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转念(从命令式吼叫到亲密陪伴)
分类
作者 泽爸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属于孩子的责任,不应该用物质奖励

“你只要乖乖坐好吃饭,就给你玩手机。”

“你考试考一百分,就给你买玩具。”

“你只要帮忙洗碗,就带你出去玩。”

这些举凡功课、学习、吃饭、做家事以及与他人相处等事情,其实都是孩子自己应该去做与学习的责任,当父母用物质奖赏这些属于孩子自己应该要肩负的责任时,其实就已经丧失了“责任”的真正意义了。

当我们想要把“责任”回归到孩子身上时,我们会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做了之后会得到些什么。最重要的是,希望孩子在执行这个“责任”的过程中,找到动机、乐趣及成就感。像是带孩子去上足球课,主要目的是希望孩子在上课的过程中,找到喜爱踢足球的动机、与朋友玩的乐趣以及踢进球的成就感。

然而,用物质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应尽的责任时,孩子眼中就会只有这个物质奖励,而忽略了我们希望孩子去追寻的这些动机、乐趣及成就感。即使发现了,也会视而不见,因为孩子已经被物质的吸引所蒙蔽了。最后,当得到物质奖励(物欲)成为孩子做任何事的动机,购买行为成为孩子的乐趣,享受物质成为孩子的成就感时,带给孩子的快乐就会稍纵即逝,而且奖励必须一次比一次大,才能满足孩子对物质无穷无尽的欲望。

一旦哪天没有物质奖励,孩子就会完全提不起兴趣、缺乏动力,渐渐的,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乐趣也没有成就感,也较容易放弃。

赞美,是最好的奖励

放弃集点制度后,我们试了许多方法,最后发现,其实最好的奖励就是“赞美孩子”。

我不是指一些空泛的赞美呀,像是“好乖啊”“真棒呀”“好听话”……当我们对孩子说这些空泛的赞美时,孩子年幼时或许会感到开心,主要是感受到大人的开心,但是当孩子渐渐长大,就会对这样空泛的赞美渐渐无感,因为孩子其实不知道我们在赞美他什么,像是“乖?为什么要乖?”“棒?哪里棒?”“听话?其实我没有很听话啊?”许多疑问及困惑,因此浮现。

赞美句型这样说:“具体描述”+“内在特质”

“具体描述”是当孩子做了某件很棒的事情时,我们详细地把其具体内容与行为描述出来,针对我们所看到的事实阐述给孩子听,同时让孩子知道,其实爸爸妈妈是真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内在特质”与孩子的人格特质有关。我们从许多事情的成果与表面,其实看不出来像是专注、坚持、节制、善良、注重细节等人格特质。当我们从孩子在做的某些事情,看到孩子的特质时,可以在孩子面前赞美他这个内在的特质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并且因为这个特质而感到欢喜也更加了解自己,进而把优点发挥到极致。

泽泽很喜欢画画,看到喜欢的卡通,就会把卡通里的主角画出来,而且画完后,都会秀给爸爸妈妈看。此时,我都会赞美泽泽:“哇!你画的好棒啊,每个角色都画得很像,跟卡通里的一模一样甚至连小细节都有注意到了呀(具体描述)。而且你画画的时候好认真啊,在画画时相当专注爸爸好喜欢你画画的样子呀(内在特质)!”

泽泽在学校参加足球社团,但表现普通,时常踢不到球或是被高年级的同学抢球,所以有时踢得有些无力。此时,我也都会赞美并且鼓励他:“爸爸知道你踢不到球的时候有些沮丧,不过我看到你依然很努力在场上奔跑,相当卖力的去抢球(具体描述)。你展现出那种坚持的毅力还有永不放弃的态度,是爸爸觉得最珍贵的(内在特质)。”

透过赞美孩子,把我们所看的具体细节以及孩子的内在特质阐述给孩子知道,借以引导孩子找到动机,专注于当下的乐趣与感受突破自我的成就感,才能让孩子找到自动自发的动力。当孩子真心热爱某件事物时,根本不用大人催促或物质奖励,就能做得比我们想象中好。

再小的事情,都可以找到称赞的切入点,孩子也会经由我们的赞美与鼓励,越做越好、越来越进步的!

