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怅著的《量子江湖(Ⅱ姑苏城)》为长篇小说。
在《量子江湖》的世界中,武学不再是幻想的产物,而成为可以量化、理论化、实验化的科学。本书里,支撑科学武学的基础就是“黄裳—张三丰体系”,但同时又存在三个无法被黄张体系解释的强大武功:降龙掌法、六脉神剑与凌波微步。光华魔教、安护镖局、丐帮唐门,还有四大门派、众小帮会,大道无形的朝廷,小到极至的江湖儿女,还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阴谋,加之几根感情线,一根回忆线,整个故事在姑苏城继续上演。《量子江湖》系列是祛魅的武侠小说,是献给未来的武侠小说。小说中展现了一个不再为神秘主义笼罩的武林——轩辕王朝统治下的江湖世界。
《量子江湖(Ⅱ姑苏城)》由陈怅著。
命运让周远来到姑苏城——千年预言开始的地方。
毁灭了少林、武当,劫持了峨眉与燕子坞的黑暗势力却正企图操纵更大的阴谋。
姑苏城罪案频发,官敕名人相继失踪,官府和燕子坞的少年们一筹莫展。
张塞与王素跟随周远去寻找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走入宿命。
朝廷的罗网、传教长老的遗命,寒山寺回荡的钟声见证武林的悲壮落幕与周远王素的倾城之恋……
第一章 观前龙聚
(一)
《武林传奇》日报社位于姑苏城平安坊最繁华的路段上。
北面是观前街,一里半长的街道两旁全是雕栏玉砌的大戏院和全姑苏城最高档奢侈的成衣铺;南面则是在整个江南都极有名气的太监弄,姑苏城里最大牌的酒楼和小吃店几乎全开在这里,无论早晚都弥漫着精心烹制的佳肴的诱人香味。间杂在酒楼之间的,是各式各样的赌坊、歌苑和评弹馆。
就衣食玩乐而言,百步之内可谓应有尽有。
作为一座城市的核心地段,自然聚集着城市中最显赫的势力。报社正对面就是丐帮的苏浙分舵,大青石筑成的高楼和可以进出八乘马车的宽大拱门彰显着江湖第一大帮派独一无二的气势。
丐帮往南两铺之隔便是唐门旗下最大的药房“仙寿堂”。整个临街的门面都用昂贵的波斯琉璃砌成,晶莹剔透,流光溢彩。堂里新开的“养颜斋”专卖祛斑美肤的药品,每天都吸引许多姑苏贵妇名媛坐着宝马雕车前来选购,常惹得成群的路人隔着琉璃驻足观看她们在店内对着镜子试用药妆的婉转体态。
“仙寿堂”对面是一座种满郁郁森森柏树的大庭院,两扇红漆大门大多数时候都关着,门上挂着一面醒目却又不过分招摇的大旗,上面写着“海升平”三个大字。这个字号普通老百姓并不熟悉,但其实这家行会控制着长江以南一半的私盐销售……
除此之外,姑苏城最大的当铺、商行和金玉珠饰店也都扎堆似的开在这条半里多长的平安坊上。
按理说一家报社选址在这样的闹市有些格格不人。
像《武林日报》《江湖周刊》这样的大传媒在姑苏城的驻地都选在城西偏僻幽静、古意盎然的运河之畔,《晓生评论》的总部更是在枫桥旁一座明朝嘉靖年间的古朴老宅内。不过考虑到《武林传奇》是一家以街头流言和市井传闻为主要内容的报刊,也就不足为奇了。
报社门面不大,只是一幢三层高的小木楼。
张塞的采编室位于底楼最靠北的一个阴暗角落,冬日阴冷潮湿,夏天酷热沉闷。所有工龄不满一年的初级“采记”都被分配在那里写稿。
张塞的书桌摆放在房间唯一的一扇小窗前,正好对着观前街历史最悠久的“翠玲珑”大戏院的背面。别看“翠玲珑”的正门金雕玉砌,一派奢华,在后街上的出口却肮脏破烂。每天戏院底层的杂工和龙套都是从那里进出,废物垃圾也分中午晚上两次从那里倾倒出来。
今天是进入三月以来的第一个艳阳天,久寒乍暖,阳光猛烈地照射进这条浮华背面的阴暗弄堂,许多乞丐趁着浚污司的大车到来之前争相在垃圾堆里翻找残羹和值钱之物,恶臭阵阵蒸腾起来,伴随着暖暖的和风四散飘扬。
张塞早已关紧窗户,并点上了一炷浓香,却仍难掩透过窗缝渗进来的酸馊腥腐之味。他捂着鼻子,紧靠着椅背,一边转动着手中的墨笔,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屋子里侧那面巨大的、纵贯三个楼层的黑色墙壁。
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的黑墙。整面墙被隔成八个纵列,每一列从上到下嵌着八块木板,每块木板上都写着白色的文字。更为神奇的是,这六十四块木板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翻动,随着咯咯的响声,新的木板被翻转过来,新的文字便随之显示在墙上。
