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霍松林学术随笔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霍松林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有一次,邓先生忽然谈起了谜语,出了许多谜语让我猜。如“万里桥西一草堂”,打一鸟名;“风飘万点正愁人”,打《西厢》一句。我都猜着了,谜底分别是“杜宇”和“落红成阵”。第三个是“无边落木萧萧下”,打一字,相当难猜。南朝宋、齐、梁、陈的四个朝代中,齐和梁的皇帝都姓萧,“萧萧”之下,就是“陈”,“陈(隙)”字“无边”,又落木,就剩下“日”了,所以谜底是“日”字。这个字谜,幼年就听家父讲过,因而也未被考倒。可是打一县名的谜语“作冢像祁连”,却把我考住了。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霍丘,安徽省的县名。霍去病去世,汉武帝为纪念他长驱西域的赫赫战功,按祁连山的形状为他建造巍峨的陵墓(坟墓,称“冢”,亦称“丘”。《方言》:“冢,自关而东谓之丘。”)。这件事,《史记》未记载,《汉书》里却写得很清楚。我读《史记·霍去病传》较熟,《汉书》则只粗略地看过,忽略了“为冢像祁连山”这句话,因而连我们霍家的典故都弄不清,至今想起,还不禁脸红。

和邓先生多次谈论,使我对邓先生产生了由衷的敬意。我好奇地问邓先生:“您哪来的时间读了这么多书,又读得这样熟?”他谦虚地说:“我并没有正规地读过书……”接下去他讲了一段往事:

一一

“我幼年因为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天私塾。十多岁时漂泊到新疆,因思念老母,想写封家信都写不了,因此打算再认些字,学会写家信,于是,我便到附近一位老先生那儿去投师。见到老先生后,我向他说明来意,他只是哼哼唧唧,总不说一个行字。他家还有个老大娘,别无劳力。我见水缸已空,便去挑水,挑满了就走,一连挑了十多天,不提投师的事。我的行为感动了老大娘,她对先生说,‘你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娃子天天给咱们打老远挑水,你忍心吗?’老先生这才找出一本《秋水轩尺牍》,说:‘来吧,就学这个,认一篇背一篇!’过了半个月,按照老先生的指点,我背熟了十五篇以后,就自己动手,写了第一封家信。”

讲到这里,邓先生感慨地说:“我就是这样踏上自学道路的,你是科班出身,哪晓得这其中的许多苦衷!”

邓先生和我讲到他早年的艰苦经历时,念了几首自己作的诗,其中一首是:“髫龄失怙走天涯,荆花憔悴惨无家。马蹄踏遍天山雪,饥肠饱啖玉门沙。”虽然有“失粘”的毛病,但平仄协调,寓抒情于叙事,真切动人,不失为一首好诗。

邓先生从王新令先生口中得知著名学者汪辟疆老教授热心表彰陇上学术,对我和刘持生、马騄程等甘肃后学也十分器重,着意栽培,便想拜望汪先生,表示谢意。他先接了王新令先生,然后由我和騄程陪同,接汪先生同游灵谷寺,款以盛宴,畅谈竟日。我和騄程都作了纪游诗。邓先生知道于右任先生为我资助学费,很高兴,和我同去看望于先生。记得他当面为于先生连划三策,其上策是:“辞去监察院长,到上海挂牌卖字。”于先生掀髯沉吟,终于苦笑着说:“你的主意很好,可是,你再想想,这能行得通吗?”

解放后,我一直在西安从事教育工作,住在南郊。邓先生每从北京开会回来,途经西安,总要接我去畅谈,询问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对我关怀备至,期望甚殷。

大约是60年代初,因为《参考消息》上披露了“于右任先生思念大陆”的消息,我便问他是否知道于先生的近况。他说他在北京开会时,总理对他说:“于先生又有诗了。”接着,便把从总理那儿了解到的两首诗念给我听。一首是七律,我现在只记得两句:“为待雨来频怅望,欲寻诗去一沉吟。”另一首是七绝,题目忘记了,诗是这样的:“独立精神未有伤,天风吹动太平洋。更来太武山头望,雨湿神州见故乡。”诗中流露出来的萧条晚景和浓烈的怀乡恋土之情,使我们深受感染,同时发出深长的叹息。

1964年暑假,邓先生的哲嗣成城来看我,我正哮喘病发作,不能行动。当时领导上让我离校疗养,成城便邀我到兰州去,说住在“慈爱园”里,环境清幽,医疗也方便。“慈爱园”乃邓先生寓庐所在,当地人称为邓家花园。1940年6月敌机犯兰州,邓夫人崔锦琴女士与其一女两子同时遇难,葬于园中。其时邓先生驻守榆林。1941年于右任先生西巡,吊其墓,并大书“慈爱园”三字,榜于园门,作诗记其事:“百感茫茫不可宣,金城到后更凄然。亲题慈爱园中额,莫唱凫雏榜母眠。”自注云:“宝珊长女倩子最后窗课,录写杜诗‘渗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榜母眠’,翌日与其母及两弟避敌机同罹难,皆葬园中。”日寇投降,邓先生始回兰州展墓,同里冯国瑞先生为作《慈爱园曲》以抒其哀,我至今犹能背诵,常以未能亲至其园为憾。成城邀我去园中养病,便欣然同意。成城回去不久,邓先生就发电报催我动身,我便坐火车到了兰州。一下火车,邓伯母、成城老弟和王新令先生的夫人都迎上来,扶我上了汽车。车开进慈爱园时,邓先生也拄着手杖,走出客厅迎接我。此情此景,不仅当时我被感动得流下热泪,多年来每一忆及,心情也无法平静。

