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思想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马小钢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马小钢著的《思想起》中先生一针见血道出要害,调侃这些幼稚无逻辑无章法的文字为“鸡零狗碎”“短斤缺两”“牛头马嘴”“亦明亦晦”“大乱语法”等等,总之不达发表之标。

“通过一台摄像机来写作”,各种象形和象声的细节入文,随处跳跃、喷涌、流动以及繁殖,不时被打乱语法地武断拼接,被不惧误解地随意借代,被大密度高精度地特写放大,由此保持了一种造型力的鲜活与精准。

内容推荐

马小钢著的《思想起》是作者的个人随笔集。第一章《藏地之思》记录了作者多次赴西藏拍摄纪录片时的所见所闻,藏族同胞的真挚和热情感动着作者。第二章《生灵之念》,以生动有趣的笔触记述了关于企鹅、小狗等动物的故事。第三章《世相之忆》记述了生活中的小事,叙述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目录

序 韩少功

藏地之思

 老藏獒

 雪獒

 老牦牛

 牛毛帐篷

 孩儿

 小顽皮

 拉姆措

 白玛曲珍

 三少女

 土吉其

 索乡长

 荣布

 雪地·少妇

 雪地·姐弟

 雪地·母子

 阿尼助理

 小黑脸

 老者

 圆圆满满

 磕着长头去拉萨

 西藏短镜头

 篝火、藏刀、金沙石

 骑马、坐轿、喝烧酒

生灵之念

 鳄鱼和海蚌

 企鹅故事

 鱼儿故事

 鸟儿故事

 小狗狗故事

 路上有泪

 雪儿

 咪咪

世相之忆

 不好意思的我

 担心

 电梯演义二则

 短信记忆

 钢琴猜想

 胡子茫然

 回声

 江宪三劫

 较劲儿

 鞠躬

 取钱

 去了“吗”

 十字路口

 始终未见“大S”

 崴

 武夷山

 闲扯·防不胜防

 原来如此

 远亲近邻

 撞车

后记

试读章节

篝火、藏刀、金沙石

中外二十八家电视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条件下拍摄同一题材,这对电视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刺激”。纪录片《熊猫故乡行》能获一等奖或许与“刺激”有关却也不尽其然,因为真“刺激”不在评比获奖之时,而在拍摄过程之中。

篝火

阿坝州汉川县体育场上,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所有人都在说话,兴奋异常地将羌言藏语泼向夜空,令月光星光灯光一齐激动得颤抖。

当二十多台摄像机、几十人的记者团一进会场,立刻秩序大乱。警察忙之不迭,我们倒似大熊猫,尽情沐浴在四周热情、友好、惊奇、坦率的目光中。攀上高台向下拍摄,就有了如潮涌动的大全景,只是人潮中四座高高的柴垛伫立不动。

歌舞节目演出时,围成圆圈的场地上摄像机比演员还多。

沈阳台老洪个子略矮,占不到好角度,便发感慨说“狼多肉少”。山东台大张正色地纠正他至多是“僧多粥少”,哪能就成了“狼”?忙乱中我把镜头对准了一位极美的藏族少女。

“告诉我你多大了?”方导尽量大声问。

“十六。”极纯正的普通话。

“这晚会干吗叫‘锅庄’?”

“……藏民族叫‘锅庄’;羌民族就叫‘沙朗’。”

“现在生活是不是好了?”

“是。我们藏族最崇拜的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说到“毛主席”时,她眼里晶亮,神态纯真,我心忽然一热,将镜头推成她满脸虔诚的特写。要知道老人家过世时,她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

轰然一声巨响,四座柴垛被点燃了,全场立刻秩序井然到让你惊异不已。在节奏清晰的音乐中,男女老少、司机、警察,相识的、陌生的……总之在场的所有人,统统拉起手来,围了那火跳“锅庄”。众多的人在同一节拍里做同一动作,发出同一喊声和跺脚声,整齐划一的力量令人激动兴奋!令人发狂震颤!

