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兴化八镇(记录乡镇社会的解体与重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费振钟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费振钟著的《兴化八镇(记录乡镇社会的解体与重建)》放眼兴化乡镇,将乡村现实社会和历史相结合,从研究乡村出发来了解中国的社会走向。文学作品提供的乡村经验往往是文学性的,想象中的,以致于有的甚至是无根的。如何实现文学表达的乡村经验的现场感,无疑要深入到乡村,还原乡村现状。

也许,我们能从费振钟的作品中想起自己的家乡,想起无数个中国小镇,想想他们未来,路在何方。

内容推荐

《兴化八镇(记录乡镇社会的解体与重建)》是费振钟历经几年乡镇挂职和长期的乡镇访谈,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政治、文化进行了近距离的考察后写出的散文作品。作者将研究对象锁定为自己的家乡——江苏兴化。

兴化处于里下河区域中腹,地形呈水网状的低洼地,像一口平放的釜,地缘和地理都比较特殊,由此形成的乡村历史和社会形态,特点明显。以兴化的八个镇:沙沟、安丰、钓鱼、戴窑、竹泓、垛田、茅山、边城为个体,既从个体出发,观察地方文化与乡镇发展之间的关系,也从纵向比较的角度,思考乡镇发展的主要危机、未来希望。  费振钟以理性的冷静,带着怀疑与思索,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忧思,一个观察者和写作者的责任及立场,一个有根写作者的态度。

目录

一 沙沟镇——渔业与士商

二 安丰镇——圩田与乡治

三 钓鱼镇——粮食与种植

四 戴窑镇——窑产与乡贤

五 竹泓镇——工匠与手工业

六 垛田镇——风景与生态

七 茅山镇——风俗与信仰

八 边城镇——抵抗与重建

试读章节

在兴化地区接近方形的版图上,沙沟镇像在它西北角上特意挂上去的一块拼板。如果不是出于行政上的偶然机遇,沙沟不一定会成为兴化的一个镇。

1949年以前,沙沟一直属于盐城,有官修盐城县志可以查证。1949年新政府成立后,重新整合乡镇行政,那时候沙沟镇的归属,除兴化外,最有可能还有南面高邮、西面宝应,也许还有北面的建湖。当年沿盐阜一线,曾是新政府成立前的武装根据地,事实上“抗日民主政府”也曾在1946年和1947年将沙沟归于宝应和高邮。行政区随时代和政制变化而变化,原是常有的事情,像沙沟这样位处边缘的乡镇,往往容易因管辖需要而被重新切割。1949年6月沙沟镇划入兴化,并没有成为特别有影响的事件。1956年的沙沟乡及1958年的沙沟人民公社时期,直至1980年代复镇,沙沟与其他乡镇之间的联系非常稀疏。经济上没有通联,是当时乡镇社会彼此隔绝的主因,仅交通不便这一条,沙沟作为兴化大镇也不可避免地声名难彰,似乎隐藏在一个很远的地方。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每天早上兴化城有一班航船开往建湖,沿下官河北行,中途出境时,会在沙沟镇停船下客。时间大约在午时,来沙沟的客人,还赶得上到渔市口石板街饭馆,吃一顿这里的鱼鲜或湖荡野味。但到西北方向去的人实际不多,带回来消息也稀缺。对我个人来说,有关沙沟只有四十多年前的一点印象。中秋以后直至冬月,常有装满莲藕的木船从北面驶来,停泊我们镇子桥口,然后从船上起下一篓一篓泥藕。在河边空地上挖灶,架一口带甑子的大铁锅,将藕洗得雪白,投入甑中,过两个时辰,藕便熬熟了,飘出一片莲香,引得镇子上姑娘媳妇们都来买食。一条船卖空,又会过来一条船,直到河上开始封冻,人们遗憾地说,沙沟的烂藕船回家了。

人们对沙沟的真实形象不甚了了,因而缺少认同感。沙沟人心理上也保留着与其他乡镇的距离,这在长期匮乏地方共同体意识的的时代,属于普遍而又正常的现象。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随着“全球化”带来的危机感,发现“地方”,重建地方知识,成为共同体文化认同的需要,已经隐藏深久的沙沟,这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也进入了新的地方叙事之中。有人用“寂寞”来形容沙沟默默无闻,而有关古镇沙沟的各种讲述,更像一种文化解密。

按照这几年我在兴化地区的观察和理解,兴化乡镇社会的构成及其历史文化,离不开水域和移民经济两大要点,从这两点来看沙沟,无论是典型性还是丰富性,这个边界市镇,其社会文化和历史内涵,远超我们所知。

兴化为里下河地区水乡洼地。里下河位于江苏中部长江以北,是一块由西边里运河(里河)、东边串场河(下河)、南边老通扬河、北边苏北灌溉总渠,四条水系切割出来接近方形的区域。由于里河与下河地势都比较高,两河之间的区域,就成为一个洼地,如同一口平放的锅,兴化正好处于区域中心的洼地底部,俗称锅底洼。洼深水多,平地之外大部分是湖荡河沟。从西北的郭正湖、大纵湖,往东南至吴公湖、平旺湖、乌巾荡、缩头湖,直到六十四荡和白沙湖,连续的湖荡当年几乎覆盖了兴化四分之三的面积。这些湖荡都是海边潟湖退变形成的,潟湖的水文遗留,在兴化以大纵湖与缩头湖最为典型,其中又以沙沟最为密集,它有以大纵湖为主体的“两湖五荡”,是兴化水域中最大的一片。如果说整个兴化是锅底,那沙沟就是锅脐。因此,沙沟虽处于行政边缘,却能代表兴化地区地理主体形态和特征。兴化由湖荡河沟地理环境和条件形成的水域经济,主要为传统的圩田种植与水上捕捞,仅以沙沟镇渔业而论,就可以整体反映兴化地区建立在水域劳动基础上的物质和生活方式。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一则私人笔记,向我们展示了沙沟的另一种社会情景。前沙沟镇杂货布店“鼎升恒”老板陈毓秀的孙子、民国学者陈邦贤,在他的《自勉斋随笔》里记录了小时候听到的一条民谚:“金沙沟,银时堡,中堡庄的银子动担挑。”按他讲述,太平天国占据江南时,江南世家望族和富商大贾们,集体逃难到“自古好避兵”的江北里下河地区,给这里带来巨额财富。水草茂密的沙沟,和它东南邻镇时堡、中堡,分享了这一“外来之财”,从而成为本地区三个富有的乡镇。邦贤一家,从他曾祖父起也是十九世纪中期洪杨叛乱时,从扬子江南岸镇江移民沙沟的商人。他的记忆中最接近史实的部分,则在说明沙沟社会经济中坚来自于外来移民。尽管沙沟在古射阳湖沙丘上立镇,可从元末明初直至近代,移民家族源源不断,在这里生生不息。从沙溪、石梁到更名沙沟,发展为成熟的商贸型市镇,其社会财富却是这些移民家族长期积聚的结果,而一夜骤富的民间传闻,无疑给沙沟蒙上一层秘密的面纱,遮蔽了沙沟的行藏出处。

始于2011年6月的兴化各乡镇观察与调查,我首先选择了沙沟。……

P2-4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