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德里安全传(1888-1954)(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史清源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这所军校是德国8所军官预备学校之一,办学目的是培养未来的陆军军官。进入预备军官学校仅代表着有机会成为陆军军官,至于最终能否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陆军军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古德里安在军官预备学校接受了初步的军事训练。他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校期间勤奋好学,各门功课均名列前茅,成了老师的得意门生、同学们的学习榜样。他的父母也常常以此勉励他的弟弟弗里兹。毕业后,古德里安以优异成绩升入柏林附近的大里希特场中央军事学校,开始了正式的军旅生涯。

1903年4月1日到1907年2月,古德里安转入柏林附近的利希特费尔德高级候补军官学校,这里军事纪律严明,严格按照现代意义的中学标准进行教学,而且注重近代的语文、数学和历史知识的传授。古德里安在这里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也掌握了扎实的文化基础。后来他还颇为自豪地回忆道:“军校毕业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水平绝不比一般学校的水准差。”

4年的学习使古德里安初步具备了军官的基本素养,这在他日后的军旅生涯中得到了验证。

1907年2月,古德里安毕业了,很幸运地被分配到驻洛林州比奇的第10汉诺威轻步兵营担任见习军官,而这个营的营长正是他的父亲腓特烈·古德里安。这是古德里安离家6年后最为高兴的事情,他不但可以见到自己的家人,而且可以在父亲的手下服役,这让他感到无比兴奋。

不过,父亲并没有放纵自己的儿子,反而更加严格地要求古德里安。有一次,古德里安无意中在大家面前显露出一股优越感,父亲知道后,非常严厉地批评他说:“正因为你是我的儿子,才应该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你和别人没什么两样,要想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军人,必须比别人多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古德里安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从此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容有半点疏忽。

1907年4月,古德里安离开父亲的步兵营,到梅斯进行了8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结束后他被正式任命为陆军少尉。学校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十分优秀……才华出众,积极进取,忠于职守。”他满载着荣誉再次回到父亲的步兵营,第二年便获得了中尉军衔,这时的他还不满20岁。

在步兵营里,古德里安学习、工作都很努力,加上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他的军事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他来说,父亲不但是他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模范和榜样。他在日后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他的逝世使我丧失了一个军人的典范和人格方面可以作为楷模的榜样。”

1909年10月1日,古德里安从父亲所在的轻步兵营调防回到家乡汉诺威省的戈斯拉尔,负责驻防部队的通信工作。就在这时,古德里安认识了一个医生的女儿玛加丽特·哥尔尼,两个年轻人很快便坠入爱河,不久就订了婚,并在1913年10月1日喜结良缘。

1913年,一直想要继续深造的古德里安再次进入军事学院学习,他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诲。1914年,古德里安再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他与妻子卿卿我我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一战”的战火就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1914年8月,古德里安不得不忍痛丢下已有8个月身孕的爱妻奔赴战场,在随后4年的战争中,他只有过一个短暂的假期。

古德里安离家第21天,他的妻子玛加丽特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海因茨·顾恩特尔。因为没能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古德里安一直深感遗憾。他们的第二个儿子库尔特出生于“一战”结束后的1918年9月17日。两个儿子都深受父亲的影响,长大后皆子承父业,成为德国军官。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39年9月波兰战役期间,古德里安担任第19装甲军军长,他的次子库尔特便在他手下任职,正如他当年在父亲的部队中服役一样。

P2-3

目录

第一章 坦克战锋芒初露

 子承父业

 幸运的小军官

 结缘“摩托化”

 沉迷坦克

 为坦克争地位

第二章 登上纳粹战车的新兵

 成为希特勒的帮手

 先打西方

 和平进军

 有名无实的机动兵总监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第三章 闪击波兰

 蠢蠢欲动

 “波兰走廊”之战

 拨乱反正

 坦克部队的冲杀

 成为希特勒新宠

第四章 进攻西线

 曼施坦因计划

 飞渡马斯河

 扑向英吉利海峡

 希特勒的反常

 敦刻尔克的遗憾

 组建装甲兵团

 荣升一级上将

第五章 可怕的“巴巴罗萨”

