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挨着她的,就是徐筝。她们两人是大学室友。席子娟几乎没有格外亲近的闺蜜,徐筝却是一个例外。他曾许多次从她们的宿合窗下走过,窥见房间里面的景象。两个人有时在交头接耳,有时在相互整理衣衫。有一次,竟然还看到她们在为对方涂口红。两张床并排靠着一边墙,睡觉时头顶着头。可以想象,熄灯以后,窗帘低垂暗影浮动,两人说着悄悄话的亲密情形。
这些年里,方民强迫自己忘掉席子娟,可她的身影还是时不时地浮现在他的眼前和梦里。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年近三十,还没有对其他女性产生过真正的恋情。事实上,他想给徐筝打电话,下意识里还是由于她当年和席子娟的关系。
大学毕业,徐筝被分配在中学当语文老师,工资少事务多,整日和一帮不大不小的孩子打交道。她嫌烦,不出三个月,自谋出路换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宣传策划。那时,方民在一家小报当编辑,她曾经来找过他,请他帮忙为公司做一些软广告。比如在公司开发某一地块时,披露相关信息之类。这样的事,他帮她做过几次。事后,她多次要请他吃饭,他都婉言推辞了。
之后,方民离开了那家小报,徐筝也去了一家投资开发公司。他们之间不再联络。
一想,投资开发公司是需要做广告的,不妨找她试一试?方民眼前一亮。第二天,他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徐筝,说了自己眼下的窘况,请她务必帮他一次。
徐筝听完他的话,在电话里很爽快地说:“行,我去问一下公司,回头给你电。话.”
整整一个下午过去了,还没有徐筝的回电。临近下班,正当方民以为此事没戏的时候,徐筝的电话来了:“明天下午,我派车来接你,你直接和我们董事长谈吧。”
以往的经验,直接和董事长谈广告,十有八九会被婉拒。方民不无担忧地说:“还是你先和你们董事长谈妥了,我再出面吧,不然当面谈崩了,你也不好圆场。”
徐筝在电话里笑了,说:“这还用你教我吗?你放心吧,来了,总不会让你空手而归的。”
方民明白了,徐筝在董事长那里是个搞得定的人。
夕阳西坠,天边添了一抹玫瑰暗红,都市嘈杂声一片。一幢高耸入云的大楼,方民拾级而上,内心突然忐忑起来。自从两年前断了联络,他对徐筝目前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而要她帮忙解决的广告费,数目不小。可他已无退路,只有拿下这个广告,才能一劳永逸地解除后顾之忧。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必须硬着头皮抓住这个机会。
在路上,他一直在揣测洽谈中可能出现的局面,设想相应的对策。他猜想,公司董事长多半是个半小老头,被徐筝身体散发的青春气息迷住了,对她言听计从,所以才答应做这个广告。
然而,出乎方民的意料,董事长刘佳湘是个中年女人,皮肤白净,体态丰腴,神情安详,周身散发着清幽的香气。她穿着真丝黑上衣,领口和袖口扎得紧紧的,似乎在封闭自己的身体,这样一来,显露在外的白皙肌肤,以及轻薄滑爽衣料下隆起的曲线,反而变得更性感了。可以想象,她年轻时一定是个美人坯子;有点年纪以后,更懂得欲盖弥彰的伎俩。(P2-3)
多年前的一个清早,孙建成来到离家不远的上海动物园散步。
他家与动物园的直线距离不足两百米,到动物园大门也就多走三百多米。因为附近没有其他绿地,动物园给附近的一些居民办了卡,允许早晨免费进去锻炼。
那天去得早,园内还看不到一个游人,然而不远处一只花豹的举动却引起了建成的注意。像是受了什么惊吓或是刺激,只见花豹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忽而跃上笼顶,朝紧邻的虎合张望,忽而又一跃而下,沿笼子打转,然后又再次跃上笼顶……
建成预感到有什么情况正在发生,但是这个时刻能有什么事情发生呢?他作着各种猜测,只是还没等他想清楚,却已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隔着玻璃墙的虎舍内恐怖的一幕:一个五十多岁的饲养员倒卧在地,正被一只孟加拉虎咬住后脖梗,使劲地拽着。