我拍那熊熊的火,我拍那痴舞的人,我忽然发现在我的镜头里,人火已然合一。

是了,这里的人们即是那篝火,燃烧,燃烧。

藏刀

在九寨沟的树正寨拍摄时,我偶得一把藏刀,爱不释手。昼系腰间夜收枕下,视为宝物。藏刀的主人兰卡塔,脸膛黝黑、满头鬈发、鹰眼阔嘴、一管锋鼻,典型一条藏族汉子。他有六尺铺面做旅游品生意,且有一条地道的好嗓子。

当时我被歌声吸引,开着摄像机,顺着那长长的柜台一路拍去,最后镜头就停在他的脸上。他望着镜头把歌唱完,然后说:“照完没有?”我赶快停机,说:“唱得好!”他点头说:“好!”我说:“太棒了!”他点头说:“太棒了!”我问:“唱的什么?”他想想说:“情人,花,雪莲。”

说着就有了旅游者来买藏刀。

兰卡塔抱出一抱长短不齐、宽窄不一的刀来引得人们一阵怪叫,于是就有人擎起了我那“偶得”。兰卡塔说四百八十元,人们就砍价、耍嘴起哄。而兰卡塔司空见f贯地摇头说:“别的可以,唯此刀绝不还价。”我偷拍了这组镜头,待人们散去就上前看这刀。刀鞘弯而尖,且用牛皮包了,并镶有三枚藏币,兰卡塔说这“辟邪”;刀柄是角质的,兰卡塔说是“犀牛角”;护手处插有两支小巧寸刀,兰卡塔说是“鸳鸯飞刀”。我抽出刀来,刀身便被阳光照了,刀锋却闪动着冷的光。这光芒真真切切直刺我心底,我说:“这刀我要了。”

兰卡塔定定看我,眼神似那刀锋,说:“真要?”我说:“真要。”他说:“就四百八?”我说:“就四百八。”他说:“你也不说说价?”我说:“不了,我真爱这刀。”我给他五大张,他退我三张,说:“可以了。”我一时语塞。他说:“这刀摆两年了,都是说嘴不识货的,就你一个真的。”我仍语塞。他又举例说,他和无数游人合过影,却从未见过相片,都是一走就“拜拜”。他还告诉我,刀柄上犀牛角是“不是”的,牦牛角是“是”的,藏币辟邪那也说不准,可这是把好刀是“一定”的。

方导为我们照相时,他与我勾肩搭背笑得灿烂。

回海南赶紧寄了照片,不知他是否收到。

金沙石

金沙石大约是川藏地带独有的石。藏人天生爱美,串了它做人或屋的饰物。

在九寨沟的长海购到一串细碎如豆粒、碎光似金丝的金沙石,价位极低,十元,却是真真的货。看到它便看到才旺卓。

才旺卓年约三十,戴一顶呢制礼帽,着藏袍、挂腰刀、蹬马靴,完全一身男装。只是她颈上一圈圈珍珠玛瑙金沙石及那张温和秀丽脸庞,才使你确信这是一女子。我拍到她时她躲了一下,面颊泛上两朵霞。

方导与她似有缘分,二人细语绵绵,攀谈自如。采访就在自然而然中进行了。

“这里为什么叫九寨沟?”

“有九个寨子嘛。”

“都是藏族吗?”

“都是。”

“你们祖祖辈辈都在这儿住吗?”

“我们就是祖祖祖辈……”她拗了口,袖住半个脸笑。

“你们这儿多漂亮啊……”方导似要发诗兴。

“我们觉得不漂亮。”她的意思是看习惯了。

“旅游的人多了,生意好了,生活也比过去好了吧?”  “差不多。”

她直率得透亮可爱,你不得不咧开嘴随她笑。可就出了一位有模样的人,在一旁斥责她:“怎么能说不漂亮?差不多?太没觉悟!这是照电视!应该对记者说……”喋喋不休,使我的拍摄被迫中断。我无奈,我烦,我忍不住问那“觉悟”累不累?“觉悟”哑了声音,怔在那里,悻悻地,愤愤地,瞪我。我欲发作,却被才旺卓扯住,她说:“买一串金沙石吧,才十块钱。”说罢结结实实地望我。这目光清澈坦然,似许久没有见过,叫你难忘。

她收了钱,将这串金沙石放我手上,说:“扎西德勒。”我知这是“吉祥”的祝福意,就也对她说,“扎西德勒”。(P70-73)

