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黑话江湖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雪漠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黑话江湖》是作家雪漠的又一部作品。江湖人大都以做生意为生,因其特殊的谋生方式产生了许多内幕。行业不同,其内幕也不同。“江湖”二字显得神秘的原因之一,便是其内幕的鲜为人知。作者之所以撰写这本小书,就是旨在揭开罩在“江湖”上的神秘面纱,使世人看到真正的江湖。

内容推荐

雪漠著的《黑话江湖》较系统地介绍了金、皮、彩、挂等江湖诸门的规矩切口,分析了江湖生意人诱使世人受骗的各种伎俩,还详细介绍了青红帮的职司、入帮仪规、赏罚规章、辞赞、赠语、黑话、茶阵以及东北土匪、香港黑社会的内幕等,涉猎较广,资料较丰,通过此书,读者或可窥出江湖全貌。

目录

第一章 武林黑话与内幕

 一、护院与贼的交手

 二、镖局的走镖与亮镖

 三、练把式卖艺

 四、挑将汉糊弄人

第二章 皮门黑话与内幕

 一、挑汉的挣钱诀窍

 二、骗子如何“使样色”?

 三、皮门常用黑话

第三章 彩门黑话与内幕

 一、挑厨供的前棚生意

 二、挑厨供的后棚本事

 三、彩门常用黑话

第四章 评门规矩与黑话

 一、说书的踢饭碗

 二、评门常用黑话

第五章 金门黑话与内幕

 一、算卦的与奇门遁甲

 二、金门十三簧

 三、金门常用黑话

第六章 小偷 乞丐 混混儿

 一、小偷的六个行窃方式

 二、七十二寡头之乞丐

 三、旧天津的混混儿

第七章 东北土匪黑话与内幕

 一、土匪的入伙与退伙

 二、砸窑与绑票

 三、土匪的规矩与忌讳

 四、东北土匪常用黑话

第八章 袍哥黑话与内幕

 一、袍哥与哥老会

 二、袍哥的开山仪式

 三、袍哥的职司

 四、袍哥的帮规与刑罚

 五、袍哥常用黑话

第九章 青红帮黑话与内幕

 一、青红帮的创立

 二、青红帮入帮仪式

 三、青帮的部分暗语

 四、洪门宝簿上的黑话

 五、青红帮的职司

 六、青红帮赏罚及帮规

 七、洪门如何说赠语

 八、洪门如何说辞赞

 九、洪门的镇山令

 十、洪门的带子招牌与茶碗阵

 十一、青红帮常用黑话选

 十二、附录 龙华会章程

第十章 港澳黑社会黑话与内幕

 一、香港黑社会历史渊源

 二、香港黑社会牟取暴利的手段

 三、澳门黑社会

附录 江湖常用黑话

 一、人物名称类黑话

 二、动作行为类黑话

 三、通用生意类黑话

 四、数字类黑话

 五、方向天时类黑话

 六、江湖行业类黑话

 七、姓名类黑话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武林黑话与内幕

武术一行,总称“挂子行”,又称“夜叉行”,俗称“把式”。

挂子行分为四种:一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护院的,叫“支挂子”;二是保镖叫“拉挂子”,像《笑傲江湖》里,林平之就是镖局出身,如果没有发生灭门惨案,他以后或许就会成为拉挂子;还有常在大街上,敲锣打鼓拉场子卖艺的,叫“点挂子”;最后还有一种叫“戳挂子”,是教场子的。

在江湖里,江湖人如果有一身的真本事,就在他从属行业名称前加上“尖”字,若没本事装有本事的,就在其前面加上“里腥”二字,如挂子行就可根据功夫的真假分为尖挂子和里腥挂子。下过功夫且得过真传的武林中人就叫“尖挂子”。花拳绣腿打热闹拳,或花里胡哨练熟套子对打的把式,只能蒙外行,就称“里腥挂子”。

挂子行除了功夫真假区分外,还有其他的区分,比如“清挂子”与“挑将汉”的区别:在市场或庙会上拉场子,只凭打拳卖艺挣钱的,叫“清挂子”。若拉场卖艺时捎带做生意的(如卖膏药、卖大力丸等)就叫“挑将汉”。