这一刻,建成惊呆了。传说中的老虎咬人竟然就出现在自己眼前,他顿时汗毛竖起,人虚脱一般,连发声吆喝也变得困难了。
他无法像花豹那样上蹿下跳,去吸引老虎的注意,只能一个劲地拍打玻璃墙,指望拍打声能威慑到老虎,逼它松口。但是厚实的玻璃墙纹丝不动,他的拍打至多只是让那只老虎知道外面还站着个人,并且奈何它不得。它懒得理睬,只顾一个劲地拽着饲养员在笼舍内转,大概想寻找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下口。
饲养员显然神志还清醒,惨白的脸上一双眼睛绝望而又镇定。他看着玻璃墙外的建成,同时伸出一只手比划,大拇指与小拇指竖起,还有三根手指卷曲着——一个中文数字“六”,然后轻轻摇晃了两下。建成明白,那是让他赶紧打电话。
电话是第一时间就打出去了,110,报警。等待的过程却极其难熬,其间,他除了拍打玻璃墙,还又叫又吼,作恐吓状。但是,他龇牙咧嘴,扮的模样再可怕,也总没有老虎自己可怕吧?老虎显然不拿他当回事,继续拽着饲养员撕扯。
很快饲养员全身上下的衣服被扯烂了,最后变得一丝不挂、血肉模糊……
惨!仿佛心被凌迟。此时的建成经历了人生最惊悚也是最难熬的十多分钟。
警车来了,后来动物园管理人员也来了,游客围了一大群。老虎直到被麻醉后才松口,但饲养员却早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当虎含外重重叠叠围成一个个新闻发布的圈子,听几个游客绘声绘色地介绍老虎咬人的过程时,建成却是一言不发地走了,走得步履蹒跚,失魂落魄。他没这个勇气再复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哪怕后来警察根据当时他报警留下的电话,再次找到他,让他去做笔录时,他也只是有问才答,不想多说一个字。
显然,再详尽的描述也已经无法还原一条鲜活的人命,而这样的复述对建成来说则无疑是又一次心如刀割的经历。
这以后,建成再也没跨进上海动物园一步。
人与人的区别大概就在这里——同样的一件事,有的人唯恐天下不乱,恨不得所有的狮子老虎都跑到马路上才开心;有的人尽管谈虎色变,却还是乐在其中,硬是加油添醋、绘声绘色地将一出悲,剧说成了娱乐听众的惊悚剧;有的人慈悲为怀,一声“阿弥陀佛”,为死者祈福,也为自己求得一份内心的宁静……
然而,这件事对建成却是怎么也挥之不去的梦魇,以致时隔这么多年,他在我的追问下提及当时的亲历,声音还微微颤抖。幸好我能理解,倘若换个人,也许会嘲笑他的迂腐——为一个素不相识并且死了多年的饲养员,至于吗?
平时,建成就是个善于为他人着想考虑的人,讲究“设身处地”。而被老虎撕咬这样的“设身处地”是可怕的,那一刻,生的希望就在近在咫尺的虎合之外,却是求生不得,眼巴巴地等待着死神在一分一秒地慢慢逼近……不能细想,那是绝对会让人心惊肉跳,并且深陷悲楚之中的;还有,替死者的父母、妻子以及子女“设身处地”,又哪一个不是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
这就是孙建成,一个见不得也听不得别人遭遇苦难的人,一个常把他人的苦痛当作自己痛苦的人。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悲情意识,这意识也很自然地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中。
建成是个高产作家,尤以中短篇见长。俗话说文如其人,读他的作品也总能感觉他的厚实、敏锐和诙谐。
说他厚实,是指他的扎实,人物形象扎实、故事结构完整、逻辑推理缜密。好比围棋中的棋形,完整、结实、耐冲击、没毛病。厚实是因为底子厚,生活底子厚、文学底子厚。这还不够,还必须为人厚道。这里指的“为人”是指的创作态度,不猎奇,不走捷径,不哗众取宠,更不自以为是。如此,他的作品才显得沉稳、大气,人物不仅经得起推敲,而且有血有肉,情感丰沛。
建成的敏锐不仅来自他的目光,善于发现、善于抓细节;更来自他的内心,极其敏感、细腻。有时候,看到不等于看清,看到也不等于看懂、看透、看完整。没有一颗于幽微处触摸、感受的心,看到的事情再多,再千奇百怪,也只是在猎奇,编故事。他外表给人的印象是斯文、羞涩、不善言谈。然而,谁知道,他的神经末梢却要比常人发达得多,以至编辑部的人都说,读他的小说再看他的模样,简直判若两人,真不相信表面平心静气、波澜不惊的他,内心世界竟如此丰富,纤细感性,多愁善感。
