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微表情微行为心理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田建华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田建华著的《微表情微行为心理学》是一本心理学书籍,是一本能够让你获得实际收益效果的微表情、微行为的书籍,从微表情、微行为背后的心理语言的解读来帮助读者掌握心理学的秘诀所在。

本书体系鲜明完整,由理论至应用,初学者能迅速形成整体认识,进阶读者也可以直达疑惑点,并把微表情微行为的基础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为我们中国人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内容推荐

田建华著的《微表情微行为心理学》从微表情、微行为背后的心理语言的解读来帮助读者掌握心理学的秘诀所在。第1章“透过微表情、微行为看透真相”,讲了微表情、微行为的神奇魔法所在;第2章到第7章分别从头部、表情、手势、腿脚、语言、习惯等6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不同微表情、微行为隐藏的心理秘密;第8章从实战的角度,展开介绍了如何在面试、晋升、销售、恋爱、交友等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微表情、微行为的技巧洞悉人心。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透过微表情、微行为看透真相

 身体语言在出卖“心理秘密”

 测谎:他是否对你有所隐瞒

 验情:他喜欢你还是讨厌你

 洞察:他对你是否具有攻击性

 吸引:了解他,然后讨好他

 引导:让他跟随你的想法

 控制:控制他的喜怒哀乐

 暗示:关系亲疏的晴雨表

第2章 摇头晃脑的心理语言

 没有摇头,就一定是认同?

 摇头晃脑,他在掩饰

 拍打头部,是懊悔还是欣喜

 深深低头,是顺从还是慎重

 仰头走路,是倨傲还是无所谓

 习惯动作背后的语言

第3章 1秒读懂表情背后意图

 笑容背后,高兴从何而来

 他生气了,为什么

 他的悲伤,你承受得起吗

 脸部不自觉颤动,欲求不满的掩饰

 上眼睑拾高,下眼睑绷紧:他在害怕什么

 小心!他在盯着你发呆

 冰山一眼的内心世界

 白眼背后的轻蔑

 眉头隐藏的情绪

 鼻子微皱,上唇抬起:他在厌恶什么

 注意!他的嘴角在说话

第4章 手势暗藏读心玄机

 手在胸前,他到底为了什么安抚自己

 搓手掌:是期待还是紧张

 手掌托腮:妙不可言

 刻意把手藏起来:意味深长

 拳头紧握:我心纠结

 十指交叉:失望、怕羞

 双手交叉抱于胸前:不服?你过来试试

 两手相扭且食指交叉:我很无助

 手和五官的互动,预示不安

 尖塔式手势的暗示

 表示保留与观察的手指动作

 这些手部动作在掩饰内心的厌恶

 握手的心理玄机

第5章 不用故作姿态,腿脚不会骗人

 两腿分开而坐,蕴藏着很大的奥秘

 坐时双腿并拢,固执且挑剔

 跷足以待:我了解一切答案,别想瞒骗我

 猛然落座:对不起,我心里有事

 张开式站立:我就是权威

 站立时,腿的重心跟随心事而动

 脚步方向暗示的内心感受

 阔步前行:我可以跨越任何障碍

 走路慢:知足者常乐

 蹦蹦跳跳前行:我喜欢怎样就怎样

 走路文雅:我有自己的准绳

 脚步小动作中的大秘密

第6章 言辞之外的“话外音”在表心迹

 闻其声,辨其人

 语速传递内心变化

 说话时摇头晃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边说边笑:随遇而安就好了

 双掌摊开:我就是这样的人

 一句“口头禅”就能看透对方

 话题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魔鬼

 一时口误却表露真实心情

 所有的重复语言都别有深意

 言语不一:除了说谎,也可能是紧张

 看表情,听语言,才知真话

第7章 微行为、小习惯最易泄密

 睡姿反映他的性格和深层意识

 字如其人,看签名知其人

 吸烟的小动作,暗示性格

 他习惯选择哪个位子

 听敲门声判断来客个性

 颜色偏好透露潜在的性格倾向

 戴眼镜的身体语言信息

 拿咖啡杯的手势与性格的关系

 小包包里的心理学

 从拿麦克风的习惯看透性格

 饮食习惯,难以更改的特点

 社交习惯,褪去他的外表包装

 偏好交通工具背后的秘密

 居如其人,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场所

 服饰风格折射性格特点

 从妆容看透眼前的女性

 小饰品体现个人特点

 小“怪癖”,最利于读心的独特习惯

第8章 微表情、微行为心理学应用

 从面试到晋升:职场心理学策略

 从接触到成交:销售心理学策略

 从求爱到相爱:恋爱心理学策略

 从吸引到征服:交友心理学策略

试读章节

脸部不自觉颤动,欲求不满的掩饰

在我们的身边可能会有这样的人,他们的脸部总是会不自觉地颤动,而且还频繁地眨眼,那么你这个时候就应该明白,这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的一种表现,而这种人一般以落魄失意者居多。当然,他们在多数情况下又怕别人看出自己曾经的落魄,所以又要刻意掩饰自己的缺点,于是脸部动作就变得格外频繁。