还可根据所练功夫的用场不同分为明暗两种:练武不用于偷盗,或当差,或从军,或保镖护院,或卖艺教徒,皆称“明挂子”。练武用于偷盗的,被称为“黑门槛的人”,此为“暗挂子”。

习武之人,给人的印象总是免不了粗糙、鲁莽,但实际上,习武非常讲究修德,尤其重口德。习武壮胆,如果不注意口德,捣鼓是非,养成背后说人闲话的恶习,一定免不了恶战。武人本就活在凶险里,不修德,莫名其妙的就有可能丢了性命。这道理放在今天同样如此,有多少纠纷,甚至造成伤人性命的悲剧,最初都是因口舌之争。因此,常人需修德,习武之人更需修德。

一、护院与贼的交手

护院的武林中人叫“支挂子”,凭技艺保护豪门大户,以挣工钱为生。给人看家护院,比开镖局次了一等,但身份上并不低,不是说我给你看家护院,你就能低看我一等。名义上也不是雇佣的关系,不能把护院的武人看作奴仆,要以朋友相待,如此一来,给的酬薪就得叫“谢礼”,不能叫“佣金”。如果大户轻视了护院的,有血性的武人转身就走,不给大户惹麻烦就是对得起了。

之所以武人有如此高的地位,这是一代代武人用性命保护忠良赢得的尊重。我们看许多艺术作品中,都曾写道,如果为国捐躯的忠良之后,或受奸臣迫害的好官,受到了仇家追杀,武林中人都会义务相救,哪怕是豁出性命也在所不辞,这成为了武人的传统,是民间自发性的对爱民如子的清官的报偿。一旦国家有难,武人也有献技的传统,将功夫简化,教给上战场的士兵。因武人一代代的付出,这才有了支挂子的地位。

暗挂子,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贼。专以偷窃大户糊口,暗挂子与支挂子虽同属挂门,实同水火。一者偷,一者护,为了使二者都能立命安身,其规矩极是有趣。

大凡富豪之人,因其家资厚,名头大,常引暗挂子光顾,便请来阅历深功夫好的把式护院。护院者大都在夜间当值。

暗挂子光临时,先得投石问路,叫“升点”,等于问有没有护院的。若没有,才能行窃。若有,就得出来搭话:“塌笼上的朋友,不必风吹草动的,有支杆挂子在窑,只可远求,不可近取。”意即:“房上的朋友,不用升点,有护院的在此,到别处去吧,这儿不成”。

有时,暗挂子会知趣而去。护院的就得说:“朋友顺风而去,咱们浑天(即黑夜)不见,青天(即白天)见。牙淋窑(即茶馆)啃吃窑(即饭馆),再碰盘(即见面)。”

当夜若平安无事,护院的就得在次日到附近的饭馆或茶馆去找夜里的朋友(人家也在等他,左边空一座位。若喝茶,左边空置一茶杯。若喝酒,放一酒杯)。找到后,请他吃喝,表谢意,交朋友。此后便永不再偷有朋友支挂的宅院。

也有的暗挂子在护院的答话后依然不离去,这时,护院的必须继续下话,请他到“塌笼内啃个牙淋,碰碰盘”,意即到屋里喝茶见面。

P1-3

序言

1

很多人都爱看武侠小说,书中的江湖世界让人很是神往,充满了快意恩仇、儿女情长,江湖人个个无拘无束,逍遥自由。就像《卧虎藏龙》中玉娇龙说的,想干嘛就干嘛,不用遵循那么多令人烦恼的规矩。可有一句话又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规矩。有人就问了,什么是真正的江湖?其实,真正的江湖与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相去甚远。

江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江湖指四方各地,如常人所说的“闯荡江湖”,或是形容落魄、消沉之意的“流落江湖”,这都有泛指的意思。

狭义的江湖便具体了,有指流浪四处卖艺卖药为生的人,如“他是个老江湖”,或指这类人所从事的职业。狭义的江湖更为有血有肉,有许多大众不知的内幕和带有传奇色彩的江湖故事。

