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先秦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先秦史》是中国现代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断代史的第一部,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分为社会经济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本书是研究上古先秦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已成为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

内容推荐

《先秦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部,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研究上古先秦史的基本参考书之一。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世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已成为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古史材料

第三章 民族原始

第四章 古史年代

第五章 开辟传说

第六章 三皇事迹

 第一节 纬书三皇之说

 第二节 巢燧羲农事迹

第七章 五帝事迹

 第一节 炎黄之争

 第二节 黄帝之族与共工之争

 第三节 禹治水

 第四节 尧舜禅让

 第五节 尧舜禹与三苗之争

第八章 夏殷西周事迹

 第一节 夏后氏事迹

 第二节 殷先世事迹

 第三节 夏殷兴亡

 第四节 殷代事迹

 第五节 周先世事迹

 第六节 殷周兴亡上

 第七节 殷周兴亡下

 第八节 西周事迹

第九章 春秋战国事迹

 第一节 东周列国形势

 第二节 齐晋秦楚之强

 第三节 五霸事迹上

 第四节 五霸事迹下

 第五节 齐顷灵庄晋厉悼楚共灵之争

 第六节 吴越之强

 第七节 楚吴越之争

 第八节 战国形势

 第九节 楚悼魏惠齐威宣秦献孝之强

 第十节 齐湣王之强

 第十一节 秦灭六国

 第十章 民族疆域

 第一节 先秦时诸民族

 第二节 先秦疆域

第十一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昏制

 第二节 族制

 第三节 人口

 第四节 等级

第十二章 农工商业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工业

 第三节 商业

 第四节 泉币

第十三章 衣食住行

 第一节 饮食

 第二节 衣服

 第三节 宫室

 第四节 交通

第十四章 政治制度

 第一节 封建

 第二节 官制

 第三节 选举

 第四节 租税

 第五节 兵制

 第六节 刑法

第十五章 宗教学术

 第一节 文字

 第二节 古代宗教学术上

 第三节 古代宗教学术下

 第四节 宦学

 第五节 先秦诸子

第十六章 结论

试读章节

古书之稍近于史者,当首推《周书》。此书盖即《汉志。六艺略》书家所著录。综全体观之,实为兵家言,然其中确有若干篇,体制同符《尚书》。盖古右史之遗,为兵家所存录者也。后世或称为《逸周书》,盖以非儒家所传云然,义亦可通。或称《汲冢周书》,则非其实矣。次之者为《国语》。此书与《左氏》极相似,故自古有《外传》之称。清儒信今文者,谓《左氏》即据此书编成,虽未敢遽断,然二书确为同类,则无可疑也。二书之意,皆主记当时士大夫之言行。盖由记言而推及记行,由嘉言懿行而推及于莠言乱行,实仍右史之遗规也。次则《吴越春秋》及《越绝书》。二书虽出汉代,其说实传之自古。古书之传于后者,北方多,南方少。此二书为楚、吴、越三国之传,尤可宝矣。《华阳国志》,其书尤晚,然其言古蜀事,亦二书之伦也。尤可贵者为《山海经》。《汉志.数术略》,虽有是书之名,然非今书。《汉志》所著录,盖所谓“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官舍”者,乃司空度地居民之法。此书则方士之遗。其言某地有某神,及其祠祀之礼,盖古列国之巫,各有所主;其言域外地理,则方士求仙采药者之所为也。古各地方各有其传说,盖多存于地理书中。古地理书巨籍亦甚多,今皆亡佚。其仅存者,当以郦道元《水经注》所裒录为最富矣。又古代神话,多存纬书中,然其物既与谶相杂,真伪极不易辨,用之尤宜谨慎也。古所谓谶即今所谓豫言也。纬为对经之称。孔子所据以立教之书称经。其说则存于传,本无所谓纬也:西汉之末,古学既兴,欲排摈今文旧传,乃谓孔子作六经,别有所谓纬者,阴书于策,与经相辅,于是刺取经说以造之,而即以所造之谶,间厕其中。其造谶也,实欲为新室作符命故又取古帝王之行事,以相附会。其物虽妖妄不经,然其中实有经说及古史存焉,弃之可惜。然其物既经造作者私意改窜,非复原文。又其原既开,其流难塞,继此而造者,遂不绝于世。其时代弥近,则其说亦逾远于古矣。故其用之须极谨慎也。

