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暗盒笔记(Ⅱ向世界的郊区撤退)/视觉与思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作者 于坚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于坚的摄影不仅获得过《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华夏典藏奖,独特的眼光保证了摄影的角度和新颖。在《暗盒笔记(Ⅱ向世界的郊区撤退)》中,作者为照片所配的文字充分展现了于坚的语言才华。全书能给读者提供赏心悦目的阅读享受。以诗意之笔记录行走的过程

本书以哲学般的思想表达人生真谛,以摄影作品展现时代之美,是一部艺术欣赏必藏书。

内容推荐

《暗盒笔记(Ⅱ向世界的郊区撤退)》是著名诗人于坚的个人摄影及就摄影所配文字构成的一本图文书。其文字不单纯为配图所写,而是通过图片给作者的感受,从中提炼出十分动人的思想碎片。于坚的文字简洁,基本上是数百字一篇,又写出了很扎实的内容。全书能给读者提供赏心悦目的阅读享受。

目录

黄昏的渔网

金沙江峡谷

德钦县的山

被光线照耀的建筑

街道

墙脚

旧轮子

某故乡的顶

受难的马

茨中教堂

丽江大研镇的一条街

在云南

大雪

昭通

高原汉子

雪后

老牛倌

最后的理发铺

老羊倌

彝族夫人

火车头局部

弧形的天空

遗留

树皮

这个门

西藏的房檐和窗子

工地的一角

长着眼睛的树

一棵树后面的百叶窗

无数的窗子

在阴天的光芒中

废弃的单车轮胎和胶皮桶

刚刚越过怒江的山民

西藏的建筑总是感动我

这堵墙已经不存在

大茶壶

船尾及其倒影

某一日

拉萨的色彩有些阴郁

墙上的影子

有人领我来这里

抱着水杯的爷爷

山里人

九个船头

被污染的河流上的情况

纳西人是有自己的神的

母校秋天的一角

乡村道

乡村

旧墙壁上的标语

藏族少年

朝圣者

芭比娃娃

乡村墙壁的几何形图案

红色车轮

暴雨来临之前的城市

姐弟俩

老墙

来自鹿马登乡村的男子

怒族母亲

被剥了皮的芭蕾舞

爬在草绳中的孩子

雪晴之后

小人书店

老裁缝

乡村作坊

中午

入侵者

旧墙和上面的两个牌子

土杂店

卖马具的摊子

老房子的局部

玩的地方

水墨天空

石匠作坊

石头墙上的痕迹

录像放映室

乡村的傍晚

小炉匠

缠小脚的老太太

某村庄的屋檐

红薯地

夏天的田野

牧羊村

黄昏

水井

邛竹寺五百罗汉雕塑局部

老昆明的武成路

恒河

两条铁轨

试读章节

在云南山峰、河流以及负载着一切的大地,自古以来一直被当地人崇拜和敬畏着。神灵住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天国或者寺庙里。神灵住在青山中、流水上、岩石上、丛林深处、山洞湖泊之内,这是不言自明的事,人们天生就知道。即使彻底的唯物流行于这个世纪,依然没有完全动摇人们对大地的迷信和敬畏之心。在云南,我经常听到关于大地上神出鬼没的传说,不是神话,也不是民间故事,就是大地上的事情,只是叙述者往往有一种告密者的神情,窃窃私语,仿佛有一只无所不在的耳朵在听。云南有许多伟大的山峰,但云南从未出现过现代意义上的登山队,山峰是神圣不可侵犯之地。挑战者在梅里雪山遇难是必然的,他们触犯了神灵。人们肯定秘密地抵达过山顶,作为猎手或者樵夫,作为神的家奴而不是“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的征服者。胆战心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总是在恐惧和敬畏中归来,登山的事从不被提起,归于沉默。

苍山是云南最雄伟的山峰之一,苍山肯定是神出鬼没之地,许多登山者死在那里,但樵夫却可以自在上下。当地人崇拜苍山,并不仅仅表现在民俗学所热衷的各种盛大的祭祀活动、节日之中。在大理,谈论苍山绝不亚于谈论白族人最大的神——本主,或者传教士们谈论上帝。但这种敬畏之心,不是罕见的、寺庙之内的,或需要献身成仁的。而是,生活的常识。你可以从当地人做的事情,谈论的口气听出敬畏。起初,我并不意识到这一点,我和民俗学者一样,以为敬畏只存在与本主庙或火把节。但今年五月的一天,在马龙峰和中和峰之间的清碧溪上,我发现民俗学离大地是多么遥远啊,如果你轻信它的话,你会发现你最终对民俗一无所知。它的功能,不客气地说,就是按照去粗取精的原则把大地上的事情遮蔽起来。

