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全书共分二十卷。《论语》以记言为主,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
本书是百名专家审定正读经典藏书之一,由百位专家逐字逐句精心点校,完整再现古籍原貌,杜绝舛误疏漏。附译文,由尹小林主编。
| 书名 | 论语(附译文)/百名专家审定正读经典藏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全书共分二十卷。《论语》以记言为主,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 本书是百名专家审定正读经典藏书之一,由百位专家逐字逐句精心点校,完整再现古籍原貌,杜绝舛误疏漏。附译文,由尹小林主编。 内容推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本书由尹小林主编。 目录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试读章节 乡党第十 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 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立时不站在门的中间,走路时不会踩着门槛。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出来时,走下一阶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乌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戴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粮食不嫌春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国君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去了。 孔子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问一问。 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殓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朋友馈赠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接受的时候就不拜。 睡觉的时候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用保持严肃的容仪。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遇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也这样做。别人以丰盛的饭食款待,一定要改变容色站起身来表示敬意。遇见迅雷大风,一定要改变神色。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它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P30-32 序言 正读经典 涵咏人生 古语云:“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经典者何?经典是先贤智慧之结晶,历千年而不灭之文脉。自古及今,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正自有懋尊古训之心,广壮新猷之志。我国经典,基隆扃固,发而读之,引人深省。且可固结民心、涵养民性、和平民气、启发民智。 时下国学经典虽多有刊示,然多失于偏颇,流于浮躁。或执其一端,不及其余;或执其数端,全无统绪;或断章取义,错讹随见,以己意强加于古人,贻害后人。有鉴于此,国学网诚邀各领域专家,共同选目,点校整理,推出这套“百名专家审定正读经典藏书”系列丛书,将经典文献按专题分类合辑,每辑12册,30辑为限,陆续推出,以飨读者。丛书基本涵盖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代表性文献,便于学习,可藏可览,亦可谓洋洋大观矣!现略陈本心如下: 一、精编细选,务去陈言。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论及儒家经典时说:“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古人尚且如此,今人习国学更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精选是为了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以期一以当十之效。 二、尊重原著,力求精准。 所谓经典者,历代传世之楷模。故古人注疏,恪守“注不驳经,疏不破注”之原则,致使我们今日仍可阅读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作品,此间非是保守,而是操守!追求“一字千金”,百位专家精心点校,力求展现古籍原貌,杜绝舛误疏漏。好立新义,乱名改作,非徒无益,实则有害。此亦即“正读”之意。 三、制作精致,便于阅读。 丛书从开本装帧,到版式配图都充分考虑阅读舒适、携带便利。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经典是常读常新的,开卷有益,乐在其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国学讲求知行合一,读经之要不独虚心涵咏,更在切己体察。“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经典是民族话语的宝库,是今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话语资源。“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经典之益,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经典之力,岂不巨哉! 经典是永恒的,生活是温情的。口诵心惟,念兹在兹,加以时日,契然有得。愿我们这套小丛书,能让永恒之经典陪伴您诗意般的生活。 尹小林 2017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论语》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