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贾平凹经典/统编教材名家人文经典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贾平凹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贾平凹经典/统编教材名家人文经典丛书》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经典散文作品的学生读本。本书精选了贾平凹具有代表性的数十篇散文佳作,包括《商州又录》《六棵树》《月鉴》等,并结合新版部编教材的相关要求, 邀请名师撰写导读,以供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内容推荐

《贾平凹经典/统编教材名家人文经典丛书》精选著名作家贾平凹散文代表作23篇,按照“生活与记事”“人物与精神”“风物与民俗”三个门类予以分类,从日常生活、今古奇人、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呈现贾平凹创作的丰满和深度,更是给读者进行类似话题与题材的阅读写作示范。书稿由扬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王舒成导读,充分结合学生情感诉求和阅读特色,使本书更适合课堂内外阅渎使用。

目录

生活与记事

 纺车声声

 我的小学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祭父

 风筝——孩提纪事

 月迹

 月鉴

 六棵树

人物与精神

 初人四记

 我的台阶和台阶上的我

 我不是个好儿子

 闲人

 弈人

风物与民俗

 商州又录

 五味巷

 河南巷小识

 在米脂

 走三边

 陕西小吃小识录

 吃面

 茶事

 品茶

附录 阅读回望

试读章节

纺车声声

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

这老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脚女人。

那年月,正是“文化大革命”中期,我刚刚上了中学,当校长的父亲就被定为“走资派”,拉到远远的大深山里“改造”去了。那是一座原始森林林场,方圆百里是高山,山上是莽林,穿着“黑帮”字样衣服的“改造者”,在刺刀的监督下,伐木,运木,运木,伐木;即便是偶尔逃跑出来了,也走不出这林海就会饿死的。这是后话,都是父亲后来告诉我的。他在那里“改造”了七年。七年里,家里只有母亲,我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没有了父亲的工资,我们兄妹又都上学,家里就苦了母亲。她是个小脚,身子骨又不硬朗,平日里只是洗、缝、纺、浆,干一些针线活计。现在就只有没黑没明地替人纺线赚钱了。家里吃的,穿的,烧的,用的,我们兄妹的书钱,一应大小开支,先是还将就着应付,麦子遭旱后,粮食没打下,日子就越发一日不济一日了。我瞧着母亲一天一天头发灰白起来,心里很疼,每天放学回来,就帮她干些活:她让我双手扩起线股,她拉着线头缠团儿。一看见她那凸起的颧骨,就觉得那线是从她身上抽出来的,才抽得她这般的瘦,尤其不忍看那跳动的线团儿,那似乎是一颗碎了的母亲的心在颤抖啊!我说:

“妈,你歇会儿吧。”

她总给我笑笑,骂我一声:

“傻话!”

夜里,我们兄妹一觉睡醒来,总听见那“嗡儿,嗡儿”的声音,先觉得倒中听,低低的,像窗外的风里竹叶,又像院内的花间蜂群,后来,就听着难受了,像无数的毛毛虫在心上蠕动。我就爬起来,说:

“妈,鸡叫二遍了,你还不睡?”

她还是给我笑笑,说:

“棉花才下来,正是纺线的时候,前日买了五十斤苞谷,吃的能接上秋了,可秋天过去,你们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呀……”

我想起上一学期,我们兄妹一共是二十元学费,母亲东借西凑,到底还缺五元。学校里硬是不让我报名,母亲急得发疯似的,嘴里起了火泡,热饭吃不下去,后来变卖了家里一只铜洗脸盆,我才上了学,已经是迟了一星期的了。现在,她早早就做起了准备……我就说:

“妈,我不念了,回来挣工分吧!”

她好像吃了一惊,纺车弦一紧,正抽出的棉线“嘣”的一声断了,说:

“胡说!起了这个念头,书还能念好?快别胡说!”

我却坐起来,再说:

“念下去有什么用呢?毕了业还不是回来当农民?早早回来挣工分,我还能养活你们哩!”

母亲呆呆地瓷在那里了,好久才说:

“你说这话,刀子扎妈的心。你不念书了,叫我怎么向你爸交代呀?”

一提起爸爸,她就伤心了,大颗大颗的眼泪滚下来。我看得害怕了,就再不敢说下去,赶忙向她求饶:

“妈,我再不敢说这话了,我念,我一定好好念。”

妈却扑过来,紧紧地搂住了我,搂得那么紧,好像我是一块冰,她要用身子暖化成水儿似的。油灯芯跳了几下,发出了土红色,我要爬过去添油,她说:

“孩子,别添了。妈听你的,妈要睡呀。”

这一夜,她一直搂着我。

秋里雨水很旺,庄稼难得的好长势,可谁也没有料到,谷子饱仁的节候,突然一场冰雹,把庄稼全都砸趴到泥里去了。收成没了指望,母亲做饭更难了。一天三顿,半锅水下一小瓢儿米面,再煮一把豆子。吃饭时,她总是拿勺捞着豆子倒在我们碗里,自己却撇上边的汤喝;我们都夹着豆子要让她吃,她显得很快活,却总是说:

“我是嫌那有豆腥气,吃了反胃的。”

母亲那时是真有胃病的;可我们却傻,还以为她说的是实情哩。

日子是苦焦的,母亲出门,手就总是不闲,常常回来口袋里装些野菜,胳肘下夹一把两把柴火。我们也就学着她的样,一放学回来,沿路见柴火就捡,见野菜就挑,从那时起,我才知道能吃的菜很多:麦瓜龙呀,芨芨草呀,灰条,水蒿的。这一天傍晚,我和弟弟挑了一篮子灰条,高高兴兴地回来,心想母亲一定要表扬我们了,会给我们做一顿菜团团吃了,可一进门,母亲却趴在炕上呜呜地哭。我们全都吓慌了,跪在她的身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突然一下子把我们全搂在怀里,问:

“孩子,想爸爸吗?”

“想。”我们说,心里咚咚直跳。

“爸爸好吗?”

“好。”我们都哭开了。P3-5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4: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