这一天在民俗学上没有记载,不是任何与祭祀有关的日子。我从感通寺上山,绕过朱红色的寺院,穿过一段约两公里左右的石板小路,小路已经淹没在野草中,路旁长满松树,一直向山顶延伸过去。在开阔处,可以看见洱海,蓝色的牧神,在红色高原的大盆里睡觉。寂静,只有叶子在响。风像在捉迷藏的神,在林间隐形一晃。

到了马龙峰下的清碧溪,出现了许多旅游者,彻底的唯物者,无所畏惧,在云南最美丽的溪流中撒尿、大叫大喊、折断树枝、把带来的物——塑料袋、可口可乐筒、卫生纸……无所畏惧地抛弃在溪流两旁,似乎完全不为仙境所动。我失了再往源头去的兴致,就沿着清碧溪往下走。

到了下游,忽然看见下面一处峡谷里有一大群人在溪流两岸活动,有许多是穿蓝色短褂的老太太,我好奇,立即奔了下去。问,才知道她们在祭献山神。这是什么日子吗?也不是。人约齐就来了,一位老太太说。再问为什么,老太太大惊小怪地望着我,仿佛我是刚刚从山上下来的猴子。只好默默地在一边看,最先,我看到在这群人的最高处,十多位穿蓝色白族短褂的老太太排成两路,对着苍山念念有词,每人手上还摇晃着一个绣着花穗的小铃。她们表情庄重,不断地重复唱着一个调子,仿佛是唱诗班在一个巨大的教堂里歌唱。她们的歌声很清爽,山歌嗓,飘荡在山谷之间,很快就消散了,一群女神。我不知道她们所唱的是什么意思,问一位白发女神,她说是传下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晓得是神喜欢听的。其他人散布在溪流两岸,有人在杀鸡,有人在切肉,有人在淘米洗菜,孩子们在溪流间的石块上跳来跳去。大多数是妇女、老人和小孩,一个小伙子也没有。“他们不迷信,也没有时间。”

先是站着唱,后来又坐下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唱的,每次总是那几个老太太,据说在村庄里德高望重。其他人开始搭灶、煮饭、煮肉和鸡。男人坐在一边,抱着手看着一切。一大群妇女,只有两三个高龄的男子。这个地点距居住的村庄至少有五公里甚至是十公里,妇女们步行,背着一切到来。一直在念念有词,直到米饭煮熟,有人放了鞭炮,老太太们在一块石头下面点起了香火,把各种食物供上。又盛饭,每个人抬了一碗,举过头顶,拜了拜,再放回大地上。之后,每人抬着一样供品,沿着溪流两岸绕行,从溪流上飘然而过,不断地朝各处叩拜,向石头拜、向树木拜、向青山拜、向流水拜、向草叶拜、向天空拜,看上去像是一次小型的“绕三灵”(白族的祭祀活动之一)。最后,大家才在地上坐下来,开始野餐。没有领导人,但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她们有一百多人。

神在哪里?呶!老太太说。指了指,朝她指示的方向看过去,我唯物的眼睛只看见紫气苍苍的群山、森林,其间,清碧溪汩汩而出。

她们祭祀神灵的这一带我八年前来过,我记得附近是一片巨石累累的高地。当年,在这片高地上,背靠苍山,我深深感动。这些巨石是远古的泥石流冲下来的,青黑色,一半埋在荒草中,另一半高耸在深蓝的天空下,像是石雕的巨兽,远处开山炸石的声音使大地微微颤动,像是巨兽们在呼吸,一刹间,我感觉它们就要拔地而起,迈着恐龙的步子大摇大摆而去。高地下面是直伸到洱海的平原,秋天,黄金之仓,云影飞越,苍山风来,万草摇动,白日向西飘去,清碧溪在石头中响。站在高地上,有君临世界的感觉。

我再次登上高地,发现这里已经被挖成一个个大窟窿,巨石已经被炸毁运走,杯盘狼藉的工地。起风时,满目灰沙。

P28-31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