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百年探秘>是一部画卷恢宏、人物众多的纪实文学,记录着一百年来为祖国国防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英雄们。作者东生是有着70年工作经历的新闻工作者,也是一位笔耕不辍的红色作家,他用一个个铁的事实,像珍珠一样,由一根红线串起来,构成了这部感人的历史画卷——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来龙去脉和鲜为人知的非凡历程。
| 书名 | 两弹一星百年探秘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东生 |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两弹一星百年探秘>是一部画卷恢宏、人物众多的纪实文学,记录着一百年来为祖国国防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英雄们。作者东生是有着70年工作经历的新闻工作者,也是一位笔耕不辍的红色作家,他用一个个铁的事实,像珍珠一样,由一根红线串起来,构成了这部感人的历史画卷——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来龙去脉和鲜为人知的非凡历程。 内容推荐 《两弹一星百年探秘》是著名红色作家东生撰写的一部记实文学作品。书中以纪实文学、故事叙述的方式,呈现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始末以及鲜为人知的非凡历程,以大量的史实资料为依据,生动再现了领导并关怀“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重现了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孙家栋等科学家和众多的科技工作者们,用生命和热血铸造的“两弹一星”的科学奇迹。这本书堪称是三版精华版,其内容由已出版过三个版次的纪实文学作品《天地颂》凝练后整理而来,阅读性更强。而《天地颂》是作者所著作品改编形式最多的一部作品,书名《天地颂》由迟浩田亲笔题词。 目录 第一章 狮子吼 中国向何处去? “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科学与革命 狮子吼 真和假 失败是成功之母 飞天梦 留学归来 预言 路在何方 永远不能忘记祖国 天无绝人之路 双刃剑 探索 红鹰展翅 第二章 站起来 争夺人才之战 得人才者兴天下 居安恩危 最重要的是力量 战略决策 爱才如命 向科学进军 和平与原子弹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 客观规律 让历史永远记住这一天 天是塌不下来的 共产党人的信条 第三章 腰杆硬 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上天了 给后代留下什么 多难兴邦 为人民献出光和热 科学要造福干人类 梦想的就是这一天 神圣不可侵犯 迎着暴风雨 回狂澜干既倒 春蚕到死丝方尽 天地者,规律也 试读章节 人们坐下,静静地听着。 孙中山:“是的,国家要建设。你们在法国留学的一百多人,加上在德国、英国、俄国、比利时留学的,再加上在美国留学的,一共有三千多人,绝大部分学的是自然科学,正是建设国家的栋梁!” 张大鹏:“在日本留学的有一两万人。” 孙中山:“是的,他们主要学的是社会科学,是革命!很多人回国了,参加了武昌起义和全国各地的起义。还有很多留学生在日本,我已经打电报要他们立即回国。” 众:“可我们呢?我们也要回国参加革命!” “学自然科学,也能革命!” “革命也需要自然科学呀!” 孙中山:“当然,革命,人人有责!但要想到,你们的责任是建设国家,是开矿山,炼钢铁,修铁路,造大桥……” 众:“还要造军舰,造大炮!” “对,军舰!大炮!” 孙中山笑道:“不光是军舰、大炮,还有飞机呢!” 众惊叫:“啊?” “飞机怎么造?” 孙中山指着窗外:“你们看,在巴黎,1901年,桑托斯·杜蒙特就驾着他制造的飞行物,从郊外一直飞到埃菲尔铁塔,但这还不是真正的飞机。你们知道吗?” 众默然。 孙中山:“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进行了人类第一次有动力和可操纵的持续飞行。从此飞机在世界上诞生了!你们知道吗?” 众仍然沉默。 孙中山:“1909年,中国人冯如在美国驾着自己制造的飞机在奥克兰上空翱翔,揭开了中国航空史的第一页,震动了美国和欧洲。这件事,你们难道也不知道吗?” 人们面面相觑,有的低着头。 孙中山:“最后,我想问你们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问题,你们在法国,大概总知道有一位女科学家,她在1903年和她的丈夫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今年,1911年,她又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位女科学家是谁?” 众:“居里夫人!” 孙中山高兴地说:“好!好!同学们,你们埋头学习,这很好。但是,你们要时时刻刻睁大眼睛看世界,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地前进。那么,我想问大家,由于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20世纪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什么时代?” 