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十六计智慧/读国学长智慧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含纳天下万般变异机理,启迪世人无穷计谋智慧,谋略思想博大精深,其文化哲理寓意深刻,智慧魅力惠及全世界。

《三十六计》是有心人博集群书编撰而成的兵家通俗读物。由桑艳军主编的《三十六计智慧》所挑选的精华千百年来就应用于各领域,为人民所喜爱和接受。

内容推荐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的36个兵法策略汇集,按计名排列,共分6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3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3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6计,总共36计。它与《孙子兵法》相映成辉,被誉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双璧”、东方文化宝库中“文韬武略”的精品。它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由桑艳军主编的《三十六计智慧》是对三十六计的解读。

目录

三十六计总说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试读章节

【原文】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按】

重数不重理。盖理,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术多不应。且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世惑俗,而机谋泄矣。或日:《三十六计》中,每6计成为一卷,第一卷为胜战计,第二卷为敌战计,第三卷为攻战计,第四卷为混战计,第五卷为并战计,第六卷为败战计。

【注释】

见《经书·周官》:“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大意是,研究政治和管理国家大事,要使用相反相成的原理。

【译文】

六乘六等于三十六,在筹算中求出策略,而策略却又依赖于周密的计算。这就是相反相成的原理——阴阳燮理的运用。作战策略就是这样制定的。计谋不可勉强安排,勉强安排就注定失败。

【译按】

重视计算而反对空讲道理。道理能说明策略而计算却更为重要。假若只知道为策略而策略,而不知道策略的制订是依赖于周密的计算,则那种策略运用起来多数是不能成功的。而秘计和应变的手段本来就合乎事理人情。倘若漫不经心地运用则秘计立刻被发现,引人怀疑和惊讶,而计谋也就必然暴露了。有人说《三十六计》中,每6计为一卷,第一卷胜战计,第二卷敌战计,第三卷攻战计,第四卷混战计,第五卷讲战计,第六卷败战计。

巧收姜维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不久,蜀军顺利地进入祁山,夺得南安和安定两城,俘虏了魏军都督夏侯悖。在蜀军攻取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谷甘县东)时,诸葛亮遇上了非同寻常的人物——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天水参军姜维。先是赵云受诸葛亮之遣,领5000人马攻取天水郡时,中了姜维的计策。接着,诸葛亮自为前部,来到天水郡城边,又中了姜维之计。“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诸葛亮爱才,决心收服姜维。

为了收服姜维,诸葛亮“思之良久”。后来,诸葛亮听说姜维的母亲居住在冀县,而他对母亲又非常孝顺,便派魏延率军诈攻此城,迫使姜维恐怕母亲有失而领兵驰援冀县。于是,诸葛亮乘机便将姜维围困在城中,然后施展了一系列计谋。

首先,诸葛亮料定夏侯悖不会劝降姜维,却故意给他衣服、鞍马,且不让人跟随,放他去“招安姜维”。在夏侯悖临行前,诸葛亮说对他:“现在天水的姜维守着冀城,他派人带着书信来说:‘只要驸马(指夏侯悖)在,我愿归降。”’诸葛亮使用这个假情报,目的不在于争取夏侯悖,而是为了蒙骗他,在他心里先投下一个姜维已有投降西蜀之意的阴影。夏侯悖刚出蜀营,忽然有几人奔走,他们自称是冀县的百姓:“姜维献了城池,归顺诸葛亮,蜀将魏延到处放火,抢劫财物,我等只得弃家逃走。”

在奔赴天水的路上,夏侯悖又碰到不少百姓携儿抱女而过。他们说的都同先前那几个人说的一样。夏侯悖经不住这一连串的刺激,相信了姜维已经降顺蜀军的谣传。

这时,魏军在天水的一些将领还没有亲身感受,都不相信真有此事。恰恰就在他们猜疑不定之际,蜀兵又来攻城,并在火光中见姜维在城下挺枪勒马大叫:“请夏侯都督答话!”

夏侯悖与太守马遵等人都到城上,见姜维在耀武扬威地高声叫喊:“我为都督而降,都督为何背弃前言?”

夏侯悖说:“你受魏恩,为何降蜀?有什么前言?”

姜维说:“你写信教我降蜀,怎么能这样说呢?你要脱身却把我害了!我现在降蜀,封为上将,哪还有回到魏国的道理?”

