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美学史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王振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第一章 内因:中国佛教美学史的前期准备

 第一节 以“巫”为主导文化形态的历史与人文本色

 第二节 文化智慧的“祛魅”与原始道儒墨美学理念

 第三节 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中国”

第二章 外因:入渐于中土的印度佛教基本教义及其美学意义

 第一节 印度佛教原始教义与大乘教义述要

 第二节 印度佛教基本教义的美学意义

第三章 东汉:佛教中国化及其美学思想酝酿的初始

 第一节 佛经初译与教义“误读”

 第二节 道教创立与佛教的人文联系

 第三节 佛教美学思想的初始酝酿

第四章 汉末三国:佛教中国化及其美学思想酝酿的继续

 第一节 重要佛经的译传

 第二节 佛教美学思想的再酝酿

 第三节 佛学对王弼玄学美学理念的影响

第五章 西晋:晋代中国化的佛教美学思想

 第一节 佛经译传与时代理绪

 第二节 空之美蕴

 第三节 形象与方便:“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第四节 佛教美学对向、郭玄学美学的影响

第六章 东晋:晋代佛教美学思想中国化的深化

 第一节 南北两地的佛教流播格局

 第二节 “格义”“六家七宗”、道安的佛学之见与美学

 第三节 “法性”“涅槃”:慧远的佛学之见与美学

 第四节 “中道实相”:鸠摩罗什的“中观”与美学

 第五节 “不真”“不迁”“无知”“无名”:僧肇中观之学与美学

 第六节 佛教思想与晋人风度

第七章 南北朝:佛教美学的新的思想深度

 第一节 “佛性”“顿悟”:竺道生佛学之见的影响与美学

 第二节 “常乐我净”:《大般涅槃经》与佛教美学

 第三节 “一心二门”:《大乘起信论》与佛教美学

 第四节 譬喻、偈颂、梵呗与诗性审美

 第五节 “志怪”的佛教美学诉求

 第六节 《文心雕龙》:儒道释美学三栖

 第七节 石窟苍凉:中国化的佛教建筑美学风色

小结

主要参考书目

附:王振复主要学术著述简目

后记

内容推荐

作为断代佛教美学史著,王振复著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美学史》以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及其美学思想因素为研究对象,以佛教中国化、本土化及其审美与文学艺术意识理念的深巨影响为研究重点,凸显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佛教美学的民族人文特性和中国化、本土化程度的时代发展轨迹。从简析中国文化形态、智慧和印度佛教传入等“前期准备”开始,按照时代分论东汉佛教美学的初始、三国佛教美学的酝酿、西晋佛教美学的嬗变、东晋佛教的深化、南北朝佛教美学的沉潜与狂热,勾勒了一幅简明的佛教美学史图景。

编辑推荐

印度佛教传人中土之前,中国美学史的发生、发展,已然经历属于原始巫学、先秦子学与西汉经学范畴等的千年漫长岁月。虽那时成熟学科意义的中国美学远未诞生,然而,一些土生土长、本具中华草根性的原始审美意识、理念、思想及其术语、概念、命题与范畴等,早已登临中国美学的历史与人文舞台。一种属于古代中华的“前美学”,是中国美学的早期学术形态。本土的中华文化、哲学、艺术以及审美意识、理念与思想等,作为历史与人文的内因,为中国佛教美学的诞生、发展与建构,准备了本土与本色条件,打上了中华本在的历史与人文烙印。

王振复著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美学史》缕述了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佛教美学发展历程,从中国文化形态、智慧和印度佛教传入等前期准备开始,按照时代分论东汉佛教美学初始、三国佛教美学继续酝酿、西晋佛教美学初起、东晋佛教美学递嬗、南北朝佛教美学沉潜与狂热。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