P26-28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从爸爸的视角,用理科思维来探讨育儿的书,理性、清晰,来自台湾的家教理念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观念。

——家教畅销书作者维尼老师

《转念》用丰富的案例为我们展现了生活当中真实的教养场景,转念间做到陪伴与了解,用独创的亲子教养基本原则SOP来处理孩子发生的状况。整本书字字玑珠,落地实用,是一本难得的亲子育儿好书。

——果妈阅读创始人李璇

非常实用的一本书,理念与实践并重,给了我很多启发!

——常青藤爸爸黄任

泽爸的分享,让我们看见理性与感性交融的教养智能、知识与体验并重的亲子教养。泽爸的文章,是*佳的亲身创作,更是连专家也会折服的超实用父母参考书。

——台湾亲子教育专家杨俐容

深受妈妈们喜爱的泽爸传授亲子教养心法.泽爸证明,每个好爸爸都是当了爸爸才学会做爸爸的。这本书超实用,简直就是聪明好爸爸的笔记与实战记录。唯一后悔的是:自己学会得太晚了!

——台湾电台节目主持人曾国荣

看完工程师泽爸的亲子教养分享,爸爸也可以像妈妈一样温柔,让孩子放心地黏着你不放!原来每天发生的亲子状况题,也能有SOP像拆炸弹引信一样轻松解除!

——台湾亲子天下陈世耀

透过泽爸的文字,让人感受到在教养上,爸爸原来可以很细腻,妈妈也可以很安心。这是一本非常贴近生活、没有距离,如同好友与你对话、分享,让亲子关系更香醇、浓郁的陪伴纪录。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王意中

后记

时间过得好快,现在泽泽8岁,花宝也4岁了。

虽然有点辛苦、有点忙碌,属于自己的时间实在少之又少,但随着时间过去,回头一看,微笑在回忆中发芽,幸福也在记忆中茁壮。

有了孩子,真的好开心,好值得。

钱,再赚就有了;时间,挤一下也会有,但是与孩子之间共同的回忆保存期限,错过了就真的没了,毕竟与孩子腻在一起的甜蜜时光,也只有这几年,不是吗?!

这本书,也是我与孩子之间很重要的甜蜜纪录。

除了谢谢家人们的支持,当然最要感谢的,就是我老婆。

老婆,谢谢你为我与孩子们的陪伴与付出。

我爱你。

泽爸

目录

自序 当父亲后的转念与蜕变

前言 掌握教养大原则,各种状况都能从容应对

亲子沟通SOP(标准作业程序)

父母面对各种情景状况时的SOP

PART 1 教养理念谁说了算?

 照着教养书做,还是有问题?——先了解孩子,再管教孩子

 与孩子的想法冲突时,怎么办?——跳出对错,成就双赢

 孩子们吵架了,我要介入吗?——自由与限制的界线

 孩子犯错,该不该处罚?——陪孩子学习负责

 物质上的奖励,容易让孩子放弃?——如何奖励孩子?

 大人犯错被孩子发现,该怎么办?——爸妈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

 如何跟孩子讲道理?——讲道理要看时机

 夫妻教养观念不同,如何沟通?——给父母的三个教养准则

PART 2 孩子渐渐长大会面临的各种状况

 亲友对孩子的比较,我该在意吗?——发现孩子的独特亮点

 爸妈总是期望孩子“可以更好”——欣赏孩子现阶段的好

 小孩对大人态度不佳,如何纠正?——学习“尊重”的真谛

 孩子不想跟长辈打招呼,是我没教好?——教孩子了解“礼貌”这回事

 为什么他有我没有?——与孩子谈“公平”

