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贤得
意志坚强、不怕牺牲的钢铁战士
钢铁战士麦贤得,特殊材料构成格。
官骸气质禀自然,经过锻炼圣凡别……
杀敌致果大无畏,忘我不知伤在额。
不下火线固已奇,昏迷犹作机轮测。
南国春早。北方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岭南广州已绿草如茵、柳绿花红。
1966年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亲自到陆军广州军区总医院,为年仅21岁的战士麦贤得,送上了这首亲笔题写的诗。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曾任国家副主席、代主席。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文学造诣很高的诗人。 开国元勋写诗赞扬,并亲自赠给一名普通战士,麦贤得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民英雄?他有着什么样的丰功伟绩?
走入历史、走近英雄,探寻英雄的足迹,破解英雄的奥秘,传承英雄的精神,我们方能寻找到满意的答案。
矢志军营,练就过硬本领
1945年,麦贤得出生在广东省饶平县汫洲镇汫北一个贫穷的渔民家庭。汫北人家,世代以捕鱼打蚝为业,朴实仁义,性情豪爽彪悍,不管何方何乡的渔船遇难,往往冒死相救,也不管何时倭寇、海盗来犯,必定结船而出、给予痛击。
麦贤得就是在这样勤劳善良的民风和骁勇正直的村落里长大的,从小接触的都是常年风吹浪打的渔民,听到的都是家乡人敢打必胜的英雄事迹。耳濡目染之下,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成了他儿时的理想、长大后的目标。
1963年12月,年方18岁的麦贤得如愿以偿,成为人民海军南海舰队联合学校的一名新兵,毕业后被分配到离汫洲镇不远的南海舰队某水警区527号护卫艇当机电兵。
海军的战场在海上,海上作战多在深夜。麦贤得所在的护卫艇第41大队所有新兵老兵,都苦练出一手绝活——“夜老虎”。所谓“夜老虎”,是指在完全看不见的隋况下,仍然能够熟练操作机舱里的装备。
为了不让“夜老虎”成为“拦路虎”,平日里,麦贤得经常蒙住自己的双眼,在轮机舱一个螺丝一个螺丝、一个接口一个接口地揣摩、操作。如此这般近5个月后,他终于将机舱里的几十条管路、几千颗螺丝摸得滚瓜烂熟。出航时,麦贤得一有机会就盯住班长和老兵的双手,看他们如何操作、如何修理,暗地里又学了不少本领,操作水平大有提高。
麦贤得这手勤学苦练而来的“夜老虎”硬功夫,在不久之后的“八六”海战中,派上了重要用场。
钢铁战士,谱写英雄壮歌
1965年8月3日,527艇官兵顺利接回我国自行制造的611号高速护卫艇,从厦门回到汕头。麦贤得也随之成为611艇的机电兵。
8月5日凌晨,台湾国民党军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由台湾左营港隐蔽出航,企图输送特务到闽南苏尖角、古雷头地区偷偷登陆,进行袭扰、破坏活动。
就在这一天,麦贤得正在婶婶家串门做客,愉快地享受着从厦门回来后的补休。20时10分,婶婶家里的喇叭中突然传出部队紧急召回人员的暗号。麦贤得料到有大事发生,立即跟婶婶辞别,向单位奔去。
8月5日22时,南海舰队某水警区接到上级命令后,迅速派出由4艘高速护卫艇、11艘鱼雷快艇组成的突击编队,前往预定作战海区阻击敌人。麦贤得所在的611艇,虽接回才两天,也被安排参加此次战斗。
8月6日凌晨1时24分,我护卫艇群发现目标;2时51分,开始集中火力攻击“章江”号。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在东山岛附近的海面正式打响,隆隆的炮声响彻海天。(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