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林奈传(才华横溢的博物学家)(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维尔弗里德·布兰特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维尔弗里德·布兰特著的《林奈传(才华横溢的博物学家)(精)》是值得收藏的现代生物分类之父林奈的首部中文传记,综合大量经典文献,再现精美原始图片。

研究细节逐一书写了林奈坦荡的一生和矛盾又神秘的性格。在这本经典传记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刻画出了一位勤勉、诗意、有条不紊、天才、坚韧的花卉王子的形象。

内容推荐

卡尔·林奈(1707-1778)因发明用拉丁属名与种名组成的“双名法”来为动植物命名而闻名于世,双名法成为现代动植物命名的基础。在瑞典,人们称这位伟大的博物学家为“花之王子”。林奈一生经历了几个多姿多彩的时期:从早期游学考察的穷学生,到乌普萨拉有名的医药学教授,再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作为一位敏锐的旅行家、科学家、采集者、画家和地理学家,他将一生的热情投入到植物学中,命名并分类了9000多种植物、828种贝类、2100种昆虫和477种鱼。维尔弗里德·布兰特著的《林奈传(才华横溢的博物学家)(精)》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鲜活地再现了林奈的一生:他在拉普兰的探险经历、他的家庭生活、他和学生的交往,以及他在科学史上的伟大成就。

目录

引言(威廉·T.斯特恩教授)

第一部分 奋斗的岁月(1707-1735)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隆德

 第三章 乌普萨拉

 第四章 拉普兰之旅:吕克瑟勒地区

 第五章 拉普兰之旅:吕勒河和托尔讷河流域

 第六章 工作与娱乐

第二部分 逐名之路(1735-1738)

 第一章 德国

 第二章 荷兰

 第三章 乔治·克利福德

 第四章 英伦一月

 第五章 《克利福德园》

 第六章 通信者和批评者

 第七章 道别荷兰

第三部分 植物学王子(1738-1778)

 第一章 斯德哥尔摩的医生

 第二章 厄兰岛和哥得兰岛

 第三章 乌普萨拉的教授

 第四章 西哥得兰,1746

 第五章 不拘小节的林奈

 第六章 使徒

 第七章 斯科讷,1749

 第八章 朋友和作品

 第九章 有产业的人

 第十章 晚年:1772-1778

 第十一章 林奈藏品

作者的参考书目

卡尔·林奈年表

附录1

附录2

致谢:

译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第二章 隆德

隆德位于瑞典最南部的斯科讷(Skane),该省与丹麦紧密相邻,地势平坦又颇具田园风情。事实上,直到1658年它才成为瑞典的领土,而它同哥本哈根的直线距离不足30英里。11世纪的时候,英格兰、丹麦和挪威之王克努特(Knut)建立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并将其命名为“哥特人的伦敦”;事实上,它的历史很可能要更加悠久,12世纪的时候它已经成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的城镇。但卡尔到达那里的时候,这个地方大学刚满6岁。

如今到访的人们会发现这个古镇整洁而富有魅力,但除了在露天历史博物馆——在那里人们可以看到瑞典南部老式建筑的模型——我们已很难描绘林奈(现在大多数人都这样称呼他)于1727年8月的一天穿过这座城市古老大门时的情景。隆德昔日大城镇的风采早已不在。或许,灰色罗马大教堂附近的街区是个例外,它主要由几个狭窄过道组成,满街野草,遍地都是猪鹅。这些小巷终年散发着恶臭,污秽不堪,冬天的时候如同沼泽一般,满是泥淖。连粗犷的卡尔十二世在提起十年前在此处的经历时都无好言,一份官方的报告曾这么写道,“满是猫狗和其他动物的尸体”,无人乐意清理。事实上,在饱经战争的摧残之后,隆德此时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二十年之后,当林奈再次写到隆德时,这里的发展已完全超越了林奈学生时代对它的认知。

林奈选择隆德的原因之一在于家族中的一员,即隆德大教堂的院长休谟斯(Humerus)教授在那里。但“当卡尔抵达隆德时”,塞缪尔写道,“所有的钟声都在哀鸣。他向围观的人询问原因,然后被告知是因为休谟斯教授。”这是一个糟糕的开始,但更加不幸的事情还在后头。林奈很快发现这里的医学和生物学课程匮乏到令人绝望。此时,他潜在的资助者已经去世,在隆德似乎也无人可依。这里没有植物学教授,医学系也师资匮乏,唯一的博士约翰·冯·多贝尔恩(Johan von Dobeln)尽管博学多才,却年迈而不务正业,在一次次的失败刺激之下,年复一年地去争取充足的资金购买设备,以此追赶时代的潮流。尽管如此,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林奈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

