扮演“大密苏里号”,想象自己是那艘大轮船,同时不得不兼任船长和轮船的铃铛。
汤姆继续刷着墙,没有理会这艘驶来的“轮船”。本恩盯着他,挖苦道:“可怜的家伙,你还得干活啊?”[注意到汤姆没有理会自己,本恩继续嘲弄起对方。]
汤姆猛地转过身来,说:“本恩,原来是你啊。我都没注意到你呢。”
“嘿,我要去游泳了,难道你不想去?当然了,你肯定更宁愿在这里干活,是吧?”
“你说什么呢?这是干活?”汤姆不屑地看了那男孩一眼。
“这不是干活是什么?”
汤姆回过身继续刷墙,同时漫不经心[形容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地回答道:“要我说,这可能是干活,也可能不是。不过,它很合我意就是了。”
“瞧你说的,难不成你还喜欢干这个?”
“当然了,我实在找不出不喜欢的理由,毕竟不是哪个孩子都有机会刷墙玩的。”
这可是件新鲜事。本恩不再咬苹果,他盯着汤姆优雅刷墙的背影,愈发觉得有趣。
“嘿,汤姆,让我也来刷下试试。”
汤姆正准备答应,可又突然改变了主意。
“不,我想恐怕不行。你知道,这可是当街的墙,波莉姨妈特别看重这面墙,必须得好好刷。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刷得让她满意的。”
“噢,真是这样?你就让我试试吧,刷_点点就行。汤姆,如果我是你,我肯定会让你试的。”
“本恩,我发誓我愿意让你刷。只是你想想看,波莉姨妈她……”
“你放心,我会很仔细很小心的。我把苹果核给你怎么样?。”
“好吧……不,还是算了,我就怕……”
“我把整个苹果都给你!”
汤姆把刷子递给本恩,装作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心里却美得不行。于是先前的“大密苏里号”本恩在烈日下大汗淋漓地干着活,而退休的艺术家汤姆则惬意[形容心情舒畅。惬:qiè]地坐在阴凉的地方,边啃苹果边筹划着怎么宰更多的傻瓜。
这样的傻瓜不在少数,不时有男孩经过,原本打算嘲笑汤姆,却都留了下来帮他干活。当本恩累得不行的时候,汤姆又跟比利·费歇尔达成了交易:比利用自己那收拾得整整齐齐的风筝换来了刷墙的机会。等到比利玩得差不多时,约翰尼·米勒又用一只死老鼠和拴(shuān)着它的绳子换来了刷墙的特权。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傻瓜,连着刷了几个小时的墙。下午快过了一半的时候,汤姆就已经得到了十二颗石头子儿、一个破瓶子、一块玻璃片、一门苇管做的炮、一枚钥匙、一截粉笔、一个酒瓶塞、一个玩具兵、一对蝌蚪、一只独脚猫、一条狗项圈、四块橘子皮和一个破门框。
总而言之,整个刷墙的过程中,汤姆一直过得舒舒服服,自由自在——还有很多陪同的伙伴——而且墙整整被刷了三遍!如果不是白浆用完了,他肯定会让村里的孩子都破产呢!P12-14
在世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经典著作。它们涉及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等各个学科。这些著作不仅在当时产生过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后世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智慧已经成为全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日趋繁荣,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化成果,而文学作品无疑是人类文明宝库中非常重要的瑰宝。阅读名著对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由此,我们推出了《语文新课标指定必读丛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名著之一,自从1876年出版以来,便受到了许多读者的欢迎。这部写得非常出色的儿童惊险小说,故事有趣,情节紧凑,读起来常常使人惊心动魄。同时,它又是一部内容严肃的作品,全书的复杂性并非一下子就能让人看透。我们一遍又一遍读它,往往可以一次又一次体会到更多的东西。尽管它的读者大多是儿童,但作者却声明他的书是以成年读者为对象的。别林斯基谈到它的时候,也说这种书是“写给一切人看的”高级儿童读物。
为了帮助中小学生做到无障碍阅读,我们邀请了全国各地知名的一线教师组成编委会,他们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出发,从宏观阅读和微观阅读两个方面,对作品进行精读赏析,在完整呈现名著原貌的基础上,又从以下角度加以解读。
导读:对作者及其作品做了初步的介绍,便于同学们在阅读前,对作品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旁批:对文中的精彩词、句和语段给予提示和解释,以引起同学们由此及彼的思考。
注释:对原著正文中涉及的一些字词、成语、地名、人名等加以解释。
名师赏析:具体分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主旨精神,并对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典型语言等进行了鉴赏。
延伸思考:从作品的实际内容出发,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后做更深入的思考。
留一点儿时间给读书,多一点儿空闲给思考。从名著中汲取知识和智慧,在读书中感悟人生、成长成材。与名著同行,与经典为伴,相信这样的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