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彼得·潘(精)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英)詹姆斯·马修·巴里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詹姆斯·马修·巴里著的《彼得·潘(精)》实际上是成人怀恋美好童年的一个神话。

一方面,它用生动、明快的笔法描述了一个至真至纯的儿童世界,让人看到了人类生命中美好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作者又满怀遗憾和无奈地暗示:童年虽美好,却无法挽留,人终究要长大步入堕落的成人世界。从童年到成年的转变,人类不仅失掉了童年和童真,同时也是个性受到压抑和人性被扭曲的过程。而彼得·潘的存在,说明人类有着周而复始、永存不灭的童年和童心,这份童心让人们心旷神怡、遐思无限,忘却成人世界的喧嚣浮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内容推荐

詹姆斯·马修·巴里著的《彼得·潘(精)》讲述的是达林先生家里的三个小孩,经受不住空中飞来的神秘孩子彼得·潘的诱惑,很快学会了飞行,趁父母不在,连夜飞出窗去,飞向奇异的“梦幻岛”。这岛上既有凶猛的野兽,又有原始部落中的“红人”,还有可怕的海盗,仙女和美人鱼,这些经常出现在儿童梦中和幻想中的一切。

孩子们脱离了成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彼得·潘的率领下,自己处理一切事务,尽情玩耍,也历经了各种危险。可是后来,这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尤其是其中的大姐姐温迪,开始想妈妈了,在她的动员下,孩子们告别了给他们带来过无限欢乐的“梦幻岛”,飞回了家中。后来他们都长成了大人。只有彼得·潘永不长大,也永不回家,他老在外面飞来飞去,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带离家庭,让他们到“梦幻岛”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欢乐。

目录

译序

第一章 彼得闯了进来

第二章 影子

第三章 走啦,走啦!

第四章 飞行途中

第五章 乌有岛成真

第六章 小屋

第七章 地下的家

第八章 美人鱼的礁湖

第九章 乌有鸟

第十章 快乐的家

第十一章 温迪的故事

第十二章 孩子们被劫走了

第十三章 你相信有小仙子吗?

第十四章 海盗船

第十五章 “不是胡克死,就是我亡。”

第十六章 回家

第十七章 温迪长大成人

试读章节

所有小孩子都会长大,只有一个例外。很快,他们就会知道自己将来会长大。温迪是这样子知道这一点的:她两岁的时候,有一天正在花园里面玩着,又摘了一朵花攥在手里,朝妈妈跑去。我猜呀,她那副小模样肯定相当的招人喜爱,因为达林太太手按着胸口,嚷道:“唉,你若是永远这么大,那该多好哦!”她们之间在这个话题上的交流就这么多,可是从那时起,温迪就知道了自己免不了会长大。小孩子满两岁以后都会知道的。两岁是新的起点。

当然啦,她们住在十四号。温迪出世之前,她妈妈是这个家里的首要人物。她是一位可爱的太太,有一个浪漫的头脑和一张甜美但是爱嘲弄人的嘴。她的浪漫头脑就像从谜一样的东方传过来的小套盒,一只套一只,无论你打开多少只,总会发现里面还有一只。她那张甜美又爱嘲弄人的嘴上有一个吻,温迪老是得不到,可它就在那儿,挂在右边嘴角上,明显极了。

达林先生是这样子赢得她的芳心的:有许多位先生,当她还是个女孩儿的时候,他们都是男孩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自己爱上了她,就跑去她家向她求婚。只有达林先生例外。他雇了一辆马车抢先赶到,于是得到了她。达林先生得到了她的一切,只除了那只最里面的盒子和那个吻。他一直不知道有那只盒子,对于那个吻他最终也放弃了求取。温迪认为拿破仑有可能得到它,但在我的想象之中,我能看见他兴冲冲地来,然后气呼呼地摔门而去。

达林先生常常对温迪吹牛,说她妈妈不仅爱他,而且敬重他。他是那种很高深的人,懂得股票和股份什么的。当然啦,并没有人真的明白这种事情,但达林先生很像是个行家。他经常说什么股票上涨了,股份下降了。以他的语气神态,仿佛任何一个女人都该敬重他似的。

达林太太结婚时穿了一身洁白的婚纱。婚后,一开始她把家用账记得清清楚楚,几乎是快快活活地做这件事,仿佛是在做游戏一样,连一个汤菜头也不遗漏。但是没多久,整个大菜花都拉下了,取而代之的是没有脸庞的婴儿画像。在本该记下合计数字的地方,她画上了一个个小人儿。他们是达林太太心里面的猜想。

温迪第一个出世,接下来是约翰,然后是迈克尔。

温迪出世后的一两个礼拜里,爸爸妈妈对能否养活她没有信心,因为家里又添了一张吃饭的嘴。达林先生有了女儿感到得意非凡,但他是个非常实诚的人。他坐在达林太太的床沿上,握着她的手,计算各种花销,达林太太则用哀求的目光看着他。她的想法是,管它将来怎么样,都要冒险试一试。但这不是达林先生的行事方式,他的做法是拿着一支铅笔一张纸先把账算清楚。假如她在一边出主意扰乱他,他就只好从头再来。  P6-8

