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德意志灵魂(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鲁成文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西尔斯一玛利亚伟人之狂

与尼采言说的无系统、无体系、极度散漫比较,与贝多芬自己的其他几部钢琴协奏曲比较,贝多芬的这部《第四钢琴协奏曲》是一种极清晰、极具条理性的表达,甚至可以说它不是彩色的,而只是黑白的,最多在黑白这两个极端之外,略微掺入一些灰色而已,也就是说它表达着某种极化意识,是某种对于极化力量间的斗争过程的呈现、发现、再现,是某种哲学性过程的音乐表达。然而,又正是在这种相对简约中体现了另一种相对复杂。揣摩贝多芬创作的五部钢琴协奏曲,究其综合的复杂程度,还真是应该首推这部第四。如果贝多芬通过之前的《英雄交响曲》成为真正的浪漫主义者,那么他正是通过这部《第四钢琴协奏曲》才成为一个成熟的浪漫主义者。

《第四钢琴协奏曲》是G大调,创作于1805年至1806年间,有评论者如此分析其复杂性:一方面是贝多芬在这一时期正在对当时的各种先进思想和先锋作曲方法进行吸纳与消化,并进行着富有自己独创性的实践,另一方面是贝多芬体验着爱情的甜蜜与痛楚,情绪波动剧烈。

贝多芬这个阶段的爱情对象是约瑟芬,她是匈牙利著名的布鲁斯维克家族俩姊妹之一。约瑟芬在出嫁前已经与贝多芬相识,不过在此时却处于可怜的孀居状态。她与贝多芬的关系在1804年得到恢复,到了次年春天,爱情达到炽烈阶段。贝多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噢,亲爱的约瑟芬,不是对异性的欲望让我被您吸引,不是,而是您充满个性特质的整个人吸引了我,这使我将自己的注意力、自己所有的感觉,以及自己情感上的力量推向了您……愿我们的爱能够维持很久很久,因为它是如此崇高,如此稳重地植根于互敬和友谊,我们在思想和情感上有许多方面极为相似。噢,您,您让我期待您的心永远为我而跳动,而我的心只有在它不再跳动的时候才停止为您跳动。”

这就是贝多芬的情书片断,写得多好!肉肌丰混,脱落凡格。好在他逝世得不早也不晚,否则,在写完《第九交响曲》之后,在为全人类的自由、博爱、欢乐谱写了最伟大的颂歌之后,他肯定依然是孤独赤子一个。估计再往下去,他也成为真疯子一个了。

就其作为一个失聪的音乐家而言,贝多芬已经达到了伟大疯狂的境界。瓦格纳在1870年写作的《贝多芬》里写道:“一位没有听觉的音乐家!我们可以想象一位盲目的画家吗?可是,我们不是已经听到过盲目的预言家吗?例如,泰瑞希阿斯——现象世界自其眼中消失不见了,但他却发现了所有现象性的基础。同样,失聪的音乐家不再为生活中的喧闹所打扰,现在听到的只是其灵魂的和谐,发自灵魂深处,他向那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说的世界发出倾诉。”

贝多芬在《第四钢琴协奏曲》里集聚了英雄雄伟的力量与他的儿女情长,让这曲儿成为难以琢磨或者可供永久玩赏的谜。他亲自担任了这部协奏曲首演时的钢琴演奏,那是1808年在维也纳剧院,长达4小时的演出还集中了贝多芬的《命运》《田园》交响曲和《合唱幻想曲》等曲目,结果最受欢迎的还是这部钢琴协奏曲,也许是它由贝多芬亲自演奏的原因所致。有人如此评论道:“他的演奏异常灵巧,并且达到了最快的速度,柔缓之处犹如一首开展得异常美丽的歌曲。一个出自大师手笔的篇章,他在钢琴上唱出了深刻的伤感,令人异常激动。”

去瑙姆堡探寻一个伟大疯狂者的路程上,聆听贝多芬这部《第四钢琴协奏曲》是必要的。我们很有必要从死亡的角度来体会有生,从宿命的角度来体会偶然,从情人的角度来体会婚姻,从烦恼的角度来体会清静,从散落的角度来体会集聚,从晃曳的角度来体会稳定,从群外的角度来体会群内……您不得不!有时,您的脑海里不得不盛满怒之火焰,它那燃烧之处乌烟四起,您的心最后也是心形柴禾。

哦,您那绝对贤淑者、绝对安宁者,何在?谁能再遇风尘之会?他的凌霄之志倾向枯萎。

哦,贤淑者绝对?安宁者绝对?绝对在哪里啊?!本身即虚妄。发此言的,是预备要疯的。

瑙姆堡本身倒是非常安宁的,即使谈不上绝对。尼采在世的最后11年,首先住进耶拿的一家精神病院,随后住在瑙姆堡的母亲家里,当他的母亲于1897年去世后,他的妹妹带他到魏玛的银光别墅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的岁月。这一次,我也正好是从耶拿过来的。

