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难家仇/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顾明道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文史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系统整理民国小说家的著作。顾明道著的《国难家仇/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为其中之一。作为中国近代通俗小说文坛上的一个奇才,顾明道的创作领域,涉及了言情与武侠两大类,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时人评价他的言情小说可与张恨水、周瘦鹃匹敌;武侠小说则可与向恺然、赵焕亭并论,并誉其为“武侠则有声有色,写社会则入情入理,记事则惟妙惟肖,言情则可歌可泣。”

内容推荐

顾明道著的《国难家仇/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塘沽协定前书中主角从江南前往东北地区加入义勇军积极抗日的故事。

目录

范序 范烟桥

金序 金芳雄

徐序 徐碧波

郑序 郑逸梅

第一回 晓风残月沧海送孤帆 铁板铜琶小园识俊士

第二回 起义军挥戈抗暴日 飞钿毂醉酒度良宵

第三回 输财助边援黑马 断指贻友恋

第四回 腻友赠旗舍生取义 酒家饯别视死如归

第五回 痛言斥浪子棒喝当头 迁怒及名花掌飞香颊

第六回 月明人寂舞环龙宝刀 胆大艺高盗逐日名马

第七回 悲国难壮士陈感言 痛家仇老人殉强敌

第八回 奇兵夜袭初立战功 铁骑南来同创倭寇

第九回 送秋波美人垂青眼 惊绝色侠士拒红粉

第十回 月下动乡思惊心噩梦 河边献妙计敌忾同仇

第十一回 义士怀忠倒戈攻日寇 倭将好色醉酒失名城

第十二回 舍身歼暴敌计夺甲车 誓死守孤城力撄炮火

第十三回 枪林弹雨幸脱重围 旨酒良宵乍临迷阵

第十四回 订鸳盟枕边述往事 惊铁鸟天外来故人

第十五回 音书邮滞心忆关山 烽火宵深梦惊淞沪

第十六回 逞兽行倭奴违人道 任护务闺秀慰伤兵

第十七回 输家财无限愤痛 闻噩耗满怀悲哀

第十八回 断脰裂胸守土有男儿 易装赴义复仇惊英雌

第十九回 机会幸逢他乡得同志 祸殃难免中道遇敌兵

第二十回 脱险履安重逢骨肉 会师抗日大播声威

试读章节

“自九一八惊变以来,日本军阀侵略的野心日甚一日,种种措施如挟废帝溥仪到东三省、恫言退出国联等都是他们的计划,外交军事努力进行,将来东三省必由日人拥立溥仪建立伪国,效法亡韩的故智,把我的土地夺去,然后统一满蒙,进窥平津,以遂他们侵占大陆的雄心,所以,这出戏方在开始演唱,没有底止。我国人应当快快觉悟,大家起来,站立在一条战线,自救其国。然而环顾国内的情景,又怎样呢?政府口头说长期抵抗,收回东北,其实没有办法,依然是无抵抗,徒向国联乞怜,又有何益?而一班人民也是醉生梦死,糊里糊涂地过日子,这样国家快不要亡吗?我辈青年是中华民国未来的主人翁,那么应该如何淬厉奋发、共赴国难?岂可随着一班无智识的人依然侈谈风月、高唱恋爱,将声色玩好沉没自己的一生呢?照晏先生这般聪明的人,并非无智无识,在此国难期间,蒿目时艰,自当憬然悟,奋然起,有拔剑起舞的雄心、渡江击楫的感慨,联合一班同志,各尽天职,做些爱国的事业、御侮的工作,方不负天生我材之意。哪知晏先生别的事都不做,偏有许多逸兴编辑这种小报。在晏先生心中,以为满纸风月,足够令人销魂荡魄,自鸣得意,然而在有心人看来,这种有碍风化、无补大雅的臭文章丑图画,平时已不容许,何况在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呢?试问晏先生将这日报贡献给社会上哪种人看呢?人家看了有什么益处呢?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晏先生难道甘自比于商女之列吗?”

说到这里,一阵冷笑。这一席话说得如并翦哀梨,痛快无比,晏子佳如何受得起这般痛责?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他的面上早已连耳根都涨红了,自己坐在椅上,如坐针毡。他一般给人家拍马屁拍惯的,现在受了这个气,大大不愿,遂勉强向朱彦说道:

“人各有志,未可相强,朱先生这般爱国,实在难得,那么为什么不去荷戈杀敌,却来酒席上徒作豪语?我看也不过百步与五十步之间罢了,我没有瞧见真正爱国之士。”

谈虎在旁听得不耐烦,不由哇呀呀喊起来道:

