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五千的青春(精)》是作者毕淑敏关于军旅生活,关于青春、成长的生命叙事。北京部队大院长大的女孩,生活优裕,在令人艳羡的中学读书,成绩优异……“文革”期间中学毕业应征入伍,来到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雪山,极度的高寒与缺氧,超越生理极限的遭遇,让16岁的花季少女经历了生与死的选择……深潜于心的责任意识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她战胜了困厄,从此,坚忍,淡然,乐观,戍边11年,成为一名出色的军医。这一段对生命摧毁与重建的生活,体现在作家的文字里,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却是一种豪爽之气,跃动的青春,蓬勃的生命,绚丽的希望。体悟生命,冷静而睿智,寓意深刻。
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散文隽永深邃,修心励志,被教师和家长推荐为青少年必读作品。《海拔五千的青春(精)》是她关于军旅生活,关于青春、成长的生命叙事。她以豪爽大气的文字,描画了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雪山上跃动的青春、蓬勃的生命、绚丽的希望。她对生命的体悟,冷静而睿智,寓意深刻。希望每个人都能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生活有新的理解与感悟,从而珍惜当下拥有的寻常幸福。
走,到阿里去
新兵训练要结束了,分配就在眼前。大家心里都关心这事,可表面上显得很淡漠,没心没肺地打打闹闹。因为你要是特别表现出对去向的关注,别人会觉得你挑肥拣瘦,思想有问题。领导知道了,没准儿会特地把你分到一个倒霉的单位,制裁一下你呢。
我对这事想得比较简单,希望做一个通信兵。女兵基本上只有两个工种可挑——卫生员和电话员。卫生员要给病人端屎端尿,我一想就心中作呕。要是当着病人的面吐起来,是多么尴尬的事!通信兵就比较安稳,每天打交道的无非是塞绳和电线,都是不会说话的哑巴,当然省心了。
墙上有一幅油画,叫“我是海燕”,一个英姿勃勃的女兵,在漫天风雨中攀上高耸的电线杆,维修线路。狂风卷起她漆黑的短发,因为淋了水,橡胶雨衣显出乌鸦羽毛一般油亮的光泽,随风飘荡……她高喊着“我是海燕”,这既是一句线路修复之后的联络用语,也充满了勇敢的象征意味,使我年轻的心激荡万分。油画的技术如何,我不知道,但暴风雨中的女通信兵成了我的青春偶像。我想,要是我当通信兵,力争比她干得还棒。打仗时,我会用两手把线路接通,让进攻的命令通过我的身体传达到火线,立个功给大家看。
在树林里,小如悄悄凑近我的耳朵说,这次有五个名额,分到阿里去。
我从这一句话里听出了两个问题:阿里是哪儿?你从谁那儿听说的?
小如拢拢耷拉到眼前的头发说,阿里是西藏的一个地方,听说海拔有五千多米呢,高寒缺氧,还有好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人去过,号称“无人区”。
我吓得抽了一口凉气说,既然是无人区,要我们去干什么?
小如说,普通人当然没有了,但有国防军啊。听说那里以前从来没有女兵,这次是头一回。
我说,你的情报还挺详细,哪儿来的?道听途说还是你自己编的?
小如说,你还挺高看我的,这样机密的消息,我就是蒙着头想它个三天三夜,也编不出。是连长告诉我的。
我大吃一惊,说看连长那个严肃样,恨不能把我们都当成射击胸靶,怎会把兵家大事透露给你?
小如说,这事对你我是大事,对连长来说,不过小菜一碟。经他的手,把多少新兵送往四面八方啊。这是我给他洗衣服的时候,随口问来的。
我的疑问更大了,说,小如,你再说一遍,你给谁洗衣服?
给连长啊。小如清清楚楚地重复。
你为什么要给连长洗衣服呢?他难道是个残疾人,自己没有手吗?我很纳闷,惊奇中又很不以为然,看不起她巴结领导。 小如坦然地说,每天训练回来,一身泥一身土的,谁像你似的,那么懒,帽子脏得像炸油饼的锅盖也不洗。我可天天要洗的,要不睡不着觉。好几次遇到连长,他一个男人家,洗衣的时候笨手笨脚,肥皂泡儿溢了一地。帮一下呗,顺手的活儿。在家的时候,我也净帮着我哥。
我大笑起来,原来你把连长当成了哥,他就向你透露军情。
小如说,没事闲聊呗,话赶话地就说到那儿了。
我说,请继续刺探下去,特别是通信兵和卫生兵的比例问题。
小如说,你干吗特别关心这个呢?P2-4
人的精神是从哪里来的?我以为很大一部分,甚至关键性的启示,是从大自然而来。
读书也会使我们接触到这些道理,但是,我们记不住它。大自然是温和的老师,它羚羊挂角、不露声色地把伟大的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理,灌输给我们。
——《在印度河上游》
无垠的雪原环绕着我们。五个女孩互相搀扶着,站在巨大的高原中央,惊讶它无比的美丽和壮观。天蓝得让人误以为是深不可测的海底,一朵白云像沉睡千年的珊瑚礁,凝然不动地沉没在空中……
——《糖衣氧气压缩片》
生命真好,活着真好,年轻真好。
——《灵魂飞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