当我走到这个城的中心,走到瑙姆堡大教堂的时候,天气非常好,仿佛天地间的万物都为天地所宠爱——万物是在襁褓中的。我宁愿相信那个瞬间里存在一个“祢”或一个“袍”。

这所大教堂是德国哥特式教堂建筑的一个典范,门票6.5欧元。在德国,教堂免费开放是原则,收费则是例外。那些寥寥无几的收费教堂必有其独绝之处。

瑙姆堡大教堂的独绝,在我看来,是其繁复的空间结构。其内部空间被多重细分,既有水平方向的细分,也有垂直方向的细分,尤其是在垂直方向的细分非常大胆,形成很大的戏台式效果,给人一种大室和小室相套、直道与曲径相汇的感觉。

这种独绝要是放在别的城镇,倒也罢了,不会让我生出更多的感受,但是它是出现在瑙姆堡的独绝,就有更深的思想坑道可以挖掘。P5-9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西尔斯一玛利亚 伟人之狂

第二章 圣莫里茨 名山之颂

第三章 谢德 天使之兆

第四章 诺德林根 天人之交

序言

第一章 耶拿蓝 花之优

第二章 维尔茨堡 灵肉之骄

第三章 马堡 善性之显

第四章 慕尼黑 再见之慎

第五章 雷格斯堡 命运之色

序言

第四次,为时超过20天,负荷着伟烈的灵魂,独自游历在德意志大地上。这个德意志可以很大,比如,在12世纪初,今日的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国都在它的疆域之内。至于灵魂,它更可以向无限端去延伸。

灵魂绝非一般的存在,也可以说它首先就不是一般之物,因为它首先就是与一般之物相对而言才获得其存在的。在欧洲,苏格拉底首创了灵魂这一概念。在希腊文里,灵魂乃“幽灵”之意,是人活着的标志,一待人死它便弃之而去,而离开了身体的灵魂,是无知无觉的,不过是人的影子或池塘中的倒影。柏拉图继而对灵魂不朽进行了充分的阐释。其实,不仅仅是古希腊人,整个古代人类都生成了灵魂不朽与轮回的观念,它们天然地带有神话或宗教的色彩。

人类的灵魂也肯定是通过不同时代的人的灵魂、不同民族的人的灵魂来呈现的,尤其是通过后者,因为它呈现出明显的和较为稳定的特征。每当我们试图对不同民族的灵魂加以辨别和欣赏之时,我们很难不被其中最杰出的德意志灵魂所诱引,它既如丰山耸然特立,又似幽谷窈然深藏,还能狂飙进发而出。

让我们从德国作曲家普菲茨纳创作的康塔塔《德意志之魂》来感受人类灵魂可能和可以存在的至高、至深与至奥吧!他将这部曲目的演出称为“一次浪漫大合唱”。由于艾兴多夫让德国的浪漫主义在诗歌领域达到了顶峰,因此,普菲茨纳选择了艾兴多夫的诗作为《德意志之魂》歌词的基础,并将它首先命名为《艾兴多夫康塔塔》,但他最终还是将它定名为《德意志之魂》,“因为我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描述这些诗所表达的德国灵魂的沉思、兴奋、深邃、敏感、强烈及英勇元素”。而具体到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有形的最终部分,它能被演奏的、能被歌唱的、能被聆听的、能被回味的、能被称颂的,只能是“歇斯底里”本身。

德意志灵魂的歇斯底里,特别表现为德意志人深植在自己心底的那种“全有或全无”的意念。始初生爱,瞬间就欲成全有之欲,不得逞,就以愤懑来终结。一般人总是只看到德意志人非常严谨的一面,而不解他们为何可以与这种歇斯底里发生联系。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既深也不深:因为那种严谨真要一直严谨下去,那就必然要去求得一个“全”。有的全或无的全,都是这“全”字已然囊括的。而所谓全知、全能、全善的,无非就是上帝。所以,极尽严谨,最后会导致不严谨;极尽理性,最后会惹出非理性。而这些全过程却正是一个个体生命、一个群体生命、一个种族或民族生命在“全”意义上呈现出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在这里,我们决不从任何贬义的角度去使用和接受“歇斯底里”一词。对于德意志灵魂的状写,我也只能以超落尘封的笔法乃至狂想的笔法来贯穿始终,在此过程中,每当德意志音乐刺激到我的神经、心扉和手指也出现某种歇斯底里特征的时候,我觉得我几乎像另一个查拉图斯特拉那样,实现了灵魂的圆满和崇高。

内容推荐

《德意志灵魂》是作者鲁成文所写的又一部关于德意志文化的著作,堪称鲁成文毕生心血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分为上下两册出版,所含内容甚多,以所游历的城市为轴,以与这些城市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为线,以相关的哲学、诗歌、文学、建筑、美术以及古典音乐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内容,将德意志文化兼收并蓄,叙述德意志文化,歌颂德意志的灵魂。

编辑推荐

德意志民族堪称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诞生过无数影响世界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德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毁,又重新崛起,与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无不相关。鲁成文编著的《德意志灵魂》以诗性的语言,全面解构德意志历史、思想、文学、建筑、音乐、美术,生动再现德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读者可从中了解德意志文化,这就是德意志的灵魂。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