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仍然生活在故事当中,以遗忘、抹灭大多数故事为代价。今天中国最主要的故事,是财富和成功。为了抵御这种单一,我们应该学习讲故事。长久地凝视现实,让被遗忘的复活,赋予普通人尊严,以配得上丰富、变幻的中国。
正午故事著的《正午(5有人送我西兰花)》所收录的这些特写、随笔和访谈,就是这些尝试的例证。
| 书名 | 正午(5有人送我西兰花) |
| 分类 | |
| 作者 | 正午故事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世界仍然生活在故事当中,以遗忘、抹灭大多数故事为代价。今天中国最主要的故事,是财富和成功。为了抵御这种单一,我们应该学习讲故事。长久地凝视现实,让被遗忘的复活,赋予普通人尊严,以配得上丰富、变幻的中国。 正午故事著的《正午(5有人送我西兰花)》所收录的这些特写、随笔和访谈,就是这些尝试的例证。 内容推荐 正午故事著的《正午(5有人送我西兰花)》是《正午》系列的第五本,精选自界面新闻旗下的非虚构平台“正午”。 “特写”栏目,本期推荐罗洁琪写的《傻妹》,由一起强奸案写出了广州一个城中村的生态。《176个被告人》则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荒谬。一个平常的小区,一栋平常的大楼,一个平凡的人被砖头砸死。警察调查无果,基于《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大楼的住户都成了被告人。 在“随笔”栏目,推荐张莹莹的《植物笼罩上海》,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描写一个城市。本期收录了范雨素的《农民大哥》,以及风格各不相同的几篇随笔。 本期正午的“访谈”,梅峰谈论了由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所谓“民国感”如何制造,“学院派”的光芒与衰落,以及他的个人阅读史。 “个人史”其实是口述史,挖掘那些被埋没却值得纪念的回忆。我们请池子讲述了他的脱口秀之路,是一篇非常幽默的文章。另一篇《爱、性与残疾》,讲的是一个独特的话题,在法国为残疾人提供性陪护的人们。 这期“视觉”栏目,是一组非常触动人的图片,摄影师高山拍摄自己的母亲。 最后,是非常长非常长的“长故事”。本期的三篇长故事,一如既往,长而好看。分别是李纯的《李绪义决定抢劫运钞车》,叶三的《西北野孩子》,罗洁琪的《壮阳内裤骗局》。 目录 【特写】 176个被告人 傻妹 一部国产电视剧的诞生 【随笔】 农民大哥 植物笼罩上海 梦游的人走了二十里路,还没醒 芦笋记 海边的老鼠 【玩物】 隔壁李姨又唱起了歌 击垮我的那些瞬间 【访谈】 梅峰:关于《不成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视觉】 我给我妈拍照片 【个人史】 池子:有人送我西兰花 徐立功:李安和台湾电影的那些往事 梅二:顶马十五年,哪年要过脸 爱、性和残疾 【长故事】 李绪义决定抢劫运钞车 西北野孩子 壮阳内裤骗局 试读章节 176个被告人 一 卜英贵66岁,年轻时是木匠,喜欢做家具,一辈子都是家里顶梁柱。现在,儿女都成了家,他带带孙子,本可以享受人生了。他住在安徽芜湖的一个小区。这是2016年10月4日,很平常的一天。他打算出趟门。 出门时是上午10点多。儿子要加班,他和老伴儿准备接孙子去亲戚家吃饭。老伴儿的手机坏了,卜英贵让她先走,自己去趟手机店。屋外气温凉爽,湿度很大。据说有雨,但一直没下。蓝色T恤外,卜英贵套上了一件灰夹克,牛仔裤,蹬一双黑布鞋,下了四楼。 认识卜英贵的人都说,这是个叫人喜欢的老头儿。在澡堂子里泡澡,他是个话痨,老哥们儿就爱听他吹牛。老年大学里,他参加各项演出,组织大合唱。因为经常锻炼,身体还不错。两年前,他和儿子去泰山,碰上缆车停运,父子俩徒步登顶,又徒步下山,只花了一天。儿子喘着粗气自愧不如。 卜英贵骑着电动车,去了中国移动手机店。手机店在一个小区楼下,伊顿公馆28号楼临街店面,靠近十字路口。离家不过数百米,他常来办业务。 橘黄色的电动车停在门口,卜英贵进了店。两天前他刚拿到这辆车。以前的车骑了七八年,刹车坏了都不舍得扔。赶上国庆节做活动以旧换新,他换了新车。现在,手机店也在做活动,他想换一部新手机。 离开手机店是10点50分左右,他刚走,店里的女员工听到门外传来响声,像是电动车倒地,还有砖头的声音。她怕自己的车倒了,让一位顾客帮忙看下。顾客出门向右看了眼,没发现什么。女店员不放心,自己出了门,向左看了看。顺着视线,离店不远的地上,卜英贵躺在那儿,一摊血。电动车也倒了,旁边两块碎砖头。她听到有人说,楼上掉下一块砖,刚好砸到了这个老人。 10点55分,女店员拨打了120,一分钟后又拨了110。 