本书写的就是狭义的江湖。

江湖人大都以做生意为生,因其特殊的谋生方式便产生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行业不同,其内幕也不同。“江湖”二字显得神秘的原因之一,便是其内幕的鲜为人知。我之所以写这本小书,就是想揭开笼罩在“江湖”上的神秘面纱,使世人看到真正的江湖。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金、皮、彩、挂等江湖诸门的规矩切口,分析了江湖生意人诱使世人受骗的各种伎俩,还详细介绍了青红帮的职司、入帮仪轨、赏罚规章、辞赞、赠语、黑话、茶阵以及东北土匪、香港黑社会的内幕等,涉猎较广,资料较丰,通过此书,读者或可窥出江湖全貌。

本书虽名为《黑话江湖》,黑话亦属内幕范畴。江湖诸门的规矩黑话等,构成了江湖诸门的内幕。但因黑话在本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故将其重点论述。

黑话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时代,有相应不同的黑话。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黑话是窥视社会的窗口,从中可以窥测出一个时期的政治文化、民俗风情以及民众心态。

黑话最初只流行于江湖生意人中间,金、皮、彩、挂等门为了能立足江湖,创造了只有本门人才可懂得的术语,这便是黑话。

比如,街上有一“金点”正要给某人算卦,熟识问卜者的同行便会介绍:

“火点,空子,念攒子,老戗是海翅子,杵头海,海挖……”意即:“这是有钱人,是个外行,没啥心眼,父亲当着大官,钱多,狠狠地敲诈……”

于是,问卜者虽不知所云,金点却心领神会,掐掐算算故弄一阵玄虚后,寥寥数语便能切中要害,使问卜者心服口服。随后,金点危言耸听,算起问卜者近日必有血光之灾,再以禳解为名,诱使对方乖乖地掏出钱来。金点就是算卦相面的人。

这便是黑话最初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黑话也日趋复杂,其使用者的范围,也从当初的江湖下层人物开始向社会各界扩张,政客土匪,商人文士,无业游民……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区域,创造了不同的黑话。于是,黑话便成了窥探社会的窗口。

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其习俗也不同。有五花八门的习俗,便有五花八门的黑话。懂得了哪种黑话,也即懂得了哪种习俗。黑话,也是民俗风情的标志。

如江湖人不准“放快”(“快”是八种忌讳物,后文将另述);评门的“踢杵”方法(“踢杵”即踢同行的饭碗),“入摆知”仪式(“入摆知”即谢师);洪门的“在玄”仪轨(“在玄”即入帮,又叫进圈子)。甚至太行山区的“拉边套”(即两个男人养活一个女人)皆属此类。通过这类黑话,便能了解到某地区和某门派长期形成的风尚、礼仪和习惯。

从黑话,能窥出民众的心态。因为黑话是人创造的,时代在变化,黑话也在发展。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黑话是民众心态的缩影。当小人物在社会旋涡中无法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时,黑话便是其情绪的宣泄、灵魂的安慰,甚至可以这样说,有的黑话是“精神胜利法”的变异。

在笔者的家乡,电工极为吃香,电工下乡,村民必须杀鸡招待。否则,绝缘棍一动,灌溉就成了句空话。敢怒而不敢言的村民就把电工叫“黄鼠狼”,把绝缘棍叫“捣鸡棍”。再比如,当社会上送礼成风时,便出现了“打狗”这句黑话,意即“送礼——肉包子打狗”。这与阿Q被人抢光了钱后那句“就当给了儿子”不是极为相似吗?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黑话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无奈中的反抗,民众心态的缩影。

不过,本书只从民俗学的角度考证黑话。舍其大,就其小;不作纵向研究,只作横向注考;避开时代区域之复杂,选取江湖诸门之单一。好在江湖黑话虽浩如烟海,但因其使用的特殊局限,大都历百年而不变,故录在书中的黑话虽不是太全,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自信还是能反映出江湖黑话的特点。

笔者系统地研究了江湖黑话,将其形成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取其形:如把房子叫“塌笼”,胡须叫“栅栏”,脸叫“盘儿”,夸人家姑娘好看叫“盘儿靓”,见面叫“碰盘”,麻子叫“梅花盘”,裤子叫“三只眼”,袜子叫“熏筒儿”等皆属此例。