序言

韩少功

小钢做了一辈子摄影,特别是做纪录片,年过六旬突然要出一文集,让我略感惊疑。读过他的文稿,惊疑成了惊叹和惊喜。这倒不是说他写得有多深刻或多圆熟,写成了鲁迅或曹雪芹,而是说他信笔写来,甚至鸡零狗碎,却有一种天马行空的自由,一种“野路子”的纯净与天真。

我简直怀疑这里的多数篇章能在报刊上分别发表。在行家们看来,它们肯定更像零乱素材,来自匆忙的手记,缺乏必要的提炼、升华、充实、扩展、谋篇布局,不太像达标合规的展销正品。不过,失之所在,得之所在。作者也许正因为不谙行规,或压根儿不在乎这种职业经营,反而有了远离陈言旧套的几分清新。他不按套路出牌,笔下几无“发表味”“创作味”“中文系味”,出手就别具一格,就单刀直取,就见情见性直问人心——而这正是职业写作人最易失去的立身之基。

他几乎是通过一台摄像机来写作的。各种象形和象声的细节入文,随处跳跃、喷涌、流动以及繁殖,不时被打乱语法地武断拼接,被不惧误解地随意借代,被大密度高精度地特写放大,由此保持了一种造型力的鲜活与精准。他也几乎习惯于一种瞬间的、即兴的、现场的写作,差不多是从不考虑后期制作的如实直播,完全拒绝“修图”“特效”的词语“鲜供”。人物多是有始无终,或有终无始;情节常见缺斤短两,或牛头马嘴;篇幅则长可以章论,短可以句论,参差悬殊;意涵主旨更是天晓得,看上去似有似无,亦明亦晦,微言大义既说得上又说不上,没心没肺与肝肠寸断既相融又不相融……但这种不讲章法的散打,并不妨碍他写得兴起,写得热血,写出澎湃和幽微,甚至一不留神写出了明代归有光《寒花葬志》那种神韵(见《武夷山》等篇),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泪点、笑点、萌点的打击,给自己定格了一个个生命印痕。

更重要的是,如果把他的全部文字合起来看,则有滔滔人间悲情扑面而来。一条狗,一头牛,一只猫,一只鸟,一个陌生的孩子或老人,一个偶遇的小伙或姑娘,哪怕只是在眼前一闪而逝,也无不是作者的牵挂和隐痛。虽点点滴滴,却一脉贯通。在佛教词汇里,人与动物合称为“有情”,即有血温有呼吸有眼神的同类骨肉。而人生百年,悠悠万端,最不堪一个“情”字,最能铭刻于记忆和生命的,也只是一缕缕难舍之情。前人所谓“我佛终宵有泪痕”,不过是由己及人,由此及彼,由个体生灵及家国天下,大爱无边者必有悲海无涯,是为宿命,是为天道。换句话说,一个人恍惚之际,面对静静长夜,若念及世间那么多无助“有情”的苦和难,那么多过去与未来不忍的生离死别,有谁不会听到自己内心中的一声长哭?

由此可说,小钢所书皆泪痕——我得感谢他带给我的感动。  2017年8月

后记

《思想起》就是一些作文级别的文字。现场之后划拉几笔记下来,当作素材提示,以备日后用得上。就是说,至多是为了留住当时的感觉,因此写得随意散漫,尽量白描。

其实非常清楚自己在文学上的浅薄。请少功先生作序,是斗了胆的。

先生一针见血道出要害,调侃这些幼稚无逻辑无章法的文字为“鸡零狗碎”“短斤缺两”“牛头马嘴”“亦明亦晦”“大乱语法”等等,总之不达发表之标。我读先生这些文词,先是会心地笑出声来,接着便是一种莫名的感动,那种亲切的感动,如每次见他。

“通过一台摄像机来写作”——我以为这是先生对我的真理解。他懂我。“人间悲情”“泪痕”,即是我思想了多年才肯出版这小书的“关键词”。原随性写来,并没有如先生这般言明要意,也未曾多想为何要出版这本小书。经先生点拨才明晰了:出版它,是要留下些美的东西。人间悲情,以及泪痕,自有它的美所在吧。

特别要感谢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生灵。是他们攥住了我的心脏,教给我心性的修炼。

夫人方老师,“中公教育”永新、石磊老师,《新海岸》杂志的毅静、霁轩老师等为此尽心,一并谢过。

小钢拱手

2017年8月17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