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捋了捋额头上翘起的一绺头发,回头瞥了一眼走廊里的窗户,那扇窗户通向厨房。他那年迈的二表姐苏克正在厨房里准备治水肿的秘方来治她的风湿病。苏克通常把杜鲁看得很紧,但当时她脑子里正在想一首歌,走神了。
杜鲁一步步迈下走廊,因为他很好奇,想知道这个小男孩到底是谁。自从两周前他来到表姐家后,还没有交到一个朋友呢。现在正是初夏季节,男孩子们都约着一起去游泳,每天来来回回从他门前走过,杜鲁渴望和他们一起玩。于是他理了理身上白色的水手服,慢悠悠地踱过开满紫藤和山茶花的花架,来到石墙边。
走近一看,杜鲁吓了一大跳,吃惊得脸色都变了,看着她的短头发和背带裤,他疑惑不解地问:“你是……女的?”
听了这话,妮尔更严厉地瞪着他。杜鲁尖细的嗓音,淡黄色的头发和雪白的水手服也让她中了圈套。
“你是男的?”她不可置信地问。
“嗯,当然了,傻瓜。”
“哼。”妮尔从墙上嗖地一下跳下来,直挺挺地站在他面前,比他高了整整一头。“你多大了?”她问。
“七岁了。”
“你身上有股怪味儿。”她亳不客气地说。
他闻了闻自己的手腕,眼睛依然紧盯着她:“这是香皂的味儿,我妈妈从新奥尔良给我买的。你多大了?”
“六岁。”她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的头顶,忽然伸出手摸了摸他的脑袋,还摆弄了一下他前额翘起的那绺头发,问道,“你怎么长得这么矮?”
杜鲁一把推开她的手:“我怎么知道,我说,你怎么长得这么丑呀?”
一听这话,妮尔毫不客气地搡了他一把,他站不住,连人带书一下子都跌到了泥巴地里。
“你干什么呀!”他大叫一声,气得满脸通红。看着自己珍爱的水手服一下子变得脏兮兮的,他勃然大怒,冲她龇了龇牙(可惜缺了两颗大门牙),瞪着她嚷:“你怎么能这样!”
她乐得哈哈大笑:“咱们这儿的法官养了好几只斗牛犬,有一只就像你现在的样子。”
他闭上了嘴巴,反驳:“你才像……”
还没等他说完,她一下子打断了他:“你穿的这是什么东西呀?”她应该很清楚,这是他最好的一套衣服了:一身雪白的水手服,还配了一双白皮鞋。“我妈说是人就得穿得像个样子。”他一边挣扎着从泥巴地里站起来,一边恼怒地回答。
她咯咯笑着问:“你妈是海军司令吗?”
她瞥了一眼仍在泥巴地里躺着的书,并用她的光脚丫拨了一下封皮,好看清书名:《福尔摩斯侦探系列:舞男历险记》。 “你会看书?”
杜鲁把两只胳膊横抱在胸前,不屑地回答:“当然会,我还会写字呢。老师不喜欢我,因为有我在,别的孩子就显得特别笨。”
“我可不会显得笨,”她说着一把抓起地上的书,扫了一眼书的封底,“我也会看书,我才上一年级呢。”
她边说边转身,一溜烟爬上了石墙。
“喂,那是我的书,”他抗议,“我可没说你可以拿走。”
她停了一下,显然正在考虑杜鲁的话是否有威胁性。突然,他身后的东西引起了她的注意……苏克正拿着一把扇子把厨房里的烟往外赶。妮尔瞟了苏克一眼,又转头问他:“听着,苏克小姐不是你妈,她太老了。我还认识她的弟弟巴德,他也不是你爸,你爸妈到底在哪儿?”
杜鲁回头看了房子一眼,说:“苏克是我妈这边的亲戚,是我的表姐,巴德、珍妮和凯莉也一样,都是我的亲戚。”
“他们一个个都不结婚,我就觉得怪,”妮尔一边盯着苏克看,一边对杜鲁说,“现在他们居然还住在一起,和小时候一样,可他们都和我奶奶一样大了。”
P4-6
《杜鲁与妮尔》不仅是对两位伟大的美国作家的童年的一次充满想象力的重新创造,更是一部肯定了友谊可以以神秘、迷人的方式跨越种种障碍的优秀小说。
——加里·施密特,两度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
我开始上学识字的时候,杜鲁和妮尔已经如饥似渴地读《夏洛克·福尔摩斯侦探系列》了。我们三个经常爬到妮尔的树屋里,蜷成一团,每人捧一本书看。杜鲁和妮尔时不时停下来,大声朗读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我们会一起猜书里的情节,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到底谁是真正的凶手。有时候杜鲁会叫我“探长”,叫妮尔“华生”。
——詹宁斯·福尔克·卡特(“大小子”)
很多作家会采用纪实性自传体来撰写名人故事。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自传会变成维基百科类的说明文,以时间顺序罗列这一人物生命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但在本书中我选择了男一种方式来撰写人物传记:用小说的形式记录两位伟大作家妮尔·哈珀·李和杜鲁门·卡波特生命中的精彩瞬间。
这两位文学巨匠居然是隔壁邻居,而且在种族隔离制度盛行的年代,他们在南方偏僻落后的小县城里一起长大,这一事实一直吸引着我。当时他们和别的孩子都玩不到一起,只能相互做伴,两人还有共同的爱好,都喜欢看侦探小说。有时候他们还会假扮福尔摩斯和华生,一起侦查小县城里发生的种种神秘事件,这些经历都被妮尔写进了她的传世名作《杀死一只知更鸟》里。这一事实强烈地吸引着我,我也想以小说的形式来讲述他们的孩提时代。因为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住过的小县城,城里的各种人物都太丰富,太奇特,太多姿多彩了,只有小说才能表现当时的一切。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说就是现实生活的翻版。
