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插图精华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海伦·凯勒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海伦·凯勒著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插图精华本)(精)》一书,温馨、简洁,没有夸张和激情的说辞,却能使我们在简单的叙述中得到感动,要注意用心体会和学习借鉴。主人公在又聋又盲的状态下,抱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不断地去超过自己,最终取得了成功。她的一生告诉我们,我们不能预知明天,却可以把握今天;我们不能拓展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它的宽度。她教会我们如何在逆境中做一个永远向上的强者。

内容推荐

海伦·凯勒著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插图精华本)(精)》讲述的是她从一岁半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但是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她的那个没有光明和声音的世界。她仅仅依靠触觉,成为了通晓5种语言、知识渊博的学者,并且学会了说话,从而能够更好地与人交流,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她用“忘我就是快乐”来克服生理上的缺陷所造成的痛苦,她的人生态度和她的努力使得她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充满了歌声与笑声。她的故事和她的精神震撼了我,让我渐渐从痛苦和沮丧中走出。我开始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且开始锻炼,适应这不便的生活。正是在海伦·凯勒事迹的启迪和激励下,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向着事业的颠峰发起了挑战,并最终走向了成功。

目录

第一章 光明与声音

第二章 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快乐

第三章 寻求希望之光

第四章 走出黑暗

第五章 领悟到大自然

第六章 爱的真谛

第七章 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第八章 欢度圣诞节

第九章 波士顿之旅

第十章 大海之歌

第十一章 山间秋季

第十二章 洁白的冰雪世界

第十三章 开口说话

第十四章 《霜王》风波

第十五章 参观世界博览会

第十六章 学习拉丁语

第十七章 纽约的学习生活

第十八章 剑桥女子中学纪事

第十九章 备考大学

第二十章 大学生活

第二十一章 爱书如命

第二十二章 多姿多彩的生活

第二十三章 温馨友情

代后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附:少女书信(1887—1901)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光明与声音

我是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开始写这本回忆录的。童年犹如笼罩在一层金色雾霭之中,当我把这层薄幕撩开时,我感到一种无端的犹豫和踌躇。撰写自传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当我试图通过回忆分辨童年时期印象的时候,我发现时过境迁,事实和想象搅混在一起,变得貌似而难以辨别。女人们通常凭借想象来描述自己的童年经历。在我生命的最初时光,有些印象显得分外鲜活而生动,然而,其余的部分却模糊不清。况且,童年时代的许多欢乐和悲伤大都成为前尘往事,早已被淡忘了,而我早期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好些极其重要的事情,也被后来发生的一些更加激动人心的事件冲淡了。因此,为了避免冗长乏味,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试图把那些在我看来最有趣和最重要的情节呈现出来。

1880年6月27日,我出生在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叫做图斯康比亚的小镇。

我父系的祖先来自瑞士的卡斯帕·凯勒家族,移民美国后定居在马里兰州。我有一位祖先曾是苏黎世聋哑学校的首位教师,他写过一本有关聋哑教育的书,谁能料到他竟然会有一个像我这样又盲又聋又哑的后人呢。每当想起这些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世事无常,命运难料。

祖父来到了亚拉巴马州这片广袤的土地并最终在此定居,从此,我们这个家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我从家人那里得知,当时的图斯康比亚镇地处偏僻,因此祖父每年都要骑马从图斯康比亚前往费城,给种植园添置一些耕作用具。每次在去费城的途中,祖父都会写信给家里报平安。直到今日,姑母还收藏着祖父的信件,祖父在这些信中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旅途中所见的西部风景,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祖母的父亲叫做亚历山大·穆尔,是一个侍从武官,爷爷叫亚历山大·斯鲍茨伍德,曾是弗吉尼亚州最早的殖民总督。此外,祖母还是罗伯特·李将军的二表妹。

