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遇到我的未来/常新港经典成长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常新港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金子箭学习成绩相当好。开始许多人不信,那是因为不服气。金子箭有很多毛病,不是一个学习好的人应该有的。比如,作业没有一次做得完美的。金子箭做数学作业,总要漏下两道比较复杂的题。做语文作业,他能抄错了,照着课文抄,也能抄错。有一次,语文老师把语文作业本扔给金子箭:“这作业是你做的吗?”

金子箭很谦虚:“老师,我改。”

金子箭一考试,就判若两人了。考卷上不但整洁,复杂的数学题他也能解出来。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不敢轻易批评他了,唯恐错怪了一个天才。

马英背后问金子箭:“看你平时不怎么样,水了吧唧的,怎么一考试成绩就在前面?”金子箭说:“我如果吹自己聪明,你心里肯定不舒服。其实,咱学的那点东西,用不着驼背熬眼睛。我觉得应该把时间挤出来干自己愿意干的。”

马英说:“我看你还是有点吹。”

金子箭纠正马英:“为什么不说我这是一种自信?”

金子箭有个恶习——在卫生间读书。晚上十点至十点三十分,是他占领卫生间的时间。金子箭的爸爸和妈妈曾试图改变他这种习惯,但改不了。错过这段最佳时间,金子箭就白白在那里坐着,解不出大便。如果在那个时间坐在便池上,没有书读,也是白白坐在那里。如果在那个时间坐在那里有了书读,而书只是课本什么的,也是白白坐在那里。所有的条件全部具备之后,手里的书必须是闲书,这样,一切事情就进行得比较顺利了。

晚报上的那条重要消息,金子箭就是在卫生间里获悉的。那则消息刊发在报纸的角落里,不易被发现,就像一间屋子,挂着蜘蛛网的地方,除了想打扫卫生,平时谁会注意?可金子箭偏偏在那天大便不畅,就把手里的那张晚报,颠过来倒过去地看,连广告都读了一遍,才把目光移到那个角落里。原以为还是广告,题目也太像医疗广告了:《妙手回春的“针灸”大师》。读下去,金子箭就精神起来。文中介绍了一个身居偏僻之地的奇人。那个地方叫羊草村——充满诗意的名字,那个奇人用补鞋的锥子为小提琴针灸,一把把平庸的价格低廉的小提琴,经他针灸之后,音色绝美,价值倍增。文中还说,小提琴是有生命的,它的音箱是由上等木板制成的,每块木板都有天然木纹,那木纹就是血脉,决定小提琴的音色。文中介绍,为小提琴针灸的刘秉西已患病卧床一年,这罕见的技艺恐怕要失传了。文中又补充道,记者最近再访刘秉西时,他已不见踪影,人们传说,他可能通过某种渠道,去了国外。

金子箭望着报纸发愣,觉得为小提琴针灸的刘秉西老人是从这张报纸上消失的,他要从一行行铅字里把刘秉西找出来。

金子箭是在第三天消失的,一共失踪了四天。在这四天里,学校和金子箭的家里全都乱了套。没有办法,金子箭的爸爸去派出所报了警。第四天晚上,金子箭自己回家了。他刚在家里站了两分钟,屋子里就塞满了难闻的汗臭味。

爸爸问他:“跑哪里去了?”

他说:“去羊草村了。”

爸爸说:“羊草村?去羊草村干什么?那里有什么?”

金子箭不想说话,他觉得爸爸的样子很怪,很无聊。他能想象到,如果告诉爸爸他去羊草村去找一个叫刘秉西的老人,爸爸肯定说他有病,吃饱撑着了。

所以,金子箭不说这些,懒得说。再说,他心情真的很糟。他找到了羊草村,但那里的人不知道有一个为小提琴针灸治病的老人,还说,一个人有一手绝活,不给牛扎针,不给马扎针,不给人扎针,给小提琴扎什么针?有病吧?