几乎同一时间,手机店旁一家餐馆的员工也在报警。他听到餐馆外“嘭”的一声,重物倒地的响声。他出门,看见老人的头部全是血,听说是被楼上掉下的东西砸到了,这才发现地上的红砖。 女店员后来说,看到砖头时,她想到这是“一般家庭装修都会使用的”。 二 警察到来之前,崔水保已经排查了一次现场。 崔水保60岁左右,是这个小区的物业保安。那天上午他正在巡逻,听班长说28号楼1单元下有人被砖块砸死,要赶紧排查一遍那栋楼,有没有可疑人员。 28号楼紧邻小区大门,有两个单元,东西并排。从1单元进去,穿过大厅,右边是两部电梯,左边是楼梯间。它有33层,除一层是商铺,其余都是住宅。一梯三户。中间那一户单向朝南,其余两户南北通透。在电梯与楼梯之间,有一条走廊,尽头是朝北的公共阳台,阳台下方是街道。 崔水保坐电梯上了33层,然后从楼梯一直走到1楼。他统计有5户正在装修。此外,在29层的公共阳台,他看到了几块砖头。 2902户家里有人,崔水保敲开了门。 开门的是位中年妇女。崔水保告诉她,楼下有人被砖头砸死了。女人说,老崔你不要瞎说。崔水保让她自己看。她走到公共阳台往下瞧,只见一个人倒在地上,边上还有电动车。 崔水保征得女人同意后,进了屋。男主人也在家,他们的女儿正在写作业。崔水保没发现异样,离开了29层。 与此同时,保安队长唐家苗正从家里赶来。他住在附近,同一个开发商的另一小区。接到安全主管电话后,他直奔28号楼1单元。此时,物业已紧急封锁了该单元前后大门,不让人进出。唐家苗带着另一个保安,又上了33层,开始重新往下排查。P3-5 序言 一个执拗的低音 文:郭玉洁 《正午》创办的时候,媒体正四处唱着哀歌。在政治、资本的意志下,纸媒关闭、紧缩,新媒体看似时髦却总是焦虑于盈利模式,媒体人纷纷转型,更常见的词是,创业。频繁变动的年代,人们已经习惯了一种临时状态:走一步,看一步。如今这种状态更为焦灼。在这样的氛围中,《正午》存活下来,并赢得好评,实在很难说清多大程度上是读者厌倦了喧哗,因此辨认出了一个“执拗的低音”? 创办《正午》的几个编辑、记者,之所以留在媒体的逆流,除了别无所长,还因为我们都着迷于非虚构叙事这门技艺——在现实生活、作者和读者之间,制造出一个文字的场,三者互相牵引,紧张又优美。这一制造的过程,从发现选题、采访、研究、写作、编辑到面对读者,现实感和创造性融于一体,很有挑战,也很有乐趣。 由此产生的文体,我们简单地称为非虚构,而不再缠绕于此前的纷繁命名,纪实、特稿,等等。这意味着,只要没有事实层面的虚构,只要是好的写作,不拘任何形式。说到底,最重要的是你为读者讲述了什么,是否言之有物,又是否寻找到了合适的形式。而情书、墓志铭、学术散文、一次谈话、一段口述,都可能是充满理解力、感受力,在宽广层面的非虚构写作。 这种命名也解放了媒体逐渐建立起来的选题等级:官员、商人和热点优先,成功者的故事优先。有时,我们会捡起其他媒体弃而不用的选题,它们或者是普通人的故事,“不够重要”,或者是“不像新闻”。尽管这是我们可以感知的现实,尽管写作者对题材充满感情,但是因为不“主流”,就有不被讲述、进而被遗忘的危险。历史的书写,从来如此。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曾经讲述自己为什么写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母亲的表弟曾经顽强地抵抗纳粹突击队,坚持到最后一刻,失败后,他和其他抵抗的民众“在行刑队面前消失了”,他的名字再也没有人提起,成了一个不存在的人。格拉斯决心让他活在自己的写作里,在他作品的碎片中,到处长眠着母亲心爱的表弟。 世界仍然生活在故事当中,以遗忘、抹灭大多数故事为代价。今天中国最主要的故事,是马云的故事(以及千千万万个变种)。为了抵御这种单一,我们应该学习讲故事。长久地凝视现实,让被遗忘的复活,赋予普通人尊严,以配得上丰富、变幻的中国。 本书所收录的,就是这些尝试的例证。 书评(媒体评论) 青年的大哥能吃苦,有豪情。他一夜一夜地不睡觉,写小说。他指着我们家的三间破烂砖瓦房说:“你知道吗,几十年后,这房子就和鲁迅故居一样,要叫作范云故居了。”他的豪情一直激励着我慢慢长大。 范雨素 如果你对观众的笑点有敏锐的嗅觉,一个段子写完你就知道好不好笑,自己在家感觉一下觉得不对就改。我觉得一个段子讲多了演员会麻木,对它失去新鲜感。我特别希望自己能达到对笑点把握特别准确的程度。哥们儿就在家写,一拿出去给一万人讲,就能特别炸。 池子 李安有几部比较不成功的电影,叫好,不一定叫座。但其实他拍那些电影,是有目的。比如拍《与魔鬼共骑》,这是因为接下来要拍《卧虎藏龙》。他先要去习惯那些和骑马有关的东西,他都希望掌握到。他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做每件事,一定有他的想法,他才去做。 徐立功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