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立春为农历正月节,阳历在2月上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正者,止于一。立为始建,草木之气始至。立春有三候: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意为立春之日东风送暖,大地解冻;五日后冬藏之虫苏醒;再五日水上冰融,鱼浮游,没有完全消融的碎冰如同被鱼背负般浮在水面。
立春万物苏
春天是从哪里开始的?虽然说春到人间草木知,但是草木没有嘴巴,草木不说话,你一时半会儿还真搞不清楚这些草木揣着什么心思。明明心里绿油油地返青了,却冷着脸憋着。立春,看上去还是冬天江南的灰绿色,可是这灰绿色哪里有点儿不一样,有股子往外冒的闷骚劲儿。
古人说三十而立,乡下人理解三十岁就该成家立业,不靠天地爷娘,自己挣一份家私。在乡下,男子不结婚,不自己顶门楼子,50岁人都能随手摸你头,80岁胡子拖脚面,说话都是飘着,落不了地。立春呢,也是这个意思。立春之前,睡到日上三竿也没有人闲话,但是一立春,就不能头插在被窝里,要立起来。要是你立不起来,那就不客气了,所以立春又叫打春,这个打字用得传神,像平地突然一声春雷炸响在天际,将沉睡的山川草木、还有人惊醒。山眨巴眨巴眼睛,抖掉枯黄;水眨巴眨巴眼睛,慢慢流动;田边一株草眨巴眨巴眼睛,水汪汪一抹新绿染了麦地,染了油菜地,染了塘边枯掉半个身子的老柳树;还有一群迎春鸡,小鸡雏不上色,只染了层嫩黄。冷,还是冷,冷得有点儿缺少底气,虽然水缸里还是要结冰;泥巴地上被牛踩出一窝一窝牛蹄印,一夜过后,早晨也薄薄地汪了一层冰;晚间忘了关窗户,灶头上一瓶香油,黄通通冻住了;梳妆台上,一碗泡了刨花柴的水,泡久了析出刨花油,是女人们的梳头油,这会子也冻住了;火桶和手炉还得烧得热乎乎,老人孩子身上飘着烟烘气。不过乡下人说打了春,能冷到哪里去?能冷多久?地气动了嘛。这样一想,再冷也就有了盼头。立春,其实也就是个盼头,真离春暖花开,且有一段天寒地冻的时光要走呢。
爆竹噼里啪啦响起来,只要有一家响起来,后面就断断续续连绵不绝。这是接春,把离开了一个夏、一个秋、一个冬的春接回家来。大门四开,八仙桌抬到门前,供上米饭,一棵饱满的青菜拦腰系根红头绳,一只光身子鸡系根红头绳,还有几只白胖的猪蹄,也要系上红头绳,不仅祈愿五谷丰登,还要六畜兴旺。燃一炷香,放一挂鞭炮,在蒲草墩上规规矩矩磕三个头。什么时候打春,老皇历早就安好日子,连几点几分都安排下,有时候立春是中午十二点,有时候是夜里两三点,你要是记不住,或者怕冷起不来,那你可不算个庄稼人,真该打了。人人都想第一个把春接到自己家来,但是又不能接早了,接早了爆竹炸完了,春还没到门口,这事儿也不妥当。挨着时候,正要点爆竹,有人家抢先一步点着了,于是你见我慌,我见你忙,噼里啪啦响成一片。
唱春歌的人立在门口,脸上挂着一层灰灰的寒气,他已经走了好几个村子,背在身上的口袋装了小半口袋米。唱一家,也只得一两把米的报酬。他也着实唱不了什么,只是车轱辘地重复着发大财万两黄金滚进来,这样连他自己都无动于衷的话。在乡下,唱春歌不过是比乞讨好一些而已,好歹找个帽子遮了脸。
立春这一日在乡下人心里的分量,比过年更为重要,也更为息息相关。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火腿;春打六九头,家家卖耕牛。打春打在什么点上,跟一年的收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这一个打字,是蛇打七寸,还是拿着和尚当秃子打,里面大有文章。不过无论五九尾六九头,立春总在过年前后,并不碍着过年,因为一时半会没有农活要做。若是腊月里打春,男人切记得要满满挑一缸腊水,立春前的水是冬水,静,用来点豆腐、熬糖稀,豆腐嫩、糖稀甜,不要不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若是用了立春后的春水,过年你家的豆腐是酸的、糖稀不甜落得好大抱怨,那可怪不得你女人。
如果立春是在过年后,过了三连年,一切原还原,立春是起头,农活跟着一个磕巴不打一样铺陈下去,要送肥,要翻地,一年开始了。时间拉开了一年的幕布,立春,是第一笔,“立春一年端,家家早盘算”,这个头,家家都想起好。不盘算不行,但是盘算来盘算去,有时候也是人算不如天算。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从菜窖里掏出来的山芋,坏的越来越多,边切边扔。煮粥,吃着吃着,就吃到变了味的。旧年收了成捆甘蔗,挖个池子,浅浅蓄上水,将甘蔗头裹着泥巴连着根浸泡在水里,可以藏到深冬,越冷越甜。但是一打春就撑不住了,一根甘蔗削掉一多半坏的。这些东西得了春消息,像动了心思的闺女,按捺不住飘上眼角眉端,即使媒婆不上门,父母也开始暗暗张罗。打春之后的田野,即使看上去还不动声色,心已经开始野了。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