取其比喻意:如笑话叫“包袱”,说笑话就叫“抖包袱”,也有叫“段子”,这都是相声界里的黑话。说相声的时候,让观众咧了瓢儿(笑了),包袱就抖成功了,如果观众没咧了瓢儿,自个咧了,这叫自个被自个砸了场子。嘴就叫“瓢儿”。还有八面应酬叫“小花腔”,短曲儿叫“唱片”,男女合唱叫“鸳鸯档子”,水叫“龙宫”,酒叫“山”等。

取其引申意:如打叫“鞭”(打人须用鞭),挨揍叫“折鞭”,后来也有叫“折扁”,现在的“欠扁”“扁一顿”就是逐渐演变的。打听叫“耳目”,训练叫“夹磨”,肉叫“错齿子”(吃肉得错动牙齿),乞丐叫“靠扇的”(行乞时大都靠着门扇)等。

取其借代意:如大官叫“海翅子”(因乌纱帽有翅子),袍哥叫“有皮的”(袍是身之皮),《西游记》叫“钻天儿”(因主人公孙悟空会腾云),《三侠剑》叫“黄杨儿”(因书中有黄天霸、杨香武),《隋唐传》叫“黄脸儿”(因秦琼面皮黄),《包公传》叫“大黑脸”(因包公脸黑),以上皆属此类。

取其象征意:如够朋友叫“对红心”,诸如此类。

取其谐音:如刘姓叫“顺水万”(顺水才能“流”),冯姓叫“补丁万”(补丁是“缝”的),江湖人互道姓名,就叫“道个万儿”,《于公案》把鱼叫“浑水子”(因鱼是浑水的东西)等。

用戏谑语气:如糊涂呆气叫“宝气”,现在“宝气”一词在川渝地区已大众化,多数人都不知其源自黑话。还有嘎人叫“郎不正”,开玩笑叫“涮狠心坛子”,即属此类。

故弄玄虚:如好得很叫“安灯逸带板板”,如今川话中的安灯逸就是其简化,还如父亲叫“老戗”,母亲叫“磨头”,小男孩叫“怎科子”,洋钱叫“色唐拘迷杵”,赌徒叫“銮把点”,尼姑叫“念把”,即属此类。江湖黑话中此类最多。

粉饰美化:江湖上毕竟多丑恶,但作恶之人绝不肯承认自己在作恶,千方百计想掩饰自己的恶劣行径,美化自己,故黑话的形成方式中,“美化”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偷窃叫“荣”,小偷叫“老荣”,还有地区把小偷叫“佛爷”。还有江湖中人人不齿的采花大盗,强奸良家妇女就叫“采花”,杀人叫“放掉”,整夜玩弄妓女叫“独占花魁”,抢劫叫“打食”,抓姑娘做人质叫“绑红票”等。

有的黑话,历数代而不变,沿用至今。如“独占花魁”一词,明时冯梦龙《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其意就与江湖上流传的差别不大。前者即“长期独自占用”,后者除此之外,还有“整夜占用”之意,后者只是前者的引申,而没有实质变异。不知是八百年前的冯梦龙在写作时直接引用了黑话呢,还是后来的黑话对前者借用引申,这一点笔者不敢妄猜。

也有的江湖黑话,因为其使用范围广且能为民众所接受,已经成了一种方言俗语。如“黄金入柜”原是江湖人对“死”的美称,但在后来,却流传于西南某些地区,在那儿,一提黄金入柜,听者便知是入土埋葬。

江湖诸门既共存于社会之中,其黑话却不会严格地按“门”分类,而是互相渗透,既有“同”又有“异”,故笔者既总写其“同”,又分写其“异”。“异”既不等量均匀,故其章节也有长有短。望读者在阅读此书时,不要孤立地将各“门”黑话人为地分开,既要看到小“异”,又要看到大“同”。

2

初入江湖,如果不懂江湖规矩,就容易吃亏,一不小心,甚至会惹来仇家。自古中国就讲究天圆地方,哪怕是看似一片散乱的江湖,它的规矩和禁忌不比别处少,或许还会更多。从电影《师父》中可以窥出些许旧江湖的风俗,那一套套的规矩不是想打破,就可以瞬间打破得了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犯了忌,就要受罚。在旧江湖时,多少人因犯了忌,一辈子抬不起头。