 孩子为什么没有说实话?——大人的反应决定孩子怎么说

 孩子,先别急着放弃——鼓励孩子再试试看的坚持

 孩子这样做,原来是在吃醋?——孩子永远需要父母的称赞

 如何面对孩子莫名哭闹不止的窘境?——陪着孩子哭,也是一种幸福

PART 3 当孩子的行为与我们的想法有冲突时

 什么都回答“不要”的孩子——找到方法应对孩子没来由的拒绝

 为什么一定要先写功课才能看电视?——从小事让孩子练习规划

 孩子只想吃糖果不想吃饭——使用正面肯定句,让孩子欣然接受

 你给孩子贴了什么标签?——负面批评的影响

 为什么总是喊不动?——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爸爸,我可以玩手机吗?——让亲子互动比玩游戏还好玩

 准备出门时,孩子总是拖拖拉拉——用对方法,快乐出门

PART 4 当孩子与他人产生冲突

 一定要教孩子分享吗?——分享不应变成强迫

 当孩子与人发生冲突——从冲突中学习人际相处

 兄妹俩都想要同样的东西——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讨论

 如何化解孩子调皮打扰到他人的尴尬?——探求行为背后的本意

 孩子好胜,就是输不起吗?——认同孩子独一无二的性格

 可以教孩子反击吗?——动手的时机与迷思

 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有状况——放下担忧,选择相信

 妈妈就是不懂,男孩为什么喜欢玩打斗游戏——理解男孩的行径

PART 5 各种场合的情境教养

 不小心打破东西——爸妈最在乎的是你有没有受伤

 不小心画到餐厅的桌布上——教孩子勇敢面对错误

 在公众场合大声哭闹——放下面子,用平常心教养孩子

 忘记带东西到学校——不帮孩子带,坚守规矩也可以很温柔

 问孩子学校的事情,每次都回答“忘记了”——询问孩子问题的技巧

 在商场乱摸东西——正向沟通,给予直接指令而非间接指令

 孩子吵着要买玩具——坚守原则,用对方法与技巧

 一生气就站在马路上不走了——与孩子解释“危险”

 在大众交通工具上大声喧哗——三招让孩子安静

后记&感谢

泽妈小语

序言

当父亲后的转念与蜕变——陪伴与了解,是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那天凌晨,睡梦中感觉一阵摇晃,恍惚之际,睁开迷蒙双眼,看到昏暗光影下,老婆捧着便便大腹,微微皱眉,摇着我说:“羊水破了!”听到这句话让我瞬间清醒,猛然从床上跳起,并且喃喃自语:“要赶快去医院了……要赶快去医院了……”在一阵手忙脚乱的准备中,拎着生产包踏出家门,准备迎接孩子的到来。

从护士手上接到泽泽的那一刻开始,“我当爸爸了!”的声音便在心中缭绕,我开始意识到,我除了是自己、是老公之外,还多了一个角色,那就是爸爸。

爸爸的角色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物质的提供者,更是孩子永远的陪伴,陪伴他们度过无数的第一次——第一次哭、第一次笑、迈开第一个步伐、第一次开口说话、第一天上学??并且与他们共享每一个无可取代的回忆。

泽爸的转变:领悟教养的初衷

除了角色的“升级”,泽爸对于教养孩子的理念与方式,也有一百八十度的领悟与蜕变。在没有孩子之前,我其实认为从小接受的打骂教育并无不妥,毕竟,自己也是在父母“不打不成器”的教养框架下长大,而且一路走来,人格发展上也没有什么偏差,让我误入歧途。

有一次,当时才两岁多的泽泽犯了错,我对着他很凶地大吼一声:“你这什么态度?”泽泽先是被我的吼声吓到愣了一下,接着哭起来。泽泽的哭声对当时正处于暴怒的我而言,如同火上浇油,被哭声更加激怒的我,就像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我带着熊熊怒火,一手就把泽泽扛了起来往厕所里走去。

小小的空间里,回荡着泽泽洪亮的哭声,我必须不断提高训斥的音量,才能压过他的哭吼。当我的怒气再度飙到顶点时,泽泽哭着哀求:“我不要爸爸这么凶!”此时,我微微的抬起头看到镜子里的我,涨红着脸、面露凶相、剑拔弩张,那张脸,连我都快不认得了。

看着镜中那个陌生的我,再转头看看泽泽充满恐惧与惊吓的脸庞,我心想:“我为什么要用如此凶狠的脸,面对我最爱的人呢?”于是,我缓缓的推开门,从厕所走了出来,泽泽立刻奔向妈妈哭诉着:“呜呜呜……我怕爸爸!爸爸好可怕!”伴随着泽泽的哭声与老婆的安抚,复杂的思绪在我脑中不断交错浮现。

“如果教养是为了让孩子更好,为何要让孩子感受这般恐惧?”