我的父亲叫亚瑟·凯勒,在南北战争中曾担任过南军上尉,我的母亲凯特·亚当斯是他的第二个妻子,小父亲好几岁。母亲的祖父叫本杰明·亚当斯,他娶了苏姗娜·古德休为妻,在马萨诸塞州的纽伯里居住了很多年。他们的儿子查尔斯·亚当斯就出生在那里,后来他们搬到了阿肯色州的海伦娜。南北战争爆发后,舅舅代表南军参战,后来官至准将军衔。他娶了露西·海伦·埃弗里特为妻,露西同爱德华·埃弗里特和爱德华·埃弗里特·黑尔博士同宗同门。战争结束后,夫妻俩搬到了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居住。

在疾病夺去我的视觉和听觉之前,我们一直住在一个狭小的房子里,它由一个正方形的大房间和一个供仆人住的小房间构成。这源自南方人的习俗,他们习惯于挨着宅第加盖一间附属的小房子,以备急需之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父亲也盖了一所这样的屋子,他和我母亲结婚后就住在那里。小屋被葡萄藤、爬蔷薇和金银花覆盖着,从园子里望去,像是一个美丽的凉亭。小阳台也被满眼的黄玫瑰和茯苓花所遮蔽,成了蜂雀和蜜蜂的乐园。

祖父和祖母的老宅距我们家的玫瑰小凉亭只有几步之遥,由于我们家的房子掩映在茂密的树丛中,又被美丽的英格兰常春藤缠绕覆盖,因此邻居都称它为“常春藤绿地”,这里有我美丽的童年记忆,是我儿时的乐园。

P1-3

序言

打开海伦记忆的盒子,一路追随她的文字走进寂静、斑斓的玫瑰园。

“虽然我只拥有十九个月的光明和声音,但那广袤的绿色田野、蔚蓝的天空、葱郁的树林、争奇斗艳的花丛,都被我铭记在心,它们装扮点缀了我黑暗沉寂的世界。”

“我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虫子一样,把一生浓缩为一天,尽情地释放着我的精力。”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一双温暖的手,描绘着自然的美丽,传递着生命的美妙,诠释着生活的美好。不得不说海伦是一个真诚的写作者,一个内心洒满光亮的人。每个人都曾独自面对黑夜的漫长,有的人的夜比漫长还漫长,比如海伦。勇敢接受现实,积极做出改变,拥有逆流而上的心境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海伦的世界并非全都是黑暗,她的心里有光芒,她站在了灵魂的高处。海伦身处永恒的黑暗之中,却不因自己身处黑暗就诅咒光明。

这世界只有一种最好的天赋,叫作努力。海伦为了学习说话.每天往往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她说她的任务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她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

1.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

2.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

3.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

4.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

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

据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一个博士生听到海伦·凯勒的事迹后,很不服气,决定要和她比试比试。在严格的时间规定和教员的监督之下,他们进行了3轮比赛,博士生服了。他摘下博士帽,恭恭敬敬地戴在海伦的头上。经过学习,海伦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

海伦在阅读中沉潜,在写作中绽放,在周围人善意的关爱里静静展开一片一片芬芳四溢的花瓣。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被评选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那,是什么让脾气暴躁的小海伦安静下来。体会“爱”的真诚与美好,是谁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总有一个人,如莎莉文老师一样燃起希望的烛火,照亮寂静黑暗的世界,打开心灵的眼睛。看到繁花似锦的春光。”各位读者,你手捧着这本海伦的书,目光里一定写满了虔诚。与这样美好的文字相遇,是要怀揣真诚的。某些时候咀嚼文字的悠长滋味,如同品美酒、香茗,曼妙的感觉在日后的回忆里散发醇香。我们阅读一本书.就是在与作者的灵魂对话,作者欲语还休,有些没有用文字描述出来的心情、画面、感受,是需要读者丰富的想象来填满的。在“读”与“写”这样美好的生命往来中,作者的心意未曾被辜负,读者的心意留在开卷的当下和遥远的以后。这本书小读者们可以先浏览式阅读,了解文中故事的梗概,找一找每个章节六要素,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画一画人物关系图、文章结构思维导图,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可以做一做批注。浏览结束,可以重新翻开书,进行文本细读,关注作者遣词造句之巧妙,布局谋篇之艺术,从关注情节到关注写法,逐渐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阅读,是一个让生命不断敞开的过程,过去我们的心灵之间就像一片野草丛生的荒原地带。现在却是百花争艳,绿草如茵,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过去我们的心灵是封闭的巨人的花园,如今“爱”的清风吹来,花儿们已经苏醒,树木开始发芽。要想更好地认识海伦·凯勒,可以通过书评、人物传记等资料来了解,还可以找来海伦其他的著作,展开主题式阅读。相信你一定会在阅读中遇见一个更加鲜活灵动、有血有肉的海伦。