这些文字,正是目前从姑苏城乃至整个中原传来的各路最新消息——比如海升平的监制跳槽去了丐帮做了六袋长老,唐门的田掌柜去了苏浙府侯大人的府邸拜访,五岳泰山分校开除了三个在剑试中舞弊的学生,太监弄的“饕餮馆”即将推出谷雨节新菜式,甚至平安坊街角发现了一只走失的西域名种猫……
三个楼层的采记们如果对哪条消息感兴趣,可以走到各自楼层的控制台前,转动标识着纵横位置的旋钮,然后摇动手柄,相应的木板便通过一道道相互联结的细丝传输到采记们的手中。这些采记们会拿着木板去向编审报选题,然后跟进采访和写稿。
P7-8
正如书法学家们总是偏爱魏晋时期“篆隶真行草”的诸体咸备和承上启下,修习武林历史的学者永远对宋朝抱有一种特别的情怀。
这缠绵而豪放,华丽又凄婉的三百年,是武林真正的繁华盛世、黄金时代。宋朝不仅起源了华山论剑这样冠盖千古的武林盛会,还诞生了如打狗棒法,一阳指那样机巧绝伦的武功招式,更是孕育了像黄裳、王重阳那样高深莫测的武学宗师。
然而,正如初涉历史的学童,在“唐宋元明”朗朗的歌诀下容易把宋代简化成一个简单一统的王朝,武林史学家们也一度以为宋代诞生的那些灿若星辰的内功秘诀和武功招式虽然表面上千变万化,但多年以后都会在张三丰的天才和洞见之下汇成一股东去的江流,归人黄张体系的浩瀚海洋中。
只有真正走近宋代的历史,才能看清“辽宋夏金”的纷繁复杂,而武林史学者们,也是在轩辕一七四年周远奇迹般地创立量子武学以后,才重新回过头去审视宋代的武林史,才逐渐醒悟,宋代武学所发出的嫩芽里,有许多其实早已生长成了和张三丰体系完全不同的独立的枝权。
现在我们回想起来,高宗绍兴十二年时,王重阳已经对墨子创立的几何学中的平行公设提出了疑问,之后黄药师在《落英集》里按照与平行公设相反的假设推导出了一套与墨氏几何完全不同却自洽的体系。黄药师创建的这种“曲面形学”最终为“相对武学”提供了坚实的算学基础。
孝宗乾道六年,周伯通被困桃花岛石洞,于百无聊赖之中左右互搏掷骰子为戏,却在《易经》的启发下于石壁上刻下《概率三论》,开启了对随机现象的系统思考;光宗绍熙三年,大理功极皇帝段智兴在和天龙寺高僧的讨论中,提出了可能存在不同种类的微尘作为构筑世界的“基本粒子”的哲学思想。这些关于离散粒子和随机算学的论述都被还施水阁里博览群书的周远所吸收,成为“量子武学”的萌芽。
宁宗庆元四年,晚年的西域武学家欧阳锋在以音律暗喻武学的巨著《古筝要旨》的前言里甚至提出了“琴弦即宇宙”的观念,这一从现代角度来看仍然是石破天惊的前沿观点最终催生了旨在将“相对武学”和“量子武学”的理论融合起来的“超弦武学”。
经过大量艰辛的史料挖掘工作,多个被忽略、被遗忘的宋代武林的侧面开始渐渐展露出来。有意思的是,围绕着这些侧面的各种分支和线索虽然扑朔迷离却仿佛又殊途同归,追根溯源地都指向了一位叫慕容复的武学家,一座叫姑苏的城市,和一本叫《慕容家书》的书信集……
神宗熙宁九年,鲜卑贵族、前燕皇室后裔慕容复第一次来到姑苏城。
那一年他十二岁,面如冠玉,凤表龙姿。乌篷船载着他划过两岸成对的垂柳,随波摇摆着驶入高大的城门。在远端尽头的微光里,隐隐传来丝竹管弦之声,伴随着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扑面而来。
一直在燕子坞岛上出生长大、读书习武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都市的繁华。
这种繁华让他沉醉,让他目眩神迷,让他骄奢纵情。在人生的得意里,他曾踌躇满志地离开,去追寻镜花水月般的复国之梦;跌坠到人生的谷底后,他又心灰意冷地回来,在灯红酒绿的放纵与颓废中渴求庇护。都市的穷奢极欲、纸醉金迷让他苦痛,让他窒息,在一日比一日更昏聩颠倒的宿醉尽头,他终于又一次看到了远处的那一缕微光,那种仿佛隐含着无尽奥秘的光彩和那种能平复一切创痛忧伤的温暖竞指引他如莲花出泥般苏醒,让他如破茧成蝶般顿悟……
于是在一个雨意空潆的清晨,他悄悄离开姑苏城,踏上了一条将开启无尽华丽篇章的云游之路。
慕容复究竟去了哪里,做了哪些事,拜访了哪些人,一切早已深锁在历史的迷雾中,有些细节可能永远都无法厘清了。