自立条理,编纂古史者,当首推《世本》。此书久佚,观诸家所称引:则有本纪,有世家,有传,又有居篇,作篇,居篇记帝王都邑,作篇记占验、饮食、礼乐、兵农、车服、图书、器用、艺术之原,即后世所谓典志。盖《史记》八书所本。其体例,实为《太史公书》所沿袭。故洪饴孙撰《史表》,冠诸正史之首也。《太史公书》:《汉志》著录之名如是。此为此书之专名。史记二字犹今言历史,乃一类书之公名,非一书之私名也。以此书在史记中为首出,遂冒全类之总名耳。本纪,世家,世表,年表,盖合《春秋》系世而成,间亦采及《尚书》。如《五帝本纪》述尧、舜事,皆据《尚书》;其述黄帝、颛顼、帝喾之事,则据《大戴记.五帝德》《五帝德》亦《尚书》之类也。其列传则纯出于语,故在他篇中提及,仍称为语也。如《秦本纪》述商君说孝公,曰“其事在《商君语》中”。《礼书》述晁错事,曰“事在《爰盎语》中”皆是。稍后于太史公而述古史者,亦不乏人。如周长生有《洞历》,见《论衡.超奇篇》。韦昭有《洞纪》,见《三国志》本传。其通行最广,诸家称引最多,虽已亡佚,仍时可见其遗文者,以皇甫谧《帝王世纪》为最,谯周《古史考》次之。《帝王世纪》,搜辑颇博。《古史考》则因不满于《太史公书》而作。然《太史公书》,谨守古人“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之法。见《谷梁》桓公五年。存录古书,不加窜易,多足见古事之真。看似疏漏,实可信据。谯氏、皇甫氏意存考证,而其考证之法实未精。其说未必可据,而古说之为其所乱者转多矣。

晚出无征,而颇为后人所信者,有两书焉:一日《竹书纪年》,此书传出汲冢。世所通行之本,为明人所造,已无可疑。然所谓古本,经后人辑出者,实亦伪物。盖汲冢书实无传于后也。参看第四章。《穆天子传》,本名《周王游行》,见王隐所撰《晋书》。书中所述穆王经行之路,皆在葱岭以西,必西域既通后伪作,更了无疑义也。参看第八章第八节。

后世学者,专精古史者,亦非无人。赵宋之世尤甚。其书之传于后者,亦尚有数家,而以罗泌之《路史》为最有用。刘恕《通鉴外纪》次之。盖古史本多荒诞,惟此乃足见古史之真,而后世之纂辑者,多以为不足信而删之,则买椟还珠矣。惟泌之书,广行搜采。故其体例虽或可议,其材料实极有用。且此书论断,亦多有识,非空疏迂腐者比也。清马骕之《绎史》,网罗颇备,体例亦精,最为后人所称道,然删怪说亦嫌太多。又引书不著篇卷,引佚书不著所出,亦美犹有憾者也。马书用纪事本末体,专存录元文。又有李锴《尚史》,用正史体,以己意撰为纪传,则又不如马书之善。

古代史料,传于后者,当分官私二种。官家之书,又可分为四:《礼记.玉藻》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郑注》曰:“其书,《春秋》《尚书》其存者。”《汉书.艺文志》亦云。《汉志》云:“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误。见《玉藻疏》。其说当有所本。《周官》小史,奠系世,今《大戴记》之《帝系姓》盖其物。《吕览》云:“夏之亡也,大史终古抱其图法以奔商;商之亡也,大史向挚抱其图法以奔周。”《先识览》。荀子亦云:“三代虽亡,治法犹存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禄秩。”《荣辱》。

P12-P13

书评(媒体评论)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吕思勉是一位通贯的断代史家。

——严耕望

吕思勉先生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

——谭其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