不过,倒也不是所有罚都那么严重,但是忌讳确实很多,例如,不准“放快”。

“快”分八样:一叫“团黄梁子”,即梦;二叫“悬梁子”,即桥;三叫“海条子”,即龙;四叫“海嘴子”,即老虎;五叫“土条子”,即蛇;六叫“月宫嘴子”,即兔子;七叫“土堆子”,即塔;八叫“柴”,即牙齿。

每日午前,若对谁说出“梦”“龙”“虎”“蛇”“塔”“桥”“牙”“兔子”等八快里的任何一种,即为“放快”。

放快不吉利,出去做生意一定会出鼓儿(即与人生气吵架)。对谁放了快,谁便不出去做生意。放快者就得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对十人放快,赔十人的;对百人放快,赔百人的。

生意人最忌有人放快,即使赔偿了他的损失,他还大叫“晦气”。

一过午时,放快就没事了。这些“放快”“鼓儿”就是江湖黑话。

江湖黑话,通称“春点”,行走江湖,若不懂江湖黑话,则寸步难行。无论哪行的江湖人,必须先学会春点,才能吃生意饭。

春点属江湖之秘,不轻易传人。俗话说“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镀金,不传一句春”。外行人若知道春点,就能窥出江湖内幕,江湖人就无法做生意。懂得春点,用处极广。

行业不同春点也不同。金门、皮门、挂门、彩门、平门、调门、柳门,各门有各门的术语,俗称叫“调(diao)侃儿”(总称叫“春点”)。

使用春点是为了做生意挣钱,平素不可乱说,以防被别人当成贼。在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有两个刚闯江湖的新手,一个是卖药的,一个是算卦的,两个人一起住店。算卦的外出回来后,跟卖药的说:“插棚了(阴天了),要摆金吧(要下雨)。”也是巧了,他们的对话被路过的伙计听到了。客栈来往的都是三教九流,店里的伙计哪个不是人精,就算不懂黑话,多少也猜出他们是江湖人,心里有了戒备。结果这天晚上,店里丢了一头驴,怎么找都找不到。伙计就跟掌柜的说怀疑是那两人偷的,掌柜的一听,那还得了,赶紧报官。

到了官府,县太爷一问,心里就明白是出了个乌龙,县太爷怎么懂黑话呢?因为县太爷本来就是江湖出身,这个官位是花钱买来的。县太爷就对那两人说:“本老爷不管你是金(算卦的),也不管你是皮(卖药的),断不该当着空子(外行)乱团春。打你个申句(六十板子),打你个行句(七十板子),要不是冷子攥亮(本老爷明白江湖事),定把你月顶码(你俩人),鞭个申行长爱句(七八十个板子),快梁上找金福柳(梁上就是大道的意思,金福柳是驴的意思),扯呼了吧,此后断不可乱团春了(快逃跑吧,以后别瞎说黑话了)。”说完,县太爷说:“还不快去帮着找驴。”江湖人明白了,磕完头抬腿就跑。所以有经验的老江湖人,是不到处乱调侃儿的。

江湖人有一定的组织,团体叫“长春会”,只要是江湖人物,必须加入长春会。长春会虽属自愿组织,不在官署立案,但会中纪律必须遵守。

江湖各门,都有领袖。对领袖的要求是必须德高望重,精通江湖事理,做事光明正大,遇事不畏艰险,能奋斗牺牲,能排解纠纷,能为同门负责。长春会设正副两个会长,江湖人都得听他们的指挥。

长春会处理江湖事务分内外两种:

对内:每逢庙会集市,为外来生意人安排住处——叫“生意下处”;负责制裁在生意下处违犯江湖规矩的生意人,等等。“生意下处”对外都有着合法的生意做掩护,大部分都是客店,只不过这些客店只对江湖人开放,平常人不能入住,而且这些江湖人还都得是长春会的人物。

对外:主办庙会、集市,安排做生意的地点。与本地士绅商议事务,保全江湖人的利益,等等。

住在这样的客栈,规矩极多,而且不管你身份多大,来这住就必须守规矩。因为往来都是江湖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如果不守规矩,那就乱套了。你想,如果人家在训练(夹磨)徒弟时,你去偷看,别人师傅能饶得了你吗?因此这时外人必须躲开;打(鞭)徒弟时,外人也不准多言,不准拦挡。在旧江湖,学艺没有不挨打的,弟子不管被师傅打得多厉害,怒得青筋暴起都不敢吭声,因为都这样。那时,弟子也如同儿子,训弟子如训儿子,外人要是去掺一脚,反倒会惹下怨气。