金子箭从羊草村回来的第二天,妈妈领他去了一趟医院,检查了一下身体。医生检查后说,金子箭一切良好。

班里又搞了一次测验,金子箭夺了全班第二名。

金子箭的爸爸和妈妈一下子变得愉快起来。本来,金子箭的爸爸从不看广告的,但金子箭对广告有过最精彩的评价,他说,广告是中国最精彩的片子,比又臭又长的电视剧强多了。所以,金子箭的爸爸也开始觉得广告好看了,它们主题明确,画面花哨,音乐分不清流派。看着过瘾。

金子箭突然消失了四天,又突然出现在生活中,又考了个全班第二,这让他爸爸有了崇拜儿子的好心情。

那几天,只要金子箭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爸爸就凑过来看,还养成一个习惯,老问儿子金子箭:“刚才广告说什么?”

金子箭随口说:“广告说,‘无绳电话不清晰,请服巨能钙’。”

P12-15

书评(媒体评论)

儿童的世界里有成年人的自信,而成年人的高尚在于始终保持着儿童般的率真。常新港的儿童文学创作在这一点上表达得如此迷人。

——阿成(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

常新港是中国“短篇儿童小说之王”,他创作的短篇小说数量之多,整体文学水平之高,在中国儿童文学界无出其右。这么多年来,他的作品一直坚定地保持着很高的文学性,可谓是守护中国儿童文学根脉的一座青山,一脉清流。

——安武林(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独立书评人、作家)

常新港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作家,是那种可以被我称为“真正作家”的作家,可以说是成长小说的“天王”。他的作品触探到的,是人性的最底部、成长的最深处,是真正能塑造少年儿童性格、给他们的精神打底子的好书。我用最大的诚意向全国的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们推荐常新港的作品,他的作品,正是我说的具有高贵血统的“王书”。

——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评论家)

一颗沧桑的心,造就了常新港独一无二的儿童文学世界,深邃辽阔、寂静华美。

——迟子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

常新港,就是那种让人忍不住惊叹“说不出来的美好”,因而下笔迟疑的“很喜欢、很喜欢的作家”。这个来自中国东北黑龙江的汉子,蹲下身,在和儿童等高的基础上经营文字,又在不断放扩、不断拓展的文字内涵中,变壮、变高、变大……直到触及世界万象,同时,也被世界万象里“更多的别人”看见。

——黄秋芳(台湾作家)

在少年小说中坚作家中,常新港无疑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当一大批中年作家逐渐淡出短篇少年小说创作的时候,常新港却以大量内蕴丰厚、艺术上乘的短篇少年小说挺立潮头,成为短篇少年小说领域里一道独绝的风景。

——李学斌(文学博士、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

常新港的儿童小说带来了标标准准的儿童小说所没有的生气、灵活、深度和艺术。在中国的儿童小说里,常新港是重要的一家。“一家”是无法随便称的。有的人写得很多,也有影响,但不是“一家”,恐怕也成不了,但常新港是的。

——梅子涵(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

说不出为什么,就是喜欢新港小说中那种伤感的味道,淡淡的带了一种苦涩。新港早就说过了,我的骨子里就流淌着这种血液,我不能为自己换血型,谁也不能。

——彭懿(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  常新港的作品从人性的层面完善了话语时代更为丰富和自然的话题,那里的悲壮气质使话语时代的作品在艺术方面变得成熟、完整,使得艺术敏感在升温……常新港的短篇小说是很绝的。

——秦文君(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

常新港的儿童小说富有雄浑壮阔的阳刚之美,名副其实地属于新时期文苑中独树一帜的“北大荒文学”。也许可以说,常新港以其塑造的少年儿童形象丰富了“北大荒文学”的画廊。

——束沛德(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评论家)

常新港是个善于创造艺术魅力的作家。他在表现自然的时候,既不是单纯地摹写自然,也不是将自我消融于自然之中或将自然人格化,而是还原自然以自由形式,以自己的心灵在感应自然一切细微精美的意趣。迄今为止,在儿童文学界恐怕再没有另一个作家比常新港更多地聆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也没有另一个作家找到过更多的同大自然交流的语汇。

——汤素兰(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

在近年的少儿文学里,我们见识了太多的热闹、太多的喧嚣、太多的一惊一乍,突见常新港的作品中幽深与淡远、优雅与从容,顿有一种新鲜的感觉。至少,它可以作为一种特色,让人们知道,少儿文学在热闹喧嚣、一惊一乍之外,还有别的写法,就像暴雨外还有沉稳的细雨一样。

——吴其南(温州大学教授、评论家)

