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夭折的转型(侯宜杰读史随笔二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侯宜杰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同文馆招生风波

奕诉是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咸丰皇帝的异母弟弟,受封恭亲王。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咸丰任命他为与英、法议和的全权大臣。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他与慈禧密谋,发动政变,受命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1865年受慈禧猜忌,被罢去议政王等一切职务。旋在许多大臣请求下,复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

奕诉在奉命议和、办理外交时,深感要办理好外交,必须先了解外国情况,而要了解外国情况,必须先熟悉其语言文字,1862年奏请在北京创立京师同文馆,招收十五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学习西方语言文字。这虽是一所新式学校,由于只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学生限于八旗子弟,并未遇到阻力。奕诉还主张自强,学习西方,大力支持李鸿章等人办理洋务,赶上或超过洋人,最后达到雪耻的目的。看到洋人制造机器、枪械、轮船等,无一不与天文、算学有关,上海、浙江等地也在讲求仿造洋人的轮船等事,他认为若是不从根本上下工夫,即使学些皮毛,也无益于实用。于是在1866年12月,他又以总理衙门的名义奏请在同文馆内另设一馆,专门学习天文、算学,招生的对象也由八旗子弟扩大到了二十岁以上的满汉举人、五贡(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都算正途出身资格)、秀才,以及科举正途出身的五品以下年少聪慧的官员,聘请洋人教习。朝廷批准照办。

不料这件事却在一些士大夫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指出,堂堂天朝竟要拜洋人为师,实乃中国人的奇耻大辱。

奕诉没有退缩,1867年1月又上一折,进一步说明开设天文、算学馆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还提出将招生对象再扩大到翰林院编修、进士等人。朝廷又予批准。

这一来,可极大地刺激了道学先生们的敏感神经,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强烈的“民族感情”,对此举痛加批判鞭挞。

3月5日,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首先发难,上折说:若以自强而论,则朝廷之强,莫如整纪纲,明政刑,严赏罚,求贤养民,练兵筹饷诸大端;臣民之强,则惟气节一端。臣民有了气节,“以之御灾而灾可平,以之御寇而寇可灭”。令正途科甲人员学习“机巧之事”,又藉升官、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这无异于是说奕诉太“右”了,犯了“方向性”“路线性”的重大错误,把国家引向歧途。此折虽“为一时推重”,不过他人微言轻,朝廷没有理会。

过了半个月,大人物倭仁亲自披挂上阵了。倭仁字艮峰,蒙古正红旗人。道光九年进士,历任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等官,是著名的理学大师。咸丰皇帝在世时,因其只会说教,不会办事,把他视为“迂儒”,令其出任叶尔羌帮办大臣,故意用违其才,将其投置闲散之地。慈禧执政以后,才把他召回北京,授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后任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命其教授同治皇帝读书,并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不久,他在慈禧与奕诉争夺权势的斗争中坚决地站在慈禧一边,又被授为文渊阁大学士。

他上奏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学技艺,“又奉夷人(即洋人)为师”,即使学成,也不能起衰振弱。何况“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而且夷人是我们的仇敌,咸丰十年(1860),他们称兵犯顺,侵犯我京师,震惊我宗社,焚毁圆明园,杀害我臣民,这是“我朝二百年来未有之辱,学士大夫无不痛心疾首,饮恨至今,朝廷亦不得已而与之和耳,能一日忘此仇耻哉?”科举出身的人都是国家培养的有用人才,若使他们“变而从夷”,正气为之不伸,邪气因而更盛,数年以后,就要把中国人都驱赶到夷人那边去了。奏请停议。

倭仁的地位远远高于张盛藻,其奏折的阴毒性也远远超过了张盛藻。他不仅道貌岸然地大讲“尚礼义”“在人心”一类治国的大话、空话、套话,拿不出一点民富国强的有效措施,而且还装出“极左”的面目,上纲上线,给对方扣上一顶忘记帝国主义侵略“仇耻”的政治大帽子,将奕诉的招生方案彻底推翻。(P3-5)

后记

本书2013年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初版。此次再版,调整了部分内容,撤掉了《预备立宪时期的结社集会自由》和《预备立宪时期的言论自由》两篇,换上了《逢迎者的嘴脸》。

