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幽之光(哲学问题的人类学省思)》收录了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于1968年至1999年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随笔、会议讲稿,其中很多文章从未出版或者已经很难见到。此书延续了格尔茨著作所具有的才华横溢的特征和文化解释学的研究路径。零散地探讨了他一生中所关注的政治哲学、心理学和宗教等问题。
| 书名 | 烛幽之光(哲学问题的人类学省思)/世纪前沿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 作者 | (美)克利福德·格尔茨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烛幽之光(哲学问题的人类学省思)》收录了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于1968年至1999年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随笔、会议讲稿,其中很多文章从未出版或者已经很难见到。此书延续了格尔茨著作所具有的才华横溢的特征和文化解释学的研究路径。零散地探讨了他一生中所关注的政治哲学、心理学和宗教等问题。 内容推荐 《烛幽之光(哲学问题的人类学省思)》收录了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于1968年至1999年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随笔、会议讲稿,其中很多文章从未出版或者已经很难见到。此书延续了格尔茨著作所具有的才华横溢的特征和文化解释学的研究路径。零散地探讨了他一生中所关注的政治哲学、心理学和宗教等问题。 《烛幽之光(哲学问题的人类学省思)》内容涵盖从维特根斯坦到雅加达的宗教,从艺术到政治,从文化战争到今天夏威夷、斯里兰卡、巴尔干地区的种族冲突,从道德相对主义到文化差异、心理差异和认知差异之间的关联。格尔茨通过此书质疑了那些重要思想家的工作,如约翰·杜威(第二章)、查尔斯·泰勒(第六章)、托马斯·库恩(第七章)、威廉·詹姆土(第九章),并且以非常巧妙的、大胆的方式澄清了同一性和混杂性(第四章)、民族和地区(第十一章)、精神和自身(第十章)的概念。总之,这本书见证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知识界的氛围,其论述直接关系到后现代主义和当代多文化主义的“烛幽之光”。 目录 1 转向和机遇:我的学术生活 序曲 泡沫 改变主题 等待时间 2 思想是一种道德行为:新兴国家中田野工作的伦理层面 3 反“反相对主义” 4 多样性的用途 5 最新动态的评论 蹒跚而入 文化战争 深度游荡 历史学与人类学 地方性知识”及其限度:一点附带意见 6 奇怪的疏离:查尔斯·泰勒与自然科学 8 命运的困厄:作为经验、意义、认同和权力的宗教 9 失衡的行为:杰罗姆·布鲁纳的文化心理学 10 文化,心灵,大脑/大脑,心灵,文化 11 破碎的世界:世纪末的文化与政治 破碎的世界 一个国家如果不是一个民族,那它是什么? 一种文化如果不是共识,那它是什么? 索引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