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磊著的《羌姆》的主线——羌姆,是一种宗教舞蹈,在藏区寺院每年的庆典活动中都会有大型的羌姆表演。羌姆舞蹈最初源于藏传佛教,是为驱鬼求神、造福来世、宣扬佛法天命、解说因果关系和表演佛经故事而进行的祭祀活动,后来,其更多的演变成为一种在节日庆典中最具特色、最具观赏价值及舞剧因素的大型舞蹈。我惊讶于作者对藏族文化的了解,也非常赞同他的写作手法,他并没有过多的将笔墨停留在宗教的层面,更多的还是以主人公丹珠的寺庙生活以及他的思想成长为小说的核心,所以我认为,这部作品应该是名符其实的儿童成长小说,它贴合当下国家对儿童文学的期许。作品将主人公丹珠在学习羌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敢坚韧、不怕困难等美好品质用有趣、生动的语言文字传达出来,对藏族风俗文化的描写也较为客观真实。另外,文中巧妙地把采松茸、成人礼这些藏族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面与迪庆地区的自然风光、宗教文化等元素交织展现在读者面前,最终集结成这部思想性与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段磊著的《羌姆》讲述扎西次仁是松赞林寺的小喇嘛,也是师傅眼睛的调皮鬼。他喜欢画唐卡却不喜欢诵经,更喜欢在草原上和藏獒多吉一起玩耍。寺院要挑选跳羌姆跳的好的喇嘛去西藏扎布伦寺参加一年一度的展佛节。而此刻次仁热情也不高,他对这些根本就不感兴趣。次仁的母亲突然得了重病,姐姐和父亲忙着照顾母亲,次仁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母亲祈福。于是他开始练习羌姆,向上苍祈福,让自己的母亲恢复健康。在努力的过程中他逐渐成长,并明白人生的意义与责任。
一 序幕:梦见神鹿
布谷鸟儿穿过云彩,
转动的经轮指引前路。
狼毒染红了草原,
牦牛神乘着霞光在云端漫步。
翻过十座大山,越过十条河流,
在扎拉雀尼峰的月光峡谷里,
珈蓝之花正在迎风怒放。
一个清澈悦耳的声音,在扎西丹珠的耳朵里不停地回荡。
丹珠被这声音唤醒,从床上坐了起来,揉了揉目艮睛,翻身下了床,跟着这吟唱声赤着脚来到主室里。
房门不知什么时候被打开,青白色的月光下,一头金红色的小鹿站在门外,两只粉色的小角刚刚从小鹿头顶冒出来。那双如黑玛瑙一般乌亮的眼睛中间有一条深红色的印记,从额头一直延伸到鼻翼。它目不转睛地盯着丹珠,瞳孔里闪烁着淡蓝色的光芒。
丹珠赶紧低下头,双手合十向它行礼。他听村里的阿内(老奶奶)说过,马鹿是神明的使者,是代表着吉祥和富足的圣物。
“嗒、嗒、嗒……”小鹿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丹珠面前,匍匐下身体。
“是要我骑到你背上吗?”丹珠怯生生地问道。
小鹿像是听懂了丹珠的话,微微点了点头。
丹珠小心翼翼地跨到小鹿的背上。等他刚坐稳,小鹿便迅速站了起来,有力的后腿朝地上一蹬,像一根离弦的利箭朝着院门口飞奔而去。
“喂,你要……要带我去哪里?”丹珠大喊着,他想让小鹿停住,可小鹿却完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眼看就要撞上紧锁的院门,丹珠紧紧闭上双眼,竭尽全力抱住小鹿的脖颈。
幸运的是,驼着丹珠的小鹿并没有像丹珠预想的那样撞上院口紧闭的铁门,就在接近院门的刹那间,它纵身一跃,身体的两侧伸展出一对光芒闪耀的金色的翅膀,载着丹珠朝着浩瀚的夜空飞去。
也不知道飞了多高,飞了多远,小鹿的速度才渐渐平稳下来。夜风呼呼地叫着扑面而过。丹珠虽然闭着眼睛,还是能感受到前方的光亮。他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光明而温暖的陌生世界。
丹珠试着慢慢睁开双眼,他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他和小鹿的四周,飘浮着密密麻麻的夜明珠,如同浩瀚的繁星一样布满天际。不远处有许多和他年纪相仿的少年各自骑乘在长着翅膀的小鹿背上,在这些被夜明珠映射成紫金色的夜空里缓缓翱翔。
原本零散无序的鹿群渐渐聚拢,排成了一条“长龙”,有序地从连绵不绝的山脉和星罗棋布的湖泊上空飞跃而过。不知又飞了多久,丹珠终于在前方的山谷中看到一片通明的灯火,数不尽的僧舍围绕着一座金瓦红砖的宏伟寺庙,在灯火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鹿群飞到寺院上方,丹珠看到在寺庙中央的广场上,一个穿着金色华服的僧侣,戴着五色斑斓的马鹿面具迎风起舞。他一边有节奏地敲击着手里的柄鼓,一边在广场的中心跟着节拍旋转、跳跃。
小鹿开始向下俯冲,丹珠赶紧把身体紧紧贴着小鹿的脊背,双手也紧紧抱着小鹿的脖子,直到小鹿落地站稳。鹿群陆陆续续降落在广场上,在僧侣四周围成一个圆圈。
小鹿轻轻扇了两下它背上那对巨大的翅膀,翅膀渐渐化作金色浮尘在夜风里消散,其他鹿的翅膀也同样消失了。随后,它们随着柄鼓的节奏用前蹄轻叩着地上的石板,发出清脆通透的叮咚声,如柄鼓的伴奏。小鹿们跟随节奏轻轻地点头,头顶上那两颗粉色的小犄角忽然越长越长,迅速向上延伸长大,变成两枝巨大的犄角,每枝犄角的枝丫上都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花朵,花朵不断更迭,此消彼长。
少年们从这些小鹿的脊背上跳下来,不由自主地随着柄鼓的节奏拂袖起舞。丹珠也跟着跳了起来,他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轻盈,有一种莫名的愉悦从心底传递到全身。
跳着跳着,少年们的双脚离开了地面,像蒲公英一样在寺院的上空随风舞动,他们跳啊,跳啊……丹珠陶醉地闭上双眼,让身体无拘无束地飘浮在寺院的半空中,在漫天的祈天灯里缓缓穿梭。
“丹珠——丹珠——快起来!”
