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恩·彻诺著金立群校译的《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1838-1990)(精)》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国金融王朝的鸿篇巨著,可以满足多方需要,金融从业者可以了解世界金融格局变化,增强专业分析和评估能力,提高金融产品收益;企业家可以学习如何把握政治局势,市场趋势,在竞争中规避风险,基业常青;政府监管部门可以研究如何加强对实业和金融界的管理而不扼杀其活力。
| 书名 | 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1838-1990)(精) |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 作者 | (美)罗恩·彻诺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罗恩·彻诺著金立群校译的《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1838-1990)(精)》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国金融王朝的鸿篇巨著,可以满足多方需要,金融从业者可以了解世界金融格局变化,增强专业分析和评估能力,提高金融产品收益;企业家可以学习如何把握政治局势,市场趋势,在竞争中规避风险,基业常青;政府监管部门可以研究如何加强对实业和金融界的管理而不扼杀其活力。 内容推荐 罗恩·彻诺著金立群校译的《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1838-1990)(精)》是有关美国金融王朝的一部鸿篇巨著,是一卷充满洞见的金融全景图:以摩根财团的视角,看整个华尔街、现代金融业的兴衰更替。本书描述了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150年的兴衰历程以及摩根家族四代人和他们所缔造的神秘的金融帝国——J.P.摩根公司、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建富的发展轨迹。 摩根财团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生动而恢宏的历史画卷:这里有私人企业和国家机器之间的较量,政府调控和市场作用之间的冲突,国家孤立主义和海外扩张主义之间的斗争,商业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碰撞,个人意志和历史规律从矛盾最终走向统一的进程。而这所有一切,时至今日仍左右着金融格局和社会形态…… 目录 第一篇 领主时代 (1838~1913) 第一章 吝啬鬼 第二章 波洛涅斯 第三章 王子 第四章 海盗号 第五章 垄断 第六章 托拉斯 第七章 恐慌 第八章 泰坦尼克号 第二篇 外交时代 (1913~1948) 第九章 变形记 第十章 战争 第十一章 爆炸 第十二章 奥德赛 第十三章 爵士乐时代 第十四章 金本位 第十五章 圣人 第十六章 崩溃 第十七章 大萧条 第十八章 侏儒 第十九章 分家 第二十章 巫师 第二十一章 贪污者 第二十二章 绥靖主义 第二十三章 人质 第二十四章 过渡 第三篇 赌场时代 (1948~1990) 第二十五章 玛士撒拉 第二十六章 离经叛道者 第二十七章 约拿 第二十八章 小报 第二十九章 武士 第三十章 酋长 第三十一章 募资碑铭 第三十二章 桑巴舞 第三十三章 交易者 第三十四章 大冲击 第三十五章 牛市 第三十六章 摩天大楼 致 谢 人名、专有名词中英文对查表 试读章节 英国投资者痛骂美国是骗子、流氓和忘恩负义的国度。各州的拖欠还影响到联邦信用。1842年当财政部代理人从华盛顿去欧洲时,詹姆斯·罗斯柴尔德怒吼道:“回去告诉他们,你已见到欧洲金融最具权威的人,那个人要你告诉他们,一美元也甭想借到,哪怕是一美元。”悉尼·史密斯牧师讥笑这些美国“乌合之众”说,无论何时,只要他在伦敦的宴会上碰到宾夕法尼亚人,他“都想抓住他,将其撕碎……这样一个人如何能坐在英国餐桌旁,而不感到他欠在座的每个人两三英镑,我想象不出来。他没有权利和诚实的人们一起就餐,就像麻风病人无权和干净人一道就餐一样”。就连查尔斯·狄更斯也忍不住加入了攻击者的行列,他描绘了一场噩梦,梦中吝啬鬼的全部英国资产都转换成了“可怜的美国证券”。 当他深爱的马里兰州拖欠债款时,皮博迪自己着实像做了场噩梦。他说,无论何时碰到英国投资者,他都感到耻辱。英国人对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拖欠尤为愤怒,因为这两个州居住的是盎格鲁一萨克逊血统的人,他们本来是不应该这么干的。皮博迪将马里兰州债券的大约半数发售给欧洲的个人投资者,这样他成了自己成功的牺牲品。这场骚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皮博迪在伦敦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伦敦《泰晤士报》特别指出,虽然皮博迪是“最清白的美国绅士”,但是改革俱乐部曾投票拒绝他加入,因为他是来自一个拒偿债务的国家的公民。