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刺刀和藩篱下(日本731部队的秘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日)西里扶甬子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西里扶甬子(日)经过多年的实地采访,参考学术专著及档案资料,用历史事实讲述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侵华战争中为了达到所谓“以战养战”的目的,公然违背日内瓦公约对战俘进行非人道管理,甚至动用恶名昭著的731部队进驻战俘营,进行所谓“医疗救护”,实际是做人体活菌试验的历史真相。过去,一般读者对731部队罪行的了解主要局限在黑龙江地区,根据最新揭秘的档案史料,证实731部队在沈阳盟军战俘营对六国战俘曾实施过人体活菌试验,对在押的各国盟军战俘实行非人道的虐待。《在刺刀和藩篱下(日本731部队的秘密)》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当今读者认识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否认侵华历史、否认在侵略战争中对亚洲及世界人民所犯下的罪行,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内容推荐

《在刺刀和藩篱下(日本731部队的秘密)》是由日本人西里扶甬子撰写的全面揭秘731部队的长篇纪实文学。书中首次揭露731部队在沈阳盟军战俘营对英美盟军所犯下的罪行,独家实地采访了大量被害者及原731部队人员,取得一手历史资料,揭露了战后731部队通过和美国的司法交易,用交出各种实验数据换来免除战犯追责的内幕。本书的出版对于后世能够更全面的了解731部队所犯下的罪行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目录

译者的话

前言

序章 731部队及其现实性

第一章 细菌战战犯的免责:日美交易的背后

 第一节 731部队与盟军战俘营

 第二节 731部队解散后

 第三节 日美交易的双重构造

 第四节 新发现的美军情报部门绝密文件《石井文件》

 第五节 朝鲜战争

第二章 细菌战部队的内幕

 第一节 陆军军医学校与731部队的产生地——背荫河

 第二节 视石井部队长为再生父母的少年队第一期毕业生镰田信雄的证言

 第三节 解剖和人体试验的少年辅助要员筱良雄的证言

 第四节 原731部队飞行员松本正一的证言

 第五节 以“特别移送”名义在细菌战部队进行的死刑:三尾丰的证言

 第六节 陆军军医以演习名义进行的解剖:汤浅谦的证言

 第七节 731部队林口支部长榊原秀夫的证言

 第八节 华中派遣军防疫给水部:南京“荣”1644部队

 第九节 大阪医专出身的年轻细菌学者山中太木的证言

 第十节 细菌战部队“荣”1644部队少年看守兵松本博的证言

第三章 新的证言者和新资料的发现

 第一节 昭和天皇的去世和“731部队展”之后

 第二节 终于发出声音的中国细菌战被害者

 第三节 日军细菌实战的被害地

 第四节 被害地之旅

 第五节 战后赔偿诉讼

 第六节 新的地平线

原版后记

中文版后记

试读章节

日本共产党在战争结束后,一度将占领军视为解放军,为其提供情报,建立合作关系,这是众所周知的。

1945年12月,向GHQ情报部提出了一份“石井细菌战部队组成、主要成员”和“石原莞尔”的长篇报告。这其中有“石井部队在哈尔滨使用中国人大量生产鼠疫菌,用之进行人体实验”的记录。对于石原,提出了此人是会在五年后发动武力冲突,策划新的日美战争的危险人物,并提醒美方说此人在多地游说煽动,欲组织超过60000人的人马,还提到“二·二六事件的真相并非如媒体报道一般,而是被彻底隐藏起来”,暗示了石原莞尔在其中起的重要作用。

第二年,即1946年1月7日,太平洋舰队第441队对敌谍报部队(CIC)的回传记录开头便是“因与满洲细菌战实验的指挥活动相关,基于国防总省(部)的要求,对石井应予以逮捕、询问,现在已经开始搜查”的记载。此前,美国UPA记者拉路夫从共产党报纸《赤旗》主笔志贺义雄处听闻“石井军医中将给美军和中国军队战俘注射鼠疫菌用来实验。已经知晓石井的住所所在”这一情报。在这个情报中附记着情报员的如下笔记:“已经向UPA记者请求,不要报道美军情报部门搜查石井住所、寻找进行人体实验的情报等事情。”

第二份情报是,“1946年1月7日,与GHQ化学战部队主任将校S.E.怀德大校面谈后,获得了以下情报”。情报的要点主要是:“日军参谋本部认识到细菌武器的重要性,1937年在‘满洲’哈尔滨成立了平房研究所”“直到战争结束石井都担任此研究所所长”“石井在战争结束时位居少将,担任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的部队长”“现在暂不清楚石井住所位置”。这位情报员是特派情报员2500号,并不是日本人,可能是美国派去的谍报队员。第二份情报上有如下笔记:“怀德大校说从前面提到的拉路夫记者那里听到过‘石井现在被苏军所关押’的传闻。此说法来源不详。”

