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迁故事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百廿交大,六十载西迁。西迁人及西迁的故事,恒河沙数,繁星璀璨,肖云儒主编的这本《西迁故事》所集仅为其中佼佼者之代表,其中有交大后辈教师缅怀彭康校长、陈大燮教授、钟兆琳教授等为国为校之情怀;有赵富鑫教授、陈学俊教授等自述其亲历西迁之过程;有万百五教授、蒋大宗教授等学界翘楚回忆其师其友严唆教授、沈尚贤教授等敬业耕耘之精神;有西迁子女回忆乃父报国奉献之品格;等等。所有这些,只是西迁感人故事中的一部分。编辑和整理西迁故事,旨在弘扬“西迁精神”,让更多人了解、传承和践行“西迁精神”,并不断丰富“西迁精神”的时代内涵。

内容推荐

西迁故事,以交大西迁为根,以精神传承为魂,通过一个个西迁亲历者或者传人的故事,将交大人的西迁精神与时代需求熔铸一体,以小写大,通过个体故事,展现精神风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肖云儒主编的这本《西迁故事》选取西迁代表人物的口述、访谈等文章,集中展现交大西迁的大时代背景,每个人的西迁经历,西迁中的可敬故事等;选取西迁后在校读书的学生中的代表人物回忆在西安交大读书求学的经历等相关文章,反映交大西迁后学校的各项建设之不易,取得成果之伟大,以承老一辈西迁之志,启下一代奉献之魂;选取学生或西迁子女对于得自于师长、父辈的西迁精神的认识,自身如何继续弘扬西迁精神,如何投身于学校发展、国家建设等内容。

目录

彭康,不能忘记的名字

一代宗师钟兆琳教授

师表——忆朱公谨先生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怀念陈大燮先生

九十述怀——赵富鑫自述

交大人敬重仰赖的好“管家”——回忆我的父亲任梦林

在严先生身边工作的难忘岁月——悼念我的老师严睃教授

交通大学西迁的史实——苏庄自述

追思陈季丹老师

一息尚存,奋斗不已——怀念殷大钧教授

德识才兼备的张鸿教授

我所认识的沈尚贤教授

一蓑烟雨任平生——回忆父亲周惠久

勤勉儒雅铸师魂——忆徐桂芳教授

读书教书写书——追忆父亲黄席椿

从事热能动力工程币斗学教育事业——陈学俊自述

人中骐骥——中国真空电器之父王季梅

师者风范——回忆我们的父亲蒋大宗

亲历交大西安校址的选择与确定——王则茂自述

拼搏在学术前沿——怀念唐照千

试读章节

西迁工作的推进迅速有力。1955年5月25日,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关于迁校问题的决定公布后,全校立即行动起来,上海、西安两地也随之动了起来。在西安市人民政府以及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按12000名学生规模确定的1200亩土地很快征集到位,新校舍于10月26日开工兴建。来自全国的8支施工队先后开进这片皇家园林旧址,古老的土地沸腾了!

1956年1月至2月,在西部人民群众热烈的欢迎声中,苏庄副校长率领的交大西北参观团抵达西安及西北各省市,目睹了西安新校舍拔地而起的情景,领略了大西北工业建设蓬勃发展的新貌,把令人振奋的信息带给师生。6月,包括张鸿副教务长在内,西安交大迁校先遣队抵达古城。8月10日,苏庄副校长带队,第一辆满载师生员工的列车在豪迈的歌声中驶往西安新校。9月10日,开学典礼在西安人民大厦隆重举行。此时,迁来西安的师生员工和家属已达6000余人,并陆续达到8000人。其中1956年入校的学生全部在西安报到上课。由于西迁深入人心,学校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动员工作,本年全国各地报考交大的学生大幅增加,录取成绩甚至高于以往。

迁校之初,环境生疏,条件艰苦,尘土泥泞触目皆是,甚至未来得及修出一条像样的道路。但校园中洋溢着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气氛,同时学校提供了最好的后勤保障,使每名师生员工都深感温暖。当年迁来西安的老师回忆说:进了西安新家,洗脸水已经打好了,西瓜也切开了,先期运来的家具摆放得井井有条……

交通大学西迁,彭康完全是从国家建设大局,从交大的长远发展看问题的。为此,他坚定不移,坚决果断。1957年的一段时间里,当迁校工作在“大鸣大放”的背景下出现反复,校内外议论纷纷,交通大学迁校俨然成为社会热点时,彭康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冷静分析所面临的情况,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最大限度争取校内外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在困难的情况下牢牢把握学校全局。他坚决拥护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要从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动员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来看待交大的西迁,支援西北的方针不能变。他动员党组织和老教授,在师生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统一了全校的思想。根据周总理交大迁校后在上海“留一个机电底子,以为南洋公学之续”的指示,也针对当时迁校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情况,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调整了迁校方案,交通大学分设西安、上海两部分,由彭康实施统一领导,西安部分的日常工作由苏庄主持。根据新的学科专业布局,已确定迁往西安的,按计划逐步西迁。重点仍是向西发展。至1957年底,大部分专业系科和师资力量,70%以上的设备及图书资料迁入西安新校。同时,有针对性地在上海部分发展了造船等新专业。在紧张的迁校、建校过程中,教学、科研有序进行,学校各项工作获得新的进展。  1959年7月,国务院作出新的决定,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部分单独成校,分别命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是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抉择。对交大,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揭开了学校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交通大学建校63年后新的起步。同根生出的两所交大恰如一对双子星座,闪耀于西北和东南,在当时全国16所重点大学中占有两席位置,其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将更为突出。而广袤的西部地区从此拥有了第一所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重点大学。

P4-5

序言

62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投身古都西安,为国家建设、西部发展贡献毕生。

2017年11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15位西迁老教授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十九大召开的激动心情,以及在新时代弘扬交通大学“西迁精神”,引导和鼓励更多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事创业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史维祥等15位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也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肯定“西迁精神”,用鲜活的史实证明“幸福是奋斗来的”。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不仅是西安交通大学乃至陕西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更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张思德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脊梁中光芒万丈的一段。

百廿交大,六十载西迁。西迁人及西迁的故事,恒河沙数,繁星璀璨,本书所集仅为其中佼佼者之代表,其中有交大后辈教师缅怀彭康校长、陈大燮教授、钟兆琳教授等为国为校之情怀;有赵富鑫教授、陈学俊教授等自述其亲历西迁之过程;有万百五教授、蒋大宗教授等学界翘楚回忆其师其友严唆教授、沈尚贤教授等敬业耕耘之精神;有西迁子女回忆乃父报国奉献之品格;等等。所有这些,只是西迁感人故事中的一部分。编辑和整理西迁故事,旨在弘扬“西迁精神”,让更多人了解、传承和践行“西迁精神”,并不断丰富“西迁精神”的时代内涵。

本书编撰时,在多方的帮助下,获取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珍贵资料,在此对西安交通大学校史专家贾箭鸣老师,西安交通大学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档案馆、校友关系发展部等部门及西迁子女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编者

2018年4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5:09:17