m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他沮丧地提到:“我相信,你我会看到光明的未来。届时将和从前一样,我可以在欧洲承认自己是美国人,而不必为我们国家的品行而脸红。”“ 商人银行家们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为自己发售的债券作担保。起初,皮博迪只是写信责备巴尔的摩的朋友们,说服马里兰州必须恢复利息偿付。后来,他厌倦了劝说,转而用小账酬谢发表对马里兰州有利报道的记者们。最后,在1845年,他和巴林银行一道促使马里兰州恢复偿还债务。他设立了用于收买政治官员的资金,以扩大恢复还债的宣传,选举同情他们的议员。他们甚至拉拢牧师,就合同的神圣性布道。通过秘密账户的方式,这两家公司转给巴尔的摩1000英镑,巴林兄弟公司出90%,皮博迪出10%。巴林兄弟公司对宾夕法尼亚州也用了同样的策略。最让人吃惊的是,巴林兄弟公司贿赂演说家和政治家丹尼尔·韦伯斯特,请他就债务的偿还问题作演说。银行家们怀着一种躲躲闪闪的内疚情感进行这场卑鄙的活动,而这不是他们喜欢的方式。 “你给韦伯斯特先生塞钱的事一旦泄漏出去,将很不光彩。”巴林高级合伙人乔舒亚·贝茨这么告诫贿赂事件的美方中间人托马斯·沃德。贝茨是波士顿人,他冷静且勤快,对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有些畏畏缩缩。他向沃德坦白说:“对于举一事以成另一事或利用任何诡计和储备金,我都有一种直觉上的恐惧。” 尽管有各种顾忌,他们的密谋终究奏效了:赞成偿还债务的辉格党党员在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皆当选,于是伦敦的银行家重新收到了两个州的还款。H皮博迪从来不会忘记他受到的伤害,在后来的慈善活动中,最顽固的债务人——佛罗里达州和密西西比州——被排斥在外。由此看来,利他主义也是有限度的。 皮博迪在19世纪40年代早期买的贬值的州政府债券再次付息,这使他发了一笔大财。后来,当1848年革命的火焰燃遍整个欧洲大陆的时候,与欧洲证券相比,美国证券非常安全。19世纪40年代末,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和墨西哥战争抹去了萧条的最后痕迹。此时,皮博迪重新为自己的出生地而自豪。他自视为美国驻伦敦的文化大使,散发一桶桶来自美国的苹果、波士顿饼干及玉米粥粉。 1851年7月4日,他第一次举办独立日宴会,邀请年长的威灵顿公爵做主宾。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画像和吉尔伯特·斯图尔特绘画的乔治·华盛顿的肖像下面,驻华盛顿的英国公使和驻伦敦的美国公使轮流举起双柄橡木大酒杯干杯,为在伦敦新水晶宫举办的盛大展览会的开幕祝酒。因国会不向美国的参展者提供资助,皮博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为赛勒斯·麦考密克的收割机和萨缪尔·科尔特的旋转装置的展示出资。但是皮博迪在7月4日英美友谊的庆典表演,并不都是按照理想的脚本演出的。 P6-7 序言 《摩根财团》中译本第一版于1996年出版。 出版一部书固然不易,使之不被束之高阁更难。在书刊林立的当今世界,一本书若总能不乏读者,应该说是作者的幸事。该书面世后,受到了国内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在海外华人华侨读者中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也是实现了我当年组织翻译此书的初衷,我深感欣慰,倍受鼓舞。 六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世界范围内大国综合国力的位序排列正在加速形成,并随时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步步深入,综合国力扶摇直上。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步入了新的阶段,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将变为现实。但是,应当看到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在一个现代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在西方发达国家占据经济优势的压力面前,如何科学地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与客观规律,不断提高驾驭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以为,要真正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除了研究既有的经济理论之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要下工夫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史。