说完,姜维就驱兵攻城,直到拂晓才退。

在这事实面前,魏军在天水的将领们不得不相信姜维已经投降了蜀国。

其实,这又是诸葛亮之计,他让部卒中相貌相似的假扮姜维攻城。

就在这时,诸葛亮率军来攻冀县。冀县城中粮食缺乏,诸葛亮又以粮草引诱姜维出城抢粮,同时派魏延偷袭冀县。姜维失城后,单枪匹马逃奔天水城下时,被魏国太守马遵下令用乱箭射回。

城上的魏军将领便大骂:“叛国贼,还敢来劫我城池!”于是,他们又送给姜维一阵乱箭。

姜维不能分说,不由仰天长叹。他孤掌难鸣,人困马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姜维最后只好向诸葛亮投降。

姜维来降,诸葛亮亲自出迎,并说c“今天我能在此迎接伯约(姜维),这是蜀国的造化。”姜维从心眼儿里感激诸葛亮如此看重他,想到他本愿帮助魏国天水太守,魏国天水太守却把他扔了,还叫人拿箭射他;他原想抗拒诸葛亮,诸葛亮倒把他当作自己人看待。相比之下,他不由得向诸葛亮跪了下去。

P2-4

序言

中华文明星光灿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圣先贤仰观宇宙、俯察自然和社会的产物,是无数圣贤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持续五千年之根,是炎黄子孙世代延续的精神源泉。

文明是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的。最能全面而突出重点呈现中华文明的就是国学。因为国学的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其中,五术包括山(仙)、医、卜、命、相,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诸子百家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

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而成,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是中华儿女数千年的智慧源泉。我们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后备军,无论是从开启自身智慧角度,还是从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道德修养角度,抑或从增强民族自信心、向世界推荐中华文化角度,都需要学习国学——在学习国学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学习国学过程中吸取智慧。

然而,由于国学著作以文言文写作而成,文繁意深,微言大义,青少年朋友难以读懂,往往浅尝辄止,难以深入阅读,至于从国学典籍中吸取智慧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古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社会观念、所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与现在又大有不同,这又造成青少年在阅读国学著作时容易产生理解障碍。

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消除阅读障碍,轻松快乐地学习国学,有效地从国学中吸取智慧,我们组织广大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读国学长智慧丛书。挑选国学中最能启迪人智慧的经典名著进行翻译、解读,并以专家的视野进行智慧点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读就懂,一读就能启迪智慧。

读国学长智慧丛书包括《周易智慧》、《论语智慧》、《孔子家语智慧》、《道德经智慧》、《墨子智慧》、《孟子智慧》、《荀子智慧》、《庄子智慧》、《鬼谷子智慧》、《韩非子智慧》、《孙子兵法智慧》、《三十六计智慧》、《吕氏春秋智慧》、《智囊智慧》、《菜根谭智慧》、《近思录智慧》、《传习录智慧》、《颜氏家训智慧》和《孝经·二十四孝智慧》。

《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涵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其影响遍及中国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周易智慧》是我们学习国学智慧的源头活水。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是儒家经典著作。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最为深入。《论语智慧》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孔子家语》是孔子的“起居实录”,与《论语》相媲美。从儒家思想吸取智慧,《孔子家语智慧》是绝不容忽略的。

《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无论是从做人修身角度,还是从做事处世角度,《道德经》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墨子是“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墨子》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观点都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提出的。劳动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墨子智慧》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孟子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号称“亚圣”;苟子继承孔子的“外王学”,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地总结和吸收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因此,要进一步吸取儒家智慧,必须读《孟子智慧》和《苟子智慧》;要进一步吸取道家智慧,必须读《庄子智慧》。

《鬼谷子》是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的书。《韩非子》呈现了韩非的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专制君主提供了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不难看出,《鬼谷子》和《韩非子》非常实用,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三十六计》是有心人博集群书编撰而成的兵家通俗读物。《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所挑选的精华千百年来就应用于各领域,为人民所喜爱和接受。

《吕氏春秋》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它是“包容并蓄”诸子百家“客观公正”的著作。《吕氏春秋智慧》对广大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近思录》、《传习录》、《智囊》和《菜根谭》都是中国古代优秀读书人结合自己心得和领悟,在某一方面进行的智慧总结——或者是为学智慧的总结,或者是修身智慧的总结,或者是处世智慧的总结。从国学中吸取智慧,《近思录智慧》、《传习录智慧》、《智囊智慧》和《菜根谭智慧》都是精中选优之作。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人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是吸取古人治家智慧和家教智慧的首推之选。

相比世界其他文明,中华文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孝文化。《孝经》和《二十四孝》是中华文明传承孝文化中的“一雅一俗”,相映成辉。传承中华传统孝文化,《孝经·二十四孝智慧》将会提供最美味的精神食粮。

诚然,国学博大精深、蔚为壮观,以上所选著作仅仅是沧海一粟,但却是“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广大青少年朋友通过阅读本套丛书,能准确地了解国学的精髓、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粹,最有效地吸取智慧、启迪才智,提高国学文化素养和自身修养,达到开阔眼界和增长智慧的目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只要广大青少年朋友勤于学习国学,乐于学习国学,从国学中吸取智慧、增长见识和修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将会变成生活中最愉悦而有意义的事。

编者

2015年3月6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0: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