一对新婚夫妻刚结婚仅仅半个月就要面临分别,丈夫获得了全额的奖学金要去美国留学,攻读电子工程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丈夫去美国留学第一年的秋天,妻子就拿着丈夫的材料去使馆申请探亲签证,但是结果却被拒签了。由于妻子预料当中的事情结果出现了意外,她就出现了欲求不满的情况。当然第一次拒签,妻子还能够安慰自己,她想着现在不行那就等年底吧。于是妻子等到年底圣诞节前夕再次去申请,没想到还是被拒签了。夫妻俩打算半年后相约美利坚、二度蜜月的幻想就这样被无情地摧毁后,这时他们才开始感到有些紧张不安,当与别人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脸部也开始不自觉地颤动。第二年,妻子第三次去办理签证,又被拒签了。妻子每天都饱受着内心的煎熬,现在遇到欲求不满的事情,她的脸部就会不自觉地颤动。

有时候,人的行为受到了限制,这不是因为外部环境,而是由于自己的内心,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魂的枷锁。一个人在社会上寻找幸福的出路,不但要看他上下求索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看他的思维方法正确与否。如果一个人想寻找幸福,可以在中国寻找,也可以在国外寻找,这些都是次要的,只要你的目标明确而现实,就都能实现。

思想是人的翅膀,带着我们飞向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思想的翅膀不能自由展开,那么不要说飞翔,就连走路可能都走不稳。就像鸟儿一样,飞起来很自如,但在地面上行走却很笨拙。所以说,人们的追求,不应该过分超越自己的能力,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懂得欲望应该满足。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就像下围棋,大弃大舍,这么做都是为了赢得幸福。别为了所谓的理想和欲望,而“打肿脸充胖子”。心理学家认为,虚荣心是过分自尊的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物质生活中的欲望,常常表现为一种攀比的行为,其总体的规律就是“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要有”,这样以求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羡慕。社会生活中的欲望,主要表现为一种自夸和炫耀,通过吹牛、隐匿等欺骗手段来过分表现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当我们获得了一个人的认可之后,就希望能够获得十个人的认可,甚至是更多。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很可能会掉进为寻求他人的认可而活的爱慕虚荣的牢笼里,欲望会越来越多。  如果在你的内心深处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许或同意,那么,当你一旦获得了别人的认可,你就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但是,如果你陷人这种无法摆脱的虚荣之中,那么,一旦你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你就会感到非常失望,从而失去信心。而这时你可能就会有自暴自弃的心理。

同样的道理,一旦你把征求他人的同意看成了你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其实你就是把自己放进了别人的套子里。你会在爱慕虚荣心理的驱使下,为了得到别人对你的认可,从而故意去讨好别人,甚至是别人的任何主张你都会听从。当你有主张的时候,如果别人不同意你的主张,那么你根本不会说什么。

这种征得他人同意的虚荣心对我们的危害极大,但是,真正的麻烦还是事事必须请示他人。如果你果真有这样一种掩饰欲望的心理,那么,你的人生就注定会有许多痛苦和挫折。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朋友就是这种脸部不自觉颤动的人,那么你就要学会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因为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得到满足,但是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尊心,不会主动向你求助,而你作为他们的朋友不去帮助他们的话,那么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内心就会变得更焦躁,脸部颤动得当然也就越来越严重了。所以,这种脸部不自觉颤动的人,是最需要人们去关心的。

P41-43

序言

很久以前,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聊天,他说,破案的过程中,有时候嫌疑人自身的破绽,比其他线索更有效。不过,找出嫌疑人自身破绽,也是个极其艰难的任务,对警察来说极富挑战。首先,要调查掌握嫌疑人大量的背景内容,其次,审讯过程中,要全神贯注的观察、倾听、判断,从嫌疑人下意识的动作、眼神、表情、语音中,找出言行作伪的蛛丝马迹。

后来,我接触到了微表情、微行为研究的一些书,发觉老刑警此前运用的正是此道。美国著名神经学家保罗·麦克里恩奠定了微表情、微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他提出“脑的三位一体”假设,认为人类大脑分为:爬行动物脑、哺乳动物脑和新皮质。爬行动物脑决定肌肉、呼吸、心跳等功能,哺乳动物脑主导人类的情绪,新皮质则掌管着我们的高级认知功能,三个大脑是人类不同进化阶段的产物。人类的微表情、微行为,比如紧张时,手不自主地颤抖,就是由爬虫动物脑决定的,烙印着祖先们在蛮荒时代的生存印记。