建成的诙谐是不动声色的,需要细细品味。就像多年前读他的短篇《大哥》,写一个文革中精神错乱了的精神病患者(作品中的“我”的大哥)。其言行举止与正常人无异,几乎达到了以“真”乱真的程度,把多年没见的“我”常常懵得团团转。建成把这人物把握得游刃有余,栩栩如生,好玩处,常引得读的人忍俊不禁。只是笑多了,便品味到了其中的苦涩。也许可以这么说,他在很多作品中所带给人们的诙谐,往往打着他孙建成式的印记——苦恼人的笑。虽说也是一种笑,但更是一种无奈,有时比哭还更让人心疼。
苦难,几乎是他很多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譬如,他近年写的《走在回家的路上》,近两万字的散文,写去台湾迎取失散六十多年的祖父的骨灰过程,把一个家庭在分离中的苦难表达得淋漓尽致。好几个朋友跟我说,难得一见的好文章,读着让人百感交集。记得他在结尾处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平民在乱世中注定的命运:坎坷、屈辱而多舛。”短短二十几个字,道尽了他对命运的无奈与愤懑。
如今,这“注定的命运”又一次在他的长篇新作《哭泣的情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示。小说以书信体的追述与现实的叙述在时空上互为交叉,揭开了一段令人震撼的历史隐秘。如果说《走在回家的路上》这路之所以漫长而艰辛,是由于战乱带来的不幸,那么《哭泣的情书》之所以让有情人哭干眼泪,则分明是由于道貌岸然的权势者的卑,劣与下作。作品的男主人公“方民”对其同学“席子娟”苦恋十多年,而“席子娟”则始终回避躲闪,行踪扑朔迷离。苦恋的过程犹如剥笋,“方民”从不得其门而人、被拒之千里之外,到最后修成正果,收获爱情,这马拉松式的奔走漫长而旷日持久。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期间,每得到一个“真相”,就像笋剥去一层外壳,离真相又近了一步。就这么剥去一层又一层,而当所有的外壳都剥离干净,大家以为九九归一,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候,“席子娟”却选择了自杀。
瘗玉埋香的结局,让人们觉得作者似乎有点残忍。好在相信读者最后会选择原谅,因为“席子娟”即便活着,也乏味得很,因为没了尊严,选择死亡倒反而是一种解脱。
书中穿插着“方民”写给“席子娟”的三十六封情书。每一封都写得如诉如泣,情真意切。
这不由得让人们想起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是孤男的单恋,一个是寡女的单相思。却都是情到深处人孤独,爱至穷时尽沧桑。他们的那份炽烈的爱,都是能将读者的心燃烧起来的。
建成就是这么一个人,悲天悯人,有时甚至还有点杞人忧天,然而在他悲悯的背后则是一颗滚烫的心。
2017年2月28日
孙建成著的《哭泣的情书》讲述了大学期间,方民写给席子娟的一封封情书却离奇地落到她的室友徐筝手里,徐筝由此暗恋方民。方民对席子娟苦恋十几年,从不得其门而入、被拒之千里之外,到修成正果。其间每得到一个“真相”,就像笋剥去一层外壳,离真相又近一步。当所有的外壳都剥离干净,以为九九归一,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候,席子娟却选择……爱情悬疑故事旁及父辈们惊心动魄的历史隐秘,复杂的人性冲突渐次浮出水面。
孙建成著的《哭泣的情书》以书信体的追述与现实的叙述在时空上互为交叉,揭开了一段令人震撼的历史隐秘。
瘗玉埋香的结局,让人们觉得作者似乎有点残忍。好在相信读者最后会选择原谅,因为席子娟即便活着,也乏味得很,因为没了尊严,选择死亡倒反而是一种解脱。
小说中穿插着方民写给席子娟的二十封情书。每一封都写得如诉如泣,情真意切。这不由得让人们想起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是孤男的单恋,一个是寡女的单相思。却都是情到深处人孤独,爱至穷时尽沧桑。他们的那份炽烈的爱,都是能将读者的心燃烧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