近现代历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举凡居于强势地位的国家,大都是那个时代经济思潮的引导者,这些时代思潮固然有其先进性和真理性的一面,但同时也包含着有利于强势国家的形而上学的成分——仅从技术性的层次来讲,这些时代思潮往往将其在某个历史阶段的经验加以绝对化,还常常混淆强势国家与后进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别。不明白这一点,不能坚持独立思考,只知照抄照搬的人,往往是要吃大亏的。我们对这个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史恐怕至少是与研究西方经济理论一样重要的。 移译西方市场经济史料,是我们探索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性工作。近代中国人移译西方经济典籍,起到了开启心智,活跃学术气氛的积极作用。但其中经济理论居多,而经济史料甚少,这不能不说是有所缺憾的。 《摩根财团》一书作为对叱咤英美经济政治舞台达两个世纪之久的摩根财团,并逐步演变为J.P.摩根、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建富的专史,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作者罗恩·彻诺先生凭借客观的史实和生动的叙述,为我们研究英美金融史乃至西方经济发展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该书清晰地展示了两百年来美国各个历史阶段中金融界、工商界与政府角色的嬗变,揭示出美国现代金融体制的来龙去脉,这些史实和分析对我国金融改革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积我多年从事金融工作的经验,深知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感受到包括《摩根财团》在内的一些国外金融史对我的启迪。譬如,《摩根财团》书中展示出的美国经济史上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来美国安然、世界通信等一些大公司频频传出财务造假的丑闻,暴露出当代美国金融监管的薄弱,使美国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尚且发生如此令人震惊的怪事,发展中国家在前进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这决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宽容自己和自我安慰的借口。历史和现实都在昭示我们,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一定要正确认识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在金融深化、放松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必须把加强政府监管的文章做足、做好。 《摩根财团》确是一本值得一读的金融史书。我对此深信不疑,十年前我初读此书时如此,十年后的今天我重读此书时亦是如此。为此,我决定再次向国内读者推介此书。 值再版之机,我想对近几年摩根财团的发展情况做一点说明。自《摩根财团》原书(英文版)面世十多年来,摩根财团又经历了新的发展与变迁。摩根建富已于1989年被德意志银行收购;摩根士丹利也于1997年同添惠合并,成为新的更为庞大的摩根士丹利添惠;但最突出的自然是J.P.摩根与大通银行合并一事了。2000年9月,大通曼哈顿公司与J.P.摩根公司宣布合并,合并后新公司的名称为摩根大通公司。其投资银行业务仍沿用J.P.摩根品牌,形成了一个自身高达3000多亿美元,并管理7000多亿美元资产的新的庞大的全球性金融机构。这次合并,标志着20世纪30年代分离摩根财团为J.P.摩根与摩根士丹利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的废止,也是为顺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而做出的主动调整。可见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着神经中枢作用的现代金融机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为提高竞争力而做出与时俱进的战略性行动的务实性。 此番再版,我对全书译文作了修订,补正了某些遗漏,也改正了一些错字,并对译文做了润色。在修订过程中,力求译文更加贴近原文,在理解上更加顺畅。 是为序。 金立群 书评(媒体评论) 《摩根财团》以清晰的脉络展现了金融帝国——J.P.摩根,从维多利亚时期伦敦隐秘的开创历史,到1987年金融危机的全部细节。 ——Forbes 罗恩·彻诺的《摩根财团》让我们审视现代金融业所陷入的贪婪,也让我们怀念起老皮尔庞特的时代,更让我们看到了与现在似曾相识的一次次金融危机。 ——Entertainment Weekly 《摩根财团》作为金融、政治和华尔街的贪婪与野心的象征,以无与伦比的记述和表现力,铸就了一部史诗级巨著、一部条理清晰的杰作。 ——The New York Times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