第三份情报中写有“1946年1月7日到,GHQ对敌情报部长事务所的记录”,并没有明确石井的所在位置。但明确了日本政府并没有做出逮捕石井、引渡给美军的要求。

前述汤普森对石井的询问调查书时间为1946年1月16日。在此之前,乘坐美国军用飞机从上海回国的731部队另一位队长北野政次少将,于1月11日接受了两名美国军官的问询。这两名美国军官中的一位是化学战部队怀德大校。当然在接受问询之前,北野已经接到了根据内藤良一只回答能回答的内容的指令,成功地在问询中避开了关于人体实验、实战等涉密的问题。甚至撒谎“细菌战的研究尚没有进入到实战阶段,也没有用在实战,进入实战可能也没有效果”(注82)。

因为应对迟缓的压力,1月9日,GHQ得到情报,“石井现在居住在金泽,金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授石川知道住所地址”。据此GHQ对日本政府“终战中央联络局”下达命令书,即到1月16日深夜为期限,务必将石井带来东京。对此,1月16日,日本“终战中央联络局”,回复署名为T.Katsube的复信:“已经对石川进行问询,但仍回答不出石井的住所所在”。

此处的石川正是石川太刀雄丸,作为731部队的解剖名人而闻名于日本的病理学界。1943年,据说携带了约8000枚活体实验的病理学标本回国,1947年费尔博士、希尔博士的调查中,这些病理标本和石井带回的标本一起在金泽保管,后标注英文一起交与了美国。

想必读者已经察觉,在东京的CIC并没有搜查石井的住所,都是基于旧日本军队高级参谋的不成文规定。只有CIC内部直管小组通过服部卓四郎、内藤良一等掌握了石井的去向。他们看清了美军相比于追踪战犯石井的去向,更注重具有军事价值的细菌战数据资料,因而将石井作为筹码藏匿了起来,等待露面的时机。

石川是根据共产党方面的情报得知石井行踪的。为不使美军参谋二部察觉到石井的所在,将在东京的石井说成是在金泽,以拖延时间。化学战部队怀德大校反复给CIC谍报员2500号提供石井“已经被苏联军队关押下落不明的谣言”,又在汤普森抵达不久,明知北野少将已经从上海回国这件事却佯装不知。

P138-141

序言

本书的作者西里扶甬子为日本北海道札幌人。西里先生在北海道大学英美文学科毕业后,考取了北海道放送局,担任该局的播音员。其后,担任澳大利亚广播局对日广播的播音员。1977年归国后担任英国BBC、美国NBC以及德国ARD等电视台的制片人等职务。

西里先生在长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同时,一直关注731部队的相关情况。为此,西里先生利用新闻媒体采访的便利条件,通过资料查阅、访问当事人和现场调查,于2002年撰写出版了题为《生物战部队731》一书。该书在发行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本书则是在该书的基础上,添加了新资料和新文献扩充而成的。

通过西里先生的细致研究,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突出:

第一,自森村诚一出版了《恶魔的饱食》系列,揭露731部队在中国东北所犯下的罪行后,有关731部队的研究成为了中日两国学者一直关心的议题。但是,由于731部队在日本投降后,有计划地销毁了相关档案资料,故此,731部队的相关研究大多局限在资料发掘和一些简单事例的分析上。相对于这些研究上的不足,本书则比较注重通过访问731部队原队员、美国原档资料和中国受害者以及受害者家属等来进行探讨和叙述,增加了历史叙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在本书中,作者利用新发现的关东军派遣731部队赴奉天盟军战俘营的命令书,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增加了本书的权威性。

第二,相对于以往严谨的学术研究,本书比较注重对细菌战受害者及家属的访问资料的运用,故此,在语言风格上比较通俗易懂,系统叙述性比较强。

第三,本书旨在反映战后日本731部队通过和美国的交易,交出731部队的各种人体试验和细菌试验数据换来了免除战犯追责的内幕,以及通过对中国细菌战受害者、受害者家属等的访问,揭露731部队在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种种反人类战争罪行,实际上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日本人反省战争的“自省录”。