谨向支持再版的东方出版社和陈卓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

侯宜杰

2018年1月16日于北京

目录

自序

辑一 清末民初诸状

 同文馆招生风波

 杨乃武与《申报》的一段机缘

 李鸿章与森有礼的一次会谈

 清末贿赂公行

 “大阿哥”溥儁的立与废

 1900年的祸国魁首

 逢迎者的嘴脸

 “官屠”岑春煊

 “三霖公司”斗权贵

 清末天下最容易的事是做官

 两次不同的庆祝

 革命党人做贼

 剪辫风云

 透明的选举

 汤氏两兄弟

 如出一辙

辑二 预备立宪时代

 预备立宪是怎样搞起来的

 尚其亨出国考察丑闻

 咨议局不愧为代议机关

 中国最早的议会——资政院

 晚清地方自治的尝试

 温世霖请愿获罪

 末代状元刘春霖

 资政院的两位总裁

 民政部尚书善耆

 刘廷琛拍马取辱

 刑法的里程碑

 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

 清朝何以速亡

辑三 民国后的袁世凯

 袁世凯:从出山到逼宫

 袁世凯为何设置“国务卿”

 袁世凯为什么要杀王治馨

 “国民代表”推戴袁世凯当皇帝

 袁世凯的“信义”

 1915年帝制派的“国情”论

 “六君子”与“二陈汤”

辑四 人民理应享有自由

 《大江报》两遭封杀

 袁世凯剥夺国人言论自由

 “挂羊头卖狗肉”

后记

序言

本书付梓之前,出版社编辑嘱写序言。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而又不好意思方命,踌躇再三,只得写上几句。

退休以后,成了“自由人”,个人的活动空间很大。家政之余,空闲下来,又觉无聊,思来想去,仍不能忘情于过去所学。只是由于年迈体衰,精力不济,记忆力锐减,加以住所离单位太远,借书困难,不敢妄想于学术上有所造诣,便打算学着写点随笔之类的文章,反正成与不成,均无所谓,权作度过余生的消遣。于是开始漫无边际地翻阅个人藏书,有时古代,有时近代,兴之所至,随心所欲。自然,在翻阅的同时,也思考一些问题,遇到感兴趣者,或为人所不知,或为人所不谈,或有争议,或为掌故者,就搜集起来。适在此时,有家报社约稿,试着写了几篇,居然被采用,以后又从搜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些题目继续写。本书关于清末民初时期的作品,就是近三四年陆陆续续积累下来的,有些已经发表,有些尚未问世。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晚清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非常贴近我们的时代,其间发生的一切事件和活动在政治舞台上的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先进的,还是落后的;革命的,还是反动的;真诚的,还是虚伪的,无疑更具启示或借鉴意义。书中的文章,大部分属于此类。虽然不少为读者所熟知,但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愿这本小书能对读者有些微帮助。

侯宜杰

2012年11月30日于北京

内容推荐

晚清中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其间发生的一切事件以及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关键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先进的,还是落后的;革命的,还是保守的;真诚的,还是虚伪的,无疑都深具启示或借鉴意义。清末的人民是如何促成制度变革的?晚清政府违背改革的承诺为什么会加速灭亡?历史转折处的关键人物在思考什么?在侯宜杰先生的这部近代史随笔里,我们可以试着读懂近代历史,理解现代中国。

侯先生的读史随笔观点精到、文笔通俗。他的精到不是故意唱反调或故作惊人语,他的通俗也不仅是会讲故事,更在于把复杂的历史脉络理清楚,说明白。《夭折的转型(侯宜杰读史随笔二集)(精)》可与《夭折的转型:侯宜杰读史随笔二集》对照阅读,前者为近代史随笔,本书为古代史随笔。

编辑推荐

《夭折的转型(侯宜杰读史随笔二集)(精)》为侯宜杰先生的读史随笔。主要内容集中在清末预备立宪前后,挖掘一些或者有意义,或者有趣,或者不为人熟知的史料,从历史细节中观察品味历史走向,小中见大。很多史料为前人所未提,很多观点也颇为新颖,读来让人眼前一亮,颇受启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