当然,这部小说的撰写离不开詹宁斯·福尔克·卡特(大小子)的口述,他的口述全部记录在玛丽安·M.莫斯的作品《杜鲁门·卡波特的南部时光》(阿拉巴马大学出版社,1989)一书中。本书还参考了杜鲁门最喜爱的阿姨玛丽·路德斯蒂尔和詹姆斯·C.西蒙斯合作出版的回忆录《杜鲁门·卡波特魂牵梦萦的南方》(坎伯兰出版社,2000),里面记录了杜鲁的阿姨对南方生活的遥远回忆,这些回忆奇特而又生动。此外,本书还参考了杰罗德·克拉克、乔治·普林普顿和杰克·顿飞合作出版的有关杜鲁的自传,以及查尔斯·J.施尔兹和凯莉·马登写的有关妮尔的自传。当然,还有其他各种文章和采访记录,在此不一一赘述,本人对上述所有文字材料的提供深表感谢,没有这些写作素材,我是无法完成此书的。
与此同时,本人要对演员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致以特殊的敬意。因为他的离奇去世让我下定决心,开始撰写本书。与他的众多影迷一样,在他离世后,我开始重新观看他的系列电影,第一部就是奥斯卡获奖影片《卡波特》,他在片中饰演主角杜鲁门,精湛的演技为他赢得了奥斯卡奖。看了这部影片后,我才发现杜鲁门和哈珀·李原来是发小,他们从小在一起长大,成年后居然都成了著名作家。我对他们的成长经历深感好奇,开始在网上搜索他们的童年生活,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发现他们当时生活的美国南方小县城,非常偏僻落后,有很多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逸事。但到目前为止,居然没有人为孩子们详细记录他们年少时的友谊,这一点令我深感遗憾,因为他们真实的人生经历极其生动有趣,极富人性的悲哀和浪漫,只要稍加接触,相信大家都会和我一样,对他们的人生会深深着迷。
万分感谢詹妮弗·福克斯,她不仅是我的挚友和前任编辑,也是我的幸运星。我写的故事,只要她喜欢,就能畅销,这次应该也不例外,她很看好这本书,她的眼光向来准确。
感谢我的责任编辑特罗茜·罗。因为她的认真努力,此书避免了很多拼写错误,可读性更强。同样感谢以插画师萨拉·华兹为首的HMH设计小组,感谢他们的精心设计,让本书的排版变得更为精彩。衷心感谢纽约公共图书馆档案室的工作人员查尔斯·J.施尔兹和泰尔·耐登以及在此处找到的有关杜鲁门·卡波特的史料档案。感谢杜鲁门·卡波特文学基金会执行理事艾伦·U.施瓦兹,有了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使我得以顺利完成本书的写作。
感谢我的代理商爱德华·尼卡萨尔姆,他的理解和支持对我十分重要,他没有认为我写此书是在做傻事,他本人也被书里的人物和情节深深吸引,不断督促和鼓励我早日完成写作。
感谢出版商茱莉亚·理查得森,对于本书的初稿,她起初并不认可,但经过仔细商谈后,我们发现彼此心意相通,能达成共识。在她的建议和指导下,我对初稿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得到了她和HMH设计小组的认可和支持,她对书中人物的喜爱,促成了本书的快速修订和顺利出版。
最后,如同我出版的每一部作品一样,我要对我的妻子麦琪和女儿左拉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在她们的陪伴和关爱下,使我得以脚踏实地,认真写作,她们让我充分体会到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她们,就没有我的一切。
最后的最后,谨以此书献给妮尔·哈珀·李和去世的杜鲁门·卡波特,感谢他们给了我和无数读者最美妙的灵感和启迪。
格雷格·内里著的《杜鲁与妮尔》讲述了某个夏天,在美国小城门罗维尔,争强好胜的假小子妮尔遇见了穿着考究、喜欢看书,也喜欢恶作剧的捣蛋鬼杜鲁。性格古怪的两人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他们有时会在树屋巾度过漫长的下午,阅读推理小说,在妮尔父亲的打字机上写自己的故事;有时会一起调查小镇的盗窃案,教训欺负弱小的恶霸。长大后,他们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与妮尔·哈珀·李。前者在24岁时就凭借《蒂凡尼的早餐》奠定了大师的地位。后者则写出了文学经典《杀死一只知更鸟》,该书成为美国青少年的必读之书。
这段不可思议的友谊,要从门罗维尔的那个夏天讲起……
《杜鲁与妮尔》是美国作家格雷格·内里的成长小说。小说讲述了86年前的一个夏天,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的小镇门罗维尔,假小子妮尔遇见了新来的邻居杜鲁——一个穿着讲究,爱看书,但喜爱恶作剧的捣蛋鬼,虽然性格都很古怪,但两人成为了一对不可思议的朋友。杜鲁和妮尔在一起做了很多有趣而又有些冒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