林奈或许早已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继续留在隆德学习,因此他并没有按照惯例去加入学校12个“种族”团体中的任何一个。这些都是学生社团,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集会室,每个学生都有望在这个“国家”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某个种族的一员,比如林奈可以成为斯莫兰人种族的一员。也或许是林奈不愿意面对每个新生都会遭受的粗野欺负,成为“低年级杂务生”,因为尽管皇家法令明令禁止,当时仍然存在这些“不人道”的行为。

纵观林奈的一生,常常有惊无险。胡克最终说服了当地一位知名医生、博物学的狂热爱好者希利安·斯特波斯(Kilian Stobaeus)博士收留了这个年轻人。最初,这样的安排似乎并不妥当。斯特波斯对眼前这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并没有太多印象,“无论是外在着装还是生活习惯都不能让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同普通的想投身医学研究的陌生人有何区别”。林奈也没有马上被斯特波斯吸引,他曾这样描述后者:“病弱、长期的忧郁症受害者、背痛和偏头痛患者、单目失明且单足。”但很快他就认识到了斯特波斯的才华,并且努力向他示好,为此参加了他主讲的贝类学课程,研究贝壳。在斯特波斯的收藏室里,林奈也度过了很多愉快的时光,接触到了很多矿物、贝类、鸟类以及植物标本,并且着迷于观察植物标本的制作。林奈最大的愿望是借阅斯特波斯的图书,但图书馆的门始终处于紧锁状态。

作为隆德最好最热门的医生,同时又忙于学校事务,斯特波斯的工作严重超负荷。有一天,他异常繁忙且秘书又恰巧不在,他就让林奈帮他处理一些来不及回复的信件。对于林奈而言,这是个机会,但他却没把握住;斯特波斯发现他起草的信件漏洞百出、不能寄出。至于是内容、拼写还是字迹方面的问题,就不得而知了。博物学家理查德·普尔特尼(Richard Pulteney,1730-1801)曾形容林奈的书写“以优雅和识别度高为特征”。有时自然如此,但在其他时候,林奈的书写跟当时大部分医生一样,丑陋且难于辨认。

林奈自传中曾经提及,他最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获得了斯特波斯的青睐。那个时候,与斯特波斯同住的还有医学系的一个德国学生,叫作大卫·克拉斯(David Koulas),斯特波斯聘其为秘书且视他如子,允许他使用自己的图书馆。林奈很快就同这个德国学生建立了友谊,并且达成了一个互惠互利的交易。克拉斯偷偷地从斯特波斯的图书馆借书供林奈晚上学习;作为回报,林奈给克拉斯讲授生理学。

与斯特波斯同住的还有他的母亲——一个年迈患有失眠症的老太太。由于当地居住区几乎全是木制建筑,老太太自然特别担心火灾的发生。有天晚上失眠,她注意到林奈房间的亮光,以为他睡着时忘了吹熄蜡烛,于是让儿子前去看看:

数日后的凌晨两点,当林奈仍忙于钻研斯特波斯书籍之时,后者悄无声息地爬上了楼梯,满怀怒火,以为会看到林奈熟睡的样子。当他发现并非如此时,就问林奈为什么夜里还不睡觉,接着,他来到桌旁,发现桌子上堆满了他的书,处于打开的状态。询问之下,林奈告诉了斯特波斯整件事情的经过。斯特波斯命令他立马回到床上,像个正常人一样睡觉;次日早晨,他把林奈叫来询问了一些书上的问题,之后,他给了林奈一把图书馆的钥匙,并且告诉林奈,他可以随意借阅。(P10-13)

序言

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后被赐名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e,1707-1778),生物学领域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他所处的时代,科学正孜孜不倦地寻求着对世界的解释,无数发现随之不断涌现。而他在对生命世界的描述上不懈的努力,为现代动植物分类和命名的国际通用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林奈规范了科学命名的双名法体系,即用两个拉丁词汇来确定具体的种,比如用Passer domesticus指称家雀,用Bellis perennis指称雏菊。林奈的工作所要求的诸多素质,他多已具备:广泛但未必深厚的学识;简明清晰的表达;超人的勤奋和不屈的韧性;对事实进行系统组织、协调的天赋:对不同思想间关联的认知。林奈足够幸运,他的天赋完美精准地满足了时代的需求;世人也很幸运,拥有林奈助他们完成这一重任。

