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过时的红色经典,慷慨激昂的青春颂歌!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刘敬余主编,赵庆华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8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丛书》是一部以苏维埃革命为背景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作者把自己作为主人公的原型,但并不是自传,成功塑造了青年布尔什维克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
年少的保尔因闯祸被开除学籍,在生活的逼迫下,不得不走入“人间”。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赤裸裸的弱肉强食,黑暗的社会底层,考验并磨砺着这位性情倔强的少年。遇到了党的地下工作者朱赫来后,革命的种子开始在他心里萌芽,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转折……这是一名无产阶级战士的成长轨迹,是一代新青年锻炼成长的过程,更是一个精彩的“男孩长成为男人”的故事。
小说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浓重的励志色彩,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并因此影响了几代人。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刘敬余主编,赵庆华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8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丛书》讲述了保尔·柯察金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里面他受尽了凌辱。十月革命爆发后,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来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来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朱赫来被匪徒抓去了。保尔与朱赫来一起逃跑。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跳进冬妮亚的花园。冬妮亚和保尔之间产生了爱情。在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冬妮亚和保尔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二人最终分道扬镳。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体质越来越坏。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保尔从屋子里跑出来,捧着一大杯水。
骑马人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完,把杯子还给保尔,一扯缰绳,朝着松林那边,策马疾驰而去。
“他是谁?”保尔困惑地问克利姆卡。
“我怎么知道?”克利姆卡耸了耸肩膀。
“八成儿又要换政府了。正因为这样,昨天列辛斯基一家才跑掉。有钱人溜走,可见来的是游击队。”列辛斯基在城里做律师,他是这一带最富有的人。谢廖沙解释政府问题,干脆利落。
三个孩子还没来得及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马蹄声再度响起。
人群和车辆从树林里,从林务官的住宅后面出现了。有十五六个人骑着马,手里都端着枪,紧靠着公路,朝这边过来。最前面的两个,一个是中年人,身穿保护色军装,系着军官武装带,挂着望远镜;另一个和他并肩而行的,正是孩子们刚才见过的骑马人。中年人的军装上系着红袖标。
“我说什么来着?”谢廖沙用胳膊肘碰碰保尔,“你瞧,红袖标,他们一定是游击队呀!”三个孩子欢呼雀跃,小鸟似的越过栅栏,跑向大路。
那个老相识对孩子们点点头,用马鞭指着一座宅院,问:“这房子是谁家的?”
“列辛斯基律师家的。他昨天就跑了,八成儿是怕你们……”
游击队的指挥部设在列辛斯基的宅院里。当晚四个人坐在客厅的大桌子周围,队长布尔加科夫同志在桌子上打开本省地图,说:“我认为,明天一早就该撤。我们的任务是在德军前面赶往卡扎京。可是凭我们的兵力,一门炮,三十发炮弹,两百个步兵和六十个骑兵,要挡住敌人,简直:是开玩笑。我们要和其他后撤的友军联合在一起才能作战。别忘了,沿途还有各式各样的反革命匪帮。我的意见是明天一早就撤,同时把车站后面的小桥炸毁。德国人修桥,得花上两三天。同志们,你们觉得怎么样?”
两个同志相继表示同意。
只有叶尔马钦科,也就是白天和保尔他们说过话的那个人不赞成。他说:“我看,应当在这儿跟他们拼一拼。”
“敌人有一个整师,配备着重炮和装甲车,我们可不能硬拼。”布尔加科夫说。接着,他转身向着另外两个同志,说:“就这样定了:明天一早撤……谈下一个问题吧,这儿地方不大,却是重要的铁路枢纽站。我们必须设法安排一个可以信赖的同志在车站上工作。留谁呢?大家提名吧。”
“我认为,应当留下水兵朱赫来。”叶尔马钦科说,“第一,他是本地人;第二,他是钳工,又是电工,在车站找份工作容易;第三,没有谁看见他和咱们的队伍在一起。因为他今夜才赶到。”
布尔加科夫点点头,说:“好,我赞成。同志们,有反对的吗?没有,那就这么办了。咱们发给朱赫来一笔经费和需要的证件。”
接着,大家又讨论第三个问题:怎样处理存放在本地的一批武器。沙皇时期,这儿存放着两万支步枪,堆积在一个农民的仓库里,那个农民告诉了游击队。
此刻讨论的结果是发放给当地的工人和其他老百姓。这样,即使德国人下令上交,总归有一部分会留在老百姓手里,一旦被逼得走投无路,人们就会拿起武器反抗。
早晨,保尔从发电厂下班回家。他当锅炉工的助手,已经整整一年了。
今天,小城里热闹非凡。一路上,他看到拿着步枪的居民越来越多。有的拿一支,也有拿两支三支的。保尔急着回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列辛斯基家的宅院附近,他昨天见过的那些人,正在纷纷上马。(P12-13)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去填充自由闲暇的时光。有人沉浸于全民狂欢的某种游戏,有人着迷于喧嚣热闹的综艺节目……一杯茶、一盏灯、一本书,此情此境里,还有多少人愿意做那个捧书人呢?有些人已经物化为机械电子装置的一部分,不再喜欢简简单单的读书活动。
正是因为这样,国家才提倡“全民阅读”,提倡阅读经典。因为娱乐只是一场过境不停的风暴,真正跨越时间长河的是经典带来的最初的感动和肃穆的仪式感。所以,我国近些年的语文教育特别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考查。现在的统编版教材更是提倡学生大量阅读世界文学经典,每个年级都列出了对应学生水平的阅读书目,提供阅读方法,为学生做出阅读规划,引领学生更轻松愉悦地阅读名著。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策划了这套“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丛书”,邀请了众多名师共同研究新教材,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秉持“读名著学语文”这一阅读理念,以名著常考考点为依据,为学生制定了阅读方案,通过各种栏目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名著、理解名著,以期让学生得到更丰厚的收获!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根据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最新教材选择书目
根据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最新语文教材中指定阅读和推荐阅读的名著为学生选择书目,并与课本教材规定的年级基本对应,让学生根据教材进行同步阅读,更有利于学生的阅读与学习。
二、邀请名师结合中考考点制定名师导读方案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更充分地备考,我们邀请名师结合中考名著常考考点特地为学生制定了一整套阅读方案,包括作家与作品、内容简介、主要人物、写作的艺术等。这套阅读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而深刻地理解名著,把握常考考点,提高考试成绩,进而对名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三、精心讲解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
新版语文教材强调阅读方法,为此,我们邀请名师专门根据新教材阅读推荐的部分,结合具体阅读内容,为学生讲解、总结适合他们现阶段阅读水平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法、跳读法、做读书笔记、摘抄、写阅读心得等。
四、制作“名师微课”,视频讲解名著中的考点
邀请名师分析各地历年中考真题,总结分析名著常考考点、题型,并根据常考考点对常考名著进行归纳总结,制作成视频,扫二维码即可听课,有助于学生提高考试成绩。
除此之外,本套书还配合新教材的阅读理念为学生制定阅读记录卡,提出阅读建议,在文后提供优秀的读后感。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还提供了历年中考真题和阅读自我测试题,帮助学生把握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提供一套集鉴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经典名著阅读指导书,为学生阅读尽绵薄之力!
编者
读经典是“磨性子”,也是思想爬坡,虽然有些难和累,但每上一个高度,都能有所收获。
——统编版语文教材主编 温儒敏
读书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提升文化素养。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文字阅读的快乐是不能替代的。阅读需要想象力,书应该慢慢读,需要用心去感受。
——中国作协副主席 王安忆
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