民警工作特殊,侦查判断不容出错,所以对这项技能要求程度很高。但对我们一般人来说,在生活中,了解、掌握,甚至运用微表情的相关知识,并非难以企及。研究发现,说不同语言的双方,仅凭手势表情,同样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会察觉到对方的情绪。熟人之间的交流,关注对方的非言语表达,也可以达到快速理解,适时调整的效果。

史蒂芬·柯维说“在人们内心深处,没有比渴望理解更强烈的需求了”,人们希望别人关注、聆听、重视自己的表达,希望自己能够影响别人。如果,你不仅重视对方的声音,更时刻关注对方的微表情、微行为,并且能根据他特定的表现,调整自己交流方式,那么对方必然对你坦诚相待,甚至对你充满感激。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连对方在说什么都心不在焉,遑论他不经意间的微表情、微行为了。

很多人把这样的知识,视为读心术,希望用它识破对方的谎言。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自然很有必要,对一些人有所防备也无可厚非。但是就如上面所说,我认为微表情心理学更可以用在积极方面。看出朋友的担忧,但不必说破,不经意的安慰,帮助他消除负面情绪就好;看透员工的焦虑,却不一定要指责,指出方向、勉励他就好。这样,一定比你打量着他,告诉他,根据自己对微表情、微行为的研究,发现“你现在对我有戒备哦”,效果要好。所谓的高情商,不就是能敏锐洞察对方的隐忧,并春风化雨地帮助解决嘛。这份洞察力的练就,就需要生活经验和微表情心理学知识了。

田建华老师的《微表情微行为心理学》这本书,体系鲜明完整,由理论至应用,初学者能迅速形成整体认识,进阶读者也可以直达疑惑点。体系周详的同时,田建华老师还力求简洁晓畅,虽然知识十分专业,但阅读难度却大大降低。我最欣赏的一点是,田建华老师把微表情微行为的基础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为我们中国人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善用田建华老师的《微表情微行为心理学》这本书,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和智慧。

樊登读书会CEO郭俊杰

2016年6月

后记

从构思到成稿,历经了一年之后,这本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良师益友的大力支持,是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没有他们的鼓励,我想这本书不会这么快的与大家见面。感谢我的老师樊登先生为我的拙作写序;感谢华人NLP导师戴志强先生、樊登读书会CEO郭俊杰先生、教练技术导师白笑禹先生的大力推荐;还要感谢樊登读书会上海分会会长管瑞宏、樊登读书会陕西分会会长王永军、樊登读书会山西分会会长胡红彬、樊登读书会湖南分会会长叶荣飞、樊登读书会河南分会会长程海涛、樊登读书会江西分会会长柴志强、樊登读书会江苏分会会长刘志航、樊登读书会山东分会会长王继东、樊登读书会四川分会会长吴宁、樊登读书会浙江分会会长王伟、樊登读书会云南分会会长师兢、樊登读书会天津分会会长刘华、樊登读书会黑龙江分会会长周蕴慧、樊登读书会北京分会会长李大兵、樊登读书会重庆分会会长雷海霞、王瑛以及樊登读书会广东省各城市分会等对本书的加持。

我更要感谢阅读这本书的您,感谢您购买这本书,“微表情、微行为”类别的书很多,我知道这本书不是市面上最权威的版本,但我希望这本是您读到的最实用的版本。

真诚的感谢您花费了最宝贵的时间在这本书上。

最后,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还希望您给予指正,在此先行谢过!

田建华

2016年6月干广州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你是一个微表情、微行为心理学的“粉丝”,你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手册来用。它是一本直接向你展示各种微表情、微行为背后真相的手册。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

田老师的这本书体系鲜明完整,由理论至应用,初学者能迅速形成整体认识,进阶读者也可以直达疑惑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善用田老师的这本书,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和智慧。

——樊登读书会CEO郭俊杰

田建华老师的《微表情微行为心理学》会让你在沟通时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从观察中知道对方的性格以及当下的状态,使你的沟通方向以对方的方式进行,适合对方当下的状态而改变。书中有许多有用的参考方法,非常值得一读。

——华人NLP导师戴志强

心理学中最高效、简单、实用的是行为心理学在生活里的应用。建华是我导师班成员,多年来在NLP、教练技术等领域涉猎颇深。此次出版的《微表情微行为心理学》,是心理学爱好者的福音,期待后续佳作面世!

——深圳中孚溯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白笑禹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