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雁所著的这部《日文图书汉译出版史》,是从图书翻译与传播的角度,将近代以来日文图书的汉译出版这一历史过程生动而深刻地再现在读者目前。这是目前国内首部以特定国别为对象的图书出版研究专著,为图书的跨文化交流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国别性(日文语种)的研究样板。
具体而言,这是一部具有典型学术特性的书稿,作者利用了他在前期工作《汉译日文图书总书目:1719—2011》中的资料积累,创建了汉译日文图书书目数据库,并运用SPSS软件系统,通过建模、描述、分析等技术手段,并且运用大量的图表,勾画出了近代以来汉译日本图书的总体构造,归纳出了汉译日文图书在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构建出了日文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的整体形象。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也是一部具有浑厚史料积累的书稿。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翻译出版史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史料的积累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本书稿中,作者通过对所收录两万五千余种书目的分析解读,清晰并扎实地勾勒出近代以来汉译日文图书的出版历史。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这还是一部具有积极创新意义的书稿。作者在建模、描述、分析、图表等技术数据之外,对日文图书的汉译出版历史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如在第一章的“汉译名作与汉译名社”部分对东文学社与《支那通史》、《东洋史要》翻译出版的描述;第二章的“译品之争”一节中围绕着日文图书汉译展开的鲁迅、梁实秋“硬”、“顺”之争的描述;第三章“皮书”部分有关日文图书翻译在“黄皮书”、“灰皮书”、“绿皮书”中衍变的描述;第四章“电影、电视与日文图书翻译”一节中对1980年代日本电影、电视动画片与日文图书翻译互动关系的描述,第五章“繁荣与反思”一节中对日本“京都学派”学者的作品在新汉学背景下华丽转身的描述。凡此种种,在图书出版史上也属首见,不仅具有重要的创新性,也具有相当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