林奈的基本任务是为当时已知的所有生物提供辨别和命名的方法。在他所处的时代,人们尚能凭借一己之力完成这一任务——很可能这也是个人能完成这一任务的最后的时机,当然,前提是这个人愿意付出相应代价。对林奈而言,这个代价非常沉重: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经济不稳定状态,过度劳累则摧毁了他的健康。

在今天的瑞典,林奈是民族英雄,是孩子眼中的“花卉之王”,成人心中伟大的植物学家、诸多生物命名和生物分类书籍的作者,比如《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1753)、《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1758年第十版)分别是现代植物命名法、动物命名法的起点。在外行看来,这些著作十分枯燥,但是对于过去、现在的生物学家而言,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意义。

林奈在瑞典和北欧其他国家的一系列游记则更受欢迎,如1745年出版的《厄兰岛和哥得兰岛游记》(Olandske och Gothalndska Resa,英文版于1748年出版)。旅途中,林奈会带几个学生同行;一路上,学生们纷纷忙于观察途中的各类新鲜事物,夜幕降临的时候,林奈会口述一系列内容,学生之一则负责记录,这些内容包括苔藓剥离后巨右上的北欧铭文、捕获海豹的方法、用来染色的植物,等等。书中涉及的主题如此多元,在当时绝无仅有。林奈接下来的一本游记是《西哥得兰岛行记》(Wastgota-resa,1747),之后又于1751年出版了《斯科讷行记》(Skanska Resa),书中附有插图的报告读起来引人入胜。这两本书也多次再版,即便今天读来也令人兴趣盎然。

林奈的勘探之旅需要精心组织,而且花销明显不菲。因此在18世纪40年代,林奈正式成为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的医学教授后,更多时候,他会在乌普萨拉周边组织植物远足,并深受欢迎。林奈每周一次的远足并不仅限于他的学生,任何人都可以参加,有时它能吸引上百人加入,结队而返。  林奈是牧师之子,他最初在隆德大学(University of Lund)学习医学,并由此开启了他的学术生涯,但之后不久,他转学到乌普萨拉。在乌普萨拉,林奈与他的同窗好友彼得·阿特迪(Peter Artedi)萌生了一个伟大的念头:用一种系统、简明、有序的方式展现造物主的作品。而这种方法,经他们的理性分析,是能够鉴别所有生物的。他们在自然领域做了不同分工:阿特迪负责鱼类研究,林奈负责鸟类研究,凡此种种。这也将是一项共同事业,他们承诺,倘若任何一方在任务完成前去世,另一方将代他完成余下的工作。不幸的是,1735年9月的一天,晚归的阿特迪坠入阿姆斯特丹运河,溺水而亡,这项重任就悲壮地落在了林奈身上。一位熟人购买了阿特迪的手稿,并将其赠予林奈;这项工作已经非常完整,业已体现了此后林奈方法中的所有特征。阿特迪对鱼类的研究也被林奈纳入第一版《自然系统》(1735年)之中。

与此同时,林奈开始了另一项工作,这部分工作此后成就了《植物种志》;在《植物种志》一书中,他最终对所有已知植物进行了简洁的命名和描述,并提供了一套分类体系以应对新的发现。在鉴定1732年拉普兰之旅收集到的材料并起草《拉普兰植物志》(Flora Lapponica,1739)的过程中,林奈对北欧植物有了充分了解。18世纪30年代中期,林奈在荷兰富有的商业银行家乔治·克利福德(George Clifford)的花园和标本馆工作,这使他对大量植物有了更多了解,并记录在他的《克利福德园》(Hortus Cliffortianus,1738)中。1746年9月,他写信告诉朋友,自己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埋首工作。这样的状态持续到1748年,直到过度的劳累迫使他不得不暂缓一年工作。这时,他尚未发明双名法。与此同时,他还在着手准备《瑞典植物志》(Flora Suecica,1745)手稿,以及一篇名为《瑞典潘神》(Pan Suecicus,1749)的兽医学方面的论文,林奈在后一篇论文里使用了双名法。