第四,本书通过关东军派遣731部队赴奉天盟军战俘营的命令书,原关押在奉天盟军战俘营的英美盟军战俘老兵的采访、口述历史、日记,以及原奉天盟军战俘营日军军医等的日记等,勾勒出了原英美盟军战俘在奉天盟军战俘营关押期间,被731部队以“治疗”为名进行了各种人体试验和解剖,从而从侧面回答了截至目前学术界关于731部队是否在奉天盟军战俘营对原英美盟军战俘进行人体试验的议题。从这一角度上看,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填补了奉天盟军战俘营研究的一个空白点。

当然,本书还留有一些遗憾。其一就是由于作者注重从访问资料中叙述历史脉络,从而在本书结构上还有些凌乱。其二就是在对于某一些议题叙述的把握上,尚有些不成熟的地方。其三就是注重对口述历史的引用,而比较忽视对其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等进行考证或认证。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与作者多次沟通,核实订正书中引用的史料及相关用语表达,以求体现作者原意。

从总体上看,对于中外读者而言,作者运用的资料比较新,角度新,是一部了解奉天盟军战俘营和731部队历史的不可多得的新书。

后记

我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时候是1997年5月。当时,抗战期间中国细菌战的受害者向日本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对此进行谢罪和赔偿。我是随着为中国受害者辩护的律师团进行最后的调查而随团来华的。此前,我在英国的电视台曾经做过日本731部队题材的电视纪录片,故此我对该题材非常感兴趣。当然,此前的采访对象只限于在日本的原731部队队员、协助细菌战研究的医生、科学家以及怀疑被用作人体试验品的原英美盟军战俘老兵。

当然,要想进入曾经是目军细菌战的主要实施地的中国乡村,尚需要签证,而且该项调查工作也并不是仅凭个人能力所能够实现的。由于关于731部队的文件在日美两国都是极力隐藏,加上要实现日中两国间的自由往-来尚需要时间,所以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要想进行采访,中国确实是一个既遥远又近邻的国家。

从心底上讲,在澳大利亚居住时结交了—位香港朋友之前,我对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并没有深刻的思考。一次,应邀到墨尔本的香港朋友家去访问,那天正好是星期日,其家中聚集了几位年轻人正在围着桌子打麻将。休息时,主人又拿出了豆浆来招待客人。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像麻将和豆浆等这些已经深入日本人日常生活的物品和食品,其实原本出自中国。进而我发现,就连支撑日语和日本文化的汉字也并不是日本所独有的东西。进而我想到了即使是在世界上引以为自豪的日本工艺艺术品的陶瓷器也是源于中国的技术。这些只是在传入日本后,日本的陶艺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发展而已。

屈指算来,从1997年第一次访问中国至今的20多年的时间中,如果包括1997年回归前的香港在内的话,我访问中国大概有30次以上。这期间我将这20余年收集的有关731部队的采访和调查进行了整理,于2002年出版了《生物战部队731》。其后,我利用在德国电视东京支局的自由工作的10余年里,不仅将731部队,而且还将战争纳入了我媒体工作的视野,并重点将视野放在了15年日中战争、以及以英美盟军为对手以东南亚为舞台所展开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帝国军人对于敌国人、占领地的一般市民所犯下的比纳粹德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残酷的非人道的罪行上。之所以这样,我一直认为,了解这些全貌,向不知道战争的一代^传授战争的残酷性,并增强其使命感,这对于今后世界的反战运动将非常重要。