序言

等你长大成人,开始有烦恼了,可能会想:要是不长大,没有烦恼,那该多好。

也许,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许多人喜欢《彼得·潘》这本书的原因就在这儿。因为,彼得·潘是个不愿意长大,而且能够永远不长大的孩子。

我梦见过自己在天上飞,如果你也梦见过,那么很可能另外有许多人也梦见过自己在天上飞。我想,这是许多人喜欢《彼得·潘》的第二个原因。因为在天上飞的梦想在这本书里实现了。

还有一个原因我要在这儿告诉你:这个故事的叙述方式也很有趣。作者用一些很正式的书面语来叙述故事,但说话口吻有时又很孩子气。他还一本正经地讲一些挺好笑的事,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挖苦书里面的一些人物,那种效果,就像一个人讲笑话时自己一点也不笑一样。

故事本身当然也特别好玩,具体情节我不会告诉你,应该你自己去读。如果你已经了解到一些,可以假装什么也不知道,那样去读才有意思。我想说的是,故事里真实和梦境融合在一起,你完全分不清楚,也根本不想分清楚。写这样一个故事是非常需要想象力的,我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相信你也会。

你有可能会反对我,说那不是想象,因为书里面那些孩子就跟你和你周围的孩子一样。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做法,他们说的话,他们的快乐和不快乐,他们那些好笑的地方,他们之间的温情与不和,他们叽叽喳喳喧闹的场景……温暖的爱,可爱的稚气,男孩子喜欢打杀的天性……都是真的。我要告诉你,都是假的,故事都是编出来的!只不过这本书的作者特别喜欢孩子,了解孩子,而且,写这本书的灵感,就是从他的朋友戴维斯家的几个孩子那儿来的,其中一个孩子的名字就叫彼得!不信,你可以去网上找一部电影看,它的名字叫《寻找梦幻岛》。那是一部传记电影,里面的事情基本上是真的。

那些奇异的事情,比如星星的好奇心,比如人在天上飞,比如美人鱼玩彩虹泡泡游戏,比如小孩子同海盗打仗……它们看起来那么真实,是因为作者太有想象力,把细节描述得那么真实、有趣、温情、生动和自然。我想,他写那些事情的时候,可能自己也像小孩子一样,分不清真实与梦幻了。那些事情当然只可能在梦里面发生。整个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奇幻的梦。

我知道,我再怎么说,也无法说服你,更不会使你失去读这本书的兴趣。但不管你怎么想,我还是要说:作者也暗示书中的一切都是假的,因为他说得很清楚,那个岛是每个人小时候在梦里见到的,名字叫Neverland,乌有岛。有人译作“永无乡”,有人译作“梦幻岛”,但我觉得译作“乌有岛”更贴切,更符合原著的文字风格。为这个译名我费了很多脑筋,犹豫了很久。不管怎么说吧,它的意思就是:没有的,不存在的,不可能有的!书里面的事情都是假的!乌有岛的一切都是我们童年的梦!

也许,就像温迪当男孩儿们的妈妈一样,整个故事都在“假装”,故事里所有人都在过家家,包括那些海盗:他们居然想把温迪抢过去做他们的妈妈。也许可以说,整个故事就是一个游戏,一个爱妈妈的游戏。

我忘记向你介绍一下作者了:詹姆斯·马修·巴里(1860-1937),英国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是戏剧。《彼得·潘》是他的代表作,先有童话剧,然后改写成童话小说,首版于1904年。99~后的2003年,根据小说《彼得·潘》拍成的同名电影上映。

你会说:“一百多年了,大家仍然喜欢这个故事,还拍成电影,请你不要再说这个故事的坏话了。”

是啊,我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很扫兴。我为什么要阻止你——这本书的读者,做一个美丽而奇幻的梦呢?在梦里面,你也许会沾上仙尘,在大海上空飞呀飞。

好吧,你就忘了上面我说的那些话,开始读下面的故事吧。

张炽恒

2014年8月13日于南通

书评(媒体评论)

我相信,对于这个纸醉金迷的堕落时代,《彼得·潘》是一部伟大、精炼、令人振奋的珍贵作品。

——美国著名作家 马克·吐温

孩子们哪有不想飞的,哪有不想到荒漠野外去探险的,哪有不盼着拿枪弄棒和坏人打斗一场的?

——中国散文家、学者 梁实秋

这是一部富有想象力的杰作,是这个地球上很少能接触到的完美的东西。

——美国演员 约翰尼·德普

即使一生只写《彼得·潘》这么一部作品,单就这部作品的恒久魅力,也足以证明詹姆斯·马修·巴里是无比杰出的剧作家了。

——英国文学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