P9-10

目录

伤逝忆旧

 序《书联集锦》忆右翁

 缅怀邓宝珊先生

 怀念匪石师

 怀念辟疆师

 忆于右任先生在广州

 《太华图》及诸名家题咏

 忆王达津、胡念贻先生

 我所了解的徐中玉先生

 花甲忆往

 缅怀往昔话读书

萍踪剪影

 终生难忘是童年

 佛殿书声

 柏溪留影

 游学金陵

 讲学南泉

 故里授徒

 从头学起

 难忘一九五六年

 一览小群山

 浙江记游

 畅游山西

 从兰州到敦煌

 观沧海

 东渡讲学

 难忘松本遇知音

 京都盛会说唐诗

 北山纪游

长安诗话

 古代长安歌谣

 王粲的《七哀》第一首

 《长安道》和《长安有狭斜行》

 杜甫的《夏日李公见访》

 南山诗

 枣树的赞歌——说白居易《杏园中枣树》

 旱灾诗与抗旱诗

 关于《柏梁台诗》

 马总赠日僧空海“离合诗”

 王绩在长安所作问答体诗

阅世随笔

 谈虎

 谈蚊

 华山抒感

 清明时节话清明

 鸡年抒情

 马嵬诗漫话

诗艺杂谈

 人为什么要作诗

 诗用数词的艺术特点

 卢仝的《有所思》与贺铸的《小梅花》

 谈杜甫《秦州杂诗》的格律特点

 陈元方的诗改理论与实践

 律诗及其“改革”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中华诗歌中的喜剧意识

 关于古典诗歌的今译

 关于“艳体诗”

 诗的创新与用韵

治学刍言

 我的师承关系

 关于练基本功

 治学经历和感想

 “断代”的研究内容与非“断代”的研究方法

 漫谈自学

课余随笔

 于右任先生嘱集对联

 辟疆师见示近作

 辟疆师与李拔可先生论诗

 夏剑丞先生《题太华图赠右老》

 辟疆师论治目录学

 名词动用举例

 仲长统论贪污之故

 李、杜诗中之石门

 老杜状月诗

 老杜当时无篇什者往往补写于异日

 丁棱“棱等登”

 郭祥伯论唐文

 后山不背知己

 后山送内

 后山《寄外舅郭大夫》

 后山七律压卷

 戴复古诗有家学

 方回论律诗变体

 元好问论诗重阳刚之美

 元好问论文

 中州豪杰李屏山

 屏山、遗山论诗

 鹪林墨迹

 殷岳、张盖

 卢世淮《杜诗胥钞》

 杜甫与杜五郎

 清初江左三大家

 钱牧斋其人其诗

 牧斋诗论诗风

 梅村诗有寄托

 梅村五古时得杜韩之胜

 芝麓学杜未化

 愚山、渔洋诗论诗格之异

 陈其年词以壮语见长

 朱竹坨词

 笠翁论剧特重新调

 袁枚论善学古人、求变求新

 好意翻新

 “温柔敦厚”与“兴观群怨”

 五七言诗难易及“一三五不论”之谬

 高密诗派与《二客吟》

 全祖望以乡邦故实名集

 黄仲则太白楼赋诗

 黄仲则七古

 宋芷湾论文

 清明诗数例

 惕轩诗文

 鸡鸣寺题壁诗

 慈爱园

 诗词每句用同一字

内容推荐

霍松林先生是一位功力深厚的学者,《霍松林学术随笔集》是先生几十年学术研究生涯留下的随笔精选。全书由“伤逝忆旧”“萍踪剪影”“长安诗话”“阅世随笔”“诗艺杂谈”“治学刍言”“课余随笔”七部分组成。或为追怀往昔,或为针对文化现象、社会思潮的议论,或为阅读各种历史、文学笔记的杂录杂感。所选篇目多短小精彩,具有深刻的学术内涵和文学趣味。

编辑推荐

《霍松林学术随笔集》所选篇目皆精选自霍松林先生平生创作的大量随笔,根据各篇内容大致分为“伤逝忆旧”“萍踪剪影”“长安诗话”“阅世随笔”“诗艺杂谈”“治学刍言”“课余随笔”七类。从这些随笔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霍松林先生幼年的成长经历、文学发蒙,还有此后走出陇南,进入当时的中央大学求学的人生转变,以及其与恩师于右任、汪辟疆等大家的交往回忆;此外,还收录有作者鉴赏研究古典诗歌的代表作品,这些文章短长不一,但皆可见出作者非凡深厚的文史根基。作为一名长期供职高校的教师,霍松林先生更将自己平时数十年来有关问学研究等的感悟予以总结成文,以方便后学。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0: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