通过相关资料的交叉参照,我们基本确信慕容复曾在扬州和暮年的黄裳有过长达半年的交流,两人碰撞了关于内力基本原理的思想火花。之后又在潼关拜会过当时最负盛名的武学理论家和教育家——教导出了卢俊义、林冲和岳飞的一代宗师周侗。
我们也大致能够肯定,慕容复在云游后期见过正苦思全真教义理的血气方刚的王重阳、沉浸于奇门遁甲之术的年轻的黄药师、尚在西域莽莽大漠中提炼蛇毒的青涩的欧阳锋、还有仍是少年皇子却已经为大乘佛理着迷的段智兴。
如果说这些相遇让那几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人受到睿智的启迪,让他们踌躇满志地走上钻研武学的道路,直至最后各辟蹊径,分别为武学繁茂的大树添枝加叶,应该并不为过。
然而慕容复在云游路途上的思考却远远超越了武学。或者说,武学从来就不是他踏上云游之路的初衷。
他在洛阳和司马光研讨前朝政治得失、在江宁和王安石纵论变法的经济影响、在黄州和苏轼品说词赋渊源、在徽州向毕昇学习工程技术要诀、在杭州与朱淑真展望服饰流行趋势、在润州向沈括求证记忆与生死的原理,他甚至有可能在汴京跟李师师探讨过情爱与缘分的因果律……
正是这些横跨政治、经济、文艺、算学、格致、哲学的瑰丽思想让《慕容家书》挣脱束缚,展开自由的翅膀,成为了一部直指宇宙深处又直抵我们内心的终极奇书。
每一个踏上求道之旅的人都很清楚这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因为真理从来没有止境,就像举着烛火走向旷野,每一片新照亮区域的边缘背后都隐藏着更多的黑暗。然而环环相扣的因果律却总在暗示,或许存在某种第一性的、包罗万象的、可以描述一切、解释一切的终极之道。这种所谓的终极之道,无论多么虚无飘渺,多么可望而不可即,却总能吸引不同年代里最聪慧的头脑如飞蛾扑火一样前赴后继、义无反顾。
只有屈指可数的人有幸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隔着云雾弥漫的山谷远远眺望真理的山峰,更多的人终其一生都被那种在虚空中无可措手的痛苦折磨,直到临终都未能窥见隧道尽头的那一点点微光。
慕容复或许是他们当中走得最远的一个。当他带着远远超越同时代的对天地星群、人世万物的认知和身心疲惫回到姑苏城后,原本可以带着平和与满足告别一生漂泊、安享晚年。可是未知远方里却总有一丝执念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让他再一次踏上了一段神秘莫测的旅途。这一次,传回来的是《慕容家书》首册里最不可思议的预示,以及末册里最玄妙深奥的箴言。
毫无疑问,慕容复这一次可能真的已经穿越了那条长长的隧道,触摸到了天地间某种最本质的秘密。然而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这种形而上的、看似对凡尘俗世的日常毫无影响的本质秘密,有朝一日竟会以最直接、最形而下的方式关乎到了整个人世、关乎到我们所有人。
而所有这一切,最终都要等到一千多年以后,从一个清瘦苍白的男孩身上得到延续……
——节选自《武林史·当代卷·慕容家书考》
张塞燕子坞武术学院武林历史系博士备选
用物理学的底子写武侠,不是煞风景,而是缔造风景,甚至缔造天地。《姑苏城》写的是世相与天劫,我读出千般豪情与万种不甘,谢谢作者也激活了我心中的不甘。
——鹦鹉史航
奇趣叙事,杂糅幻想,褒义的奇葩之作。
——马伯庸
一部脑洞很大的小说,借助金庸的体系,把武功变成了物理的语言,很有意思。剧情也很吸引人。而且你能看出作者对武侠是真心的爱。
——六神磊磊
将武侠和科学元素结合起来,在一个奇异世界的背景下讲一个精彩的冒险故事,JK罗
琳的《哈利·波特》差可比拟。
——新垣平
陈怅兄在天涯连载的《量子江湖》引发新武侠的又一次变革。他在前人的创作里融入了自身的物理学知识,重新解构了传统的江湖与武学,把量子这个物理前沿的名词引入武侠写作,别开生面,彰显了让人脑洞大开的想象力。量子江湖,旧瓶新酒。
——天涯文学主编 朴素
金庸、古龙之后30年,武侠界少有的真正创新之一。《量子江湖》赋予武侠以少见的时代精神和青春气息。在这部小说中,你能看到一切——尤其是,希望。
——《今古传奇》武侠版前主编、“东宋世界”创立者 李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