斯蒂芬斯说:“每场悲剧都会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来。”不管发生什么事,亲爱的你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不要再低头看自己那块伤

那个人不曾失败在人生沙场

成败只一时想想来日还方长

收拾你所有的悲伤抬头向太阳

逆流而上划动青春的桨

我们当自强何必儿女情长

逆流而上是我们的方向

哪怕泪水流下要大声的唱

后记

我们大家都读过一些激动人心的故事,故事里主人公的生命只剩下有限或特定的时间了,有的长达一年,有的只有24小时。然而通常我们感兴趣的是:那些命中注定要死的人是如何度过他最后的时间的。当然,我所说的是有选择权利的自由人,而不是那些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的犯人。

这类故事让我们深思:如果情景相似,我们该怎么办?人终有一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应该想什么?做什么?回首往事,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幸福和遗憾?

有时我认为,就像我们第二天就要死去一样,认真过好每一天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这种态度可以彰显出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怀着友善、激情和感恩的心去过好每一天,但是,当岁月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不断延伸开去,这些品质常常会黯然失色。当然.也有人愿意按照伊壁鸠鲁“吃喝玩乐”的信条去生活(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生活的主要目的是享乐,而最高的享受唯通过合理的生活,如自我控制才能得到。因为生活享受的目的被过分强调,而达此目的之手段被忽视,所以伊壁鸠鲁的信徒现今变为追求享乐的人。他们的信条是“让我们吃喝吧,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亡”,但绝大多数人却为死神的来临所折磨。

在许多故事中,命运已定的主人公通常在最后一刻.由于幸运之神的降临而得救,然而与此同时,他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他更加领悟了生命的意义和它永恒的精神价值。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正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下或已经在死亡的阴影下生活过的人们,他们所做的每件事都被赋予芳醇甜美之感。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视生命为理所当然。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必定会死去,但通常我们以为那天离我们很遥远。当我们心宽体健时,死亡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很少想到它。时间在无穷的展望中延续,我们干着琐碎的事情,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生活的倦怠态度。

恐怕,我们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感官时,也会同样的慵懒。只有耳朵聋了才会珍惜听觉,只有眼睛瞎了才能体会到光明的种种美好。尤其是那些在成年后的生命里丧失视力和听觉的人,他们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然而,那些从来没有遭受视力或听觉障碍的人.很少充分地利用这些天赐的宝贵能力。他们对这个世界,慵懒地看.懒散地听,没有丝毫专注和感激。正如老话所讲: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病了才知道健康的重要。

我常常想:一个人要是能在他刚成年时,瞎上几天,聋上几天.真的是上天的恩赐。黑暗会让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会教导他享受声音。

我不时地询问视力正常的朋友,去发现他们看到的东西。最近,一个很好的朋友来看我,她刚从树林里散步归来,我问她注意到什么没有,“没什么特别的。”她回答。如果不是习惯了这种回答.我可能会不相信,许久以来我慢慢地确信,视力正常的人看到的东西却很少。