 波澜不断

 启动“巴巴罗萨”计划

 奔向明斯克

 打开苏联的大门

第六章 攻占斯摩棱斯克

 特立独行

 箭在弦上

 渡过第聂伯河

 包围与反包围

第七章 贪小便宜吃大亏

 马恩河式的奇迹

 希特勒的战略

 放弃莫斯科

第八章 基辅之战

 战略方向之争

 寡不敌众苦挣扎

 奋力攻占基辅

第九章 莫斯科的最后一搏

 殊死一战

 莫斯科的冬季

 挥泪别前线

第十章 临危受命

 大权在握的装甲兵总监

 组建装甲部队

 屡屡碰壁

第十一章 苟延残喘的最后岁月

 无望的西线战事

 崩溃的边缘

 再次免职度余生

附录 古德里安大事年表

序言

希特勒的侵略工具

谈及坦克战的发展史,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富勒,另一个就是古德里安。

最早提出机械化作战、装甲战的是英国人富勒,遗憾的是,这位富有远见的将军没有将之付诸实践,而比他小了整整10岁的古德里安不但几乎完全继承了他的装甲战思想,并且将其运用到战争中,从而使坦克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名副其实的“陆战之神”。

提到古德里安,我们会发现他有很多头衔和标签,比如现代装甲战和坦克战的倡导者、闪电战的创始人、“德国装甲兵之父”、纳粹三大名将之一、“帝国之鹰”、战术家、军事家、理论家……但是,当我们忽略古德里安头上的这些“光环”,将历史的指针拨回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会发现,这位对世界军事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纳粹名将之所以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有原因的。

古德里安出身于军官家庭,在父亲的影响下进入军官学校学习,1907年毕业后作为一名准尉加入了他父亲指挥的部队,正式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此后7年时间,除了进行的短期训练和进修外,他在德国各地驻防,训练新兵。这一期间,他虽然颇有创造精神,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他日后会与装甲战结下不解之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古德里安被分配到骑兵部队担任指挥官和参谋长。经历了生与死的洗礼,加上见证了坦克这种庞然大物的威力,古德里安在战争结束后,开始关注坦克的发展以及研究坦克战术等,但是,因为战败后的德国根本没有坦克,他的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另外,步兵出身且从事骑兵工作的他,并没有专业的坦克知识和操作经验,一个零基础的人要想研究坦克,可以说困难重重。所幸古德里安既有天赋,也不缺乏机遇。从青年时期起,他就深具创造性,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战术、技术和兵器,经常利用战术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机会,宣扬战车即将成为战场主宰的全新理念。

1934年德国组建装甲部队时,古德里安被希特勒任命为装甲兵总监。他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经验教训,逐渐萌生了以机械化部队为主体,各兵种密切协同的战术思想;同时,他对希特勒所信奉的机动、攻击、迅速的“闪击战”理论也深表认同。在他担任装甲兵总监期间,德国装甲部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富于远见的古德里安,通过演习和试验,设计了坦克集群高速进攻的作战形式。1938年,他担任机动部队总监,统管装甲部队的组织和训练事项。同年在德国兼并奥地利的行动中,他指挥装甲部队长驱直入近千公里,以显赫的战功一举奠定了他在德国装甲部队中的地位。1939年他指挥坦克部队采用速战速决的闪击战术,十几天便击败波兰。1940年他又指挥坦克部队作为先锋,横扫西欧,不到2个月就侵占了荷、比、卢、法等国,期间,他用闪电战和机械化作战战术,仅用5天时间就攻破了造价昂贵、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他的坦克闪击战在战争初期节节获胜,直接攻到了距莫斯科几十公里的地方。后期因苏军的有效抵抗,加上德国最高统治者接连错失良机,他的坦克部队终因遇见克星而走向了没落。

古德里安不仅富有军事才能,而且毫不盲从,是极少数敢于顶撞希特勒的将领之一。尽管每一次他在极力争取无效后,迫于各方压力而不得不服从希特勒的命令,但他内心并非完全效忠于希特勒,与其说他是为了元首,倒不如说是为了德国。在苏德战争期间,他屡次与希特勒发生冲突,他那过分倔强的性格显然不讨希特勒的喜欢,这也意味着他在纳粹德国政府中不可能得到多大的发展。莫斯科会战后,他因为下令撤退而被希特勒撤消了所有职务。1943年他临危受命,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后出任坦克兵总监。1944年希特勒遇刺后,他一度代理陆军参谋总长,但在次年3月便因战场失利而被解职,从此转入预备役。