就在刹那间,我突然领悟了。教养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孩子好,然而打骂孩子这些鲁莽的举动与言语暴力,却让孩子充满惊恐,而这种“惊吓”与“恐惧”的氛围,又如何能引导孩子正面思考,往正途前进呢?于是我终于看清,原来父母所表现出让孩子产生害怕与恐惧的行为,其实只是对于无法掌控孩子的情绪宣泄,然后再用“爸爸这么做都是为你好”来包装与掩饰自我的不安与愧疚。

从工程师变身亲子讲师

有了这层领悟之后,我开始大量吸收亲子教养相关知识,将其内化成自己的方法,活用在孩子身上。慢慢地,我发现,只要用对方法与沟通技巧,其实大部分的亲子冲突都是可以化解和避免的。而这些反思与调整,也逐渐成为我自己的一套理论,并且提供自身经验在博客与粉丝团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与互相交流。

也因此,开始有亲子沟通演讲的邀约,在喜爱我演讲的听众们的互相推荐之下,演讲场次与日俱增,电视、广播等通告也随之而来。我的身份,就此从在科技公司的上班族,转变为专业的亲子讲师。

当然,也有了这本书的到来。

先陪伴、了解孩子,再来谈教养

书中所举的故事、案例与情境,皆是每个家庭生活中实际会发生,也常面临的生活经历与日常状况。教养从来都不是冷冰冰、死板板的理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有情绪、有反应、有互动,并且对其充满爱的孩子,所以当然要以情感、陪伴与了解为根基,再来谈教养。

透过书中的每一个情境,你将感受到亲子之间的情感建立与联系,都是长时间一点一滴的陪伴所累积。跟孩子聊天、帮孩子洗澡、讲睡前故事、陪孩子玩游戏??亲子间的每一个互动、每一个笑容、每一个不可取代的相处时刻,都会在孩子心中,对父母产生不断累积的信任,建立起亲子之间坚不可摧的安全感与甜蜜羁绊。如此,孩子才会更愿意敞开心胸与爸妈相处、沟通,我们也才能更了解孩子。

与孩子的相处,其实就是“陪伴”与“了解”这两件事而已。

内容推荐

真正带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面对各种教养情景,我们有时也会束手无策,忍不住大吼大叫!那么,如何才能从传统严父变成孩子心中喜欢的好爸爸呢?面对孩子的教养难题,如何正确应对呢?有没有一套类似理工思维的SOP(标准作业程序),让我们能轻松解决教养问题呢?

答案是:有!

《转念(从命令式吼叫到亲密陪伴)》作者泽爸就总结了一套父母面对各种情景状况时的SOP,并成功地从看见孩子犯了错就火冒三丈的父亲,转型为网上转帖最多的亲子教育讲师,成了孩子心中喜欢的父亲!

在书中,泽爸以独创的“情景状况SOP”的方式,举出许多生活实例,并介绍了父母最好的表达方式。通过书中的每一个情景,你可以实际了解到底该怎么做、怎么说,从而引导孩子的情绪,与孩子建立起密切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最佳的陪伴者与生命中最棒的老师。

编辑推荐

《转念(从命令式吼叫到亲密陪伴)》作者泽爸是科技公司的上班族,转变为专业亲子讲师,从看见孩子犯了错就火冒三丈的父亲,透过反思与调整,成为了与孩子亲密相处的家长榜样。

本书讲述了如何从传统教育方式转变为新型的亲子关系,用心陪伴孩子、细心照顾孩子,鼓励年轻爸爸们一同照顾孩子,努力当个上班族“好爸爸”。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