众:“原子时代!” 孙中山:“而我们中国,正处在一个什么时代呢?” 众沉默。 孙中山:“大家答不上来,我也说不清楚,可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太落后了!中国太贫穷了!中国和欧美相比,差距不是几十年,而是几百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可为什么这么落后?这么贫穷?不是因为中国人愚蠢,不,中国人很聪明,聪明得连西方人都很佩服,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信,请听听我的英国老师康德黎是怎么说的。他说,中国人是世界优等民族,大脑重量超过西方人,所以中国人智力特长,不是西洋人能够赶上的。当然,我并不赞成世界各民族有优等和劣等之分,而是要一律平等。但是,西方列强却把中国人看成是劣等民族,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同样的,我们中国人也常常把自己看作低人一等,这更加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你们说,是不是?” 众:“是!” 孙中山:“我们要相信自己,要自强不息!” 众:“自强不息!” 孙中山:“自强不息并不等于排外,所以我从美国味到欧洲,争取有更多的朋友帮助我们。但是,美国或欧洲的资本家都不可能是无私的。有一位俄国朋友叫苏济洛夫斯基,写文章呼吁美国银行家和技术专家无私地或平等地帮助中国实行工业化。我看这位朋友过于天真,因为资本家就是资本家,他要是无私,那就不叫资本家了。何况是外国资本家,他们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地步,就会大喊大叫甚至暴跳如雷,因为中国工业、农业、科学、技术不发达才符合他们的利益。尽管如此,我还是一再呼吁:一切真正善良的人们相信,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的进步也将使世界受惠。对西方各国,我们从不奢望什么无私,只求一个平等。” 众议论纷纷:“平等,恐怕也不可能!” “你弱他强,能平等吗?” “一强一弱,在天平上,不可能平等。” “孙先生,您是不是也过于天真了?” 孙中山:“是的,我天真过,吃了不少亏。我已经四十五岁了,仍然很天真,还会犯错误。但是有一条:不怕!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也不怕!” 众热烈鼓掌。 张大鹏走来和孙中山耳语。 孙中山扬起手臂:“同学们,船快要开了,我要回国了!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建设共和!我在中国等着你们!新生的祖国在等着你们!” 人们簇拥着孙中山走向码头,振臂高呼:“共和万岁!”“中国万岁!”“再见!”“一路平安!”汽笛声声,轮船离开码头。 孙中山站在甲板上,连连向人们挥手。海风一阵阵吹着他那件穿了几十年的风雨衣。他昂然挺立船头,迎着风浪驶去。 巴黎,小礼堂,列宁正在讲话:“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这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它之所以伟大,因为这个预言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人类从有史以来有过无数的预言家,他们的预言有的变成了事实,有的神而又神却化为泡影。为什么?因为科学的预言是事实,神奇的预言却是神话。这里,我要特别谈到孙中山。他曾经预言,中国革命成功,也就是推翻满清皇帝,需要十年,他的预言实现了!我们应该向他,伟大的孙中山,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表示衷心的祝贺!” 众鼓掌。列宁继续说:“遗憾的是,我们有一位预言家,曾经对孙中山说,俄国革命成功需要一百年!” 全场惊呼:“啊?” 列宁:“你们听了也大吃一惊!一百年,我的上帝,这简直是神话!这位预言家是谁呢?就是他,这位英勇无畏的布尔什维克依万诺夫同志!” 全场活跃,议论纷纷。 列宁:“一百年,是不是你说的?” 依万诺夫:“是。” P68-70 序言 百年民族复兴的正气歌——为《“两弹一星”百年探秘》序 年近九十的老记者东生,以他永不枯竭的激情和富有魅力的艺术笔触,给我们讲述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探究强国富民的复兴之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研制“两弹一星”的动人故事。 七十年前,东生投身新闻战线,从华东到延安、从北京到莫斯科,从战场到工地、从农村到城市,经历了抗战烽火、战争硝烟和新中国建设初期艰难困苦的考验,采访报道了无数的重大事件,写出了《巍巍昆仑》、《看愚公怎样移山》等影响巨大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巨著《天地颂》,以宏大的叙事文学,讲述了中国在五六十年代那样“一穷二白”的艰难岁月,研制“两弹一星”的神奇故事,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百年民族复兴的正气歌。 东生从一个印刷工人成长为高级新闻记者,始终保持着特有的善于观察新事物、深入一线采访、密切联系群众、贴近社会生活的优良品质。为了撰写《天地颂》这部作品,他从受托到出版花了二十多年的心血。