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家书(精选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曾国藩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国藩家书(精选版)》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晚清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挥笔自如、随想而至、内容广泛,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极多,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使曾国藩这位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人物,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军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内容推荐

《曾国藩家书(精选版)》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目录

辑一 一八四一年家书

辑二 一八四二年家书

辑三 一八四三年家书

辑四 一八四四年家书

辑五 一八四五年家书

辑六 一八四六年家书

辑七 一八四七年家书

辑八 一八四八年家书

辑九 一八四九年家书

辑十 一八五一年家书

辑十一 一八五四年家书

辑十二 一八五五年家书

辑十三 一八五七年家书

辑十四 一八五八年家书

辑十五 一八六○年家书

辑十六 一八六一年家书

辑十七 一八六二年家书

辑十八 一八六三年家书

辑十九 一八六五年家书

辑二十 一八六六年家书

试读章节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四月十一日,由折差发第六号家信,十六日折弁又到。

孙男等平安如常,孙妇亦起居维慎,曾孙数日内添吃粥一顿,因母乳日少,饭食难喂,每日两饭一粥。

今年散馆,湖南三人皆留。全单内共留五十二人,仅三人改部属,三人改知县。翰林衙门现已多至百四五十人,可谓极盛。

琦善已于十四日押解到京,奉上谕派亲王三人、郡王一人、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尚书会同审讯,现未定案。

梅霖生同年因去岁咳嗽未愈,日内颇患咯血。同乡各京官宅皆如故。

澄侯弟三月初四日在县城发信,已经收到。正月二十五信,至今未接。

兰姊以何时分娩?是男是女,伏望下次示知。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绝无解危之处,则二伯祖母将穷迫难堪,竞希公之后人将见笑于乡里矣,孙国藩去冬已写信求东阳叔祖兄弟,不知有补益否?此事全求祖父大人做主,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嘘枯回生:比喻将死之人有望起死回生。)。伏念祖父平日积德累仁,救难济急,孙所知者,已难指数。如廖品一之孤、上莲叔之妻、彭定五之子、福益叔祖之母及小罗巷、樟树堂各庵,皆代为筹划,曲加矜恤。凡他人所束手无策,计无复之者,得祖父善为调停,旋乾转坤,无不立即解危,而况楚善八叔同胞之亲、万难之时乎?

孙因念及家事,四千里外,查无消息,不知同堂诸叔目前光景,又念家中此时,亦甚难窘,辄敢冒昧饶舌,伏求祖父大人宽有无知之罪。楚善叔事,如有说法之处,望详细寄信来京。

兹逢折便,敬禀一二,即跪叩祖母大人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部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迩际(迩际:现在,目前。)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土,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

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阕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男谨禀。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六月初五日接家信一封,系四弟初十日在省城发,得悉一切,不胜欣慰!

孙国藩日内身体平安。国荃于二十三日微受暑热,服药一帖,次日即愈,初三日复患腹泻,服药二帖即愈。曾孙甲三于二十三日腹泻不止,比请郑小珊诊治,次日添请吴竹如,皆云系脾虚而兼受署气,三日内服药六帖,亦无大效。二十六日添请本京王医,专服凉药,渐次平复。初一初二两日未吃药,刻下病已全好,惟脾元尚亏,体尚未复,孙等自知细心调理,观其行走如常,饮食如常,不吃药即可复体,堂上不必挂念。冢孙妇身体亦好。婢仆如旧。

同乡梅霖生病,于五月中旬,日日加重,十八日上床,二十五日子时仙逝。胡云客先生亦同日同时同刻仙逝。梅霖生身后一切事宜,系陈岱云、黎樾乔与孙三人料理。戊戌同年赙仪共五百两,吴甄甫夫子(戊戌总裁)进京,赙赠百两,将来一概共可张罗千余金。计京中用费及灵柩回南途费,不过用四百金,其余尚可周恤遗孤。

自五月下旬以至六月初,诸事殷繁,孙荃亦未得读书。六月前寄文来京,尚有三篇孙未暇改。

广东事已成功,由军功升官及戴花翎蓝翎者,共二百余人。将上谕抄回前半截,其后半载升官人名,未及全抄。

昨接家信,始知楚善八叔竹山湾田,已于去冬归祖父大人承买。八叔之家稍安,而我家更窘迫,不知祖父如何调停?去冬今年如何设法?望于家信内详示。

孙等在京,别无生计,大约冬初即须借账,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

余容续禀,即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孙跪禀。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日P3-8

序言

曾国藩(1811—1872年),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居武,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双峰)人。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土,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此时,曾国藩丁母忧在家,咸丰皇帝诏曾国藩前往长沙,帮湖南巡抚办理团练。曾国藩仿明代戚继光之营制,招募将才,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湘军初战,初败于岳州、靖港,他愤不欲生,第一次投水自杀,被左右救起。写下《靖港败溃自请治罪折》,相当于遗嘱,但是没有发出,后在湘潭获胜,转入反攻,连陷岳州、武汉。继之三路东进,突破田家镇防线,兵锋直逼九江、湖口。后水师冒进,轻捷战船突入鄱阳湖,为太平军阻隔,长江湘军水师连遭挫败,曾国藩率残部退至九江以西的官牌夹,其座船被太平军围困。曾国藩第二次投水自杀,被随从捞起,只得退守南昌。此后用兵更为谨慎。

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6月,天津发生教案,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9月,还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重视采用外国军火,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1865年至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同时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  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缺一不可,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其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虽然已经离去一百多年了,但很多人仍然对其顶礼膜拜,其影响也有越来越强之势。他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许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梁启超曾言“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认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即使是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则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捧读不辍。

曾国藩的影响之所以经久不衰,这归之于他人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他创办洋务,不愧为洋务派领袖;著作丰富,可当之为学者,研究与文辞,无忝于文人;治军有方,调配得宜,堪与名优兵家相媲美;拥兵而不自重,善权变而又谦退,足见道德修养功夫之深厚;吏治清廉,教养兼施,鞠躬尽瘁,以身作则,不啻为青天;治家有道,关怀子弟,亦为后人楷模。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