相比同时代的装甲战高手隆美尔、巴顿、朱可夫等人,古德里安的影响显然要大得多。他所提出的“在狭窄正面上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高速突贯”的理论,使他成为“二战”中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之一。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古德里安助纣为虐,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的军事理论和战术推动了现代作战样式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总的来说,古德里安的军事才能具体表现在: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及时发现对方的弱点,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懂得战略与战术的有机结合,更具有卓越的领导组织才能,能将部队打造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善于接受新事物,不受时代所惯用的技术和装备的制约,创造了装甲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战理论。他所建立和训练的装甲部队,在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初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速战速决的作战方式使他成为纳粹德国的得力帮凶。正如英国军事历史学家李德·哈特的评价:“(他是)一个曾经大规模创造历史的人……古德里安在我们这个时代中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没有他,也许希特勒在刚刚发动战争的时候就可能失败了。”

终其一生,古德里安走过了66个春秋,他得意过,也失意过。由于希特勒发动的战争的不正义性,注定了他出色的军事才华只能给德国带来一时的“辉煌”,最终迎接他的必然是毁灭。读者在学习、借鉴他的军事指挥作战艺术的同时,应注意对其纳粹主义思想加以批判和鉴别。

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李华伟、林中华、李华军、范高峰、林学华、张慧丹、林春姣、丁艳丽、刘艳、李小美、林华亮、陈聪、曹阳、李伟、曹驰、庞欢、刘艳、张丽荣、李本国、林晓桂、李泽民、龚四国、周新发、林红姣、林望姣、李少雄、陈志、向丽、杨城、曹茜、杨卫国、孔志明、叶超华、康艳、罗斌、赵志远、汪建明、翟晓斐、林承谟、曹雪、林运兰、曹建强、陈娟、许伟、曹琨、曹霞、丁艳丽、金泽灿、林葳、梁晓丹、赵生香、丁彦彬、李雄杰、张培玉、邵鑫、朱成兰、王晓玉、常志强、李友仙、蒋永红、张宏洲、李华军、张红平、李丽芬、林丽娟、李伏安、丁一、刘屹松、林喆远、张恒、周宣、辛大念、孟凡君、陈艳、兰豪、陈胜、吴露、陈艳威、任勤超、张杨玲、陈怡祥、赵艳霞、王甫东、王智利、沈剑锋等不少同仁的支持和帮助,在此特表示深切的谢意!

内容推荐

史清源著的《古德里安全传(1888-1954)(精)》讲述的是古德里安是德国著名陆军将领,同时也是装甲兵和“闪击战”理论的创始人。他建立和训练的装甲兵,在“二战”初期仅用十几天便击败波兰,不到两个月就横扫西欧,侵占了荷、比、卢、法等国,使德国的侵略战争获得了空前的胜利。侵苏战争开始后,古德里安率部长驱直入,很快挺进到莫斯科郊外。这个时候,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加快了侵略苏联的步伐,分散了战略目标。古德里安因给养难以保障,加上朱可夫率部顽强抵抗,最终折戟莫斯科。

1943年2月,古德里安被希特勒重新起用,主抓坦克生产,为元气大伤的德国装甲部队补充新生力量。1943年5月上旬,希特勒实施“堡垒”计划,展开了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会战,结果以失败告终。1944年6月,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同时,苏联红军也展开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古德里安临危受命,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但已经难挽败局。1945年,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三年后获释。

从军事角度来看,古德里安过人的军事素质和指挥才能,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后人研究借鉴,但他在希特勒挑起的侵略战争中助纣为虐,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这也使他与德国法西斯的悲惨结局成了历史的必然。

编辑推荐

史清源著的《古德里安全传(1888-1954)(精)》讲述的是古德里安1888年生于东普鲁士的一个军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曾任德国陆军运输兵监察部和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装甲师师长和快速部队司令。

进攻法国时,他曾说“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放下武器从道路上让开,免得挡路”。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被美军俘获;1948年获释。对于古德里安来说,他作为一名将领的成功与其说是他在战争实践中的价值,还不与说他在战争史上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因为他创立了一种适应时代的行之有效的作战理论,这种思想并深深地影响了后人,今天,在德国陆军装甲兵的军营里,他的遗像还悬挂在那里,并被尊为“装甲兵之父”。

在希特勒挑起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德国组建了装甲部队,客观上对助纣为虐,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战争的非正义性必将导致灭亡。从军事角度来看,他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全面、系统的剖析了古德里安传奇的一生,展示出了他过人的智慧与高超的指挥艺术。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