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拉丝基著的《危境马王(星星小马的时间之眼)》介绍:额头上有星星标记的母马小星在海上帆船中出生。闲食物匮乏,整个马群被主人扔进了茫茫大海。小星随马群挣扎着登上陆地,妈妈却葬身鲨口。祖先“黎明之马”的幻影时隐时现,召唤小星带领马群回归发源之地,然而马群不敢轻易踏上未知的旅途。小星历尽千辛万苦,带领马群踏上征途,郊狼费尽心思要置马群于死地。野兽神出鬼没,伺机发起了致命攻击。贪婪的殖民者也布下了天罗地网,妄图捕获马群扩充实力……在重重危境之中,小星到底能不能带领族群成功回到遍布着茅香草的发源之地,她能够成为马王吗?
凯瑟琳·拉丝基著的《危境马王(星星小马的时间之眼)》是本系列的第一部。
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母马宝珠在颠簸的帆船上生下了一匹额头上有星星标记的小马驹,并为她取名“小星”。不久,帆船被困在海上,为了节省食物和清水,主人把马群扔进了茫茫大海。母马宝珠葬身鲨口,小星在妈妈濒死的眼中看见了一匹小马的影子……
小星继承了妈妈的“时间之眼”,能够看到祖先“黎明之马”的幻影,她的天命就是要在幻影的指引下带领马群回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然而,横亘在马群前方的不止有无尽的丛林、未知的猛兽,还有最令马群恐惧的贪婪的殖民者……
序章小马驹
母马感觉小马驹在她肚子里动了,踢得她很不舒服。小马驹就要出生了,母马本应该四腿支撑着站立起来,可现在,她却被关在船舱里,而且被吊在悬挂带上。每当船碰到一波汹涌前来的海浪时,网兜就会左右晃个不停。周围要是铺满稻草就好了,要是能躺在嫩草如茵的草地上就更好了。这样的出生环境多么糟糕啊!她心想,在大海中央一艘颠簸的船上!母马能感觉到周围其他马儿的不安,他们知道她身上即将发生什么。
船的横梁很宽,前面不远,她能看见至少八匹马,他们的耳朵都在抽动。山羊和猪等其他小一些的动物,因为被关在不同的棚子里,她看不见,也丝毫不关心。此时的她只关心其他马匹的动静,她能看见他们的耳朵轻轻弹向前,这是在倾听人类的动静,然后再转过来,这是在听她是不是已经开始生产了。
马群被关在甲板中间的船舱中,靠近这艘双桅帆船上的两根桅杆。他们的棚子里塞满了成捆的稻草,这样就算悬挂带摇晃得太厉害,他们也不会受伤。母马低头看看自己无助地悬在阴影中的腿,她的马蹄几乎都碰不到地板。
上次生小马的时候,她是在干燥坚实陆地上的一座马厩里,再上一次是在草地上,那当然是生产的最好地点。那次生下来的是匹小公马,毛皮很漂亮,上面的斑点像许多小小的月亮在云后若隐若现。母马给他起名叫影月。现在又有一匹要出生了。母马想,有没有可能搜寻者和他的手下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呢?对生产这件事,母马自己也很惊讶,她本以为自己年纪大了,不可能再生小马了。但从初岛出发的前一天,他们给她装悬挂带的时候,肯定看见她的肚子了。没有人说什么,不过他们可能本来预计前方只是一段短短的行程,但实际路程却比他们预想得长得多。她曾经听见铁匠和马夫说起这段旅程要多长时间。马夫还是个小男孩,和即将出生的小马驹一样什么都不懂。
母马突然感觉到一阵腹痛,不禁虚弱地喘息起来。年轻的马夫从吊床上跳下来,冲到马棚边。海面稍微平静了一点,不过母马的悬挂带还是以让人不安的节奏来回摆动着。小男孩轻抚着母马的头,随后他的目光就落在了悬挂带帆布上那一片陕速散开的污迹上。
“老天啊!”他尖叫出声。
另外一个房间里的铁匠和另外一名马夫立刻就跑了过来。
“不会吧!”铁匠惊呼。
已经发生了!母马心想。她凶狠地盯着铁匠。年轻马夫的目光紧盯住一个脸部深褐的女人的小木雕,双手合十祈祷,嘴巴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对那个女人呢喃着什么。
“不要向圣母祈祷了,傻孩子。快去找医生!”铁匠命令他。 谁傻呀?母马心想,你们都够傻的!这些人想金子都想疯了,根本看不见这匹老母马就要生小马驹了。P1-3