应该让更多的孩子阅读常新港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找到成长的力量:应该让更多的家长和老师阅读常新港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了解孩子们成长的心路历程。

——张之路(中国促进儿童阅读行动大使、儿童文学作家、编剧)

今天,我对常新港的“成长”有士别三日之感。他的作品是令人震撼、发人深思的,表现出少年心中的那些对于文学来说非常坚实的东西,也显示出不让成人小说家的智慧和艺术才力。

——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评论家)

目录

哑炮

对改变声音的梦想

遇到我的未来

从一只英国皮鞋开始

想到你,我感到快乐

海绵锋利

硕果仅存的宝贝儿

找牙

甘北朝北走

涩果绿遍天

橡树子重生

能行走的野豆角花

伤心草坡巷病院

作家与你牵手阅读

常新港作品创作年表

常新港作品获奖记录

序言

常新港是一个有明确方向的作家,多少年来,无论这个不安分的世界如何花样翻新、反复无常,都没有能够改变他的文学初衷。他按他对文学的定义、理解,按他心灵的无声指引,在寒冷而寂寞的北方,不动声色且又十分潇洒地走自己的路,用他特有的文字,为中国的儿童文学构造了一个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学部落。天空下,这个经营有道的部落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道常看常新的风景线。

独特也许是文学的最重要的品质。

文学不是一般的日常用品——日常用品只要质量是上乘的,无数的人使用同一个品牌都是无所谓的,而且名牌货色还是人们羡慕、争相购买的。此时,居于同一生活档次的人们恰恰满足于日常用品的雷同。“我用的也是这个牌子。”说话者,有相遇知己的欣喜,并因层次不俗而暗暗自得。但文学讲究的是独一份、“这一个”。相似和雷同是注定了难以出息的。哪怕这个人的作品幼稚一点、粗糙一点,只要这个人的作品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就有了存活的可能。

最近随手翻看村上春树的《1Q84》,看到里面一个情节,对其所阐释的意义很有同感。故事大致是:一个年轻女子写了一篇叫《空气蛹》的作品,就文字而言非常业余,但它的品质与路数却是绝对独一无二的;作为有多年编辑经验的小松先生,深知这部作品的内在价值;它纠结于小松的心头,最后他竟然出招搞了一个撮合的勾当——让一个文字老练的人改写这部作品。为了这一旷世奇书的问世与流传,也为了拯救这一不会再有的艺术品,一伙人合谋,不惜搞了一个日后终成悲剧的大骗局。

常新港写了几十年的“空气蛹”,更令人感叹的是,它们一开始就是成熟的。他的“骗局”是由他一个人独自完成的。“独船”也许是一个隐喻——关于常新港作品之独的隐喻。这只船在文学的河流上行驶了这么多岁月,始终没有改变它的航线。他也看到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热闹,但他还是只在自己的航线上一意孤行。

这是一个他精心选择的航线。在他看来,这才是一个可望到达文学彼岸的航线。当那么多的船只虽然很有阵势但却离彼岸越来越远时,他守着一番孤寂,将帆高扬,双臂抱于胸前,迎风倚着桅杆,眺望着似有似无的海岸线。海以及海岸是他的风景线,而这个驾着独船的常新港则是儿童文学的风景线、我们的风景线。

我们不缺甜糯的作品,不缺温柔的作品,不缺秀美的作品,不缺嬉闹的作品,但我们却缺有力度的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曾有过强悍之风,那时,有一批作家倾向于苍茫、冷峻、严厉、深沉的叙述,但后因世风和文风的转变,此风日见衰退。大多数作家的姿态不是下沉,而呈漂浮,叙述渐趋浮光掠影、轻描淡写、嘻嘻哈哈。时至今日,快乐至上已成定局。浅浅的故事,浅浅的文字,浅浅的情感,浅浅的题旨,我们不假思索地附和了这个浅阅读时代。整个文学如此,儿童文学尤其如此。据说,儿童文学终于回到了正道。理由是:儿童文学本就是快乐的文学。而快乐无边的那一边,就是力度的消失。难道儿童文学就注定了是一种没有力度的写作吗?似乎一部儿童文学史所记录的经典并非都是这般。儿童文学史并非是一部轻飘飘的历史。

