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特莱庞的爱情(爱是我们找到自我的地方/澳大利亚诺贝尔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书写跨越性别和命运的奇妙寓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澳大利亚)帕特里克·怀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入选英国“企鹅经典”图书
★澳大利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帕特里克·怀特 Patrick White 1970年代 令人叹骇的超前写作 首度译介成中文
★两种性别、三种身份,呈现一个人弥合自身分裂的悲剧努力
★一个不想成为母亲的母亲,一个不想成为儿子的儿子,悲剧的相逢和永诀
★著名翻译家 李尧 倾情翻译
★“爱”是一个被人用滥了的字眼儿,上帝已经被那些更懂得爱的人驱逐。而我给你的爱将成为爱依然存在的另外一个证据。
内容推荐
“特莱庞的爱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1979年的作品,小说的三个看似截然不同的故事分别发生在“一战”前夕的法国小镇、“一战”期间的澳洲平原,以及“二战”期间的伦敦,描述了尤多西娅·特莱庞、埃迪·特莱庞和伊迪丝·特里斯特颠乱的生活经历。随着故事的展开,读者才发现上述三人其实为同一人,也就是第一个故事中逃婚的法官之子埃迪·特莱庞。经历了多年的自我放逐和逃避之后,尤多西娅|埃迪|伊迪丝,终于和母亲伊迪在伦敦的公园长椅上真正相认,但战争的到来截断了这对“母女”的和解之路。
小说的灵感源于澳大利亚冒险家赫伯特·戴斯·墨菲和母亲的一段对话,赫伯特自称是母亲的女儿伊迪丝,他母亲说自己很高兴,因为她一直想要一个女儿。而身为探险家、间谍的赫伯特去欧洲探险时也身着女装,化名“伊迪丝”。帕特里克·怀特于1974年从作家巴里·琼斯处听说了这段对话,后写出《特莱庞的爱情》,呈现了一个人艰难弥合自身分裂意识的努力。小说曾入围1979年的布克奖短名单,但怀特为了奖掖后进退出了评选。
目录
目录
书评(媒体评论)
我心中那种既爱又恨的感情赋予我一种洞察人类本性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我相信,那些不折不扣的男人或者女人是不会具备的。事实上,由于性别那种既爱又恨的矛盾内涵,使一个民族的气质得到更新、巩固,并且变得更加明确(即使是完全无意识的)。即使澳大利亚也不例外。在我看来,澳大利亚人性格中那一点精巧微妙之处就来源于女性蕴藏着男性的本原,男人蕴藏着女性的本原。——帕特里克·怀特,自传《镜中瑕疵》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