“你没有瞧见爱国之士吗?哼哼!可笑晏先生空生一双眸子了。老实和你讲了吧,海上的仕女正在酣歌恒舞,不知亡国之恨,塞外的马将军和一班义勇军正在冰天雪地中和倭奴血战呢!鄙人便是义勇军的代表,这两位朱先生和陈先生已都立志加人义勇军,不日即同我仗剑出关,具着大无畏的精神去挥戈抗日了。今夜是陈女士的美意,特地在此饯行的。你说不曾瞧见真正爱国之士,现在这两位志士难道不能算得爱国之士吗?可笑晏先生空生一双眸子了。”

晏子佳既被朱彦斥责,又遭谈虎奚落,白瞪着两眼,一时没得话回答。恰巧室外一个侍者掀帘说道:

“晏先生在这里吗?官人来了。”

晏子佳借此脱身,便向启英说道:

“原来今晚是密司陈与令兄等饯行,恕我不知,多有冒昧,失陪了!”(P48-49)

序言

顾明道和他的小说(代序)

张赣生

在本世纪(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能与“南向北赵”并称的武侠小说作家只有顾明道。

顾明道(1897-1944),原名景程,江苏苏州人。他八岁丧父,自幼体弱,上学时膝部患骨结核(中医所谓骨痨)致残,行动依赖拄拐。他毕业于教会所办的振声中学,因学习成绩优秀,即留在该校任教,并受洗为基督教徒。1922年,范烟桥移居苏州,范氏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就曾与友人组织“同南社”,诗酒唱和;这时又于七夕会同赵眠云、郑逸梅、顾明道等九人组织“星社”,以文会友。顾氏由此结识了一批文友,他一生的文学活动大体未超出这个小团体的范围。顾明道因一直希望医好腿疾,所以结婚较迟,抗战爆发后,他和母亲、妻子全家移居上海,苏州的家产毁于战火,从此落入贫病交加的处境中。他一生以教书为业,战前一直在苏州振声中学执教,迁居上海后一面写作,一面仍自办补习学校,招生授课,直至肺结核把他折磨得卧床不起才停办。病重时生活无着落,全靠朋友周济,终年只有四十八岁,身后凄凉。

了解了顾明道一生的经历,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他的小说。

从顾明道一生经历来看,腿残、留校执教、参加星社,这三件事深刻影响着他一生的文学事业。民国初年的上海,盛行哀情小说,即文学史上称之为“淫啼浪哭”的时期。1912年,徐枕亚的《玉梨魂》和吴双热的《孽冤镜》在《民权报》同时连载,随即又连载李定夷的《霄玉怨》,流风所被,一片哀音。顾明道就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开始试写小说,那时他只有十七岁,尚未成年。他的处女作是短篇言情小说,发表在高剑华主编的《眉语》月刊上,这是一份以知识妇女为读者对象的刊物,脂粉气很重,在该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阐明办刊宗旨的《宣言》,其中说:“花前扑蝶宜于春;槛畔招凉宜于夏;倚帷望月宜于秋;围炉品茗宜于冬。璇闺姐妹以职业之暇,聚钗光鬓影能及时行乐者,亦解人也。然而踏青纳凉赏月话雪,寂寂相对,是亦不可以无伴。本社乃集多数才媛,辑此杂志,而以许啸天君夫人高剑华女士主笔政。锦心绣口,句香意雅,虽曰游戏文章、荒唐演述,然谲谏微讽,潜移转化于消闲之余,亦未始无感化之功也。每当月子弯时,是本杂志诞生之期,爰名之曰《眉语》,亦雅人韵士花前月下之良伴也。”看了这篇《宣言》,读者当能了解此刊物的性质。顾明道在1914年左右开始写小说时,选中这样一个刊物投稿,也就表明顾氏本人的性格难免有些多愁善感的脂粉气。

我指出顾氏性格中的脂粉气,因为这决定着他文学作品的基调,丝毫也没有嘲讽顾氏之意,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环境下养成他的性格,这没有什么可嘲讽的,我们要研究的只是事实。郑逸梅在《悼顾明道兄》一文中提到两件事,其一为:“明道最初的作品,刊登在许啸天所辑的《眉语》杂志上,该杂志多载女作家的文字,他就化名梅倩女史,撰着短篇小说。有一位读者,是登徒子之流,写信追求他,缱绻缠绵,大有甘伺眼波之意。明道接到了信,大笑之下,用梅倩具名答复他。那个登徒子欣喜欲狂,寄给他一帧照片,请他交换‘芳影’,并约他会晤某园。明道到这时,才用真姓名自行揭破。这一段趣史,明道时常讲给人听的。”其二为:“《江上流莺》稿成,我曾为他写一小序,有云:‘江山摇落,风雨鸡鸣,我侪丁斯乱世,应变无方,干禄乏术,臣朔饥欲死,乃不得不乞灵于不律,红茧缫愁,绿蕉写恨,借以博稿资而活妻孥。社友顾子明道固与予相怜同病者也。’明道读了,亦为之感喟百端,不能自已。”当时正值日寇侵华,人民生活困苦,对此局面“感喟百端”也是情理中的事,我们不必咬文嚼字,过分挑剔;但达到“不能自已”的程度,就难免少些丈夫气了。以上两件事都可证明顾氏确有些多愁善感的脂粉气。