1751年年初,林奈继续《植物种志》的整理工作;1753年5月该书第一卷出版,紧随其后,第二卷于8月出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整理分析5900种植物,这是一项十分了不起的成就。

植物领域的研究一完结,林奈立马将精力投向动物领域。林奈在《自然系统》第一版里将动物分为:四足动物(Quadrupedia),鸟类(Aves),两栖类(Amphibia,包括爬行动物、蛇类和两栖动物),鱼类(Pisces),昆虫类(Insecta)和蠕虫类(Vermes,包括蠕虫和软体动物)。在《自然系统》第十版中,分类则更加详尽。林奈意识到:与拥有四条腿相比,哺乳动物用来哺乳幼儿的乳腺是更为重要的特征。四足动物类因此改成了哺乳类(Mammalia)。哺乳动物的第一个分支是灵长类,包括人类(Homo sapiens)、猿类和猴子;另一个分支囊括了海豹、狗、狼和狐狸;马、驴、斑马和河马择被归为另一个分支。鸟类由猛禽(birds of prey)和猎禽(game birds)组成。两栖动物则把爬行动物、龟类、蜥蜴和蛇类归为一体。在鱼的分类上,林奈很大程度上沿袭了阿特迪的工作。最宏大的分类工作发生在昆虫领域,包括鞘翅类(甲虫和蟑螂)、鳞翅类(蝴蝶和蛾)、膜翅类(蚁类、蜜蜂和胡蜂)、双翅类(苍蝇)。蠕虫类则是一个生物大杂烩,它将不属于其他类别的所有生物归为一体,如蚯蚓、绦虫、水蛭、蜗牛、蛞蝓、海星、贻贝、牡蛎、藤壶和珊瑚。《植物种志》和《自然系统》这两部伟大的作品运用双名法命名了当时所有已知生物,这也足以证明林奈被瑞典人视为民族英雄的合法性。

接下来谈谈维尔弗里德·布兰特。维尔弗里德·加斯帕·沃特·布兰特(Wilfrid Jasper Walter Blunt,1901-1987)是萨里郡(Surrey)里士满市(Richmond)哈姆镇(Ham)一位牧师三子中的长子。布兰特的两个兄弟中,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1904-1987)是一位商业银行家、中世纪钱币的权威;安东尼(Anthony,1907-1983)是一名艺术评论家、女王画像的持有者,去世前,曾有人揭发他是苏联间谍;兄弟三人均就读于马尔博勒学校(Malborough School)。布兰特是一位艺术大师,最初任教于赫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的黑利伯瑞学校(Haileybury College),后来于1933年去了温莎的伊顿公学(Eton College),最终于1959年前往萨里郡沃茨美术馆(Watts Gallery)担任馆长。

在发现了写作的乐趣后,布兰特出版了大量不同主题的作品,这与他广泛的兴趣和对旅行的热爱不无关系。作品之中包括对不同领域名人的传记研究,如阿卜杜勒·卡塔尔(Abdel Kadel)、彼得罗·德拉·凡力(Pietro Della Vaile)、穆瑞·佩吉特女士(Lady Muriel Paget)、悉尼·考克利尔(Sydney Cockerill)、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国王二世(King Ludiwig Ⅱ)、菲力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以及G.F.沃茨(G.F.Watts)。他同样出版过与伊斯法罕(壮丽的伊斯兰城市)、伦敦动物园、皇家植物园(邱园)以及和植物绘画相关的作品,此外也曾写过小说。

1959年退休之前,布兰特一直任教于伊顿公学,做了36年校长。同年,他被任命为沃茨美术馆馆长。沃茨美术馆位于萨里郡的康普顿(Compton),靠近吉尔福德(Guildford)。在这个职位上的大部分时间,布兰特并未虚度。人们期待他能利用这份闲暇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或绘画。对布兰特而言,这份闲暇着实是上天的馈赠。他常常坐在自己的敞廊里,书写心中所想。一旦有他感兴趣的主题,他便开始阅读相关书籍、四处旅行以获取更多信息。有一天,他找到我,告诉我有人请他写一本关于林奈的书。他坦陈自己对林奈一无所知,而我已研究林奈数年。但他发现林奈令人着迷。他的研究细节逐一书写了林奈坦荡的一生和矛盾又神秘的性格。他的努力最终在这本经典传记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刻画出了一位勤勉、诗意、有条不紊、天才、坚韧的花卉王子的形象。

威廉·T.斯特恩

伦敦,2001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