同理,不准偷看生意人于做生意前在住处弄鬼使假(叫“挂托”),若偷看,便是荣人家的门子(偷人家的法子),要受到制裁。若有人领了阔人到下处来弄钱(叫“窑里跨点”)时,外人也不准偷看,不准偷听,否则也是荣人家的门子,也要受到制裁。

还有二人合伙做生意,挣了钱到下处分钱时,别人不准偷看;生意人不管认识与否,无论何时何地,见面必须道辛苦。这规矩其实现在也有的。

还比如,外地人到当地,不能立刻做买卖,先得到处拜会,行客拜坐客,宾拜主,叫“拜相”。拜相后,同道才能为他找地盘,为他介绍风土人情。拜相后的同道若不愿在本地做买卖,当地的江湖同道必须给他凑够盘费,让他到别处去做生意。武林中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若有武林中人相互拜访,主人得让武林朋友吃好喝好住好,临走了还要送路费。当然,客人也不能趁机占主人便宜,去蹭吃蹭喝,那样是掉身价的事情,以后就没人拿你当朋友了。

又如,做文生意的不准靠近做武生意的(文生意即算卦、相面、卖药、点痣……凡不带锣鼓的都是文生意。武生意即变戏法、打把戏卖艺等使用锣鼓的生意),文生意全凭口齿之能,武生意的锣鼓一响,会搅了文生意。文武生意各有一定的场所,间隔必须有一定的距离,乱不得的。

诸如此类,规矩极多,从中可窥人心,极有意思。

是为序。

后记

《黑话江湖》的内容,源于我二十五年前的作品《江湖内幕黑话考》。

《江湖内幕黑话考》是我的第一部著作,让我跟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吴金海老师结了缘,为后来的《大漠祭》铺了路。后来,它还获得了“甘肃省社会科学最高奖”,一些地方的公安警察,还将此书作为了解社会的重要参考书。

写《江湖内幕黑话考》时,我二十八岁,正在凉州的双城中学当老师。在一个浓荫遮蔽的阴暗小屋里,我完成了此书。后来,此书的稿费,成为我那时生活中最大的一笔收入,解除了我的许多困厄。这一点,我在《一个人的西部》中提到过。

那时节,我写本书的目的,也是想保留一点传统文化。

一提到传统文化,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儒释道文化。实际上,除了儒释道,还有一个贴近每个人生活的文化——江湖文化。早年,我将文化分为三类:一是庙堂文化,即主流的意识形态倡导和认可的文化;二是江湖文化,即打破了地域色彩的各种非主流的行业文化;三是地域文化,即有着浓浓的地方色彩的文化。这种划分虽不科学,但在我二十八的当年,却沾沾自喜了许久。

有人可能认为所谓的江湖,应该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江湖就在我们身边。比如相声、评书、戏法,甚至牛皮癣广告、吆喝着叫卖杂货的流动小摊、引人上当的骗子、人流拥挤时趁人不备的小偷,等等。这些放在旧社会,都属江湖。江湖的另一层面就是生活,故此,有人之处便会有江湖。

笔者撰写此书,以期作为传统文化的资料,能够保留下旧时的江湖文化。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江湖诸门,如金门、皮门、彩门、挂门等的黑话与规矩,通过事例向读者分析诸门中的内幕手法。本书涉猎较广,无论是江湖八门,还是七十二寡头,均有涉及,还详细介绍了旧社会的黑帮,如青红帮、东北土匪、香港黑社会等等。读者或可从中窥出江湖全貌,亦能了解旧社会时的民风民俗和民众心态,而最能反映出民众心态的,便是黑话。

黑话,最初只流传于江湖生意人之间,为了不让旁人听懂,而创造只有本门人才懂的术语。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黑话,也有很多黑话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地方方言。如川渝一带的方言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属黑话,但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知晓其源头。黑话在演变为方言的同时,也将江湖气融合进了当地的民俗风情,融合进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形成一方独特的土地气息。