顾明道养成这样一种性格,固然与前述民初上海文坛的时尚有关,在当时一些人的心目中,唯其如此才配称为“才子”,少了贾宝玉味道就被视为粗俗;但是就顾氏本身的内因而言,腿残对他心理上的影响,恐也不容忽视。肢体的残疾不仅影响着顾明道的性格,也限制着他的行动。郑逸梅《悼顾明道兄》一文说:“这时他在吴门振声中学担任教务,因不良于行,往返不便,所以他住在校中。”顾氏是一位多半生未离他那中学小天地的人,缺少广泛的社会生活经历,在这方面,他既不能与同时的“南向北赵”相比,更不能与后来的“北派四大家”同日而语。对于这样一位学生出身,生活面狭窄,又多愁善感的作家来说,写言情小说自然是最方便的,他可以坐在家里凭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打动读者,只要情感诚挚,哪怕写的只是他个人的小天地,也总会有其可取之处。但自向恺然《江湖奇侠传》引起轰动之后,报刊编者和出版商均热心于武侠一途,顾明道为适应这一潮流,便也改弦易辙,于1923年至1924年在《侦探世界》杂志发表武侠小说。1929年,他由杭返苏,途经上海,与当时主编《新闻报》副刊《快活林》的星社文友严独鹤相会,恰逢《快活林》需要连载长篇武侠小说,严约顾撰写,这就促成了他一生的代表作《荒江女侠》的问世。

《荒江女侠》刊出后竟大受欢迎,同年冬,上海三星图书局向新闻报馆购买版权出版单行本,至1930年8月已翻印四版,1934年11月更达到十四版,这在当时是很可观的销行数。可见其轰动的程度。由于此书畅销,顾氏也就续写下去,共出版了六集,并被友联公司改编为十三集连续影片,上海大舞台、更新舞台也改编为京剧连台本戏,风靡一时,大有凌驾《江湖奇侠传》之上的势头。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出人意料的效果,今天的读者或许很难理解。当时最著名的武侠小说,是“南向北赵”的作品,向恺然连缀民间传说,自有其吸引人的一面,但却少了点爱情纠葛、哀感顽艳;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据说原有不少狎蝶的描写,因而触犯禁例,出版时经过删削。顾明道于此际把武侠、恋爱、探险等成分捏在一起,就给读者一种新鲜感,满足了十里洋场那特定读者群追求新奇、热闹的要求,正如严独鹤在《荒江女侠序》中所说:“以武侠为经,以儿女情事为纬,铁马金戈之中,时有脂香粉腻之致,能使读者时时转换眼光,而不假非僻之途,不赘芜秽之词。是以爱读者驰函交誉。”

顾明道用以吸引读者的另一个办法是写“冒险”,他在谈及自己的作品时说:“余喜作武侠而兼冒险体,以壮国人之气。曾在《侦探世界》中作《秘密之国》《海盗之王》《海岛鏖兵记》诸篇,皆写我国同胞冒险海洋之事,与外人坚拒,为祖国争光者。余又著有《金龙山下》一篇,可万余言,则完全为理想之武侠小说也,刊入《联益之友》旬刊中。又曾写《黄袍国王》长篇说部,记叙郑昭王暹罗之事,曾刊《大上海报》,后该报停版,余亦中止,他日拟出单行本以飨读者矣。又新著《龙山争王记》,则方刊于《湖心》周刊中,该刊为西湖小说研究社出版者也。曩年余为《新闻报·快活林》撰《荒江女侠》初续集,尚得读者欢迎,今由三星书局出单行本,三集亦在付梓中矣;又为《小日报》撰《海上英雄》初续集,则以郑成功起义海上之事为经,以海岛英雄为纬,以上两种皆由友联公司摄制影片。又尝作《草莽奇人传》,则以台湾之割让,与庚子之乱为背景也。”(转引自郑逸梅《悼顾明道兄》)所谓“冒险体”或“理想小说”,显然是接受了西方的小说观念,是指类似斯蒂文生《宝岛》或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体裁,譬如他所著的《怪侠》,写一个身负绝技的革命者,失败后率党徒逃亡海外,去非洲探险,与当地土著争斗,称雄异域,即是一例。

就顾氏的为人来说,他是一个正直、爱国的书生。“一·二八”日寇进犯上海,顾氏写了《国难家仇》《为谁牺牲》等小说,表示了他作为中国人的同仇敌忾之心。顾氏一生写过五十多部小说,以武侠和言情为主,也有社会、历史、侦探等作,他临终前,春明书店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江南花雨》,这本小说具有自述的性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6: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