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旭、吴焕林主编的《活到百岁的智慧--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之道(精)》中的“养生二十四法”是邓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习得的经验体会。
最长寿的国医大师102岁邓老向您亲授“寿而康”的生活小秘诀。
如果您对自己健康状况深表担忧;如果您对五花八门的养生保健方法无所适从,请一起来跟邓老践行“养生二十四法”,行动并坚持下来,从源头远离疾病。
| 书名 | 活到百岁的智慧--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之道(精)/跟国医大师学养生系列 |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邹旭、吴焕林主编的《活到百岁的智慧--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之道(精)》中的“养生二十四法”是邓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习得的经验体会。 最长寿的国医大师102岁邓老向您亲授“寿而康”的生活小秘诀。 如果您对自己健康状况深表担忧;如果您对五花八门的养生保健方法无所适从,请一起来跟邓老践行“养生二十四法”,行动并坚持下来,从源头远离疾病。 内容推荐 2001年,邓铁涛先生立下一个目标,要完成“百岁工程”。他希望能以“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来指导世人养生,达到长寿又健康的目的。2016年底,邓老迎来了101岁(农历)寿辰。当天,老人家步入祝寿会现场时便在众人面前打趣道:“今天气温下降,与我相比,大家穿着略显单薄。也难怪,我才1岁,这么娇嫩,要多穿一件衣服保保暖。”引得满堂欢笑。虽已届101岁高龄,邓老仍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谈吐幽默,吹蜡烛、切蛋糕,全程笑逐颜开。临别时,邓老再次嘱咐我们要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之道,造福民众。 邹旭、吴焕林主编的《活到百岁的智慧--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之道(精)》告诉我们邓老养生的方法很多看似平淡无奇,但这些方法往往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不知不觉地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从而使你离“寿而康”的状态更加接近。 目录 上篇 活到百岁的养生观 什么是养生?养生养的是什么? 做到身心和谐的秘钥 如何养心? 如何养身? 做到天人合一的智慧 春季养生 夏季养生 秋季养生 冬季养生 识病防病,助力健康 高血压病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冠心病 中风 下篇 我的养生24法 养生第一法 起居作息规律 养生第二法 不觅仙方觅睡方 养生第三法 晨起后静坐吐纳 养生第四法 自我保健按摩 养生第五法 晨起后饮茶 养生第六法 打八段锦 养生第七法 早餐后练气功 养生第八法 适度用脑防衰老 养生第九法 午间散步采阳 养生第十法 膳食平衡 养生第十一法 傍晚练太极 养生第十二法 冷热水交替沐浴 养生第十三法 睡前热水浴足 养生第十四法 睡前按摩涌泉、劳宫穴 养生第十五法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养生第十六法 常添衣、避风寒 养生第十七法 戒烟、适量饮酒 养生第十八法 珍惜精气,节戒色欲 养生第十九法 保护脾胃,饮食有节 养生第二十法 食疗不吃药 养生第二十一法 科学饮水 养生第二十二法 营造健康居住环境 养生第二十三法 养德 养生第二十四法 养心 试读章节 做到身心和谐的秘钥 我的养生,是以达到“身心和谐”为基本目标;这是因为,当人体处于身心和谐的状态时,身体各项生理功能都处于较佳的状态,最有利于防病保健和延缓衰老。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提出的新概念是:“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都处于完好状态。”也就是说,身心和谐才是真正的健康。 身心和谐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心态、精神、情绪都处在一种比较健康、协调的状态。身心和谐不仅仅指身体的健康,而且还要心态平和,情绪饱满稳定,身体各部分功能配合默契,运转正常,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化解矛盾、平抑怨气、排解焦虑的能力较强。人体处于身心和谐的状态时,有助于保持心境的愉悦,使气血畅达、各器官功能旺盛、免疫力增强,从而有利于防病保健和延年益寿。 虽然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调养都很重要,但对于养生保健而言,我觉得首先是调养精神,然后才是保养身体。 古人告诫我们“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的是精神因素对于养生保健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拥有很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即使疾病缠身,也会因为身体所具备的良好的修复和调节能力而容易获得痊愈;相反,如果一个人每天的心理状态都很糟糕,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很不满意、牢骚满腹,即使原本身体条件很好,在这种恶劣的心境影响下,也很容易罹患多种疾患。 一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里,总会遇到各种契机,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学习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尽力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以使得气血畅达、阴阳协调、免疫力增强,而有利于健康长寿。 中医讲究整体观,人的精神和身体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养生保健自然也需要重视对精神和身体的顾护。人类的任何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物质身体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连身体这个“躯壳”都保护不好,那么精神又以何处为“居所”呢?因此,要想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不仅仅要注意对精神的调养,还需要处处爱护我们的身体。 要想达到身心和谐的理想状态,便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起居中注意对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调养和爱护,即“养心”和“养身”同时讲行。 如何养心 养心保腱,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第一是重视对精神情志的调养,避免不良情志因素对人体的损害;第二则是进行适当地调心锻炼,通过身体行动来实现心神安宁健康。 调养神志 调养神志,核心在于养神。心藏神,为一身之主。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 所以保养心神是养生之要义。 要保养心神,首先要重视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调节,勿使太过,才能使全身的阴阳得以平衡,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这是养生防病的大前提。中医强调七情内伤是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过怒则伤肝,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高血压。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则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症候(脑血管意外)。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久则可导致痰浊上忧,抑或心脾失养、气血失畅而容易导致冠心病。(P7-10) 序言 当今,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多种健康因素影响交织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以及生活方式变化等又带来了新的难题,促进全民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年,我国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腱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 2017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中医中药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使中医药作用的发挥不仅仅在疾病治疗上,还要在重大疾病治疗中发挥协同作用,在治未病中发挥主导作用,在疾病康复中发挥核心作用。让中医养生回归重新成为国人生活方式是大势所趋,顺应了疾病谱由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时代需求,有助于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邓铁涛先生,幼承庭训,笃志中医,数十年如一日为中医药事业摇旗呐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其理论功底之深厚、学术视野之开阔,堪称中医药从业者之楷模。作为当今我国第一批获得国医大师殊荣的他,早在10多年前便提出了“百岁工程”,希望通过梳理中医药“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并带领更多人在实践中完善,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成为百岁老人。如今,邓老早已迈过百岁大关,正神采奕奕地朝向天年前进。在邓老百岁生目的时候,他希望将多年来总结、践行的具有中医药浓厚特色又简单易行的养生理论、观念及方法进一步推广,使更多人获益。而邓老的得意门生邹旭教授及吴焕林教授,日常工作繁忙,但为完成恩师愿想,每于夜深人静之时,诊疗空闲之刻,笔耕不辍,最后整理出本书。纵观是书,理论上体现了“预防为主”的中医“治未病”核心,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倡导“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观。此外,通过对邓老经常使用的养生24法进行详细介绍,从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多方面渗透、贯通于日常生活之中,简单易行,切实有效,值得推广。 希望本书的付梓,能有助于更多人获取对健康有益的养生观与养生方法,像邓老一样达到腱康又长寿的状态,迈过百岁大关。 国医大师 2017年9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