丹珠还在享受这不可思议的奇妙旅程,忽闻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耳边传来。
这声音像是来自天外,顷刻间,空中那闪耀着星光般的盏盏祈天灯在黑暗中汇聚成一幅清秀的少女的模样。
“梦到什么事那么高兴,睡着了都能笑得这么灿烂?”那声音打断了丹珠的美梦,丹珠只得意犹未尽地慢慢睁开迷蒙的眼睛。一个面露调皮笑容的藏族女孩坐在床头,正看着睡眼惺忪的自己。
“央金拉姆,你真是我的克星!每次我的美梦刚刚到最关键的时刻,都会被你硬生生地给打断!”丹珠揉着眼睛埋怨道。
P1-5
位于我国云南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不仅有着壮阔美丽的自然景色,也有着深厚底蕴世代相传的民族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在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谱写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在祖国繁荣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正随着时代的变迁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融入每一块土壤、每一条河流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随着时光的脚步渐行渐远。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使之能够和现代文明水乳交融,重新焕发新的活力,便成了我们现代人应该承担的一份重任,也是要坚持不懈与时俱进的目标与长远计划。我们除了依靠政府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协助。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将民族文化生动、有趣、深刻地传达给读者,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民族文化,最终才能让大众尊重、接受、欣赏并传承民族文化。
近期,我阅读了作家段磊创作的一部有关藏族儿童成长的小说——《羌姆》,这部小说像是盛开的格桑花格外耀眼,它饱含深情、立意新颖,让人一不小心便沉浸到故事之中。这部作品开篇一首富有意境的歌谣将美丽的藏域风情以诗情画意的方式讲述给读者,又以梦境般的“神鹿显现”将读者拉入神秘的藏族文化中。除了对羌姆精准、细腻的描写之外,我非常喜欢作者对亦梦亦幻、美妙绝伦的“神鹿显现”的讲述。这像是为我们延续千百年的藏文化披上了一块神秘的面纱,又像天真孩童的一次天马行空的幻想之旅,读罢之后,脑海里还鲜活地保存着那只角上会开出鲜花的神鹿形象。
这部小说的主线——羌姆,是一种宗教舞蹈,在藏区寺院每年的庆典活动中都会有大型的羌姆表演。羌姆舞蹈最初源于藏传佛教,是为驱鬼求神、造福来世、宣扬佛法天命、解说因果关系和表演佛经故事而进行的祭祀活动,后来,其更多的演变成为一种在节日庆典中最具特色、最具观赏价值及舞剧因素的大型舞蹈。我惊讶于作者对藏族文化的了解,也非常赞同他的写作手法,他并没有过多的将笔墨停留在宗教的层面,更多的还是以主人公丹珠的寺庙生活以及他的思想成长为小说的核心,所以我认为,这部作品应该是名符其实的儿童成长小说,它贴合当下国家对儿童文学的期许。作品将主人公丹珠在学习羌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敢坚韧、不怕困难等美好品质用有趣、生动的语言文字传达出来,对藏族风俗文化的描写也较为客观真实。另外,文中巧妙地把采松茸、成人礼这些藏族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面与迪庆地区的自然风光、宗教文化等元素交织展现在读者面前,最终集结成这部思想性与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儿童的成长、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都值得社会关注并予以尊重。《羌姆》不仅仅是一部以少年儿童成长为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将边疆少数民族儿童的生活状态展现给普罗大众,更传达了和谐友善、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的普世价值观,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羌姆》这本书不但适合每一个孩子阅读,也适合每一位家长、老师从中汲取能量。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有担当、有梦想,充满正能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少数民族文化在得到推广和建设的同时,让孩子们懂得珍惜、感恩、坚韧、博爱的力量。
感谢作者段磊,为孩子们带来如此精彩美好的一部佳作,也要感谢晨光出版社的策划和出版,为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建设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
迪庆藏族自治州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 陈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