在树林里走了一个小时,却没有任何值得关注的东西.这怎么可能?我自问道:我这个不能看到东西的人,仅仅通过触摸.就发现了成百上千有兴趣的东西。我感觉到树叶细致优雅的对称:我双手抚过白桦树细致光滑的肌肤;松树粗糙、凹凸不平的树皮。春天,我摸着树干,希望发现一个嫩芽,那是大自然经历沉睡的冬天后苏醒的第一个征兆。我感受着花朵令人愉悦的、天鹅绒般的质地,发现它奇妙的卷曲,一些大自然的奇迹在我面前展现开来。偶尔,我很幸运,双手放在小树上,感受到小鸟高声歌唱的愉快节奏。我快乐地感受着清凉的溪水流过我指问。对我而言,比起众多奢华的波斯人的毛毯,我更喜欢松针或柔软的青草铺就的苍翠繁茂的地毯。对我来说,四季壮观而华丽的展示是一出激动人心、永不落幕的戏剧,这部戏剧的表演顺着我的手指尖缓缓流动。

有时,由于渴望看到所有的一切,我的内心在哭泣。如果仅凭我的触摸就能得到如此多的快乐,要是能用眼睛看,这个世界又是多么的美好。然而,那些视力正常的人看到的却很少,他们认为充斥全世界的色彩和活力的景象是理所当然的。也许,这就是人类的特点.对拥有的不懂得珍惜,对没有的却永远渴望。然而,在光明的世界里,上天赋予的视觉仅仅是一个便利,而不是增添生活完美幸福的一个手段,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如果我是一所大学的校长,我会开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竭力教导学生们,如何用心地留意那些从他们眼前流失而不被注意的事物,来增加他们生活的幸福,竭力唤醒他们沉睡、迟钝的天赋。

也许借助想象我可以给出很好的说明,假如给我光明,就三天吧,我最想看到什么。在我想象的同时,也请你想象一下:假设你也只有三天光明,你会怎样使用你的眼睛。随着第三天夜晚的来临,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眼前升起,那么你将怎样度过这宝贵的三天?你最希望你的视线集中注视什么呢?

当然,我最想看到那些在我多年黑暗的生活中变得珍贵的东西。你也一样,希望你的眼睛注视那些对你来说珍贵的东西,这样你就可以把它们的记忆带进随之而来的黑暗生活中。

……

从第五大街起,我要做一番环城游览——到公园大道去,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我还将参观外国人居住区,进行一次不出门的海外旅行。我始终睁大眼睛注视幸福和悲惨的全部景象,以便能够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人们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我的心中充满了人和物的形象。我的眼睛绝不轻易放过一件小事,它争取密切关注它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有些景象令人愉快,使人陶醉;但有些则是极其凄惨,令人伤感。对于后者,我绝不闭上我的双眼,因为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它们面前闭上眼睛,就等于关闭了心房,关闭了思想。

我有视觉的第三天即将结束了。也许还有许多强烈的愿望,需要我利用这最后的几个小时去实现。但是,我担心在最后一个夜晚,我还会再次跑到剧院去,看一场热闹而有趣的戏剧,好领略一下人类心灵中的谐音。

午夜,我那短暂的失明休息状态就终止了,永恒的黑暗将再次向我迫近。当然,在这短短的三天中,我自然不能看到我想要看到的一切。只有在黑暗再次向我袭来之时,我才意识到我留下多少事情没有看到。但我的内心充满了这么多美好的记忆,使我很少有时间来懊悔。此后,我摸到每一件物品,我的记忆都将鲜明地反映出那件物品是个什么样子。

也许,我的这篇关于如何度过重见光明的三天的简述,与你假设知道自己即将失明而为自己所做的安排不相一致。然而,我相信,如果你真的面临那种厄运,你的双眼一定对过去从未看见过的事情睁大眼睛,为今后的漫漫长夜保存回忆,你将以过去从未有过的方式去利用你的眼睛。你所看到的每件事物都会变得珍贵起来,你的眼睛会锁定进入你视线之内的每件事物。然后,你将真正地看到,一个美的新世界在你面前展开。

我,一个盲人,可以给那些能看见的人一个提示——对想充分利用视力天赋的人的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感官。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乐队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件你想抚摸的物品,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花朵的芳香,品尝美昧佳肴,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充分利用每种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向你展示的所有愉快而美感的细节而自豪吧!不过,在所有感官中,我相信。视觉一定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