他研究了近百年来中外历史记录文献资料,深刻体悟历史伟人们的思想和决断,准确讲述了列宁、斯大林、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众多领袖人物的语言、思想、决策、理想、情怀、业绩等不同特色,体现了他们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伟大气魄。他采访了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者、指挥者、设计者、施工者,从领袖到群众、从将帅到战士、从科学家到工程技术人员,在数百人的记忆里挖掘到了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的故事,然后用新闻记述加文学艺术的手法娓娓道来,读来引人入胜,有身临其境之感。 由《天地颂》再创作而来的《“两弹一星”百年探秘》,讲述的是新中国“两弹一星”研发成功的历史事件。这件事在中国是如同辛亥革命、翻身解放一样的伟大事件,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标志;在全球是如同十月革命、二战胜利一样的伟大事件,是世界和平正义的力量对比发生转折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有了“两弹一星”的成就,中国才有了和平安宁。用事实讲故事,这是记者的看家本领,但本书有三大特色成为亮点: 一是历史性。作者把“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故事,放在了全球和中国一百年的历史背景中,叙述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脉络和中国自1900年以来民族解放、人民翻身和国家建设的伟大进程,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突出了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理想和追求,惊天地、泣鬼神。 二是真实性。这是真正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故事,原子弹炸出了蘑菇云、导弹入地开了花、卫星上天奏响《东方红》,这是全世界都可看得见的事实。新中国成立十几年,就干成了这么大的事,许多外国人都不敢相信,哪来的技术?哪来的资金?哪来的专家?看了书你就知道这一伟大奇迹的“秘密”,都在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者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身边,对领袖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读了文字,如见其人。 三是艺术性。这是一部纪实的作品,但作者把现实主义的新闻手法和浪漫主义的文学手法结合起来,人从事出,史从人来,记录和描述了这一宏大场面中的各种人物,各有各的性格、语言特点,各有各的形象、作为和精神风貌,塑造了“两弹一星”功臣们的英雄群像,留住了他们的历史英名。尤其在思想的世界里,作者是上下五千年、全球五大洲,纵横驰骋,自由畅想,问天问地问自己,使人读了内心深处有震撼之感,久久不能释怀。这就是作者表达的艺术功力,是用新概念、新表达讲述中国故事的典范。人们常常说新闻记事和文学语言不可相融,我倒觉得东生却得其妙法而兼之,使作品独具特色。 中国的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中国的故事是全人类故事的一部分。中国阅读外国远远胜过外国阅读中国,我希望外国的朋友们多读点中国精彩的故事,也许你会从这里看到:和平、友好、文明、美丽的中国预示着人类未来的美好前景。 柳斌杰(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今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 后记 1952年,外文出版社保送我去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学习,五年毕业后我本应返回原单位,但团中央指名调我担任《中国青年报》驻苏联记者。一晃65年过去了,外文出版社如今要出版拙作《“两弹一星”百年探秘》,恍惚间我又回到了青春时代,返老还童,感慨系之。 为此,我写了一首小诗《奶娘》附后,聊表对党的感恩之情。 我要感谢徐步社长兼总编辑、胡开敏副总编辑和责任编辑曹芸,感谢帮助此书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朋友们。 东生 2017年9月18日 书评(媒体评论) 东生同志,精寻两弹一星源末,访纳百家真言,耗十年心血,用重笔浓墨的文学语言写下这段史实大记,传诸后人命名《“两弹一星”百年探秘》,我想,其苦心立意概在于此。 ——宋健 年近九十的老记者东生,以他永不枯竭的激情和富有魅力的艺术笔触,给我们讲述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探究强国富民的复兴之路。 ——柳斌杰 作者是有着70年工作经历的新闻工作者,也是一位笔耕不辍的红色作家,他用一个个铁的事实,像珍珠一样,由一根红线串起来,构成了这部感人的历史画卷。 ——蔡明照 相信通过这部巨著的出版,能够使人民更真切地了解我国“两弹一星”发展的历程,深刻地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黎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