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黑话,如评门的“踢杵”方法(踢杵即踢同行的饭碗),“入摆知”仪式(入摆知即谢师);洪门的“在玄”规仪(在玄即入帮,又叫进圈子);甚至太行山区的“拉边套”(即两个男人养活一个女人)等等,五花八门。因而,黑话也是窥视旧时社会的窗口。

此书除了介绍众多黑话,还展示了江湖诸门的规矩,这些规矩形成了江湖的乱中有序,也是这些规矩让江湖有了神秘的色彩。很多人都以为江湖是无拘无束的代名词,江湖人也都个个逍遥自由。其实,这只是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书中的江湖儿女只需快意恩仇。但生活中的江湖,却处处是规矩,自古中国讲究天圆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连土匪都有土匪的一套规矩,大到两人对垒,性命相争,小到每日说话的禁忌。从这些规矩中,透出的是人心。如无论是评书、武术,还是洪门、哥老会,各行各业,人要想成为其中一份子,均有拜师仪式,或是入会仪式。无论仪式是隆重,还是简易,参与者心中都会升起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有力地连接了个体与组织的情感关系,而这种仪式感在当下高速发展的社会,已越来越少。随着时代变化,本书中考究的很多规矩已然消失,这是必然。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变了,很多东西自然就变了。

本书除了作为传统文化的资料保留,还详细揭露了江湖骗术,望读者不可不察。虽有些骗术已历经百年时间,但读者切不可认为其手法过时,实际上现今仍有不少人被其手段欺骗,再加上时下科技发达,信息庞杂,江湖人的手段只会越来越多,且翻样出新,而不会减少。如现在一些人打着旗号卖“奇珍药材”,江湖中叫“挑土海宝的”。将长得奇形怪状的东西卖给外行,往往能骗至上千元。实际上就是寻常之物,把海边的拿到内地,把南方的拿到北方,把海外的拿到国内,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还有卖佛国甘露的,使用的手法也莫过于江湖八门之一皮门的手法。

又如金门中的手法至今也仍在使用,金门即算命相面等。前年,笔者有一朋友去寺庙,出来时一位老人跟在其后,说只需一元就可求签。朋友本不愿,老人却说看在他年事已高,靠一元求签吃碗饭的份上求一个吧。朋友心软,想着一元也不多,便求了。刚取了签欲走,老人就把朋友领到庙门一旁,无人注意的地方,有一个妇女早已等候在那里,说是要给朋友解签。也没说解签收钱,就开始又看朋友的面相、又看朋友的掌纹,一一给朋友解起了签。朋友也天真,以为听完了就能走,结果刚解完签,妇女话音一转,说是给个缘分钱之类的。这时朋友才恍然大悟,原来老人的一元只是个诱饵,拐角处的妇女才是真正捞钱的,两人势必是一伙的。其实这个法子,在金门中并不新鲜,但常人不知者,就容易上当。又比如,一去某寺庙或某道观,外面就有许多算命的,一见你就冲上来说你最近有喜事,或者说你最近有灾祸。以此来引诱你算命,只要你停下来听他说,他就成功了一大半。这也是金门里早就有的方法。如果你不理会就走,有人还会紧紧抓住你的手腕,不让你轻易挣脱。笔者的学生就遇到过,被一老太太抓着手腕说要算命,奈何学生不信算命,自信命由心造,执意挣脱,老太太眼看留不住了,倒是不自觉地说了一句,哎呀跑掉了。这句跑掉了,让人不禁失笑。由此可观,纵然骗术之多历久不衰,不少受骗之人或多或少是起了贪念,贪小便宜的吃小亏,贪心重的就被骗得很惨。如果无欲无求,别人想骗你,也找不到门道。

当然,时代在发展,比本书中更为复杂的骗局还有很多。笔者再版本书,与其说是给读者一点参考,还不如说是为了纪念二十五年前的青春岁月。一眨眼,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我经历了太多,要是重写此书,当然会是另一个样子,但我还有更重要的书要写,就只在原书的基础上修订了一下。好在此书在民俗学意义上还有它的价值,因为有了本书,一些已经消失的文化,或许会依托本书流传下来,我也算没有白花时间。

——2016年10月19日修订于青岛雪漠书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