常新港的意义就在于他对儿童文学力度写作一脉的承续。对比《独船》前后的常新港,看得出他尽管有文学上的变法——事实上,他一直就在变法,但千变万变,力度却始终是他文字的归宿。无论是无意为之还是有意为之,他的文字都是北方的,是广漠的土地上长出的,是在凛冽的寒风中锻炼过的。他作品的思考性是始终如一的。思考社会、人生、生命,思考一切需要思考和值得思考的。他一直处于一种下沉的姿态——当很多人尽量漂浮于水面时,他是与这些人是逆行的——逆行,是他给我们的形象。他写过一篇作品叫《逆行的鱼》。为了繁衍生命,那些逆流而上、阵势壮观的鱼,无疑是他所欣赏的生命境界。他的文字是有目的的。他以他数以百计的短篇和大量的长篇,反驳了当下无目的的写作思潮。他给我们的是一些可以称出重量的文字。难道中国的儿童文学不需要这样的文字吗?我无法相信一个总在轻飘飘的文字中进行所谓阅读的人日后能成为一个有质量有分量的人。

我们的儿童文学也许有好的故事,也有好的文字,但激情没有了。这是十分糟糕的事情。我们的大量作品,其动力只在游戏上——文字的运行是依靠游戏的欲望推动的。在这个放弃激情的绵软年代,常新港依然常常以激情来推动他的文字,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居然还有怒气!文字有怒气,是我们的文学的希望所在。怒气意味着对未来的关注和向往。一个关注和向往未来的人,自然就会对现实不满,因为现实与未来之间总会有很大的差距——差距使他不快,不快就会产生怒气。文学总得有点怒气,因为文学既是作用于现实的,更是作用于未来的。儿童文学也不例外。在日常生活中常新港是平和的,很少看到他有怒气,而在文学中,却时不时地看到他的怒气。这份怒气在儿童天文学普遍没心没肺地傻乐的的今日,是十分珍贵的。

相对于今天成百上千的不痛不痒、不咸不淡、不温不火、不上不下的作品,常新港的作品是那种写得比较狠的作品。他的作品敢于登高,也敢于探底,不留余地。他就敢将人性底部揭开来看,就敢将事情闹到难以收拾的地步。我在读这些作品时,常常担忧他最后该怎样收场。通常,一般的作家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总会有所保留的,轻易不敢推到极致。常新港却喜欢极致——在极致处做文章,又在极致处智慧地了断在一般人看来很难了断的故事。在儿童文学这一块,是有许多禁忌的,一般总要回避掉许多东西。这也是对的,但许多时候,我们将这些禁忌扩大化了,结果使儿童文学真的成了到处莺歌燕舞、流水潺潺的“童话世界”,没有尖锐的善恶对峙,没有大起大落的人间悲剧,这种糖化了的儿童文学,是否有助于阅读者的健康成长,难道是完全不需要思考的吗?常新港的锐利早在独船时代,就让整个儿童文学界领教过了。其后,无论写现实还是写幻想,常新港式的锋芒始终闪着亮光。

常新港是一个勤奋的作家,除了写作就是写作。写作既是他的事业也是他的职业。他的文字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业内屈指可数的。但无论他写了多少,行家一眼还是能判断出这些文字出于谁手。这些作品留下了他思想上的、美学上的深刻印记。这些作品互相照应,互相解读,产生了整体共鸣,从而扩大了它们的力量和效果。整体共鸣,是一个成熟作家的标志。

常新港的作品理应产生重大影响、得到应有的荣誉。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常新港的《遇到我的未来》、《哑炮》、《海绵锋利》、《找牙》、《橡树子重生》、《伤心草坡巷病院》等十三篇精品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共同构造出一个充满奇迹的世界:时空可以扭转,困难可以消失,愿望可以实现……奇迹并不遥远,它随时可能出现在生活的间隙之中。作品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传达出一种极具生命活力的观念,将充满希望的未来展现在年轻的读者面前。

编辑推荐

《遇到我的未来》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短篇小说之王常新港的儿童短篇小说集,共收入短篇小说十三篇,包括《对改变声音的梦想》、《从一只英国皮鞋开始》、《想到你,我感到快乐》、《硕果仅存的宝贝儿》、《能行走的野豆角花》、《涩果绿遍天》等。这些作品直抵心灵的最深处,传递成长的正能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0: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