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这本书,从某种角度来说,并非是从胜利者或征服者的角度来讲述历史的小说,而是从马儿的角度来讲的。我用来到新世界的马儿们的视角来叙述,也加入了一些特定的事件,让他们进入了一个较短时间的框架内。现在我来说明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虚构的: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但是,今天我们认为征服新世界的关键事件则发生在将近三十年之后,在1519年的2月,荷南·科尔特斯从古巴航行至墨西哥。这趟单程的航线标志着马匹在千百万年之后首次回归美洲大陆。
始祖马,即黎明之马,被认为是北美大陆上的第一种马。它很小——高度不过十至二十英寸①。它在大约五千多万年前开始演化。黎明之马,这第一种马,存活了几百万年,成为三种有蹄类哺乳动物的祖先,其中一种是山马,延续了马的血统。马的演化经历了千百次的地质突变和气候变迁,以及由板块运动所引起的山脉隆起扭曲、河流改道。
几百万年之后,渐新马出现了,随后是草原古马。这两种相继出现的物种体形都变大了,而且更接近今天的马。外形最为现代的野马在大约一百七十万年前演化出来。它被认为是真正的马,而且从遗传学角度来说,最接近科尔特斯带到美洲去的马。
但是,在科尔特斯到达北美大陆之前将近一万两千年,现代野马却从这片大陆上消失了。这些黎明之马的后裔,最早的真正的马离开这片大陆的原因是个谜。有些科学家认为是冰川期迫使它们向北走,穿过白令陆桥到了亚洲。还有些人认为是人类穿过同一座陆桥向南迁移,而后杀了它们。也就是说,马从它土生土长的家园里消失了,直到荷南·科尔特斯决意要征服墨西哥,马儿们才又回到家,马蹄再度踏在它们起源的土壤上。那一年是1519年,这些马是西方那一支野马的后裔。
年轻的科尔特斯离开西班牙后第一次靠岸是在1504年,在伊斯帕尼噢拉岛。1511年,他陪同迭戈·委拉兹格斯.德奎利亚尔踏上了征服古巴的征程。1519年的时候,科尔特斯出发探索并征服当时由蒙特祖玛统治的墨西哥阿兹特克帝国。科尔特斯只有十一艘船、五百个人和十六匹马。在我的小说中并未写出具体的船只数目,不过我把马匹的数量由十六匹增加到了十七匹。陪同科尔特斯一起出行的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撰写了一部《征服新西班牙信史》,其中提到了几匹马的名字和细节。他评论说有几匹有“好牙口”,有的马匹“温顺”,有的“易激动”。他书中的几个名字我在小说中保留了下来——骡夫和断尾就是真实的名字。卡斯蒂略还提到了一名犹太铁匠赫尔南多·阿隆索,他是从西班牙宗教法庭逃出来的,登上了其中一艘船。卡斯蒂略写到在一场战斗中,印第安人砍掉了一匹马的头,把马头绕着村子展示,以证明马并不是神,也是会死的。
科尔特斯的远征队在尤卡坦半岛登陆。他们向阿兹特克的首都特奥蒂瓦坎进发,蒙特祖玛和平地接待了他们。但是,西班牙人却囚禁了蒙特祖玛。几个月之后,也就是1520年夏天,发生了一场叛乱,科尔特斯和他手下的人只好打出了城。而当晚,蒙特祖玛被人从他自己的宫殿护墙上扔下来摔死了。科尔特斯这次撤退就是著名的“悲伤一夜”。有几匹马逃了出来,往北去了。
从之后很短的时间一直到接下来的几十年间,西班牙征服者纷至沓来,不过并没有完全按照科尔特斯的路线。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马匹和牲畜,开始在西南地区定居下来。弗朗西斯科·巴斯克斯·德·科罗纳多带着超过五百匹马进入荒凉的亚利桑那州。胡安·德·欧纳特则带着一万五千匹马和骡子进入新墨西哥州。许多马在他们的征服行动初期就死去了。
有一个故事让我特别难以忘怀。狄恩娜·斯迪尔曼在她的《美国西部野马传奇》中写了一个故事,这并非历史记载,而是个传说:“在从古巴来的途中,一匹棕色母马生了一匹小马驹,小马驹活下来了,不知什么时候逃走了,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地向它的祖先奔去,它穿越暴雨和沙尘,耐受住了没有水的日子,也没有被美洲虎、狼和蛇吃掉,可能是有动物的灵魂在引导它,尤其是在小马驹长大的同时敦促它继续前进的唠叨鸟类。”最终她找到了自己的同类。
我感觉幻想经常起始于历史停止之处。
凯瑟琳·拉丝基
许多教师和家长都是凯瑟琳·拉丝基每一本书的忠实粉丝,她对于动物的描写简直不可思议。本书从马的角度讲述历史,充满了温馨细腻的描写和扣人心弦的悬念,而且加入了真实的历史细节。
——美国亚马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