1995年,通过日本电视台的采访,我开始关注由原日军捕获的战俘所组成的美军士兵最大的团体ADBC(巴丹、克雷吉多美军防卫战友会)。其关注焦点在于期望揭开英美盟军战俘在沈阳盟军战俘营囚禁期间,是否被以细菌武器的开发和实战为使命的731部队进行了人体试验这样的谜底。另外,在日军士兵的“生不当俘虏”的精神教育下,在沈阳的盟军战俘究竟受到了何种虐待也是我一直关心的话题。正因为如此,2002年,我受邀参加了在日本组织的日本战浮(POW)研究会。其间,我了解到了中国的中央幂口地方共同出资在沈阳修建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陈列馆的项目。为此,2003年,我与曾被关押在沈阳盟军战俘营的3名战俘老兵,以及曾经在沈阳盟军战俘营战俘主要劳役场所的“满洲工作初械株式会社”,担任战俘劳务管理的日裔美国人甲斐义男的长子(出生在沈阳)的甲斐肯夫妇见面。当时,因我在上一年出版的专著的原因,受到北京大学徐勇教授的邀请就该书给学生做演讲。其间,因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者们从黑龙江省档案馆公开的“特移披”原日本宪兵队档案发现了731部队细菌战受害者的家属,故此,我也将采访受害者家属编入了访问日程。因日程调整的原因,我也将赴沈阳访问编入到了旅行计划里。三天两夜的中国之旅,我决定和原盟军战俘—起行动,完成其战后对原战俘营的首次访问。在沈阳访问期间,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9月18日,在九—八历史博物馆广场前与中国民众—起度过的时光。9月18日,也是沈阳市民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口号,在日中15年战争爆发日举行聚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举行宣誓的日子。因这次访问,我与沈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陈列馆工程完工前的2007年和2008年间,我成为了唯——位连续两年参加迎接美军战俘老兵回访的日本人。在此期间,我还接受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室主任高建的盛情安排,几次参观了建设中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陈列馆。其后,在该陈列馆竣工后我只要有机会都来沈阳参观陈列馆。其间,我还在沈阳第一次见到了又从沈阳盟军战俘营送到日本岐阜县神冈的美军战俘老兵。另外,在沈阳大学杨竞先生的安排下,我还访问了曾经收容盟军高级将校的吉林省辽源(当时称为西安)的战俘营遗址和2014年竣工后的漂亮的“高级战俘营遗址展览馆”。可以说,我是日本国中最详细了解“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的人。也许是有这样的因缘,我又担当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纪实电影在日本采访的联系人,以致于这本书能够在中国翻译成汉语出版。担任本书翻译的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王铁军先生也是在此次纪实电影拍摄项目中结识的。在纪实电影采访中王先生担任了所有场面的口译工作,在此深深表示感谢。

日本战俘研究会中对于沈阳之外的中国其他地区的日军管理的盟军战俘营也非常了解。我们现在只是对上海和香港的盟军战俘营进行了一次调查,也对海南岛的原盟军战俘营进行了一次访问。我与中国的深深的缘分没想到会以这样的形式延长到了沈阳,我的这本书能够通过沈阳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对此真是感慨万千。在中文版中,我添加了在本书的日文版出版后收集到的关于战俘营遗址陈列馆中的调查和采访报告、以及发表在一些杂志上的关于731部队“特移掇”中受害者家属的报告等内容。  实际上,动笔开始撰写中文版后记是在结束细菌战的最大受害地浙江省的访问后,搭机前来沈阳参加沈阳出版社组织的中国版编辑会期间。

虽然6年前多次访问浙江省,但访问浙江省的金华和丽水还是第一次。浙江省金华作为战争期间日军的据点,该地还有许多日军占领时期残留的建筑物。战争期间在该地阵亡并埋葬在该地的日军士兵的墓碑,以及日本人建立的纪念塔已经深埋在草丛之中,由此可见当地人对日本人的情感。衢州是一个房脊和窗户的格式都饱含亚洲几何美学的美丽城市。在战争中,这里文化气息浓郁的街道被日军飞机轰炸、被鼠疫污染和哓毁。每当看到这里就感到了战争的残酷。由此,每当我们看到身心备受伤痛的细菌战被害者和家属将我们作为朋友来迎接的时候,除了由衷的感谢外,还有一种羞隗的心情油然而生。细菌战被害者和因鼠疫而失去亲人的记忆者们渐渐老去。其痛苦、悲伤和愤怒也逐渐被人忘却。与之相对照,作为加害者的日军细菌战和气部队队员因战后受惠于美国的政治判断,反而其重大的反^道战争罪行没有被审判。进而在战后美国统治下,日本政府将广岛和长崎核爆受害者的健康调查,比基尼核试验受害渔船的实际情况等也作为司法交易的条件之一,成为了美国的合作者。

180名细菌战被害者虽然向日本政府提出了谢罪和赔偿诉讼,但在长达10年的岁月中,一边被日本的法院认定了细菌战的实际发生情况,—边却又被日本最高法院做出了不予受理的裁决。同其他的战后补偿判决一样,被告的日本政府不理会事实关系,反而以法律的形式来逃避责任。

没有接受审判并且平安地在战后生活的原731部队成员就是没有反省的日本的象征。这样,如果历史教育本身,其教育者和家长是修正主义的,那么,受其教育者孩子们也就无可救药地陷入了历史修正主义的沼泽。

现在在日本的国会中有不少敌视中国,讨厌韩国的国会议员。我认为日本政治家对国际社会的日本立场和国际社会的认识评价都缺乏敏感性。这样的人占据日本政治的主流正是日本未来值得忧虑之处。正因为如此,如果我的这本书能够对这种事态加以反击,将是我的无上荣幸。

西里扶甬子

2016年11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7: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